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废弃基质还田对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等化学特性和制种玉米(Zea mays)植物学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废弃基质还田后,制种玉米产量T1处理(4 m3废弃基质+N24P12K6)最高,但和T3处理(4 m3废弃基质+ N6P3K 1.5)、对照(N24P12K6)间未达到显著水平;T1处理的穗粒重、百粒重、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7.3 g、2.03 g、2.07 kg;T1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含量最高,与对照比较,分别增加了0.4 g·kg-1、24.61 mg·kg-1、0.68 mg·kg-1、0.65 mg·kg-1;T3处理经济效益最高,与对照比较,增收1 791.6元·hm-2,化肥投入减少2 207.8元·hm-2。处理间土壤化学性质和玉米植物学性状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陇中旱农区,依托2012年布设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种植密度:4.5(D_1)、5.25(D_2)、6(D_3)、6.75万株·hm~(-2)(D_4);副处理为施氮水平:施纯氮200(N_2)和300 kg·hm~(-2)(N_3)。结果表明:1)随着玉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增加,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减小;2)施氮量对玉米的光合作用影响不显著,但玉米光合作用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弱;3)D_2N_2处理下的玉米产量最高,D_2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较D_1分别增加了15.2%和14.5%,N_2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较N_3增加了10.9%和4.8%。4)玉米籽粒产量与穗数、穗粒数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无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在陇中旱农区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密度为5.25万株·hm~(-2),施纯氮200 kg·hm~(-2)左右时,叶片光合作用关系协调,有利于穗数和穗粒数的增加,从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
牛伊宁  南志标 《草业科学》2012,29(9):1422-1427
针对陇东黄土高原作物-家畜系统中家畜饲草质量和供给数量不足的现状,对饲草作物的生产力进行了研究。试验种植了8种饲草作物包括饲料玉米(Zea mays)、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湖南稷子(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frumentacea )、谷子(Setaria italic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cv.6625 )、燕麦(Avena sativa)和多年生饲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以及玉米、高粱和谷子混合后种植的和草(当地传统的饲草作物,是家畜的主要饲草来源,以收获植物营养体为主)。饲草作物采用轮作序列:玉米-箭筈豌豆-燕麦轮作(MVO)、苏丹草-箭筈豌豆-燕麦轮作(SVO)、湖南稷子-箭筈豌豆-燕麦轮作(PVO)、谷子-箭筈豌豆-和草轮作(MVM)和多年生苜蓿连作。结果表明,玉米的产量最高,达到9.5 t·hm-2·a-1,苏丹草(5.8 t·hm-2·a-1)次之,燕麦(5.4 t·hm-2·a-1)和湖南稷子(4.0 t·hm-2·a-1)的产量依次降低,谷子的产量是3.7 t·hm-2·a-1,苜蓿为3.4 t·hm-2·a-1,和草的产量最低,是2.1 t·hm-2·a-1;轮作系统中,产量顺序依次为MVO轮作系统(7.4 t·hm-2·a-1)>SVO轮作系统(5.6 t·hm-2·a-1)>PVO轮作系统(4.8 t·hm-2·a-1)>苜蓿(3.4 t·hm-2·a-1)>MVM轮作系统(2.9 t·hm-2·a-1)。在生产实践中,春季饲草作物饲料玉米、苏丹草和湖南稷子适合在当地生长,夏季饲草作物燕麦在当地表现良好,值得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对科尔沁西部典型重度碱化草地进行了改良试验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翻耙补播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施N肥、施土壤改良剂(石膏).经过3年改良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显著地提高碱化草甸草地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翻耙补播沙打旺增加草地产量2.18~3.52倍;土壤容重、pH值、含盐量下降;土壤水分状况、孔隙度、有机C、全N、速效N、速效P等均明显增加;在翻耙补播的基础上施用(NH4)2SO4 75~225 kg/hm2和CaSO4 1 500~4 500 kg/hm2,牧草产量可分别提高4.5%~20.2%和17.4%~49.9%.  相似文献   

5.
青贮玉米1号、青贮玉米2号和墨西哥饲用玉米品种在试验区种植适应性好,鲜草产量分别为127725.0kg·hm-2、131625.0kg·hm-2和180465.0kg·hm-2,分别比当地普通玉米增产59.8%、64.6%和125.7%,青贮后品质优良,肉牛喜食,有很重要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生长季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佩毓  柴强  李广 《草业科学》2011,28(11):1919-1923
为了探索不同氮肥用量对玉米(Zea mays)农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采用EGM 4密闭式土壤呼吸测量系统,对甘肃省武威凉州灌区不同施氮水平下的玉米农田土壤呼吸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农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其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06:00和14:00左右,日变化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同时,玉米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均以CO2的排放量计算)也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最大值为8.92 μmol/(m2·s),出现在7月,最小值为1.12 μmol/(m2·s),出现在5月,生育期变化顺序为抽雄期>大喇叭口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苗期。土壤呼吸速率随施氮水平升高而升高,施氮450 kg/hm2(N450)排放CO2均值为5.72 μmol/(m2·s);300 kg/hm2(N300)为5.34 μmol/(m2·s);不施氮肥(N0)为4.90 μmol/(m2·s),其中N450比N300和N0分别增加了7.12%和16.73%,N300比N0增加了8.98%,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主要发生在生长盛期。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Zea mays)×墨西哥大刍草(Z.mexicana)饲草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的饲草产量和产量性状影响显著。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饲草产量发生变化。饲草产量与绿叶片数、叶长、叶面积呈负相关,与密度、施氮量、主茎粗、分蘖数、叶宽、单株鲜质量呈正相关,与草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单株鲜质量与密度、草长、主茎粗、分蘖数、叶宽、叶面积相关显著。密度、单株鲜质量、草长对饲草产量直接作用分别在0.05、0.05、0.1水平差异显著,是影响饲草产量的重要因素。种植密度40 000株·hm-2、施氮量450 kg·hm-2时,鲜草产量达到最高,为59 444.74 kg·hm-2;干草产量达到最高时(12 374.39 kg·hm-2)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40 000株·hm-2、600 kg·hm-2。说明,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种植密度在40 000株·hm-2的基础上施氮450 kg·hm-2左右是饲草高产、优质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青引1号燕麦产量及构成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施肥对燕麦鲜草、秸秆和种子产量的影响,找出限制燕麦鲜草、秸秆和种子产量提高的养分因子,筛选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的施肥配方,本研究以青引1号燕麦(Avana sativa cv.Qingyin No.1)为对象,于2010年在青海省湟中县分析不同的氮、磷和钾配方施肥对燕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为限制燕麦鲜草产量提高的主要养分因子,施氮能显著提高燕麦株高和鲜草产量,N337.5P105K60处理鲜草产量最大,为66 194 kg·hm-2,比对照增产44.9%。磷素为限制燕麦种子产量提高的主要养分因子,施磷能增加燕麦有效分蘖数、小穗数,N225P157.5K60处理下燕麦籽粒产量最大,为6 678 kg·hm-2。经过经济效益分析,N225P105K60施肥处理获得的综合收益最大,饲草田达到18 435.3元·hm-2,种子田达到22 877.5元·hm-2,分别比对照增收4 500.9和4 597.5元·hm-2。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为探索适宜高寒地区燕麦生产的氮肥运筹模式,以‘青海甜燕麦’(Avena sativa L. cv. Qinghai)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设4个施氮水平(N1:187.5 kg·hm-2,N2:150 kg·hm-2,N3:112.5 kg·hm-2,N4:75 kg·hm-2)和2个施氮时期(D1:氮肥全部基施,D2:30%基肥+70%拔节期),试验以全生育期不施氮(N0)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燕麦产量影响显著,同等施氮量下,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按比例分期施氮的种子产量、秸秆产量、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增加。在N1水平下,氮肥按比例分期施用,单株小穗数和单株穗粒数的协同提高,获得较高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分别提高了4.17%和0.47%。同一施氮时期下,种子产量、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N1>N2>N3>N4>N0。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表明,种子产量与单株小穗数、单株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相关。综上...  相似文献   

10.
在陇中旱农区,依托2012年布设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种植密度:4.5(D1)、5.25(D2)、6(D3)、6.75万株·hm-2(D4);副处理为施氮水平:施纯氮200(N2)和300 kg·hm-2 (N3)。结果表明:1)随着玉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增加,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减小;2)施氮量对玉米的光合作用影响不显著,但玉米光合作用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弱;3)D2N2处理下的玉米产量最高,D2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较D1分别增加了15.2%和14.5%,N2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较N3增加了10.9%和4.8%。4)玉米籽粒产量与穗数、穗粒数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无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在陇中旱农区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密度为5.25万株·hm-2,施纯氮200 kg·hm-2左右时,叶片光合作用关系协调,有利于穗数和穗粒数的增加,从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1.
青海地区燕麦“3414”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施肥是提高燕麦(Avena sativa)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以‘青引1号’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4年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不同氮(N)、磷(P)、钾(K)配施对青海地区燕麦种子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青海地区燕麦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施处理下燕麦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高于不施肥处理,以处理N2P3K2的产量最高,达到4 785.2kg·hm-2,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 488.9kg·hm-2,而处理N2P2K0可增收3 324.7CNY·hm-2,其增收效果最为明显;两两互作对燕麦产量的影响表现为NPNKPK。燕麦施肥量与产量间的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均典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施肥量同产量的关系,但在氮磷施用量中等水平时,随着钾肥施用量的逐渐增加,燕麦产量开始降低,因此,青海地区燕麦种植可不施用钾肥;通过氮磷的二元二次拟合方程可得出,本研究条件下获得燕麦最高产量的施肥方案为氮118.6kg·hm-2、磷177.0kg·hm-2,产量可达4 867.4kg·hm-2,纯收入为12930.9CNY·hm-2。最佳经济施肥方案为氮102.2kg·hm-2、磷102.0kg·hm-2,产量为4 731.3kg·hm-2,纯收入为13 111.6CNY·hm-2。  相似文献   

12.
施氮对黑麦草草坪生长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斐斐  白龙  王晓红  刘英 《草业科学》2013,30(8):1143-1148
随着草坪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施肥引起的环境问题备受关注。为明确氮肥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及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计不同施氮水平(0、100、150、250、350kg.hm-2.a-1),测定草坪草生长速度、地上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土壤中硝态氮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0~250 kg.hm-2.a-1施氮范围内,草坪草生长速率、地上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达350 kg.hm-2.a-1时各指标均开始下降。根下层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约占根系层的一半,150 kg.hm-2.a-1施氮水平下各土层中的氮残留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说明此施氮量基本能够满足草坪生长需要的氮量。超过250kg.hm-2.a-1时,土壤中的氮残留量逐渐增加,达到350 kg.hm-2.a-1时根下层的氮残留量达到最高值9.01mg.kg-1。从兼顾草坪观赏价值和环境安全的角度考虑,东北地区黑麦草草坪的施氮量为250 kg.hm-2.a-1较为合适,若超过此量,就会引起硝态氮淋失,增加氮污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狼尾草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材料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生长对氮素的响应,研究4个施氮水平(0、112.5、225.0和337.5 kg N·hm-2)对能源型狼尾草桂能草1号农艺性状、产量、SPAD值、生物质能源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促进狼尾草横、纵向生长,随施氮量的增加狼尾草的株高、茎粗和单位面积有效茎数逐步提高,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鲜、干草产量的提高程度在施氮量超过225.0 kg N·hm-2后,有饱和趋势。施用氮肥还可明显提高狼尾草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热值和折合标准煤产量,显著降低干物质、木质素和灰分含量,总体改善了狼尾草的能源利用品质;但施氮量达337.5 kg N·hm-2时,狼尾草热值下降,且对折合标准煤产量的增加作用不明显,降低了狼尾草的能源利用品质。此外,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112.5~225.0 kg N·hm-2),狼尾草氮肥利用效率并未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施氮量达337.5 kg N·hm-2时,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因此,狼尾草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种植,为获得理想的生物质能源材料需及时补充氮素营养,但施氮量不宜超过225.0 kg N·hm-2。  相似文献   

14.
毛祝新  傅华  聂斌 《草业科学》2012,29(5):780-784
研究了不同氮(0、50、75、100 kg·hm-2)、磷(0、70、140、210 kg·hm-2)施肥水平对歪头菜(Vicia unijuga)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施用量均可提高歪头菜干草产量和品质。在单施氮肥75 kg·hm-2或磷肥140 kg·hm-2时,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3 048 kg·hm-2和2 752 kg·hm-2,分别高于对照49.88%和35.32%;其铜、锰和锌元素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对照。单施氮肥50 kg·hm-2或磷肥70 kg·hm-2,歪头菜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均最高。在施用氮肥50 kg·hm-2时,歪头菜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分别高于对照11.01%和23.53%。过量施氮肥和磷肥都会降低歪头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适合成都平原地区裸燕麦(Avena sativa)的高产栽培方案,以燕选1号、坝莜6号和白燕11号为材料,采用两种播期、4种播种量和4种施肥量的4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品种、播期、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裸燕麦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裸燕麦有效穗数、株高和产量影响显著(P0.05),早播(B1)时,各主要农艺性状均显著(P0.05)高于晚播;播种量对株高影响不显著(P0.05),对燕麦产量影响显著(P0.05),在播种量为360万株·hm-2(C4)水平下燕麦产量最高;施肥量对有效穗数、株高、生育期和产量影响显著(P0.05),燕麦有效穗数、株高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栽培因子对裸燕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施肥量播期品种播种量。根据各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及对比各组合实际产量可以看出,早播组合较晚播组合产量高;播种量在180万株·hm-2(C2)、270万株·hm-2(C3)或者360万株·hm-2(C4)水平时、施肥水平在600 kg·hm-2(D3)或者825 kg·hm-2(D4)时均有较高产量。综合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可知,成都平原地区种植裸燕麦时,以播期为11月1日,播种量为180万株·hm-2、施肥量为600 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氮肥对沙地燕麦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通辽市珠日河沙化草地,研究燕麦(Avena sativa)种植在该地区氮肥的最佳用量,于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4个时期施肥,分别占总施肥量的15%、40%、25%、20%。对燕麦追施0(CK)、70、140、210、280kg·hm~(-2)氮素,测定分蘖数、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及产量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追施70~280kg·hm-2氮肥均促进沙地燕麦地上部分的生长,其中以追施210kg·hm~(-2)氮肥效果最佳;追施70、140、210、280kg·hm~(-2)氮肥,沙地燕麦干草产量分别较N0增加56.96%(P0.05)、74.93%(P0.05)、121.32%(P0.05)、99.58%(P0.05)。因此,在内蒙古通辽市珠日河沙地种植燕麦追施氮肥的适宜用量为210kg·hm~(-2)。  相似文献   

17.
氮、钾不同配比施肥对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以白燕7号燕麦Avena sativa cv. Baiyan No.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配比的氮(N)肥和钾(K)肥对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种子产量、秸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和施钾对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种子产量、秸秆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P<0.05), 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施氮和施钾与种子和秸秆产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R2=0.862,P<0.05;R2=0.838,P<0.05);N75K105水平下,燕麦种子产量、秸秆产量均最高,分别为4.90×103和9.86×103 kg/hm2;燕麦籽粒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随着施肥量的不同有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施用磷肥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和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铁峰  刘晓静  郝凤 《草业学报》2018,27(3):154-163
为探究施磷对紫花苜蓿增产效应、营养价值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探明施磷对紫花苜蓿蛋白质合成、积累影响的原因,选用品种甘农3号,在田间小区条件下优化氮肥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P0:0 kg·hm-2;P1:126 kg·hm-2;P2:252 kg·hm-2)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营养价值、氮、磷利用率及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氮肥施用量的基础上,126 kg·hm-2处理紫花苜蓿年总产量最高,为33312.3 kg·hm-2,显著高于0和252 kg·hm-2处理(P<0.05),126和252 kg·hm-2处理的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粗蛋白含量和总蛋白产出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均显著高于0 kg·hm-2处理(P<0.05),且各指标均在126 kg·hm-2处理达最大值,252 kg·hm-2处理反而下降,说明对紫花苜蓿施用磷肥可显著增产,提升品质及提高N、P利用率;磷肥的施用量在紫花苜蓿的产量、品质和利用率的角度均表现为报酬递减规律,说明在紫花苜蓿的生产中磷肥的施用量存在阈值。在施磷水平中表现最优的是126 kg·hm-2。适宜的磷素主要通过激发 NR和GS活性,加强自身的氮代谢能力促进对氮素的吸收和同化,从而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