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咸阳市典型乡村旅游景区袁家村、马嵬驿、茯茶小镇为研究对象,在对咸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咸阳市典型乡村旅游发展趋同化的现状及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咸阳市乡村旅游发展"去趋同化"的应对措施,以期为咸阳乡村旅游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以咸阳市典型乡村旅游景区袁家村、马嵬驿、茯茶小镇为研究对象,在对咸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咸阳市典型乡村旅游发展趋同化的现状及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咸阳市乡村旅游发展"去趋同化"的应对措施,以期为咸阳乡村旅游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盆景小镇是深层次发展乡村旅游,提升产业附加值,延伸商业链的重要路径。发展以盆景为主题的特色小镇,有利于增加盆景及小镇收益,也有利于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在盆景产业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统筹规划,发展以盆景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创建盆景特色小镇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4.
冯斌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6):74-74,77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很多地区开始建设特色小镇,这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乡村的发展,但同时,也会有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需要解决,因为很多乡村地区的经济实力较差,很多人没有很好的环保意识,一旦开发不当,反而会影响当地长远发展,因此,在发展旅游特色小镇时,不仅要响应乡村振兴,更要从多方面考虑发展途径。本文从实际出发,介绍了在乡村振兴的前提下,旅游特色小镇的规划历程,概括了旅游小镇的地位,并分析其发展途径,最后进行总结,希望以此为旅游特色小镇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新的增长引擎。以旅游业为核心产业的旅游类特色小镇,是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这为实现乡村振兴开辟了新的路径。调研分析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为代表的旅游特色小镇,研究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旅游类特色小镇要走完善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丰富旅游体验、开辟旅游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条、吸引专业人才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国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基本背景,而特色小镇则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过程中的重要着力点和支撑点。本研究在回溯国家层面特色小镇发展思路沿革的基础上,分析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关系,据此提出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旅游资源型特色小镇发展中的资源整合路径,并以巢湖半汤温泉小镇为例,分析其特色温泉资源与周边乡村各类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提出着眼于区域乡村振兴的巢湖半汤温泉小镇规划建设的创新发展路径,为相关类型的特色小镇发展提供规划思维和建设路径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特色小镇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力抓手,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载体。栟茶古镇作为全国特色小镇,创新融入古镇4.0理念,打造"古镇生活+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微型度假"四位一体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其"古镇+"特色发展体系,转换现有的古镇资源与产业以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为如东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对持续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及时探讨影响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将有助于提升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针对商洛市特色小镇旅游功能特点,用德尔菲法对旅游特色小镇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从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支持4个方面探讨影响旅游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最后针对商洛市旅游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创意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已成为发展特色小镇的重要依托。以济南市平阴县玫瑰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玫瑰镇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旅游产业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对"农旅双链"发展模式下的特色小镇建设提出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催生了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发展途径,在实践中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性。协同性存在于两者在时代背景下体系的本质,包括建设本质、发展本质与民生本质。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协同发展具备生态与民生的可持续发展、乡镇旅游发展与区域竞争力提升、优秀本土产业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愿景。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两种发展方式因地制宜的协同发展是中国乡镇发展与复兴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永定区湖坑镇是世遗土楼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本文在分析湖坑镇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湖坑镇特色小镇建设的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出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治理提升、党建联盟建立等可持续发展措施,推进湖坑镇特色小镇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郑海兵 《新农村》2020,(4):14-15
近些年来,浙江省常山县新昌乡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如火如荼,高端民宿、香椿产业等配套产业齐头并进,"油茶小镇、红旅之乡"品牌效应明显,入选省第四批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单位,荣获省级森林特色小镇、国家卫生乡镇等一系列"金字招牌"。2020年,新昌乡将做深"研学产业"这篇文章,发展"研学+旅游",助力国家4A景区创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的经济与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已经成为发展乡村产业的重要抓手。本文结合金坪民族乡实际发展状况,通过分析金坪民族乡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从乡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旅游特色资源、基础设施、乡村环境5个方面对金坪民族乡发展乡村旅游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随后各地乡村旅游景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研究热度也持续升高,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河北省曲周县相公庄苹果特色农业旅游小镇,也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壮大起来的,依托于20世纪末开展的苹果种植产业,打造出了一条“种植-观赏-采摘-深加工”的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条,通过增加农民收入,为“三农”问题提供了更契合本地特点更具有实践意义的解决道路。通过PEST-SWOT复合矩阵对相公庄苹果特色小镇的发展进行分析,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方向,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农业产业选择提供一些启示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2):164-165
花腰傣是聚居在云南新平县、元江县境内的一个傣族支系,因其服饰而得名,现有人口约9.6万人。在聚居区特色村镇建设中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以"旅游+"思维引导旅游小镇建设,重点开发漠沙、戛洒、新平民族文化园和元江不夜城等旅游小镇。以"+旅游"思维引导民俗旅游村建设,依托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农业产业特色村,把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结合推进就地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宁夏玉泉营葡萄小镇为例,对其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提出玉泉营葡萄小镇的开发定位,并将其规划为"一心、两带、五区"的产业功能分区,确立玉泉营以葡萄酒产业为基础,以葡萄种植、苗木培育等特色产业为重点,以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休闲旅游为新的增长点,打造以葡萄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17.
发展特色小镇对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挖掘特色小镇旅游功能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提升特色小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针对商洛市特色小镇的特点,面向游客从旅游资源、自然环境、民俗文化、基础设施、综合感知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对问卷调查结果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权重的大小表明游客的期望,总结归纳影响商洛市特色小镇旅游功能发展的因素,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特色小镇凭借其较高的"颜值"赢得游客的青睐,但昙花一现景象时有发生。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兼顾"颜值"与"韧性"是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浙江省2015年以来培育、创建的40个旅游特色小镇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颜值"与"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借鉴均值定理的思路和方法,测度旅游特色小镇的颜值与韧性水平,甄别旅游特色小镇颜值与韧性同步发展特征,据此提出"立足原有特色基础,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建立品牌形象,推行"三生"融合;实现聚合效应,提高经济效益"的旅游特色小镇颜值与韧性适配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陕南特色小镇建设在国家和陕西省政策的扶持下正在积极开展。为把陕南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融入特色小镇建设,做好红色教育和传承,分析了陕南特色小镇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红色教育资源优势,提出了陕南特色小镇红色资源的发展路径,以期振兴陕南乡村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20.
商洛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且商洛特色小镇以旅游为主,游客的满意度对商洛特色小镇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游客满意度入手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挖掘商洛市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总结归纳影响商洛市特色小镇旅游功能发展的因素,并据此提出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