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出菇期的管理将菌丝发满的料袋移入棚内,在相对湿度80%-90%下出菇。出菇期是子实体形成和菇体成长阶段,这时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其温、湿度与发菌期间有明显差异。1.菌袋人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2.保温出菇最适宜温度10-18℃,出菇前期气温较高,以遮荫通风降温为主。晚秋和初冬,室温适宜,保温降温相结合。进入冬季后,以保温增温为主,棚温低于5℃要人工增温。  相似文献   

2.
<正>夏季适合蚯蚓的生长繁殖。在酷暑高温期,把蚓床温度控制在30℃以内,是确保蚯蚓夏季增产的关键之一。一、搭棚遮阴实践发现,在遮阴棚上放置麦秆、稻草编的帘子遮阴效果比其他方法(如种攀缘植物、放油菜箕等)要好。遮阴棚应建成南低北高的走势。二、蚓床盖草蚓床上最好盖水葫芦、水花生、青草等植物。经测试,气温34℃时,棚内蚓床上盖草帘子的,蚓床表层下6厘米处温度为30℃;棚下蚓床上盖40~50厘米厚的水花生,温  相似文献   

3.
大棚西葫芦栽培关键要掌握增施肥料、防病治虫、架线引蔓、点花疏果、膨瓜追肥、适时采收和棚内保温等七项技术措施;平菇大棚栽培从选址建棚、购菌繁菌,到装培养料接种进棚以及棚内管理等都要予以注意,667m2的中棚或大棚一般净收入为4~5万元。  相似文献   

4.
<正>白灵菇菌袋发菌正常与否,是整个栽培过程关键的一步,大棚发菌必须遵循以下管理措施:1大棚消毒菌袋入棚前需要采用硫磺熏蒸及喷敌敌畏等农药进行棚内密闭消毒杀虫一次,密闭时间24 h以上,之后打开通风口进行充分通风。2密度适宜入棚的菌袋数量、高度应视季节、棚内温度而确定。一般夏秋季节不超过5~6个菌袋高度,而  相似文献   

5.
广东的夏天,气温高、日照强、雨天多。塑料大棚虽然四周的棚膜都拆除,仅剩下棚顶的薄膜,但棚内气温仍很高,不利蔬菜生长。能否用遮阴的方法来防雨和降温,使塑料大棚在广东的夏季也能栽培不耐热的蔬菜,这是解决南方大棚综合利用的重要一环,我们用不同遮光网和不同遮阴方法进行了试验,见到一些效果。县体做法是用国产的黑、灰两种颜色的遮光网作遮阴材抖,分别盖在棚膜上面和下面。盖在膜上的做法是将遮光网放在薄膜上,再一齐扣在棚上,称为  相似文献   

6.
正平菇栽培具有原料来源广泛、技术容易掌握、栽培周期短、无污染、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在平菇生产中,可借助一些关键技术措施实现周年生产,从而提升生产者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1棚室的建造与消毒根据平菇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采用建造棚室作菇房。菇房采用拱形棚,棚高2.5m,棚内培养架可用竹杆分层搭设,一般架高1.8m,宽0.6m,底层距地面0.2m,层架间距0.3~0.4m,以设七层为宜,中间留1m走道。菇房消毒要求在  相似文献   

7.
温湿度调控是香料烟调制关键。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构件式覆膜调制棚是人为控制调制环境的基础;选择在耕地上搭棚,并适度采取地面浇水加湿,增加棚内湿度;在棚上加盖厚白布,防止中后期棚内上层高温;棚头设置可开闭的3层通风窗,均衡上下层温湿度;烟串间隔留出空隙,增强上下层气体交换。恰当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创造调制好香料烟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一、加强大棚环境调控1、温度管理创造适宜的温度环境是大棚蔬菜能否正常生长的关键。初冬要注意适当通风降温控制植株旺长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深冬温度管理的核心是搞好棚内提温、保温。一方面要尽量增加棚体覆盖物夜间可在大棚四周加围草苫或玉米秸也可在原来的草苫上面再覆盖一层薄膜既能防风保温又可防雨雪淋湿草苫。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棚内多层覆盖可在棚内于棚膜的下方、拴吊绳的铁丝上方再搭一层薄膜这样两膜中间隔有空气可明显提高棚内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不同覆盖方法对秋马铃薯的降温增产效果,开展了秋马铃薯不同覆盖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遮阴网棚覆盖栽培降低地温效果最好,秸秆覆盖栽培降温增产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0.
一、出菇期的管理将菌丝发满的料袋移入棚内,在相对湿度80%~90%下出菇。出菇期是子实体形成和菇体成长阶段,这时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其温、湿度与发菌期间有明显差异。1.菌袋入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  相似文献   

11.
夏秋番茄栽培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培育壮苗1.1育苗设施准备。夏秋番茄育苗时正处于夏季高温季节,因此在育苗前7~10天育苗棚应采用“两网一膜”覆盖,即棚上加盖塑料薄膜防雨,盖遮阳网遮阴,通风口加防虫网,并清除棚内杂草及前茬作物残枝烂叶,用多菌灵消毒,盛夏季节为防止白粉虱传毒,建议育苗期间使用丽蚜小蜂防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塑料大棚内冬季温,湿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探讨了提高型塑料连栋大棚(HMG-1型)和单栋棚(南方标准大棚)冬季温、湿度和差异。连栋棚保温经高,保温效果好,冬季上午7:00的温度比单栋棚平均高1℃,比叶高3℃,一天中连栋棚升温快,幅度大,降温慢,棚内各位点温度差异小。晴天连栋棚内相对湿度明显低于单栋棚,但高于露地,阴天8:00-17:00三者平均相对温度分别为76%、86%、81%。  相似文献   

13.
放风时间应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无风晴天要早放风,晚闭风;阴天晚放风,早闭风;寒潮到来,夜间如降温于零下还要采取防霜措施,确保幼苗在棚内不受冻害。放风时主要看棚内温度,棚内温度达30℃以上时就放风,棚内温度下降到18~20℃时就关闭风口。西瓜育苗应用的营养杯,有塑料碗型可连续使用的营养杯,有塑料袋形一次性使用的薄膜营养杯。还有用旧报纸自行制作的筒型营养杯,其规格一般杯高大约10—12厘米,直径7—8厘米。若育大龄苗,杯高与直径还要适当加大。  相似文献   

14.
养殖暖棚     
<正>如何预防寒流强降温灾害加固棚顶:用棚膜粘合剂或透明胶带及时修补棚膜破损部位,及时堵塞墙体漏缝、漏洞,地面铺垫草,及时清扫塑棚表面的积雪。增设覆盖物:门口处加挂棉门帘、塑棚表面覆盖草帘、棉毛毯等保温保暖覆盖物,提高畜禽圈舍温度。棚内增加取暖设施:圈舍内悬挂红外线保温灯,棚内生沼气炉、火炉等设施。但采用煤炉供暖时,要注意防止煤气中毒,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毛木耳发菌棚中空气真菌与温度和湿度的关系以及发菌棚内主要的真菌种类,在四川省毛木耳主栽区的接种季节,对毛木耳发菌棚内外空气中24 h的真菌数量和主要种类进行检测,并运用SPSS软件分析了真菌数量与棚内外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关系,结合形态特征和r DNA ITS区序列的综合分析,对发菌棚内分离所得主要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凌晨1:00到5:00时间段中空气真菌数量较小,棚内外空气真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棚内外空气温度和湿度都不呈显著相关性,检测时间内空气中的真菌种类有曲霉属、木霉属、蓝状菌属、链格孢属。本试验显示,凌晨1:00到5:00适宜于毛木耳菌袋接种工作,毛木耳发菌棚中真菌曲霉属的菌株较多。  相似文献   

16.
<正>一、适期扣棚1.温室栽培樱桃的适宜扣棚时间。温室栽培樱桃在早秋要尽可能地创造较低的室内温度,满足其休眠对低温的要求。山东省南部地区一般在11月中旬即可覆膜扣棚,白天温度高时盖草帘遮阴降温,夜间外面温度低时打开前底角和所有通风口,让冷空气进来,尽可能延长低于7.2℃的时间。从山东省南部往南的地区要适当延后扣棚,往北的地区可适当提前,一般是在当地夜间气温低于7℃时扣棚,并采取上述  相似文献   

17.
1 提高菇床温度 创造适宜条件 冬季寒冷,要注意保温。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时要揭开外,其余时间都要罩紧。平菇棚要把棚上的遮盖物摊稀,蘑菇棚要在棚的外表再覆盖一层薄膜,晚上棚外要加盖遮阳网或草苫等防冻。采取以上措施后,棚内温度能提高5-10℃,可保证食用菌在寒冷的冬季仍能正常出菇。  相似文献   

18.
(3)发菌中期管理:指菌丝体在料块表面长满至布满整个菌块(盘)的时期.此时进入4月份,外界自然气温在8℃以上,应将菌块及时移到培养架上单独摆放,注意菇棚内空气新鲜.棚温控制在15℃左右. (4)发菌后期管理:指菌丝体布满整个菌块(盘),表面形成橘黄色蜡质层.此时期主要是使菌丝充分生长,吸收和积累营养.棚温控制在18~23℃,加强菇棚通风,打开塑料薄膜及时控出膜内积水.  相似文献   

19.
1林地栽培木耳的特点和优势 利用林地自然生态条件栽培木耳,可使林木与木耳相互促进生长。林地内空气清新,可以有效减少杂菌感染的几率。林木的枝叶形成的自然遮阴,可满足木耳对光的需求,一般不用搭设遮阴棚,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树龄偏小,郁闭度差的可适当用遮阳网遮阴)。而且从林木表面及地表蒸发出的大量水分,保持了林地内的湿润。同时林地昼夜温差大,可获得耳片厚、颜色深、品质好、高产优质的商品。  相似文献   

20.
冬季对设施栽培蔬菜采取防寒保暖措施,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1.棚前挖防寒沟在大棚前沿外侧挖深0.5米、宽0.4米与大棚同长的平底沟,垫一层旧薄膜,再填入秸秆,上面盖一层薄膜防漏水,可避免棚内土壤热量外传,防止前沿作物根系受低温伤害。2.棚后建挡风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