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耕文化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与美德,对当今的农业生产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农耕文化的主要内涵、云南现代烟草对农耕文化的传承、发扬三方面阐述了传统农耕文化对云南现代烟草农业的影响,认为从传统农耕文化中汲取精华,对于保护烟农利益、彰显云烟特色及整个云南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很多有效的农业种植技术。人们开始选育农作物优良品种,发明嫁接技术、温室栽培技术,积累病虫害防治经验,学会新的土地利用方式,甚至创造了生态农业。这些代代相传的农业技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创造性,也保障了中华农耕文明几千年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耧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耧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载体,耧车见证了农耕文化的变迁,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不可磨灭的记忆。  相似文献   

4.
庆阳是先周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庆阳农谚是当地劳动人民对千百年来农业耕作经验的生动总结。庆阳农谚注重对人地关系与农业生产技术的归纳,强调不误农时,重视田间管理,对役畜的科学饲养与使用,提倡勤俭持家等,以简明流畅的语言,概括了农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相关知识,集中反映了庆阳农耕文化中的精耕细作、科学管理等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5.
甘肃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产生于斯的农谚,是历代陇上劳动人民对粪土肥田、耕耱保墒、中耕管理、休耕轮作、良种选育、农牧结合等旱作农业生产技术与方法的经验总结。同时,作为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农谚又蕴含了劳动者的天地观、农本观、畜力观、生产观、备荒观、生态观等思想,集中反映了他们的农耕观念。然而,时移世易,农谚这份农业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文化与生态土壤正在遭到破坏,传承保护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历经过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我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古代劳动能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我国有着悠久农耕文化,古代劳动人民在新石器时期就以开始使用了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种植农作物。在生产劳过和中不断地创造新农具,革新农具,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古代农机器的改进、创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农耕文化是其主体文化,在漫长的农耕文化传承过程中,基于各种目的,统治者是农耕文化传承的主导者,而知识阶层则是农耕文化传承的总结与推广者,而底层劳动人民则是农耕文化的直接参与与实践者,三者都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耕文化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深远。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将农耕文化融入高校劳动教育中,既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又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探索农耕文化融入高校劳动教育的路径尤为重要。从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多措并举开展劳动教育、丰富农耕文化的时代内涵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高校劳动教育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农耕文化的价值及传承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的实践,并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农耕文化的哲学意蕴是"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农耕文化的时空特征表现为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延续性、乡土普世性;农耕文化的行动法则主要为协调和谐的三才观、趋时避害的农时观、主观能动的物地观、变废为宝的循环观、御欲尚俭的节用观。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发展休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农时节令谚,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关于季节、气候、物候变化在农事活动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的概括和总结,这些谚语满足千家万户在农耕、渔猎、外出等方面的需求。这些古代劳动人民看天经验的总结,主要体现在天象占验、节令占验、月令占验、其他杂占四个方面;这些农时节令谚不仅是中国久远的农耕文化和文明的见证,也是我国古代气象科学的辉煌成就。时至今日,这些广泛流传于南方稻作区的农时节令谚,仍具有科学实践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借助于两性之间的性巫术来促进农业丰产的现象业已消失,但它作为华夏民族的一种集体无意识仍然在农耕信仰当中有所反映。凉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地方,因此安土重迁、丰衣足食、风调雨顺自然成为当地农耕文化追求的目标。凉州地区的农耕习俗中的送耙齿、送“粪馍”、种子的贮藏、男耕女播等事象中,至今仍留有先民生殖崇拜的印记,它既是凉州人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的延续,也积淀着劳动人民的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耕文化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正全面推进,如何做好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弘扬并继承传统农耕文化,使农耕文化不被遗忘,永存人心,本文从传承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必要性出发,浅析其重要价值意义,通过列举现今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难点,提出在农业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当下,有效保护、传承农耕文化的路径,进而为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农耕文化与农业现代化有机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你记住一座城,可能是因为一个人,也可能是因为一道美食。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保存着关于味蕾的记忆,在合适的时间,在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去打开它。数干年来,农耕文化在我国从未间断。它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其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和各类祭祀活动。民俗来源于人民  相似文献   

14.
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劳动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涉农高校通过以劳育德,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劳动教育对传统文化的赓续发展、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劳动教育在社会场域、学校场域、个体场域中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华中农业大学通过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利用实践空间、借助文化符号等实践探索推动农耕文化有效融入涉农高校劳动教育,促进农耕文化与涉农高校劳动教育进一步完善融通。  相似文献   

15.
苏天旺 《古今农业》2008,(3):119-119
2008年7月2日至8日,中国农民艺术展在北京中国农业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举办。本次艺术展以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丰富北京人文奥运内涵为宗旨,以中华农耕文化为主题,突出呈现“民俗风、乡土韵、奥运情”三大元素,重点展出“乡土工艺、农民画、农业宣传画”三大艺术门类,展出面积6400平方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古国。农耕文化有着上万年的历史。乡村绘画艺术、民间工艺品是植根于农耕文化沃土中的瑰宝。这些艺术作品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精神追求,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举办“中国农民艺术展”,充分体现了亿万农民心系奥运、参与奥运、贡献奥运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6.
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内核中包含着许多与劳动教育契合的内容,对于促进和优化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将农耕文化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既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构建了更融洽的载体,使劳动教育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着重探讨了农耕文化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和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农耕文化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以期对务实性推动劳动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和军 《新农业》2023,(24):5-6
<正>在迪庆高原以及山区,马铃薯既是当地的主要食物,又可以当作饲料发展本土的畜牧业,已经成为迪庆地区劳动人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农业的生产结构始终以农业生产为基本目标。全国范围实行的农业机械化和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产能,促进农业的生产结构转型,带动农产品的相关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椒(Piper nigrum)的脱粒和去皮在生产白胡椒的时候需要消耗较大的人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一种胡椒脱粒去皮机.胡椒脱粒去皮机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机构,以带传动及轴传动方式进行动力的传输.设计的胡椒脱粒去皮机将胡椒的脱粒、去皮集为一体,工作效率能达到15 kg/h,可以提高白胡椒的制作效率,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9.
艺术起源与劳动,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作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在远古时期农耕民族的“乐”与生产生活劳动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20.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立式割台的结构与检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是指割台切割下来的作物仅穗头部进入脱粒滚筒脱粒的联合收割机。这种收割机保持了茎秆的完整性,减少了脱粒、清选的功率消耗。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由于其独特的作物夹持,脱粒方式和相应配套技术的应用,使其在收割方式,脱粒质量,功耗方面明显好于全喂入机型,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近几年来,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在全国广大农村使用的越来越多。因此,为了提高联合收割机的生产效率,减少作物收获损失,保证收货质量,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