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建设新农村,农业机械化获良机。1、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三农"问题。在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非常关注农机化工作: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生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稳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 6.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目标出发,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要落实好农机具补贴政策,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范围和规模,确保补贴实惠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  相似文献   

3.
<正>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结合志丹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现就如何用现代农业机械来装备农业谈几点思考。1用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的意义1.1现代农业机械是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把"生产发展"提到了首位。生产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机械化是先  相似文献   

4.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是重要支撑,具有基础性作用(一)农业生产发展,要求农业机械化提供支撑。农机化对农业生产的支撑直接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机械化要求巩固和提高;二是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机械化要求推进;三是农副产品运输、  相似文献   

5.
<正>邯郸市永年区按照中央"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调结构、稳增收、促发展"总要求,以"吨粮市"建设为起点,狠抓农田基础实施建设,持续开展国家粮食高产创建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鼓励引导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绿色发展。1稳定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  相似文献   

6.
正为大力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建设,深入开展国家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省推进行动,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步伐,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作为主办单位,结合第十一届中国·吉林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展览会,于3月27日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暨保护性耕作技术高端论坛"。论坛邀请了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陈志、中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方宪法、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敏丽、  相似文献   

7.
农业机械化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举措,但是在大力推进农业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就农机具的推广在新农村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农机具的使用及推广措施。  相似文献   

8.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工程,提高农机安全监理能力"列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农机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全面提高农机安全监理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更是构建科学农机、和谐农机、平安农机、效益农机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工程,提高农机安全监理能力"列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农机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全面提高农机安全监理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更是构建科学农机、和谐农机、平安农机、效益农机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罗永锋 《吉林农业》2010,(9):156-156
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阶段中央指导"三农"工作新理念、新举措的集成和发展。同时它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和根本要求,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富裕的重要推动力量。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环境要求和卫生标准,农业机械的综合运用,大大促进了农村村容村貌的有效改观。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是黑龙江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确定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对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机跨区作业是实现农业机械资源利用,合理配置农机机械,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障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东丰县是粮食生产主要产区基地之一,农业机械化基础较好。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农机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
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快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要求部署上来 在今年初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议上,炳轩书记就全省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做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商品化、产业化和城镇化",突出抓好"确保粮食高产高效优质、大力发展优质畜牧业、大搞农田水利工程、大力推进大农机工程、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大力推进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垦区示范带动作用、积极稳妥深化农村改革"等十项重点工作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田敬 《吉林农业》2015,(2):58-59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2014年,省政府提出:"力争到2015年,前郭率先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针对这一目标,作者对前郭县农机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5.
<正>四平市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和农业大市,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们自觉担起新农村建设的政治责任,坚持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协同推进,以综合整治农村环境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四平市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市GDP、工业总产值实现"总量再造",地方级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粮食总产稳定在150亿斤,四平市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市(区)、  相似文献   

16.
彭阳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彭阳是一个山区农业县,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农机应用少,农业生产条件十分艰苦。自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彭阳县把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突破口,借助国家扶持政策,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发展,大力改善农业装备,提高生产能力和劳动效率,使农机化呈现出加速推进态势,为全县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提供了直接动力和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7.
正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懈。过去的五年,我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大省,大力推进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深入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都市生态农业工程和"三山一滩"群众脱贫工程,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各项  相似文献   

18.
水稻在德惠市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不但可以有效争抢农时,抵御自然灾害,缓解农忙季节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保证和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产量,节约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十分重要。因此,研究、开发和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备受关注的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已于2月1日正式发布,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十二年聚焦"三农"发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和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等重要任务。其中涉及农药的有5个方面:一是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实施植物保护建设工程,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二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湖南是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科技的引领和支撑。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