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谈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是指导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管理的依据,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方案编制规范可供遵守。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规划步骤4个方面对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编制进行了介绍,提出了规划原则、功能区划分标准、规划措施总体布局及管理和治理措施规划的基本内容,最后对规划的步骤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生态水利规划对水文环境具有积极影响,实施科学的生态水利规划不仅利于工程建设的正常顺利开展,而且也符合国家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因此必须引起人们充分的重视。就生态水利规划的重要性、原则及其对水文环境的积极影响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水利工程的设计规划工作能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温州生态园的规划建设实践为例,以国外类似建设经验为参照,阐述了我国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探讨了城市生态公园规划的基本思路和规划理念,并且对我国城市生态公园规划建设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基于功能用地适宜性的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方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业科技园区用地适宜性评价和规划方案评估是规划区用地功能配置的前提。该文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为例,应用GIS地形数据和RS遥感数据,在已有用地适宜性模型的基础上,将水生态安全因子融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高程、坡度、噪声和土地利用等评价因子,构建功能用地适宜性空间定量模型,阐述了功能用地适宜性评价在规划方案评估中的应用与技术路线,分别对生活功能、公共服务、农业实践、展示功能和教学实践等功能用地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最后对6种不同规划方案综合用地适宜性进行总体评估,并充分结合空间布局中规划理性要求,确定方案6为最佳规划方案。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结合水生态安全因子对功能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能够较好地对不同规划方案综合评估,从而选取最佳规划方案,最后为用地功能布局进行辅助决策,因此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该文将区位选择与农业科技园区规划中的功能布局进行关联,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是科学可行的,为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方案评估探索了一种途径,也为城乡用地统筹规划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5.
以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为抓手,指出了黄河三角洲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问题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一基本问题的关键是搞好信息资源规划。对编制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信息资源规划,建设区域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和区域网络信息系统,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现已列入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大建设协同推进。针对大同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科学规划、以绿为业、强化管理、打造景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区域生态修复的空间规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果  王百田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6):290-294,297
针对当前我国区域生态修复方法缺失,不能有效解决大规模生态系统退化、生态过程被中断等自然生态问题这一状况,提出利用空间规划的方法进行区域生态修复,探讨了区域生态修复规划的原则、内容、及流程,认为自然生态空间结构设计是该方法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小尺度空间的城市生态功能区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尺度空间下的自然环境背景不同,生态因子性质、生态系统整体性特征不同,其生态功能区规划方法和生态建设途径也就显著不同.沈阳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中心城市,为解决城市扩张产生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为今后发展提供较高的生态服务功能,开展了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通过沈阳城市东部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对小尺度空间的城市生态功能区规划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运用景观生态规划方法对茹河流域进行了景观格局整体优化,以期建立合理稳定的生态系统,引导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系统功能的协调与完善。分析了景观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讨并总结了流域景观生态应用的方法和原理,对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的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一种新型的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植被毯技术,对其生物防护的原理、特点、设计原则、施工工艺进行探讨,并在首都108国道(石门营-规划六环路)进行试验。该技术良好的生态防护效果及显著的经济技术优势为高速公路边坡尤其是劣性土质和岩质边坡生态防护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分子生态学的兴起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合评述了分子生态学的产生、定义及学科范畴,介绍分子生态学的主要技术方法和应用领域,指出分子生态学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只有将它与传统生态学、种群统计、生理学、环境学等诸多方法结合起来,将分子信息与生态的、统计的、生理的野外数据结合起来,才能最终理解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物种不同形态及生理特征的实际意义,才能理解物种或种群的进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hanges in microbial community profiles and postmortem interval (PMI) estimates have recently been discussed in the forensic literature. Edaphic, necrobiomic microorganisms at the cadaver-soil interface construct multi-species communities that change in richness and activity when the host body dies and begins to decompos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se dynamic changes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current advances in high throughput, next-generation platform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metagenomic technologies is that they pride the foundations of a framework for identification of grave site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postmortem timelines, or “microbial clocks.” The proposed clocks may help substantiate the estimation of PMI.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ils collected at grave sites and control soils which may be useful in identifying clandestine grave sites. In this review is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cent and formative findings involving sequencing application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relating the differences in taxon richness and abundance patterns as molecular tools with broad and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forensics.  相似文献   

13.
荒溪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景观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被引入到荒溪治理中来, 荒溪治理研究在研究理论和研究手段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荒溪治理的研 究进展及信息技术在荒溪治理中的应用,提出当前荒溪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Landscape restoration through revegetation is being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of degraded landscapes. To effectively plan restoration programs information is required on how the landscape context of revegetation influences biodiversity gains.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patch area and connectivity on bird species richness and abundance within urban revegetation patches in Brisbane, Australia. We carried out bird surveys at 20 revegetation sites, and used hierarchical partitioning and model selection to tes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patch area (the area of revegetation including all directly connected remnant vegetation) and landscape connectivity (the vegetated area connected by less than 10 m, 20 m, 30 m, 40 m and 50 m cleared gaps). We controlled for a number of possible confounding variables within the hierarchical partitioning procedure. Both the hierarchical partitioning and model selection procedures indicated that connectivity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bird species richness. Patch area in combination with connectivity were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n overall bird abundance. We also carried out the hierarchical partitioning procedure for bird abundance data within a range of feeding guilds, yielding results specific to species groups. Overall our data suggest that greater connectivity enhances the habitat area that colonists can arrive from (resulting in greater species richness), whereas increased patch area allows for increased abundance by expanding the habitat available to species already present in a patch. A combined approach where connectivity and overall habitat area is enhanced across the landscape is likely to be necessary to meet long-term conservation objectives.  相似文献   

15.
全国牧区草地生态建设水资源保障规划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京丽 《水土保持研究》2003,10(4):165-167,189
根据我国牧区基本情况及特点,针对《全国牧区草地生态建设水资源保障规划》实施内容,既以发展灌溉人工饲草料地和灌溉人工改良草地为主的牧区水利建设项目,从为草原生态保护提供基础保障,有效恢复草原植被提高草原生态容量,遏制草地沙化、退化,减轻风沙危害等方面进行了生态效益分析,这也是首次较详细的水利规划生态效益分析,可用于类似项目参考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科学地进行潞安矿区复合土地系统生态环境建设,依据潞安矿区土地系统的自然环境因子以及矿业生产等人为因子的分异性,建立矿区土地系统生态环境压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潞安矿区土地系统生态环境压力分为自然资源压力A_1、资源消耗压力A_2、环境污染压力A_3与生产规模压力A_4共4大类.研究结果表明,潞安矿区土地系统生态环境总压力为中度压力,其中资源消耗压力A_2>环境污染压力A_3>生产规模压力A_4>自然环境压力A_1.由于各不同的土地单元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不同,其外在会表现出不同的土地生态功能.因此,将土地系统按照其所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特点分为生产型、保护型、消费型和调合型4种生态功能类型.在GIS平台下通过叠加分析,将潞安矿区划分为土石坡消费区、沉陷地湿地保护区、工矿生态经济调和区、平川耕地生产区4大生态功能区和11琳生态功能类型区,其所占地面积比例分别为6.50%,19.16%,8.77%和65.57%.潞安矿区土地系统生产型和消费型面积过大,而调和型和保护型面积过小,属于一个不合理的利用状态.结合潞安矿区主要环境压力的实际现状,从生态环境保护与"多维生态经济系统"的角度对矿区土地系统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结合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从景观空间结构和稳定性两个方面对屏南县后垄溪一级水电站的景观生态做出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建设对区域景观的空间结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筑物和水域两方面,项目建成后他们的优势度分别提高1%和0.9%,相对变化较小;项目建设中及建成后,区域内的人为干扰和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能量和物种的流动性下降,故应加强该方面的设计,以维持区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关于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的研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水土保持生态理论研究中,经常需要研究流域的生态补偿问题,流域内生物产量大、能量流动量大、信息传递量大,其补偿作用大,否则补偿量小。在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中,只有大气、水和土壤因素,可以表明补偿功能的强弱。分清补偿流域和非补偿流域,强补偿型流域和弱补偿型流域,对于正确评价水土保持在流域治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应用生态分析的方法,以浙江慈溪县级市为例,分析了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而提出以规划管理为中心的对策,包括明确城镇体系,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工业区块,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发展集约型居住区。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如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监测、模拟和预测,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优化等。简述了一些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原理,如生态系统演替理论、种群间相互关系理论、干扰控制理论、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理论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