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适用范围花生生产对光、热、水、土资源有特定要求。本技术适用于阿克苏地区以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为特点;年≥10℃有效积温在3 500℃以上;地下水位3~6米、灌溉水质矿化度3克/升、p H值8.0;75厘米土层内无厚度≥15厘米胶板层,熟土层厚度≥25厘米;耕层土壤含盐量3克/千克、p H值8.0、土壤质地为砂壤或粉沙轻壤型、保水保肥、供肥性能较  相似文献   

2.
云南松林普遍受到外来入侵种紫茎泽兰的干扰,采用土壤种子库取样和萌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紫茎泽兰入侵的云南松林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入侵对土壤各层种子库的数量特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紫茎泽兰在凋落物层、0~2 cm、2~5 cm、5~10 cm土层出现的频度均为100%,其种子储量、相对密度、相对频度及重要值最大为各层的优势种。但这种影响沿着凋落物层、0~2 cm、2~5 cm到5~10 cm土层逐渐降低。其种子储量由凋落物层的1 523.4粒/m2、0~2 cm土层的2 301.6粒/m2下降到5~10 cm土层的579.7粒/m2;相对密度由凋落物层的97.21%下降到5~10 cm土层的52.33%;相对频度由凋落物层的42.11%下降到5~10 cm土层的11.59%;重要值由凋落物层的139.31%下降到5~10 cm土层的63.92%。凋落物层的物种数、物种丰富度最小,随着土层的加深,物种数、物种丰富度增大;但生态优势度大小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以凋落物层的最大,5~10 cm的最小。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以2~5 cm土层的最大,5~10 cm、0~2 cm土层的依次减小,凋落物层的最小。不同层次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以草本为主,而且占绝对优势,占各层总储量的93.48%~98.90%,而木本植物的个体数量和物种数较少,仅占各层总储量的1.10%~6.52%。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栽植密度对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方法  在3种不同栽植密度[行距×株距分别为2 m×2 m(T1)、4 m×3 m(T2)和4 m×5 m(T3)]下,对10年生毛白杨速生丰产林试验地0~5、5~10、10~20、20~40、40~60和60~100 cm共6个土层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栽植密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用单因素分析法,数据间的多重比较用Ducan法。  结果  0~20 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所占比例分别为69%、79%、71%和74%;不同栽植密度下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不一致:T2栽植密度下有机质在0~5 cm处最高,为15.44 g·kg-1,显著高于T1,在5~20 cm土层处3栽密度间有机质差异显著(P < 0.05),大小依次为T3、T2、T1,在20~100 cm土层处T1显著低于T3和T2(P < 0.05);碱解氮在T2下为14.5~142.7 mg·kg-1,高于T1和T3(除5~10 cm);有效磷为1.3~12.4 mg·kg-1,5~40 cm土层T2显著高于T1和T3(P < 0.05),40~100 cm土层大小依次为T3、T2、T1;栽植密度对速效钾无显著影响(P>0.05)。  结论  10年生毛白杨林地土壤养分富集在0~20 cm土层,栽植密度为2 m(行距)×2 m(株距)的养分低于栽植密度为4 m×3 m和4 m×5 m,养分质量分数随栽植密度和不同土层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梨是龙口市主要果树产业之一,了解梨园土壤养分状况,是指导梨优质丰产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课题组取样并分析了该地区15个典型梨园0~20、20~40 cm和40~60 cm土层样品的酸碱度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3个土层土壤p H值在6.5~7.5之间的分别占调查梨园总数的12.5%、25.0%和28.6%,其余87.5%、75.0%和71.4%的梨园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0~20、20~40 cm和40~6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处于缺乏水平的梨园比例分别达25.0%、62.5%和100.0%;3个土层全氮含量处于中高等水平的梨园比例分别为100.00%、87.50%和71.43%,碱解氮含量处于中高等水平所占比例分别为75.00%、62.50%、14.29%;调查梨园0~60 cm土层的有效磷含量的平均值为91.33 mg/kg,而速效钾含量的平均值为215.54 mg/kg,含量相对较高。综合分析,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尤其是氮磷钾肥施用量,改进施肥方法及防止土壤酸化是今后龙口市梨园土壤养分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关中地区泾阳等地32个蔬菜大棚土壤分析,表明:该区大棚土壤盐分表聚和酸化现象明显。耕层(0~20cm)平均全盐量为3.2g/kg,20~40cm土层平均也达2.8g/kg,40~60cm和60~80cm土层在2.0g/kg左右;耕层土壤PH值比对照下降0.61,60~80cm土层比对照下降了0.27;耕层硝态氮含量平均高达63.3mg/kg,是对照的5.5倍,硝态氮深层下迁趋势明显,可达80cm以下,仅60~80cm土层的平均含量为27.3mg/kg;耕层平均有机质含量仅为16.0g/kg。随棚龄延长盐渍化和酸化程度加重,硝酸盐下迁损失愈多。其主要原因是偏施化肥,不重视有机肥,常年连作,不合理灌溉等。建议采取增施有机肥、限制化肥用量、改进施肥技术、科学灌排、轮作倒茬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寒土壤质地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青海省河南县选取8个高寒土壤样地,研究和分析高寒草地土壤质地差异与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以及土壤质地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样地均为壤质沙土,随着土层加深,黏粒减少,沙粒增多;各样地土壤各层0~200μm粒径的土粒含量分布基本一致,小粒径土粒集中在20~80μm;各样地除全磷含量较低外,其他养分含量丰富,各养分含量随着土层加深逐渐降低;表层土壤中,黏粒含量与C/N之间有显著正相关;中层土壤中,全磷含量与沙粒含量有极显著正相关,与黏粒含量和粉粒含量有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养分含量和0~200μm粒径的土粒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0~10 cm土层总氮含量、碱解氮含量与0~20μm土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45~100μm土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10~20 cm和20~30 cm土层中,总磷含量与20~45μm土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100~200μm土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速效钾含量与0~5μm各粒径土粒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有机碳含量与3层土壤0~1μm各粒径土粒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不同厚度地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地膜残留量的影响,采用大田定位试验,连续4年对玉米田分别进行0.006 mm、0.008 mm(CK)、0.010 mm、0.012 mm厚地膜覆盖处理。结果表明:10~40 cm土层,随着地膜厚度的增加,土壤紧实度和土壤容重降低。0.010 mm、0.012 mm处理土壤容重比0.008 mm(CK)分别降低了1.25%、2.43%,而0.006 mm处理比CK提高0.76%。2玉米播种至大喇叭口期,0.006 mm、0.010 mm、0.012mm处理0~5 cm土层分别日均土壤温度比CK提高-0.90℃、0.23℃和0.40℃;5~10 cm比CK提高-0.50℃、0.19℃和0.28℃。且随玉米生育进程的推进,增温效应逐渐弱化。3在灌水第25 d,0~100 cm土层,0.006mm、0.008 mm、0.010 mm、0.012 mm处理土壤储水量分别为166.73 mm、170.42 mm、190.00 mm、195.97 mm,比灌水第5 d分别下降46.81%、45.75%、39.32%、37.62%。4在0~30 cm土层,残留地膜量浅层显著多于深层,面积小于4 cm2小块膜片数显著多于面积为4~25 cm2和≥25 cm2的中、大膜块。0.006 mm、0.008 mm、0.010mm、0.012 mm处理4年累计残膜量分别为79.03 kg/hm2、57.68 kg/hm2、50.32 kg/hm2、53.58 kg/hm2,0.006 mm处理残留量显著高于CK。综合分析连续覆盖不同厚度地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地膜残留量的影响,建议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厚度0.008 mm以上的地膜。  相似文献   

8.
探讨库尔勒香梨果园套种苏丹草对果园土壤性状的影响和产草量。果园内,分别设距树干0.5m处外和1.5m处外2个采样区,测定采样区内苏丹草产量和0~6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及土壤养分。结果表明,离树干1.5m处外干草产量为2.25kg/m^2,显著高于离树干0.5m处外的1.34kg/m^2。离树干0.5m处外0~20、20~40cm土层地下生物量分别为81.26g/m^2、14.38g/m^2约为离树干1.5m处213.62g/m^2、32.89g/m^2的38.03%、56.27%,且90%以上的牧草根量分布在0~20cm的果园土层,苏丹草与果树的根系几乎无重叠现象。可见,香梨果园套种苏丹草对土壤性状及养分无负面影响,1a可以收草3次,其产草量可达大田产量的60%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土壤容重影响花生生长的作用机制并为花生高产耕作栽培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高产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材料,设置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2、1.3 g/cm32个水平,21~4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3、1.4、1.5 g/cm33个水平,共组合为6个处理(T23、T24、T25、T33、T34、T35),采用土柱栽培法,研究了不同土层土壤容重组合处理对花生不同生育期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40 cm土层土壤容重相同条件下,0~20 cm土层土壤容重1.2 g/cm3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光合速率、根茎叶干物质积累在苗期、荚果干物质积累在花针期均较1.3 g/cm3处理高,其他生育期则均较1.3 g/cm3处理低;在0~20 cm土层土壤容重相同条件下,花生单株叶面积、光合速率、根茎叶荚果干物质积累均随着21~40cm土层土壤容重的增大而降低。0~20 cm土层土壤容重为1.2 g/cm3时有利于花生苗期光合特性提高和干物质积累,但不利于花生中后期光合特性提高和干物质积累,21~40 cm土层土壤容重过高则在整个生育期间均不利于光合特性提高和干物质积累。适宜的土壤容重组合T23、T33既利于花生苗期光合特性提高和干物质积累,又利于中后期光合特性提高和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基质对花卉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花卉苗木栽培的原料为中药渣∶蛭石∶磁土体积比为4.0∶0.5∶0.5+肥士特300 g/m3+花木专用肥3 kg/m3,该栽培基质容重为0.45~0.50 g/m3,总孔隙70%~80%,EC值≤3.0 mS/cm,pH值5.5~7.5,有机质≥350 g/kg,全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总量≥40 g/kg。  相似文献   

11.
带状改造对柏木林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带宽改造带(10、15、20m与25m)和不同树种改造带对重庆云阳柏木林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柏木林相比,不同带宽改造带的土壤容重在2个土层内均有所降低,土壤孔隙度在0~20cm土层内有所增加,在20~40cm土层变化不一,有机质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0~20cm层土壤有机质提高幅度20~40cm层土壤。各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的pH值普遍比柏木林有所降低;4种带宽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全P含量整体降低,有效P含量增加,15m带宽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全N、水解N含量降低,其他3种宽度改造带土壤全N、水解N含量整体增加,4种宽度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全K速效K含量整体降低。刺桐、刺槐2树种改造带的0~20cm和20~40cm层土壤的孔隙度和pH值整体增加,容重整体减小,刺桐改造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有明显提高,刺槐改造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却呈下降趋势,刺桐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全K含量明显提高,2个土层的全N、有效P含量和20~40cm土层的全P含量有所提高,刺桐改造带2个土层的水解N、速效K含量明显降低,0~20cm土层的全P含量有所下降。刺槐改造带的土壤养分变化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柏木林人工林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的供氮能力,从而为确定合适的氮肥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研究小麦-休闲轮作下长期不同施肥处理(No-F.20年不施肥处理;NPK.20年施用NPK肥处理;MNPK.20年有机肥与NPK肥配施处理)土壤0~20,20~40和40~60cm土层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结果】与NPK处理相比,MNPK处理明显提高了0~20和2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氮素矿化累积量和氮素矿化势(N0);与No-F处理相比,MNPK处理明显提高了0~60cm土层土壤氮素矿化累积量和氮素矿化势。3种施肥处理下,0~20,20~40,40~60cm土层N0占土壤全氮的比例分别为19%~23%,9%~12%,6%;各土层中MNPK处理下该比例值均最高。0~20,20~40和40~60cm土层氮素矿化累积量分别占0~60cm土层的62%~71%,20%~27%和9%~12%。不同施肥处理中,MNPK处理0~20cm土层氮素矿化累积量占0~60cm土层的比例最高。【结论】有机肥与无机肥长期配施明显提高了0~60cm土层土壤供氮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庐山地区红壤剖面和养分状况。[方法]在庐山红壤分布区挖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分层和形态,分析A、B_1、B_2、C_(SV)不同土层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结果]红壤A层土层厚度为0~9 cm,B_1层为9~25 cm,B_2层为25~108 cm,C_(SV)达108~124 cm,A层的pH为4.75;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均表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下降明显,全氮含量从1.31 g/kg下降至0.38 g/kg,速效钾从46.73 g/kg下降至15.46 g/kg,分别下降了70.99%和66.92%,速效磷在A层土壤中的含量为8.10 g/kg,在B_1层的含量为5.31 g/kg,下降了34.44%,降幅较大,在C层为4.94 g/kg,降幅仅为6.97%。[结论]庐山地区红壤剖面质地均匀,土壤水土流失严重,酸化明显,养分含量不足。  相似文献   

14.
西藏急尖长苞冷杉群落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群落调查方法对西藏色季拉山海拔3 800 m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的乔木、灌木、草本分别进行群落特征调查,并对下落种子的时空动态过程和发芽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时间种子下落的数量不同,种子下落初期为种子成熟的10月,集中下落期在11-12月,下落种子量从30粒/m2至190粒/m2,第2年6月种子下落结束;下落种子数量水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树干基部148粒/m2,林冠交叉处达292粒/m2,树冠以外2 m下落的种子数仅24粒/m2;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种子数量明显减少,从地表苔藓层的176粒/m2减少到土层深4~8 cm的12粒/m2.从下落种子的发芽率看,下落种子的初期种子发芽率为8%,到下落种丰收期种子的发芽率可达到43%;距树冠越远下落种子的发芽率越低,在树冠外2 m的下落种子的发芽率仅为2%,而树冠交叉处的种子发芽率可达32%;随土层厚度增加,保存种子的发芽率呈急剧降低的趋势,苔藓层保存的种子发芽率为23%,土层厚度为0~2 cm其保存种子的发芽率为1%,而土层厚度2~4 cm和4~8 cm保存种子的发芽率均为0.  相似文献   

15.
<正>1选地忌连作,可与小麦、玉米轮作倒茬。一般要求土层厚度30cm,有机质含量10g/kg、碱解氮40mg/kg、速效磷10mg/kg、速效钾160 mg/kg的粘土、粘壤土、砂壤土。我区浅山丘陵地带、≥5℃有效积温≥2400℃.1.1土地准备翻地深度25cm~30cm,以利于蓄纳雪墒,改善土壤的物理性  相似文献   

16.
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不同经营方式的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为对照,研究了杉木人工林不同层次土壤中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pH值、全氮、C/N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分异表现为:0~15 cm土层(20.6 g·kg-1)>15~30 cm土层(17.1 g·kg-1)>30~45 cm土层(12.4 g·kg-1)>45~60 cm土层(9.8 g·kg-1)>60~75 cm土层(8.2 g·kg-1),3种不同经营方式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中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依大小顺序排列为:杉木林地(13.6 g·kg-1)>经济林地(12.3 g·kg-1)>农用后撂荒地(11.0 g·kg-1).杉木人工林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pH值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0.40,与土壤全氮、C/N比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1和r≥0.87.图2表2参14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盐土(酸性硫酸盐土)的理化性状.结果表明:各土层土粒密度平均值为2.2 g/cm3,剖面上不同深度间变化小,有缓慢的下降趋势;平均土壤容重1.2 g/cm3,大多数介于1. 1~1. 5 g/cm3之间,属于粘质土壤;平均土壤含水量17.7%,不同土层无规律变化;剖面上绝大部分土层的土壤孔隙度在30%~60%之间,平均47.2%;土壤pH值为4.5,平均有机质含量(质量分数)w为130.10 g/kg;土壤水溶性盐分平均含量15.03 g/kg(9.15~16.60 g/kg),硫酸根含量w(SO42-)平均为0.990 g/kg,远高于当地其它土壤;平均有效磷含量为3.690 mg/kg;水解性氮在不同深度的土壤剖面中分布无规律,平均值为49.022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高,平均值高达127.445mg/kg;土壤有效硫含量高,平均值高达118.740mg/kg,都明显高于其它土壤.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北京山地7种人工纯林的土壤分析,研究了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影响,并对不同土壤养分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种不同林分的土壤p H值均为弱酸性,其变化范围为4.70-7.55;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表现为表层(0cm-10cm)中层(10cm-20cm)下层(20cm~40cm),有机质均值在24.28g·kg-1~58.15g·kg-1之间;土壤全磷含量均值为2.94g·kg-1~6.58g·kg-1;土壤全氮含量均值为1.20g·kg-1~2.83g·kg-1;壤速效钾含量均值为69.39mg·kg-1~227.70mg·kg-1;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值在4.25mg·kg-1~8.02mg·kg-1之间;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值在3.30mg·kg-1~12.10mg·kg-1之间;土壤铵态氮含量均值在0.65mg·kg-1~1.91mg·kg-1之间;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综合效应评价核桃楸纯林最大,为6.237;华山松纯林最小,为-1.968。综合来看,随土层厚度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减少;阔叶林土壤养分含量大于针叶林。  相似文献   

19.
生土地种植苜蓿后土壤速效养分与pH值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评价苜蓿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及草田轮作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在苜蓿各生育期对0~60 cm土层进行取样,研究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pH值的动态变化。【结果】种植苜蓿第2年各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幅较小,第3年各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幅较大,与种植前相比,其0~20、20~404、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3.85,5.82和8.25 mg/kg;在第2年,各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型,于第2茬达到峰值。在第3年,头茬苜蓿生育期内各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均迅速下降,与种植前相比,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降低了3.16,2.98和2.40 mg/kg;各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逐年下降,与种植前相比,种植苜蓿后的第3年,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下降了94.35,88.29和88.55 mg/kg;各土层土壤的pH值略有增加,与种植前相比,种植苜蓿后的第3年,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的pH值分别增加了0.14,0.12,0.04。【结论】种植苜蓿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第2年第1茬初花期时达到最低,苜蓿的固氮作用从第2年第2茬开始显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型变化,于第2年第2茬达到峰值;土壤速效钾含量逐年下降;pH值略有增加但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正1栽培技术1.1选地由于杨树根系比较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所以,要求种植土层厚度1.0m,有机质1.1%,含氮量0.03%,有效氮15mg/kg,有效磷2mg/kg,有效钾40mg/kg,含盐量0.1%,地下水矿化度1g/L,pH值在6.0~8.4之间。杨树种植土壤一般选择轻质壤土,但毛白杨必须选择重质壤土,107、108等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