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粒黑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随着70年代中后期杂交水稻推广以来,水稻制种田危害日趋严重。稻粒黑粉病对制种田母本产量一般损失3%~5%成,重者80%以上。据调查成都地区一般年份损失产量10%左右,重发病年份一般损失20%以上。该病严重影响水稻制种高产、稳产和种子外观品质。一、发病规律病菌以冬孢子沾附种子内外和散落田间越冬,存活期  相似文献   

2.
稻粒黑粉病(又称稻粒黑穗病、墨黑穗病、腥黑穗病)是水稻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一般发病较轻,每穗上的病粒数从1—2粒到3—5粒不等,10粒以上的情况极少见,也有偶尔剧烈暴发的,1953年四川万县大发生,病穗率达55%,病粒率达27%。1978年我区大发生,其为害程度是罕见的。特别是杂交稻制种田病害更为严重,个别地方造成毁灭性灾害。为了摸清稻粒黑粉病的发生情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70年代后期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Tak)]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尤以杂交稻制种田危害更甚。一般年份病粒率为10~20%,重病田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与品质。我们于1989~1991年对杂交水稻粒黑粉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一、病害的侵染来源 1.种子带菌:稻粒黑粉病粒后期吸水膨胀破裂,散出黑粉(病菌孢子),随风、雨或  相似文献   

4.
稻粒黑粉病又叫水稻黑穗病,在杂交稻制种田中危害较为严重.一般病粒率10%~30%,严重田块甚至高达50%~80%,既影响杂交稻制种产量,也影响种子质量.生产大田常发生在稻穗上部的个别谷粒上,一般每穗有病谷1~5粒.  相似文献   

5.
玉米黑粉病又称为黑穗病、瘤黑粉病,俗称为灰包、乌霉,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极为普遍,一般年份发生较轻,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但暴发年份能造成50%以上的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玉米黑粉病又称黑穗病、瘤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是我国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极为普遍,一般年份发生较轻,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但暴发年份能造成50%以上的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的杂交水稻种植的推广,杂交制种产业的发展,稻粒黑粉病在杂交水稻制种生产过程中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可影响制种产量的10%~15%,对一些颖角大的组合制种,其危害更重,高的可达20%~30%,严重影响杂交水稻制种的高产、优质、高效益,从而制约了制种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控技术防治稻粒黑粉病。本文探讨了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的防控技术,以其对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稻粒黑粉病又称黑穗病,在大田多发生在稻穗上部的个别谷粒上,一般每穗只有病谷1—5粒,很少达到10粒以上的。症状:本病发生在稻穗的谷粒上,病菌只为害米质部分,使米粒变成黑色粉末,病谷的内外颖间有一黑色舌状突起,并有黑  相似文献   

9.
稻粒黑粉病是水稻的常发病害之一,近年在巢湖市发生呈加重趋势,发生品种主要集中为杂交籼稻和杂交籼稻制种田的母本。杂交籼稻制种常年因此病减产10%.25%,重发年份减产30%以上.严重影响杂交籼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对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本站对稻粒黑粉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控对策等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玉米黑粉病又称黑穗病、瘤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是我国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极为普遍,一般年份发生较轻,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但暴发年份能造成50%以上的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1.
<正>稻粒黑粉病又名水稻黑穗病,在杂交稻制种田危害较为严重,一般病粒率为10%-15%,严重地块甚至高达25%-30%,影响杂交制种田的产量和质量。症状识别。稻粒黑粉病发生在谷粒上,病菌只为害米质部分,使米粒变成黑色粉末。根据其外部症状,在田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病谷颜色不变,内外颖合缝处开裂,伸长出白色舌状的米粒残留物,开裂部位粘附着散出的黑色粉末;二是谷粒颜色不变,内外颖微微开裂,露出圆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黑粉病又称黑穗病、瘤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是我国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极为普遍,一般年份发生较轻,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但暴发年份能造成50%以上的减产,甚至绝收。一、症状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的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过程中陆续发病,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腋  相似文献   

13.
玉米黑粉病又称为黑穗病、瘤黑粉病,俗称为灰包、乌霉,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极为普遍,一般年份发生较轻,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但暴发年份能造成50名以上的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4.
 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是杂交水稻制种上最严重的病害,一般损失1~2成,最高达5成以上.为确保杂交稻制种产量和质量,笔者1989~1992年对其发生流行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14%戊粒宝悬浮剂防治杂交水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及稻曲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用14%戊粒宝悬浮剂1 500 mL/hm2在杂交水稻制种破口前5-7 d施药1次防治稻粒黑粉病和稻曲病,防效分别达到70.11%和89.46%;在破口前5-7 d和齐穗期各施1次的防效分别达到89.53%和81.70%,且有效地减轻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防止后期功能叶片早衰,建议在进一步试验的基础上可在大面积生产上逐步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稻粒黑粉病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粒黑粉病在杂交水稻制种中是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一般年份病粒率为5%左右,重病年达25%以上,造成制种严重减产,直接影响着制种质量。就其发病规律及诱发该病产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景谷县制种区域的气候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江油市常年种植杂交水稻3.8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稻瘟病、稻粒黑粉病、水稻二化螟、纹枯病、稻飞虱、稻蓟马是杂交水稻制种的主要病虫害,其中:稻瘟病、水稻二化螟、稻粒黑粉病为害重,防治任务重,防治技术性强,若防治上稍有失误,损失十分严重。江油市植保检站  相似文献   

18.
杂交制种的不育系是异交结实的,其开花习性与父本差异较大,母本授粉后,颖壳关闭较迟,这给稻粒黑粉病小孢子侵入提供了有利机会.因此,制种田的稻粒黑粉病发病较重,一般损失10%,重者达20%~30%.目前此病已成为杂交稻高产优质制种的一大威胁.为减轻该病危害,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我们于1997年选用粉锈宁等药剂进行防治杂交制种田稻粒黑粉病的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稻瘟病和稻曲病的研究,稻粒黑粉病并未引起过多关注,但是近两年来,杂交制种水稻稻粒黑粉病持续偏重发生,严重影响了杂交水稻制种高产、优质、高效,对制种产业影响较大。该文对杂交水稻稻粒黑粉病的发生规律、发病因素、药剂筛选进行了探讨,调查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WG、325 g/L苯甲·嘧菌酯SC、17.5%烯唑·多菌灵WP对稻粒黑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喜多成     
水稻上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稻曲病和褐鞘腐败病等,此类病害具有爆发流行的特点,一旦大面积感染流行则会导致水稻产量损失严重,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