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南桦造林密度与林木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桦不同密度6a的试验结果显示:西南桦属速生树种,人工林初期生长很快,树高生长(1 5年生)达1 22 1 90m,胸径生长(3 6年生)达1 12 2 91cm。密度对树高生长有影响但不显著,而与胸径生长呈显著负相关。最大和最小密度林分间平均胸径相差2 88cm,3m×3m林分比1 5m×2m林分林木生长量高32 3%,比2m×2m林分高28 4%,比2m×3m林分高11 6%;单株材积生长与密度亦呈负相关关系,其关系式可用V=ax-b来表示。而林分蓄积则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密度大林分蓄积量高,反之则小。随林龄增长,不同密度林分间蓄积差异逐渐缩小。要培育中大径材的西南桦人工林,造林密度不宜大,可考虑采用2m×3m及3m×3m的株行距。  相似文献   

2.
北京杨是青海高原重要的速生用材林树种。通过近 2 0a的研究试验表明 ,北京杨速生丰产林明显优于一般林分 ,同时在不同密度试验区里 ,林分密度与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量等因子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均表现为高度相关 ,不仅生长差别较大 ,而且呈现了有规律的动态反应。高寒地区速生丰产林栽培合理密度为 2m× 6m、3m× 6m  相似文献   

3.
泗阳县南方型杨树林分栽植密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泗阳县南方型杨树林分调查结果表明 ,栽植密度对杨树生长量的影响十分明显 ,经济效益差异也很显著 ,建议对林龄 (或树龄 )未超过 4a的栽植密度不合理的林地进行密度调整。具体做法 :对 4m× 7m的成片林 ,每隔 3株间伐 1株 ;对小片林 ,若栽植的是 3行 ,将其株距进行调整 ,保持每株营养面积 30m2 左右 ;若栽植的是 3行以上 ,对密度为 1 5m× 1 5m和 2m× 2m的进行间伐 ,使其成为 6m× 6m的株行距 ,对密度为 2 5m× 2 5m的进行隔株隔行间伐 ,将其调整为 5m× 5m呈三角形的配置模式。对双行杨树 ,尽量将其株行距调整接近 4m。对林龄超过 5a以上 ,栽植密度不合理、生长又较差的林地或“四旁”林 ,可在采伐后按适宜密度重新栽植  相似文献   

4.
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探讨不同造林密度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用材林的最佳采伐期,以期为河北省平原地区杨树经营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株行距为4 m×6m、4 m×5 m、3 m×5 m、3 m×4 m、3 m×3 m、2 m×3 m和2 m×2 m共7个不同的造林密度,然后对其进行了连续8年的生长情况调查,与此同时,对其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年均生长量以及林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统计分析。(1)造林后8 a,各密度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单位面积蓄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2)各密度林分最佳采伐期一般为6~7 a;(3)就经济效益而言,各密度林分中,4 m×5 m林分造林后8年的总净收益和年均净收益最大,分别为71 480±6 036元·hm~(-2)和9 505±990元·hm~(-2)a~(-1),其中年均净收益最大值出现在造林后第7 a。在河北省平原地区,在进行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的欧美107杨造林时,应采用株行距为4 m×5 m的林分密度,并于造林7 a后采伐。  相似文献   

5.
南方型杨树工业原料林培育目标与培育年限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湖北省10个县、市31块标准地林分的调查资料,在对杨树所处立地条件和林分密度类型进行分级组合的基础上,对南方型杨树工业原料林的培育目标与培育年限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合类型培育小径材、中径材、大径材的平均年限分别为6,7~9a,10~11a以上;各种立地条件下,中密度林分培育各种规格的工业原料林的年限最短;Ⅰ类立地中密度类型培育不同用途林分的年限最短,Ⅲ类立地低密度类型最长;Ⅰ类立地中密度和低密度组合类型较好,培育大、中、小径材均较理想,Ⅱ类立地中密度类型林分不宜培育大径材,Ⅲ类立地各种密度类型差别不大,以中密度林分最好。  相似文献   

6.
对8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薪炭林的造林密度以1.0m×1.5m或1.5m×1.5m为宜,轮伐期为4年;经营用材林的造林密度则以2m×2m或2m×3m为佳,轮伐期为7~8年。与大叶相思比,经营用材林马占相思的经济效益比大叶相思高近2倍。  相似文献   

7.
尾叶桉造林密度与配置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年7个月生三种密度(1666/株hm~2、2222株/hm~2和3333株/hm~2)两种配置(1666株/hm~2,株行距分别为2m×3m、1m×6m)尾叶桉试验林的分析结果是:密度越大的林分,,其冠幅、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就越小。方差分析表明,密度间除保存率、林分蓄积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的生长量均有显著的差异,每公顷3333株的林分生长量明显低于其它两种密度。在每公顷同时是1666株的情况下,株行距2m×3m的配置明显优于1m×6m的配置。本试验结果以每公顷1666株,株行距2m×3m的密度配置最好,4年7个月生每公顷林分蓄积量达107.024m~3。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广东省郁南县西江林场设置了4种株行距(1.7 m×4 m,2.0 m×4 m,2.5 m×4 m,3.0 m×4 m)试验,分析不同造林密度(1470、1250、1000、833株 ·hm-2)对0.8~7.8 a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有显著的影响;除0.8 a生的林分保存率外,其它年龄的林分保存率均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降低,1470株 ·hm-2与其它3种密度间的林分保存率存在显著差异;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高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较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逐步递减,1470、1250株 ·hm-2与其它两种密度间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在2.8~7.8 a生时均存在显著差异;在7.8 a生时,以1250株 ·hm-2为造林密度的林分蓄积量最大,达195.0 m3·hm-2,分别比造林密度为1470、1000、833株 ·hm-2的林分高16.28%、5.86%和14.37%.以获得较高的林分蓄积量为目标,初步推荐1000~1250株 ·hm-2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的主伐年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湖北省10个县、市31块标准地的11种主要密度类型林分的调查资料,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以林分数量成熟与经济成熟为依据,对各密度类型林分的主伐年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南方型杨树各种密度类型人工林的年均收益最大值出现在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与数量成熟龄之间,一般早于数量成熟龄1~2a。②林分的主伐年龄与数量成熟龄表现出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少而逐渐变大的总趋势,而主伐年龄时的最大年均净收益则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增加,与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③培育造纸、刨花板等小径材林分的轮伐期为5~6a,木芯板、火柴、家具等中径材的轮伐期为6~9a,培育胶合板等大径材的年限则需要10~12a。  相似文献   

10.
火炬松种子园栽植密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英德火炬松种子园进行了 6m× 6m、8m× 8m和 1 0m× 1 0m等 3种栽植密度试验 ,1 3a结果表明 ,不同栽植密度的高、径、冠幅及产果量差异显著 ,以 8m× 8m密度能发挥个体与群体作用 ,产果量最高 ,6m× 6m次之 ,1 0m× 1 0m最差 ;在郁闭度进入 0 6以后 ,便逐渐抑制产果量上升 ,需及时疏伐 ;6m× 6m密度因单位面积株数多 ,早期较高产 ,适于早期丰产栽培 ,且因树体较小 ,便于采果。8m× 8m密度适于中长期经营 (1 3a以上 ) ,如需二者兼取 ,则可采用 4m×8m或 4 5m× 9m密度 ,中期疏伐 1次 ,这 2种栽植形式利于疏伐与机耕  相似文献   

11.
对华北地区6年生沙兰杨丰产林测试分析表明,不同造林密度4年生时胸径、材积及高径比差异显著;林分结构亦有不同分化,3m×6m的集中分布在16~18cm径阶,4m×6m的集中分布在18~20cm,6m×6m的则集中在20~22cm,且这种差异逐年增大。3m×6m密度林分4年生时达到国家檩材林的标准,6m×6m的6年生时达到柁材标准。  相似文献   

12.
连续数年对 1 995年春在福建南靖的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的株行距分别为 3m× 4m、4m×5m和 5m× 6m的 3种麻竹林进行水文生态功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和林分密度呈正相关。竹秆流和林冠穿透水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 ;2麻竹比毛竹和其它树种更易产生秆流 ,其产生秆流所需的最小降水量为 2 .1 mm·次 -1 。株行距为 3m× 4m的麻竹林年林冠截留量、截留率、穿透水量、穿透水率、竹秆流量和茎流系数分别为 1 2 8.1 mm、1 4 .51 %、689.1 mm、8.0 2 %、66.0 mm和 7.47%。  相似文献   

13.
日本落叶松纸浆林造林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清原和抚顺设置的 5种栽植密度试验林 ,经过 8a试验结果 ,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的影响。根据经济效益分析 ,初步确定日本落叶松纸浆林适宜栽植密度为 1.5m× 2 .0m ,比 1.5m× 1.65m密度林分收益净现值大。  相似文献   

14.
闽南山地桉树造林株行距配置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巨尾桉、尾叶桉 3种株行距配置造林试验研究表明 ,在同为 16 6 5株·hm-2 造林密度的情况下 ,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林分生长、抗逆性、林内光照强度、林下凋落物及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有所差异。闽南山地造林采用 2m× 3m或 1 5m× 4m的配置并按“品”字型排列植穴所形成的营养空间较为合理 ,有利于林分生长和地力维持 ;而 1m× 6m的配置 ,表现出风折木多、林下植被旺盛、枯枝落叶量少、土壤养分含量少及林分生产力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密度对榛子经济林生长和结实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密度对榛子林生长和结实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 m×2 m、1 m×1 m区的树高高于3 m×3 m、4 m×4 m区;结实量4 m×4 m区为820 kg/hm2,3 m×3 m为区664 kg/hm2,2 m×2 m区为540 kg/hm2,1 m×1 m区为450 kg/hm2.密度越大郁闭的越早,光能利用率差,结实量峰期来的早,1 m×1 m区结实量高峰期为5年,2 m×2 m区7年,3 m×3 m区11年,4 m×4 m区15年.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雷林1号桉作为短轮伐期人工林经营的适宜密度,1984年在海南省东部滨海丘陵台地区采用1.0m×1.0m、1.0m×1.5m、1.0m×2.0m和1.5m×1.5m等4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经9年观测,结果表明:前两种密度经营适于短轮伐期薪材林,首采年龄为4~5年;若经营短轮伐期用材林,宜采用1.5m×1.5m或1.0m×2.0m的密度,植后8年左右采收。雷林1号桉(Eucalyptus leizhou No.1)是雷州林业局在生产中选育成功的天然杂交种,已在华南平原台地和低山丘陵地区大面积发展,造林面积已达20余万hm~2。作为用材林经营已有成套经营技术,然而作为短轮伐期人工林(薪材林、木片或浆粕林等)经营,则缺乏经验和技术。为此,1984年在海南省滨海台地区开展了不同密度的造林试验。经9年观测研究,结果分薪材林和用材林两部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西南桦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西南桦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用途以及分布区较详细论述的基础上 ,主要对西南桦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发展西南桦人工林的关键在于选用适生种源 ,适时采种 ,正确处理和保存种子 ,种子必须低温 (10℃以下 )保存。造林最好用营养苗 ,7~ 8月播种 ,10月中~ 11月中将芽苗移入营养袋内继续培育 ,3~ 4月出圃造林。育苗基质要疏松 ,排水性能要好 ,苗期要加强水肥管理 ,苗高 2 0~ 30 cm时出圃造林。在上年的 11~ 12月整地 ,采用带状或穴状整地方式 ,穴要大(5 0 cm× 5 0 cm× 4 0 cm)。造林要适时 ,一般 3~ 4月 ,在干湿季明显的地区 ,7~ 8月雨季定植 ,造林密度 2 m× 3m或 3m× 3m。造林前施基肥 ,造林后要加强抚育管理和追肥 ,连续进行 3a。对造林密度为 2 m× 3m的林分 ,植后 6~ 8a要进行第 1次间伐。  相似文献   

18.
杨树单板用材林培育将更多地追求大径材比率 ,通过密度试验和大量典型样地调查 ,建立了出材率模型 ,揭示了林分密度、立地指数与大径材生产结构的效应规律。结果表明 :林木径阶 34cm时大径材出材率才能达到 5 0 %以上 ,林分密度越大、立地条件越差 ,培育单板材的周期就越长 ;2 0指数级、4m× 5m密度 9a生时林分平均胸径为 33 1cm ,大径材产量达 15 7 10m3 /hm2 。因此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 ,确定计划采伐周期至关重要。营造大径杨木的基地应在地位指数 16以上的滩涂地上发展较好 ,地位指数 16以下时以培育中小径材为主的高密度杨树林为主要目标。大径杨木的适宜密度应在 5 0 0株 /hm2 以下 (株行距不宜低于 4m× 5m)。  相似文献   

19.
采用 2 90块标准地调查资料 ,分析了 I- 6 9杨胶合板用材林的产量和生物量结构随立地指数和造林密度的变化规律。胶合板材产量随立地指数的增大而增大 ,且占总产量的百分比在立地指数为 14、16、18m时 ,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当立地指数为 2 0 m和 2 2 m时 ,保持稳定在 50 %左右。磨木浆材和化学浆材产量随立地指数和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在立地指数为 14、16、18m时磨木浆材产量占总蓄积量的百分比和化学浆材产量占总蓄积的百分比均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立地指数为 2 0、2 2 m时则受造林密度的影响不大 ,分别保持在 30 %和 2 0 %左右。林分和单株的树干、树枝、树皮生物量组成比例均随立地指数、造林密度的变化无明显的差异。营造 I- 6 9杨胶合板用材林时选择立地指数 2 0、2 2 m的地段以及用造林密度 156 (8m× 8m)、2 0 4 (7m× 7m )株·hm-2 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短轮伐期日本落叶松混交丰产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热带亚高山区以不同混交方式、混交密度营造短轮伐期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12年调查结果表明,与优良乡土树种高檫、马褂木混交效果好,单位面积蓄积较纯林提高7·3%~8·6%,单株材积生长量较纯林提高5·3%~6·2%。培育大径级用材林,密度以2m×3m为宜。混交林较纯林生态效益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