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滩羊不同放牧强度对盐池草地植被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杨智明  王琴  杨刚  王宁 《草业科学》2006,23(8):68-72
5种不同放牧强度,历时150 d的滩羊放牧试验结果如下:1)放牧强度与草地禾本科牧草现存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和极显著回归关系,禾本科牧草现存量随放牧强度变化趋势是先增后减。当放牧强度为0.45只/(hm2.d)时,禾本科牧草的现存量最大。2)随着放牧强度增大,禾本科牧草所占总产草量的比例减小。当放牧强度为0.45只/(hm2.d)时,禾本科牧草所占比例最大。3)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豆科牧草所占比例呈先减后增再减的变化趋势,即呈“V”字型。4)当放牧强度逐渐增大时,杂类草变化趋势呈“N”型变化。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禾本科牧草比例相对降低,而豆科牧草比例相对增加。草地植被组成改变。以宁夏盐池草地现状,放牧强度不能大于0.45只/(hm2.d)。  相似文献   

2.
滩羊放牧强度对草地植被组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试验区围成面积相等的5个放牧区和1个对照封育区(每区6.67hm2),每个放牧区隔成面积相等的3个小区(每小区2.22hm2)。5个放牧区放牧羊只数依次为3只、4只、5只、7只、10只。试验为期150d。试验结果如下:①放牧强度与草地禾本科牧草现存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和极显著回归关系,禾本科牧草现存量随放牧强度变化趋势是先增后减。当放牧强度为0.45只/hm2时,禾本科牧草的现存量最大。②随着放牧强度增大,禾本科牧草所占总产草量的比例减小。当放牧强度为0.45只/hm2时,禾本科牧草所占比例最大。③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豆科牧草所占比例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变化趋势,即呈“V”字型。④当放牧强度逐渐增大时,杂类草变化趋势呈现“N”型变化。⑤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禾本科牧草比例相对降低,而豆科牧草比例相对增加,草地植被组成改变。以宁夏盐池草地现状,放牧强度不能大于0.45只/hm2。  相似文献   

3.
草甸草原草地基况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草甸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草地基况和生物多样性关系的研究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基况水平表现出减低趋势,而且3个放牧强度区(轻度放牧区、中度放牧区、重度放牧区)的草地基况水平显著低于无放牧区(P〈0.05),重度放牧区显著低于轻度和中度放牧区(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多样性指数(H′、D)、丰富度指数(Pa)和均匀度指数(JP、Ea)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在不同放牧强度区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地多样性指数与草地基况分值之间呈一种钟型曲线关系,即草地基况水平极劣或极好时,草地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低,当草地基况水平良好时,草地的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2年的连续放牧试验,采用比较样地法,调查了不同放牧强度对环青海湖高寒草原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并探讨了植物物种多样性与草地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为高寒草原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基本呈单峰变化,即在中度放牧下多样性最高,重度放牧下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最小;群落生产力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莎草科地上生物量差异不显著,禾本科和豆科生产力降低(P<0.05),杂类草生物量有增加趋势;禾草和豆科比例减小,莎草和杂类草比例增加;草地生产力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呈显著的单峰函数关系(R2=0.910, P=20.027; R2=0.953, P=20.010),结合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才能更好地反映维持草地生产力水平的多样性指标。放牧强度是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及其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谢开云  赵祥  董宽虎  王妍君 《草业科学》2011,28(9):1653-1660
在盐碱化赖草(Leymus secalinus)草地设置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和极度放牧5个放牧强度研究赖草草地群落特征的变化,以期为确定草地合理的载畜量和优化草地的利用方式及利用率奠定基础。研究表明,中度放牧强度时,主要优势种赖草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的盖度、频度都达到最大,而密度和高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草地风毛菊(Saussurea amara)、蒲公英(Taraxaacum mongolium)的盖度达到最大;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主要优势物种的优势度有下降的趋势,个别耐牧且繁殖能力强的物种优势度逐渐增加;草地现存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逐渐减小,但在中度放牧时有增大的趋势。经过两轮放牧后,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的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E.pielou均匀性系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差异显著(P<0.05);在中度放牧强度下,草地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盖度、频度相对较大,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但均匀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朱琳  黄文惠 《草地学报》1995,3(3):190-199
在中、高放牧强下黑麦草分蘖密度略有下降,而在低放牧强度下则有所上升。白三叶枝条密度受放牧强度影响较小。秋季的重牧使黑麦草分蘖密度极显著下降(P<0.01)。6月份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强黑麦草案死亡数显著减少(P<0.05),草地群体密度亦随之减少(P<0.05)。在秋季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黑麦草单蘖重明显减少(P<0.05)。黑麦草和白三叶的单菜(枝)重与其密度均呈强负相关(P<0.01)。白三叶的单枝重与生物量呈正相关(P<0.05)。以上分析表明,中等放牧强度(70%利用率)有利于保持合理的草地群体密度和较高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7.
建设优质高产的混播多年生人工草地,为麋鹿采食栖息地提供一定的生物功能。在麋鹿栖息地,对人工建植混播草地的初级生产力及营养物质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麋鹿栖息地混播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年度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6月份为1862.7 g/m~2,地上生物量年累计5413.10 g/m~2,草地群落中禾本科牧草生物量显著大于豆科与莎草科牧草平均生物量(P0.05)。草地植被功能群组成动态变化中,禾本科之间所占比例无差异,但豆科、莎草科及杂草所占比例动态差异显著(P0.05)。营养物质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年度内动态差异不显著(P0.05),而干物质(DM)和粗灰分(Ash)差异显著(P0.05)。混播人工草地初级生产力高,禾本科草占据种群优势,牧草适口性、可消化率较高,草地营养物质能满足麋鹿生活所需。  相似文献   

8.
以环青海湖高寒草地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等各功能群的主要物种为研究对象,探讨禁牧和5种放牧方式(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 藏羊=1?6混牧、牦牛 ? 藏羊=1?4混牧、牦牛? 藏羊=1?2混牧)下各功能群主要物种频度和个体特征对放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放牧方式下特别是牦牛? 藏羊=1?2混牧条件下,禾本科、豆科和杂类草中适口性好以及生物量大的物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洽草(Koeleria macrantha)、早熟禾(Poa annua)频度有所减少,适口性差、植株低矮的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频度有所增加,各功能群主要物种的株高均有所降低.2)禾本科、豆科和适口性好的杂类草单株重有所降低,而低矮丛生型的莎草科物种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低矮适口性差的根茎型杂类草星毛委陵菜单株重有所增加.3)除禾本科个别物种株高比低于对照,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等各功能群主要物种的株高比高于对照.研究表明,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地植物在物种水平对放牧响应明显,而且不同物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在功能群水平对放牧响应不显著(P>0.05);相较其他放牧处理,牦牛? 藏羊=1?2混牧处理对高寒草地主要物种的频度和个体特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环青海湖高寒草地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等各功能群的主要物种为研究对象,探讨禁牧和5种放牧方式(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藏羊=1?6混牧、牦牛?藏羊=1?4混牧、牦牛?藏羊=1?2混牧)下各功能群主要物种频度和个体特征对放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放牧方式下特别是牦牛?藏羊=1?2混牧条件下,禾本科、豆科和杂类草中适口性好以及生物量大的物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洽草(Koeleria macrantha)、早熟禾(Poa annua)频度有所减少,适口性差、植株低矮的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频度有所增加,各功能群主要物种的株高均有所降低。2)禾本科、豆科和适口性好的杂类草单株重有所降低,而低矮丛生型的莎草科物种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低矮适口性差的根茎型杂类草星毛委陵菜单株重有所增加。3)除禾本科个别物种株高比低于对照,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等各功能群主要物种的株高比高于对照。研究表明,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地植物在物种水平对放牧响应明显,而且不同物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在功能群水平对放牧响应不显著(P>0.05);相较其他放牧处理,牦牛?藏羊=1?2混牧处理对高寒草地主要物种的频度和个体特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不同强度短期放牧对高寒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强度短期放牧对高寒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在碌曲县加仓村选择禁牧5年的高寒草甸草地作为试验样地,通过不同强度放牧试验,探究其地上生物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照组禁牧的地上生物量值最大,为1084 g/m2,当放牧强度不断增大时,地上生物量逐步减小;重度放牧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低,中度放牧最高,与"中度干扰理论"相契合;禾草和莎草在中度放牧条件下密度最大,重度放牧使禾草物种丰富度和株高减小,与禁牧差异显著(P<0.05);杂类草在重度放牧条件下所占比重最高,其中,当放牧强度逐渐增大时,毒草和可食杂草物种丰富度明显减小,毒草密度随着放牧强度增大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重度放牧可食杂草密度与禁牧、轻度放牧差异显著(P<0.05);试验区出现的毛茛科植物绝大多数为毒草,其物种丰富度和密度表现出了和毒草相似的变化趋势,即物种丰富度逐渐下降,密度逐渐增加,禁牧株高与三个放牧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因此适宜强度的牦牛放牧可使草地植被结构与功能得以改善,当高寒草甸发生退化时,可利用围栏禁牧作为有效恢复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了正确评价连续放牧对禾本科牧草的影响,在科尔沁典型沙质草地,设置不同放牧强度的4块样区,连续放牧4年后对各样区植被中禾本科植物的盖度和高度进行了样方调查,分析了3个禾本科植物功能类型.结果表明:1)禾本科植物的平均盖度对重牧比较敏感,而在中牧区、低牧区和对照区差异较小;2)3个功能类型植物的高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有规律的降低.而且多年生牧草的高度对放牧强度最敏感,一年生优质牧草次之,一年生劣性牧草最不敏感;3)多年生牧草在各样区的相对盖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在重牧区仅为0.69%;一年生优质牧草在各样区的相对盖度表现为中牧区>低牧区>重牧区>封育对照区,说明放牧干扰有提高此相对盖度的影响;一年生劣性牧草在各样区的相对盖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
放牧对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全氮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刘楠  张英俊 《草业科学》2010,27(4):11-14
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Leymus chinensis典型草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及放牧制度下,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含量大体表现为常年放牧地高于混合放牧地,且差异明显。常年放牧地表现为轻牧重牧中牧围封未放牧地,混合放牧地除"轻牧+割草"与"中牧+割草"在20~30 cm土层深度表现出显著差异以外,各个放牧强度间差异均不显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土壤全氮在不同的放牧梯度间及不同土层深度间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大体相同,趋势表现为轻牧重牧中牧围封未放牧地,而混合放牧地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相比较常年放牧地,混合放牧地的全氮含量要低。全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结果表明重牧下有机碳含量要高于中牧,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原植被C4植物增多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放牧强度对土壤物理性状和速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北三江平原放牧季6月中旬~9月中旬,设置3个放牧强度即轻度(0.87头牛/hm2),中度(1.42头牛/hm2)和重度(1.94头牛/hm2),以不放牧作为对照,观测不同放牧强度对小叶章草地土壤物理性状和速效养分变化的影响。2010年放牧结果表明:放牧对土壤浅层物理性状产生影响,对土壤深层性状影响微弱。重度放牧强度下土壤含水量0~10cm最低,为42.84%,并与其他放牧处理产生差异(P<0.05);放牧对土壤容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0~5cm的土层,与对照相比放牧处理对土壤容重略有增加趋势,放牧对土壤深层容重不能产生显著影响(P>0.05);家畜对土壤有夯实作用,土壤孔隙度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重度放牧土壤孔隙度最低,与对照相比降10.8%并与其产生显著差异(P<0.05)。放牧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表现在,重度放牧降低0~10cm的土层速效氮含量,其他放牧强度对小叶章草地土壤速效氮的影响微弱,各放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放牧强度与对照相比对速效磷含量影响微弱;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较对照下降1.72%,3.8%和8.2%,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放牧对小叶章草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放牧利用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轻度(LG)、中度(MG)、重度(HG)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不同放牧强度的载畜率分别为O.93(LG)、1.82(MG)、2.71(HG)sheep/(hm^2half year),放牧羊只数分别为4、8、12只,放牧期为6个月/年。采用对应分析法比较不同放牧强度下近地表层0~10cm、10~20cm、20~30cm土壤的水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放牧梯度条件下,土壤含水量总体变化规律为LG〉CK〉MG〉HG.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总体变化规律为0~10cm〉20-30cm〉10-20cm。各放牧强度对总特征值贡献率大小趋势为CK〉MG〉HG〉LG。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差异明显且呈梯度下降趋势。0-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受放牧强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10~20cm和20~30cm土层.  相似文献   

15.
植物群落特征和生存状态变化能够反映植物群落内种间关系和演替进程。本研究以青海海北地区高寒草甸的冷季放牧场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禁牧封育(CK,禁牧)、轻度放牧(LG,4.5只羊·hm?2)、中度放牧(MG,7.5只羊·hm?2)和重度放牧(HG,15只羊·hm?2) 4种放牧压力对植物群落特征及各功能群代表性植物生存状态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禾本科的重要值在轻度放牧时最大,莎草科的重要值在禁牧样地中最大,杂草类植物的重要值在重度放牧样地中最大。2)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3)轻度放牧样地中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山地早熟禾(Poa orinosa)的生存状态指数最高,禁牧样地中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钝苞雪莲(Saussurea nigrescens)的生存状态指数最高,但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钝苞雪莲(Saussurea nigrescens)的生存状态指数也随之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增加能提高高寒草甸群落多样性,禾草类生存状态和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下降,杂草类生存状态和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上升,草地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植物种群密度及空间分布的研究可以发现植物群落在放牧过程中的生态学现象及规律。为研究荒漠草原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种群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密度差异及空间分布变化,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照区(Contral,CK)、轻度(Light grazing,LG)、中度(Moderate grazing,MG)和重度放牧区(Heavy grazing,HG),通过机械取样法收集数据,结合地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芒隐子草密度表现为LG>HG>CK>MG,随放牧强度增大,无芒隐子草的密度先增加,后减少,在重度放牧条件下,密度又增加。无芒隐子草在群落中的绝对密度占比伴随放牧强度增大逐渐增大,占比为HG>MG>CK>LG。无芒隐子草在4个处理区下分型维度D0数值相近,CK,LG,MG的空间结构比C/(C0+C)均>0.75,HG的空间结构比C/(C0+C)为0.100。放牧条件下,无芒隐子草种群空间分布较为均匀,空间异质性减弱,空间分布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寒草甸土壤碳氮变化对牧压梯度的响应,以青海海北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监测分析了禁牧(对照,CK)、轻牧、中牧、重牧试验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全氮密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SOCD和STND均与牧压梯度呈"V"形二次曲线关系(P0.05),说明禁牧可增加SOCD和STND,但放牧强度约高于7.5只羊·hm-2时存在由低向高的一个阈值转折点。同一放牧梯度上0~40cm的SOCD均表现出5月最低,升至7月后,CK、LG到9月持续升高,而MG、HG有所下降,而STND自5月到9月表现为"И"型波动变化规律。随着土层深度加深SOCD和STND下降明显。不论是季节变化还是垂直变化,SOCD和STND相互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C/N随生长季延长逐渐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放牧梯度并未改变土壤C/N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高寒沼泽湿地土壤湿度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青藏高原隆宝滩高寒沼泽湿地进行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应用统计学成对数据的t检验方法,定性研究围栏封育(EN)、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自由放牧(GU)5种放牧处理对不同深度土壤湿度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牧压强度的增加,影响湿地土壤水分含量的显著性也增强。EN和LG、MG处理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各个层次都不显著;HG对LG和MG的差异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GU和HG处理的影响最为显著,从土壤表层到50 cm深度,均表现为LG>GU、MG>GU、HG>GU、EN>GU和EN>HG、LG>HG。自由放牧和重度放牧加大土壤水分的蒸散,导致湿地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加速湿地退化。合理有序的放牧活动是减少湿地土壤水分蒸发,减缓湿地退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