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转式双插植臂分插机构具有插秧作业高速、稳定、可靠,插秧质量好等优点,是目前高速水稻插秧机普遍使用的一种分插机构。本文主要介绍了高速水稻插秧机旋转式双插植臂分插机构的组成、调整项目、技术要求、调整方法及调整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高速水稻插秧机在农田作业时,插秧盘随水田表面横向起伏导致秧苗插植深度不一致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插秧机插植部倾角检测的秧苗插深自适应调节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通过角度位移传感器实时检测两浮板相对位置的变化,由数据采集及插深控制单元控制步进电机装置输出,通过动力传输机构来改变整个秧盘的横向侧倾角度,使秧盘与浮板保持一个稳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达到稳定插秧深度的目的。插秧机仿真实验平台上的静动态实验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工作稳定可靠,可以满足农田插秧实际工作的要求,但需要进一步开展大量农田现场实验,在实际工况中对系统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提升系统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3.
农业小区内进行水稻育种、良种繁殖、栽培及土壤肥料等试验时,要在规定小区单位内完成定量秧苗插植,要求的计数值不能有任何误差。插秧机作业时要对插秧量进行计数,通过传动轴与插植轴的传动比可以得出插秧行数,目前由于结构问题大多数插秧机插植轴无法进行计数装置轴端安装,计数装置固定困难,以及由于未精确约束造成漏计数。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插秧机使用的基于精准约束原理的非轴端安装计数装置,分别将传感器和单齿转盘在离合器和传动轴上进行固定,计数装置在插秧机上实现精确约束,并将计数器预设值与实际插秧行数进行对比验证。试验表明:该计数装置可以在井关等主流插秧机机型上的狭小空间内有效实现精确约束,实际值与预设值相同,计数装置在工作时不会造成漏计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插秧质量直接影响水稻产量.传统的插秧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无法保证插植精度.智能控制半自动高速插秧机有着不同于传统插秧机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够让插秧机在作业过程中实现全路径无人驾驶.文章介绍了智能控制半自动高速插秧机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技术特点和不同的作业模式,并对智能控制半自动高速插秧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2002年吴江市盛泽镇引进PF455S手扶步行式插秧机2台,在插秧作业时插秧机操作手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严格控制插秧深度 插秧深度可通过插秧深度调节手柄来操作,共有4个档位,当这四个档位不能达到插深要求时,  相似文献   

6.
周海舟 《农机化研究》2024,(7):111-114+120
为了保证秧苗入土深度一致,提升秧苗成活率,对水稻插秧机的调平装置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水稻插秧机的主要组成包括机架、电气控制系统、调平装置、秧箱、取秧和插秧部件、动力系统及传动系统。为了提升调平装置的性能,对液压装置的参数包括最大功率和作业效率进行了设计,并对横向自适应调平装置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为了验证水稻插秧机调平装置的性能,对插秧机进行了液压装置仿真试验和调平装置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液压装置的参数可以满足设计要求,调平装置可以满足插秧机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7.
机械插秧的质量要求是: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均匀合格率大于85%以上,每穴(蔸)一般插3—5株,插秧深度约10mm,做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 (1)插秧作业路线。合理安排装秧地点及插秧机作业路线,可提高插秧作业的效率。第一种作业路线:插秧时,先在田埂周围留下一排即4行宽的余地,插秧机从田块的左侧下田,插第1排、第2排……;最后沿田埂四周插完留下的一排的4行,插秧机再出田。  相似文献   

8.
插秧机在作业中,靠SP水平的作用系统来控制插植部的水平,即行走部虽然倾斜靠滚动感知器倾斜感应保持插植部的水平。 SP水平系统是由M电脑箱、滚动感知器、水平马达、水平微动开关、主变速感应开关、插植中立开关等组成。  相似文献   

9.
原有插秧机的插秧株距调节为挡位调节式,田间作业过程中操作不便且为有级调节。为此,设计了一种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插秧机行进速度和插植传动轴转速无级调节插秧株距。采用液压系统取代原有插秧机株距调节的挡位调节方式,单片机作为CPU,结合接近开关、编码器以及直流电机,设计了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系统。试验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作业质量符合农艺要求,且性能稳定,可用于后续的插秧机全自动控制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
水稻机械插秧作业质量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水稻机械插秧作业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块准备、秧苗质量、机具性能和机手操作技能等方面。应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所需的沉淀时间不同,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整出适合机插的田块,并育出适宜机插的合格秧苗,为水稻机插秧提供必备条件。插秧机操作手要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和操作技能,要熟练掌握插秧机的操作要领,了解插秧机的结构特点和使用调整注意事项,正确操作、维护和保养插秧机,使插秧机能以最佳技术状态投入作业,保证机插秧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1.
水稻插秧机投入插秧作业前必须进行保养维护。液压部分检查液压油是否充足,运动件是否灵活,液压仿形的中浮板动作是否灵敏;插植部分检查插植传动箱、插植臂、导轨、侧边链条箱是否加注润滑油,插植臂是否运转灵活,秧针与秧门间隙是否正确,纵向取苗量调整是否正常,纵向送秧及送秧星轮转动是否活动正常等;行驶部分检查变速杆调节是否可靠,行走轮运转是否正常,左右转向拉线是否注油。经维护保养后可进入田间作业,作业中若出现故障应现场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2.
正4月15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在自治区农业厅厅长谢泽宇,崇左市党委副书记冯学军及宁明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陪同下,在调研宁明县农业生产等工作时,视察了宁明县千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机插现场。危朝安副书记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安全,在机插现场,他仔细观看了高速乘座式插秧机作业,详细了解了水稻插秧机性能、工效、机插秧的行距、株距、株数及超级稻种植等情况,对机械化育插秧工作表示肯定。  相似文献   

13.
Shirly 《农业机械》2015,(6):32-33
PZ60DT搭载了4冲程3缸柴油发动机,发动机马力13.23kW(18.0ps),排气量1.123L。发动机置于机体中央座位下方,这就进一步保证了机体良好的前后平衡性,有利于插秧的稳定性,保证了稳定姿势的插秧作业,可放心地进行插植作业。整齐高效插秧作业,最大作业速度1.80m/s,作业效率6~12亩/h(1亩=1/15hm2)。独特的Z旋转设计,自动升降,转弯时通过操作方向盘,插植部自动上升并切断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搞好水稻机械插秧技术开发推广工作,达到机械插秧的高质量和满意的工作效益,一方面要有制造质量高的插秧机和良好的技术状况及机手熟练的操作技术作保证。另一方面在配套农技上。还必须努力掌握如下要求: 一、秧苗的状态 机插作业质量的关键在于秧苗的状态与素质好坏,这是关系到机插秧的成败。所以,在水稻育秧时,应尽量提高秧苗的状态和素质,达到农艺技术要求,满足机插适用条件。现有国产插秧机适用的秧苗高度为10—20厘米。在插秧机所适用的秧苗高度范围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在湖南省第4期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上,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全国劳模邓东胜推介了他的水稻"机插经"。一要充分了解插秧机的性能。插秧机作业的适应性,即水稻田耕作层不能深于20cm。插秧机在水稻田里作业的环境是有要求的,一是泥脚不能深于20cm,泥脚过深直接影响插秧质量,严重时插秧机会陷入泥中无法行走。二是待插秧的大田应耙平,做到高低落  相似文献   

16.
水稻插秧机是把适龄水稻秧苗按农艺要求和规范,移插到大田的机具。实现水稻插秧机械化,有利于加速水稻栽培技术全面机械化,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插秧机具有:工作效率高,缩短插秧时间;质量好,株距、行距一致,秧苗均匀一致,提高水稻产量;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等优越性。判定插秧机作业质量的指标有:漏插率,要求不大于5%;伤秧率,要求不大于4%;相对均匀度,要求大于85%。作业时要求临界行距一致,不压苗,翻倒少,漂秧少,插秧均匀,深浅一致。插秧机的相对均匀度是插种机作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现着重对其进行分析并作计算说明。插秧机均匀度是指所测…  相似文献   

17.
正插秧机在作业前,必要的备检、田块准备和熟悉关键功能部件的操作,对插秧机性能发挥、作业效率以及后期水稻生长都至关重要,该机下面以洋马YR60D水稻插秧机为例说明。搭载洋马国三排放3TNM72型柴油发动机,配置高效HMT行走变速箱(液压变速+齿轮传动),比传统HST变速箱传动效率高15%;栽秧台水平控制装置(UFO),保持秧台在水平状态下作业,使栽幅内插秧深度稳定均匀;高速仿形插植机构,高速取秧不伤秧,高速插秧不推秧,保证插秧良好的直立性;插秧深度自动补偿,油压感度装置,准确控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插秧机数量及机插作业面积成倍增加。但插秧机售后服务网络还未建立,使插秧机的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必须通过健全的服务网络,以保障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快速推广与普及。  相似文献   

19.
余冰清 《农机化研究》2021,43(3):152-157
为进一步提高智能插秧机的结构布局协调性与感染力水平,利用3DMAX应用平台进行插秧机外观优化研究。考虑土壤湿润程度对插秧刀具的影响等因素,结合插秧机分插机构传动部件与插植臂等执行部件的相互关系与约束条件,以偏心齿轮啮合传动特性,建立用于智能插秧机外观优化的数学模型,得到关键部件与机构的三维物理模型与无缝装配模型。从结构细化设计与外观造型设计两大角度分别对插秧机体、驾驶座、车轮、插秧装置等曲线参数优化,插秧作业场景与插秧特征提取及组件元素3D建模等操作进行3DMAX场景下智能插秧机的外观呈现与界面设计布局,实现了智能插秧机的3D可视化管理与动画效果展示,且动作一致性较好,设计合理可行。农机三维建模技术对准确实现结构优化有很好的预知功能,对大型农机设备结构设计搭建人机交互虚拟平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久保田SPW-48C手扶式插秧机是2006年日本久保田公司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4行大功率新式插秧机,在目前4行手扶式插秧机中,SPW-48C插秧机具有质量小、功率大、湿烂田作业适应性强、通过性好等优点,机体自动平衡系统能使插秧机在凹凸不平的田块作业时保持水稻插深一致,真正实现浅栽、宽行窄距、定苗定穴插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