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明广州风景游憩林群落结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为城市风景游憩林群落结构调整和配置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00 m^2样方为单元分别在广州发展公园风景游憩林群落样地设置样方15个,华南农业大学风景游憩林群落样地设置样方25个,火炉山森林公园风景游憩林群落样地设置样方20个,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态位风景游憩林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分布。【结果】1)3个样地风景游憩林径级结构呈现一定差异:广州发展公园以大、中径级乔木占绝对优势,华南农业大学样地风景游憩林小径级乔木相对优势明显,火炉山样地风景游憩林群落以中、小径级乔木占绝对优势。2)根据群落中个体的胸径和树高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表明:广州发展公园样地风景游憩林大径级树木开始出现衰退现象;华南农业大学样地风景游憩林由于存在大量小径级的速生树种,导致胸径—树高曲线在初期迅速增高;火炉山样地风景游憩林结构配置拟自然化,胸径—树高曲线增长较为平稳。【结论】根据高度级比重、相对频度和分布均匀度分析结果得出:广州发展公园样地风景游憩林中、大高度级树木比重较大,且分布更为集中,华南农业大学样地风景游憩林的小、中高度级的树木所占比重较高,小高度级树木分布更为集中;火炉山样地风景游憩林小高度级比重,且分布更为集中。建议通过人工择伐、补植特定树种的方式,调控城市风景游憩林群落的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分布,促进风景游憩林的逐步稳定。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市森林廊道构建技术研究需要,本文研究了成都市沙河森林廊道的群落结构特征,群落组成简单,树种单一,但观赏性强,可能与游憩功能有关;树木多以中小径级为主,大径级比例较小,高度偏低,主要受培育时间的影响。乔木的丰富度指数为6.02,灌木为9.78,草本为9.63,总体数量明显受到灌草层影响较为明显。群落多样性在3~4之间,与种类少,分布不均有关。较大的三维绿量有较大的叶面积指数,树种选择需要考虑高叶面积指数树种。在技术上,建议河流森林廊道建设优化与管护时,多采用珍稀濒危种类,且配置复层结构,增大林带规模与近自然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详细刻画和分析树种空间优势度,为关键树种保护和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林木空间优势度指数(大小比数和双曲正切指数)构造标记二阶特征函数,通过模拟数据检验标记二阶特征函数的有效性以及同种空间聚集对树种空间优势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雅长自然保护区1.6 hm2实测样地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样地中主要树种空间优势度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探究树种空间优势度与树种混交之间的关系。【结果】1)研究森林群落属老龄林,结构多样性丰富,共记录木本植物35科61属86种,断面积49.81 m2·hm-2。群落中不同树种具有不同胸径分布范围,其中以较大径级树种如多花杜鹃、枫香树等为主要建群种,较小径级树种如细齿柃、榕叶冬青等个体数量较多,在林分中占有一定地位,不同树种的大小比数和双曲正切指数表明,树种平均胸径与其优势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群落中主要树种在小尺度范围内均存在吸引相似大小林木的趋势,较大径级树种空间优势度低于期望值和零模型模拟的随机区间,较小径级树种空间优势度显著高于期望值,随着尺度距离增加,树...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狭叶方竹伴生群落结构特征及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以3个狭叶方竹伴生群落(斗篷山、老山界、雷公山)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法调查分析群落垂直结构、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物种重要值、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个群落垂直结构明显,从上向下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不发达,仅少量藤本和附生草本。3个群落径级结构(DBH≥1 cm)呈倒“J”形,更新良好,群落平均胸径依次为老山界(16.02 cm)>雷公山(11.38 cm)>斗篷山(8.98 cm),群落密度则呈相反趋势。斗篷山、雷公山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倒“J”形,种群为增长型。老山界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单峰型,光叶水青冈种群为衰退型,多脉青冈和巴东栎种群存在衰退风险。随着群落演替,老山界群落优势种将逐步被替代。3个群落高度级结构总体呈倒“J”形,平均高度大小依次为斗篷山(8.14 m)>雷公山(6.87 m)>老山界(6.69 m)。不同群落优势种高度级结构存在差异,大多呈倒“J”形,单峰型次之。物种重要值在不同群落和群落不同层间存在差异,斗篷山、老山界和雷公山优势种重要值之和分别占乔木层重要...  相似文献   

5.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一流湾区的生态环境基础,也是重要的目标要求。基于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对粤港澳大湾区森林、湿地、城市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提出建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联合协作机制、科学确定蓝绿空间总量、统筹推进生态廊道建设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能够客观反映森林资源质量状况,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依据。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东蕉岭生态公益林进行森林质量评价,构建生态公益林森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等级划分标准,计算得到综合质量评分值。结果表明:采用林分对环境的影响和林分稳定性两大类10个评价指标(平均胸径、平均高、郁闭度、活立木公顷蓄积、龄组、优势树种、树种结构、森林群落结构、植被盖度、灾害等级)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该地区森林质量状况。其中,植被盖度对森林质量影响较大,郁闭度和树种结构次之,优势树种影响较小。总体来看,蕉岭生态公益林资源质量等级为中等,主要表现为植被盖度较高,郁闭度良好,活立木公顷蓄积量、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均处于中等水平,受灾程度轻,森林群落结构较完整,优势树种以本地优势树种为主,树种结构以相对纯林和纯林居多、混交林较少,林分以中龄林和过熟林居多。蕉岭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应加强森林抚育,注重林分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
台风“山竹”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园林树木的影响调查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2018年9月,台风"山竹"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园林树木造成重大伤害,调研粤港澳大湾区6个城市的园林树木的受损情况,统计各树种的综合受损率及受损表现,应用聚类分析法,对受损树种进行分级,并确定树种整体受损等级。通过记录树木受损情况及分析树种自身的抗风特性,分析总结影响园林树木抗风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树种本身的抗风特性、台风风力与风向、立地土壤环境、种植穴空间、植物群落密度、迎风口种植位置等,并提出建立完善的树木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及养护管理,以增强城市园林树木抗风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三亚铁炉港红榄李(Lumnitzera littorea)天然林进行群落调查,设置6个10m×10m调查样方。对样地内的红树植物进行测量,记录红树种类、胸径、株高等指标,并进行重要性、径级等级分析,探讨该红树林林分植被的演替变化。结果表明,在600m~2样方中共记录了6种红树林树种,隶属4科5属,这些树种均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该红榄李群落呈密灌丛状,群落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其重要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红榄李正红树海莲榄李木果楝海漆。径级等级分析结果显示,榄李的径级等级分布较为均匀,木果楝和正红树分布于第IV级和第V级,海漆、海莲和红榄李均分布在第V级。该红榄李群落为衰退型,正处于濒危状态,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龙岩市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Dunn)Henry et Thomas〕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种群分布格局、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柏种群在龙岩市域内7个县(市、区)分布广泛,现存天然林县域分布71.4%,且毛竹林群落类型占99.2%。综合计算,40a人工林平均胸径19.9cm,比天然林大3.6cm,人工林平均树高14.1m,比天然林高2.4 m,差异显著。(2)天然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82种)高于人工林群落(26种)。(3)天然福建柏大径级居多,后续资源贫乏;人工林径级与株数呈正态分布。(4)福建柏林分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人工林,但各层次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低于人工林。因此,必须建立龙岩市福建柏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并采取福建柏与乡土树种等多树种混交方式造林,以增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使群落层次更加丰富,森林群落结构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城市森林群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城乡梯度下城市森林群落林冠结构与林下光环境的关系对提高广州城市森林质量、创建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经典群落学调查方法和半球面影像技术,定量研究了城市森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光环境的影响,并筛选出对林下光环境影响较强的林冠结构因子。结果表明:1)市区、近郊和远郊森林群落的林冠结构参数没有遵循同一变化模式。3个城市森林群落林冠层的胸径在不同区域间差异不显著(P 0.05),但树高、林冠开度与叶面积指数在不同区域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 0.001)。2)沿城乡梯度,3个城市森林群落林下直射光、林下散射光和林下总光照的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01),林下散射光与林冠结构的关系更密切。近郊和远郊的冠层林下光环境特征相似,均与市区差异显著。3)沿城乡梯度,城市森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光环境的影响不一致。胸径和树高对林下光环境无影响,林冠开度的影响较小,但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样地调查法研究了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铁杉天然林植物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铁杉天然林树龄40~200a,其中60~90a林木居多,林木平均高度19.6m、胸径29.9cm,为纯林。乔、灌、草三层结构,乔木层郁闭度0.8,灌木层平均高度为1.2m、盖度90%,草本层盖度8%;林分密度为390株·hm-2,以22~26、26~30cm径级和24~26、26~28m高度级所占比例较大;乔木层8个树种的重要值为0.02%~97.91%,其中铁杉最高,为建群种,其它树种很低,基本以单株形态存在;灌木层15种植物重要值为0.81%~48.38%,秦岭箭竹最高,为优势种;草本层11种植物都有一定的荫生性特征,重要值为1.69%~35.59%,犁头草最高,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2.
刘德良 《林业科技》2010,35(6):60-63
采用样地群落调查法对梅州市6类绿地的组成面积、种群结构、垂直结构、径阶结构和物种重要值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现有各类城市森林面积9953.05hm2,其中郊区城市森林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69%,其它各类绿地面积合计仅占总面积的9.31%;(2)在65个人工植物群落中,垂直结构为乔、灌、草3层结合的立体群落结构有9个(13.8%),乔、草结合的2层结构类型有34个(52.3%),乔或草单层结构类型共12个(18.5%);(3)62种乔木树种平均胸径为16.7cm,其中平均胸径〈10cm的有23种(37.1%),平均胸径为10~20cm的树种有29种(46.7%),平均胸径为20~30cm、〉30cm的树种各有5种(分别为8.1%);(4)梅州市城区乔木层的优势树种是垂榕、大叶榕、大王椰子。  相似文献   

13.
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的树种多样性和结构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林分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直径分布、林层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标,对小陇山百花林场王安沟经营区锐齿栎天然林样地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的树种组成十分丰富,树种多样性较高,群落中具有构成当地森林群落的主要树种,结构特征为复层异龄林;在水平结构方面群落中,林木个体分布的角尺度均值为0.489,林分内林木整体分布格局属随机分布;群落的树种隔离程度较高,平均混交度为0.598,处于强度和极强度混交的林木比例高达78.6%;群落中树种以胸径作为比较指标的林木个体的优势排列顺序为:白桦>湖北花楸>漆树>锐齿栎>三桠乌药>华山松>少脉椴>鹅耳枥>青榨槭>膀胱果;在垂直结构方面,群落的平均林层数为2.3层,垂直结构复杂,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14.
李鹏 《辽宁林业科技》2024,(1):30-33+65
树木死亡和生长是森林生态系统较为重要且复杂的生态过程,不同树种的死亡和生长会影响整个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该研究基于彰武县阿尔乡疏林地1 hm2样地2014年和2019年木本植物监测数据,分析5年间样地内个体数量、胸高断面积和主要树种平均胸径的变化,以及胸径对主要树种死亡率和生长率的影响,探索提高区域植被覆盖度的森林经营策略。结果表明:5年间有15.9%个体发生死亡,树种死亡数量受树种自身数量的影响;胸高断面积增长0.447 8 m2,生长的胸高断面积大于死亡的胸高断面积;2014年和2019年山里红的平均胸径差异不显著,而加杨和樟子松的平均胸径差异显著;胸径对加杨的死亡率存在显著的负作用,而对山里红和樟子松的死亡率影响不显著;胸径对山里红的生长率存在显著的正作用,而对加杨和樟子松生长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乔木作为构成森林植被的主体,是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和乔木树种分布格局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护、可持续经营、营造林工程树种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植被样方专项调查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计算树种分布格局指数和林分结构特征指数,并采用高斯分布拟合结构特征指标概率分布,旨在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经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主要乔木树种分布呈聚集分布;乔木林混交度指数Mci离散程度大于树种空间结构TSS指数;TSS指数分布呈左偏截尾正态分布,Mci指数分布呈倒"J"型分布,指数的波动和持续稳定可能与人工营造林和天然林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16.
城市森林结构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城市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泰安市的主要道路、高校和公园的树木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泰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树木分布情况;同时对每个调查区树木的种类组成结构、胸径分布、树高分布、冠幅分布和树木在碳氧平衡方面的生态经济价值等反应城市森林结构特征的各类指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的森林群落和树种分布特点,在全省200多万hm2重点公益林范围内共设置854个典型样地,样地根据气候区、立地条件、林分类型、群落结构、林龄等因素综合布设,实测样株生物量,利用树木各分量生物量之间存在相对生长关系,乔木以树高、胸径、枝下高为变量构建各分量生物量模型通式,下木层以地径和株数构建单位面积生物量,草本层则以盖度和高度构建生物量模型,共构建了松类、杉类、硬阔(Ⅰ、Ⅱ)、软阔、毛竹、杂竹、灌木(下层木)、草本9组主要树种(组)生物量模型,模型测算因子简单易得,经评价和检验,各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估水平.  相似文献   

18.
应用传统林分结构因子配合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开敞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川西山地退化风景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林分结构较为简单,林分乔木层由7个树种组成,树种密度分布差异较大,树种结构相对单一;林分垂直结构特征明显,可分为3个林层,呈现出典型的复层林结构特征;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46,以中强度混交单元为主,所占比例达61%;平均角尺度为0.483,属于随机分布状态;林木的胸径大小比数为0.286,有接近30%的林木处于优势状态;林分平均敞开度为0.309,林木生长空间基本充足.岷江冷杉种群优势度明显,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他5个树种由于株数较少,且径级分布不连续,自然更新较困难,经过一定时间的演化,将死亡,因此必须切实采取保护措施,保证其顺利生长,以保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对小陇山林区阔叶林森林群落的主要群系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平均盖度及平均高度上进行了详细描述。主要森林群落特征的描述可对本林区森林群落有更深入的认识,可为森林的经营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珠海市是广东省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之一。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珠海市原生森林早已破坏殆尽,现有的山地森林群落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植被。应用样方法,在珠海面积较大、林相结构较完整的森林群落中设置了34个面积400m2的样方,调查和分析了这些山地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植物多样性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珠海市山地森林群落类型主要有风水林、沟谷林和早期次生林,以风水林和沟谷林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它们是珠海市宝贵的森林遗产。珠海市的森林群落以樟科、大戟科和山茶科植物最为丰富,茜草科、桃金娘科和桑科等热带植物种类也比较丰富。珠海市的天然林对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和区域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