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石琳  阳元娥  姚勇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41-21643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艾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艾叶中的挥发油,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超临界萃取得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2-苯二羧酸-2-乙基己基酯(17.81%)1、,2,34,4,a5,,6,8a-八氢-7-甲基-7-亚甲基-1-(1-亚甲基)-(1a,4a8,a)萘(11.13%);水蒸馏法得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4,66,-三甲基-[1S-(1a,2β,5a)]-二环[3.1.1]-3-庚烯-2-醇(22.05%)、4-甲基-1-(1-甲基乙基)-[1S-(1a,4b.5,a)]-二环[3.1.0]己烷-3-醇(10.69%)、石竹烯氧化物(10.62%)。[结论]超临界萃取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多,其中极性较小的成分含量较高;水蒸馏法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集中在极性较大的醇类,极性较小的挥发成分用水蒸馏法相对难以提取。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复序橐吾和全缘橐吾叶片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复序橐吾(Ligularia jaluensis Kom.)和全缘橐吾(L.mongolica(Turcz.)DC.)叶片为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法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首次从2种橐吾中鉴定22种化合物,复序橐吾15种,全缘橐吾11种,分别占总挥发油的94.75%和87.08%。其中复序橐吾主要化学成分为4-蒈烯(27.09%),其次是金合欢醇乙酸酯,β-蒎烯,D-柠檬烯及顺-2-甲基-5-(1-甲基乙烯基)-2-环己烯-1-醇,其单萜和倍半萜类各4种,占总挥发油的43.80%和10.25%,酯类和醇类分别占16.03%和13.76%;全缘橐吾的主要成分为z-9-十八烷烯醛(23.93%),其次是α-法呢烯,α-金合欢烯,石竹烯,[1aα-[1aα-4aα,7β,7αβ,7bα]]1,1,4,7-四甲基-1H-十氢环丙奥-4-醇及α-杜松醇,其4种倍半萜类占35.8%,醇占22.9%。挥发油中萜类、醇类及酯类决定了2种橐吾食疗价值和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楝树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楝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到32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6个,鉴出率占全油的81.25%,占挥发油总量的95.43%。楝树叶挥发油主要成分是石竹烯氧化物(31.08%)、二环大根香叶烯(15.43%)、石竹烯(9.11%)、(s)-6-乙烯基-6-甲基-1-(1-甲基乙基)-3-(1-甲基亚乙基)-环己烯(8.72%)、8,9-脱氢-环异长叶烯(6.78%)、[1aR-(1aα,4aα,7β,7aβ,7bα)]-十氢-1,1,7-三甲基-4-亚甲基-1H-环丙[e]薁-7-醇(5.35%)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萃取高良姜及大良姜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再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两种药材共检测出128个峰,鉴定出69种成分。从高良姜中检测到61个峰,鉴定出44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1.52%,主要成分有桉叶油醇、1,2,4a,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α-松油醇、塞瑟尔烯、1-石竹烯、β-蒎烯、2-茨酮等。从大良姜中检测到67个峰,鉴定出41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8.29%,主要成分有β-倍半水芹烯、正十五烷、(E)-β-金合欢烯、1-石竹烯等。高良姜和大良姜在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上有很大差异,两者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5.
桢楠现代木和阴沉木精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桢楠现代木和阴沉木精油的化学组成成分,为了解桢楠的耐腐、发香机理提供参考。【方法】将桢楠现代木和阴沉木木粉进行水蒸气蒸馏,对精油组分进行GC-MS分析,按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桢楠现代木精油分离出51个色谱峰,鉴定出37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之和占精油总量的86.20%;桢楠阴沉木精油分离出37个色谱峰,鉴定出32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之和占精油总量的99.64%,桢楠现代木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7-氨基-4-甲基香豆素(21.72%)、氧化石竹烯(8.62%)、去氢白菖烯(5.11%)、T-杜松醇(4.49%)、环氧化蛇麻烯Ⅱ(3.96%);桢楠阴沉木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香树烯(22.47%)、γ-杜松烯(21.47%)、d-杜松烯(14.10%)、γ-桉叶醇(6.85%)。二者共有成分为α-荜澄茄烯、β-榄香烯、α-香柠檬烯、石竹烯、γ-衣兰油烯、α-二去氢菖蒲烯、榄香醇、γ-桉叶醇和雪松烯9种化合物。【结论】氧化石竹烯、去氢白菖烯、T-杜松醇成分是桢楠具有较好防腐防霉性能的主要原因;桢楠在形成阴沉木的过程中部分精油成分发生分解;桢楠的香味可能是由于α-荜澄茄烯、氧化石竹烯、香树烯、杜松烯的存在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测定鱼腥草土壤养分及鱼腥草挥发性成分含量,对土壤养分与鱼腥草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及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鱼腥草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1-己醇、顺-3-己烯-1-醇、癸醛、β-石竹烯、甲基正壬酮、正癸醇、2-十四酮、植醇等;β-蒎烯与有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β-月桂烯、植醇与有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α-蒎烯、1-己醇、顺-3-己烯-1-醇、癸醛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甲基正壬酮与有效磷含量、pH值呈显著正相关;2-十四酮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1-己醇、顺-3-己烯-1-醇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有效钾含量、pH值是影响鱼腥草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土壤因子,人工栽培鱼腥草时可适当调整土壤磷、钾养分,改善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7,(10):1614-161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对艾叶燃烧前后易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对比。结果表明,经GC/MS分析,结合质谱解析和保留指数,艾叶燃烧前共检出196种化合物,确定结构132种,占易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4.00%,其中主要易挥发性成分是3-氨基吡唑、桉油精、β-杜松烯、顺-β-松油醇;艾叶燃烧后共检出143种化合物,确定结构104种,占易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8.22%,其中主要易挥发性成分是苯酚、乙酸、吲哚、2(5H)-呋喃酮;艾叶燃烧前后共有的易挥发性成分有桉油精、石竹烯、氧化石竹烯、1,4,6-三甲基-萘,其中,氧化石竹烯、桉油精含量在二者中均较大。其结果为艾叶燃烧前后易挥发性成分及其功能性成分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湖南野生新鲜艾叶中的挥发油,并计算其产率,用GC-MS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野生艾叶产油量为0.48 g/100 g新鲜艾叶;GC-MS技术鉴定出化学成分56个,主要成分有龙脑冰片(C_(10)H_(18)O)、4,11,11-三甲基-8-亚甲基-双环[7.2.0]十一烷-4-烯(C_(15)H_(24))、石竹烯(C_(15)H_(24)),相对含量分别为23.6%、18.03%、6.64%;不同产地的艾叶挥发油含量不同,化学成分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黄连木果柄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已分析黄连木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对黄连木果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GC-MS分析,以对二者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黄连木果柄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黄连木果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到50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37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1.917%。黄连木果柄挥发油主要成分是[1S-(1,α7,α8 aβ)]-1,2,3,5,6,7,8,8 a-八氢-1,4-二甲基-7-(甲基乙烯基)-薁(11.979%),3-蒈烯(10.640%),β-水芹烯(9.504%),1-乙烯基-1-甲基-2,4-二(1-甲基乙烯基)-环己烯(7.760%),β-蒎烯(6.227%),α-蒎烯(6.065%),D-柠檬烯(5.070%)等。黄连木果实和果柄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有差异,但主要成分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GC-MS-DS联用技术对香蓼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在已分离的60个成分中鉴定了其中的50个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8.24%。α-桉叶醇(15.36%)、反式法呢醇(12.70%)、2,5-十八双炔陵甲酯(10.95%)、β-石竹烯醇(7.74%)、澳白檀醇(6.05%)、α-香附酮(5.64%)、α-杜松烯(5.52%)、樟脑烯(4.45%)等为该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狗舌草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狗舌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到29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1个,占全油的72.41%,占挥发油总量的97.629%。狗舌草挥发油主要成分是(E)-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27.365%)、[3aS-(3aα,3bβ,4β,7α,7aS*)]-八氢-7-甲基-3-亚甲基-4-(1-甲基乙基)-1H-环戊[1,3]环丙[1,2]苯(25.254%)、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环[3.1.1]庚-2-烯(18.362%)、石竹烯(10.272%)、α-金合欢烯(6.503%)等。  相似文献   

12.
提取江苏产水蜈蚣精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分别进行卷烟加香试验。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水蜈蚣全草的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采用感官评吸法评价其在卷烟中的加香效果。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产水蜈蚣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α-石竹烯、氧化石竹烯、3,7,11,15-四甲基-2,6,10,14-十六烷四烯-1-醇、1,5,5,8-四甲基-12-氧杂双环[9.1.0]十二烷-3,7-二烯、十六酸、六氢金合欢基丙酮、β-石竹烯和植醇。水蜈蚣精油能有效提高卷烟的香气量和香气浓度。  相似文献   

13.
烘青茶坯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使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分析烘青茶坯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烘青茶坯中共鉴定出30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以醇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包括芳樟醇、顺-茉莉酮、β-紫罗酮、二氢海癸内酯、橙花叔醇、茉莉酮酸甲酯等绿茶中常见的香气成分.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经过精制的烘青茶坯以高沸点挥发性化合物为主,含量较高的有2-丁基-1-辛醇、2-己基-1-癸醇、石竹烯+雪松烯、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杜松烯、二氢海癸内酯、3,7,11,15-四甲基-1-十六烷醇、乙酸-3,7,11,15-四甲基-十六酯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毛杨梅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杨梅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杨梅叶中分离出51个色谱峰,鉴定出40种化合物,占挥发物组成的97.33%,其中主要成分为橙花叔醇(13.46%)、α-蒎烯(13.46%)、α-芹子烯(12.28%)、β-石竹烯(11.66%)、β-芹子烯(9.71%)、α-石竹烯(8.94%)、α-杜松醇(5.32%)、芳樟醇(4.06%).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龙眼(Dimocarpus longan)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成分,共鉴定出39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35%,滇产龙眼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类,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β-石竹烯(24.03%)、α-石竹烯(15.35%)、反式角鲨烯(13.93%)、δ-荜澄茄烯(5.75%)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5.48%),这些成分可能是龙眼的主要释香成分.  相似文献   

16.
GC-MS法分析沙田柚幼果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发利用沙田柚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沙田柚幼果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结果表明,从沙田柚幼果挥发油中鉴定出43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量的99.5%,其中主要成分为柠檬烯(46.83%)、β-环氧石竹烯(20.17%)、反式α,α,5-三甲基-5-乙烯基-2-四氢呋喃甲醇(4.26%)、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3.06%)、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2.99%)、反式-1-甲基-4-异丙烯基-2-环己烯-1-醇(2.60%)、1,5,5,8-四甲基-12-氧杂二环[9.1.0]十二碳-3,7-二烯(2.28%)等。[结论]沙田柚幼果挥发油将具有很大的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南美蟛蜞菊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美蟛蜞菊叶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测试分析,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鉴定出56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α-蒎烯(30.35%)、a-水芹烯(16.67%)、D-柠檬烯(15.92%)、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4.71%)、1-乙烯基-1-甲基-2-(1-甲基乙烯基)-4-(1-乙缩醛甲基)-环己烷(4.08%)、石竹烯(3.45%)、1-甲基-2-(1-甲基乙基)-苯(3.37%)等。  相似文献   

18.
华南地区入侵杂草藿香蓟叶挥发油的成分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水蒸气冷凝法提取华南地区入侵杂草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叶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离、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藿香蓟新鲜叶片提取8h的挥发油得率为0.545%。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102个峰,共鉴定出102种化合物,其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100%。藿香蓟叶挥发油的化合物种类丰富,包括烯、醇、萘、烷、酯及醛类等,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石竹烯(23.40%)、早熟素Ⅰ(17.66%)、(Z)-乙酸-3-己烯-1-醇酯(12.14%)、早熟素Ⅱ(9.51%)、1-乙烯基-1-甲基-2-(1-甲基乙烯基)-4-(1-乙缩醛甲基)环己烷(4.53%)、倍半水芹烯(4.24%)、(z)-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86%)、莰烯(3.10%)、反式-2-己烯醛(2.11%)、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1.93%)、1-己醇(1.32%)、3,7,7-三甲基双环-[4.1.0]-二庚烯(1.01%)等,这些成分占总挥发油质量的87.91%,其中含量最高的石竹烯是一类双环倍半萜类化合物,是被允许使用的食品香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河北及河南6个产地白术进行性状特征、挥发油含量及化学组分对比分析,为不同产地白术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传统性状鉴定法比较6个不同产地白术药材性状差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计算其挥发油含量;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组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各产地白术药材在形状、大小及表面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挥发油含量为0.58%~1.22%,由高到低分别为湖南(1.22%)>浙江(1.20%)>安徽(1.02%)>湖北(0.94%)>河南(0.86%)>河北(0.58%);6个产区白术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6个组分,共有成分14个,相对百分含量之和大于90%,油中主含苍术酮(>60%)、(E,E)-1,5-dimethyl-8-(1-methylethylidene)-1,5-Cyclodecadiene、3,7(11)-蛇床二烯、β-芹子烯、β-石竹烯等。[结论]各产区白术在性状特征、挥发油含量及组分等方面的差异揭示了产地与白术内在质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覃文慧  冯旭  李耀华  牛晋英  郭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03-12004,12084
[目的]研究广西山胶木鲜、干品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再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鲜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1.01%,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22.83%)、β-罗勒烯(7.19%)、植醇(6.90%)、β-蒎烯(6.79%)、α-蒎烯(5.97%)和石竹烯氧化物(5.95%)等;从干叶挥发油中鉴定出4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3.89%,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23.22%)、β-罗勒烯(7.78%)、二环大根香叶烯(7.24%)、α-石竹烯(5.89%)和α蒎烯(5.42%)等;两者共有成分有30种。[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为山胶木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