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漳县自然气候独特,是紫斑牡丹的原产地和适生区,非常适宜油用紫斑牡丹生长发育。本文介绍了漳县油用紫斑牡丹生产栽培技术,包括生长习性、选择地块、整地施肥、培育苗木、苗期管理、定植、追肥浇水、松土锄草、整形修剪、越冬管理、病虫防治、适期采收种子、健全技术档案等内容,以期为漳县油用紫斑牡丹生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油用紫斑牡丹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甘肃地区油用紫斑牡丹栽培管理的生产实践,对油用紫斑牡丹从选园、整地、采种、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本标准范围是北纬35°~36°,海拔1 500~2 600 m油用紫斑牡丹栽培区。主要技术内容是油用紫斑牡丹田间管理、栽植密度、整形修剪、肥水管理、采摘、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油用牡丹作为一种新兴的油料作物,在全国范围内栽培面积呈增长态势,但在生产过程中病虫害也逐年增多。对豫西地区油用牡丹调查表明,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病、白绢病、叶部红斑病、炭疽病等;常见虫害有地下害虫、剌蛾类等。分析了油用牡丹病害及虫害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制定了油用牡丹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历。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快油用紫斑牡丹产业发展,起草制定出油用紫斑牡丹育苗技术规程。本标准范围是北纬35°~36°、海拔1 500~2 600 m油用紫斑牡丹栽培区。主要技术内容是油用紫斑牡丹苗圃地建立、土壤管理、播种、嫁接、苗期管理、苗木出圃等技术。  相似文献   

6.
和政油用紫斑牡丹栽培技术及产业开发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和政油用紫斑牡丹资源概况1.1和政油用紫斑牡丹栽培现状据调查,和政油用紫斑牡丹栽植比较零散,以庭院种植为主,数量约65万株左右,种植面积620多亩。主要分布在公园、寺庙、机关、学校、工厂、民居等处,连片种植10亩以上的有8处,221亩25万株。芍药牡丹都是庭院栽植。牡丹与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现在全县家家种牡丹,人人赏牡丹,栽植牡丹的群众越来越多。1.2和政油用紫斑牡丹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油用牡丹主要包含凤丹牡丹和紫斑牡丹这两种,这两种油用牡丹可以直接直观展现出微环境影响情况,对油用牡丹的栽培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对两种主要油用牡丹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影响因子进行探究,以期为油用牡丹栽培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牡丹的油脂价值及氮素吸收积累效应,选取不同品种油用牡丹(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测定其叶片光合特性、植株生长特性、氮素吸收积累量、油脂含量、籽粒产量等,以期为我国油用牡丹的丰产栽培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用牡丹成活率、开花率和结实率均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且相互之间差异显著;不同品种油用牡丹株高、花干质量和冠幅均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对于叶片和籽粒而言,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均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并且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显著;籽粒蛋白氮含量高于叶片,而籽粒非蛋白氮含量低于叶片。叶片氮素累积量和籽粒氮素累积量均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并且不同品种油用牡丹叶片氮素累积量和籽粒氮素累积量差异均显著;叶片向籽粒氮转运量依次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表明紫斑牡丹对氮素吸收利用能力较强。不同品种油用牡丹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大致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而不同品种油用牡丹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油用牡丹籽粒脂肪酸总量依次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不同品种油用牡丹籽粒产量和百粒质量分别在153.28~172.06 g/株和29.13~33.26 g,并依次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不同品种之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临夏油用紫斑牡丹进行探究分析,阐述了栽植养护紫斑牡丹地措施,并提出相关防治病虫害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紫斑牡丹为多年生木本植物,是仅次于中原牡丹的第二大牡丹品种群,是进行遗传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而且紫斑牡丹的观赏、药用价值很高,其衍生产品如牡丹籽油、牡丹酒等市场也非常广阔,紫斑牡丹产业已经成为甘肃省的特色产业。本文根据甘肃省的栽培情况,总结了紫斑牡丹的繁殖栽培育苗技术,以期促进紫斑牡丹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紫斑、凤丹等牡丹品种籽为原料榨取的牡丹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近年来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较快,油用牡丹苗供不应求,提高油用牡丹育苗技术十分重要。所以,根据多年的育苗经验归纳总结油用紫斑牡丹高床覆沙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临夏油用紫斑牡丹进行探究分析,阐述了临夏油用紫斑牡丹的开发价值,并提出相关优化紫斑牡丹种植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油用牡丹作为常见的油料作物在人类营养和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油用牡丹的需求市场不断扩大,且消费者对油用牡丹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油用牡丹种植业是许多省份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虫害等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了该产业的生产力和品质,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缺乏合理的虫害预防措施会严重导致油用牡丹数量和产品产量质量上的损失。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油用牡丹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是时代的潮流。  相似文献   

14.
油用牡丹栽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用牡丹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栽培种群为"凤丹"和"紫斑牡丹"两个品种。油用牡丹可以生产牡丹籽油;同时其花蕾还可加工生产茶制品,籽饼通过加工可作为有机饲料生产的原材料,油用牡丹根皮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丹皮",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油用牡丹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油用牡丹优良品种选育的新途径,以贵州不同引种地"紫斑"和"凤丹"油用牡丹为试验材料,对其种子在成熟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用牡丹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贵阳引种栽培的"凤丹"油用牡丹种子脂肪含量高于安龙和兴义,其黄熟期和褐熟期的脂肪酸含量可达31.79%和35.39%,安龙引种栽培的"凤丹"油用牡丹蛋白质含量高于兴义和贵阳;不同引种地油用牡丹种子微量元素测试中钾元素含量最高为24%左右,镁元素含量最低为0.24%左右,钙、钠、铁、锰、铜元素居中。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甘肃油用紫斑牡丹在宁夏南部山区的适应性情况,引进甘肃兰州牡丹园的三年生油用紫斑牡丹种苗,采用5种栽培方式开展驯化栽培与适应性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5种栽培方式下油用紫斑牡丹越冬后均能正常生长,成活率在92%以上,其各项生长指标从引种后第二、三年迅速增加,均能开花结实,其中穴窝覆膜、平植覆膜、起垄覆膜栽培方式生长势较强;(2)5种栽培方式物候期较原产地提早2~6 d;(3)5种栽培方式适应性依次为穴窝覆膜平植覆膜起垄覆膜露地起垄露地平植。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紫斑牡丹种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斑牡丹是一种新的食用木本油料资源。在对甘肃紫斑牡丹种业发展现状、存在主要问题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甘肃紫斑牡丹种业的发展优势,提出了甘肃省紫斑牡丹种业的发展对策:加强紫斑牡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强化紫斑牡丹优质种苗繁育技术及系列产品研发;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利用造林补助加强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油用牡丹,别称油料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小灌木,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现在用于生产的油用牡丹仅有凤丹和紫斑2个品种。野生的紫斑牡丹主要分布于甘肃省、四川省和云南北部,另外一种野生的凤丹牡丹主要分布于陕西省、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等地。油用牡丹具备突出的"三高一低"的特点:高产出,5年生牡丹籽产量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调研,对安康市油用牡丹病虫害种类进行调查,发现安康市病害主要包括红斑病、褐斑病、枯萎病、茎腐病、紫纹羽病、根腐病,虫害主要包括介壳虫、红蜘蛛、金龟子、刺蛾、天牛、地老虎。对病虫害发病规律进行分析,防治方法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安康市油用牡丹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寒地区油用紫斑牡丹快速育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育苗技术与常规油用紫斑牡丹育苗相比更有利于高寒山区进行大规模育苗。同时也解决了常规紫斑牡丹育苗中存在的出苗率低,出苗时间差异大、不整齐,苗木成活率低、长势弱、苗木质量差、标准低,往往达不到大田生产的数量和质量要求等问题。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有效促进油用紫斑牡丹的快速繁殖。并科学系统地总结了高寒山区油用紫斑牡丹育苗技术,适用于大田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