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山杉作为落羽杉属间杂交选育而成的一种优良杂种无性系速生植物,可耐湿、耐腐蚀和耐盐碱,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中山杉的育苗存在较大难度,导致市场上的中山杉幼苗价格昂贵,满足不了林场的造林需求。而中山杉扦插繁殖技术却能够缓解林场对中山杉的用苗需求,也可降低购买幼苗的成本,具有节本增效的优势。本文主要针对中山杉扦插繁殖技术的实际运用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为提高扦插苗木的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不同中山杉(Taxodium)造林地的土壤盐分含量、有机质含量等土壤性质指标及中山杉成活率、胸径和树高等生长指标调查,分析了不同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了土壤含盐量对中山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块造林样地0~50.0 cm深度范围的土壤含盐量为0.04%~0.80%,不同造林地之间的土壤含盐量差异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37~11.52 g/kg,普遍偏低;土壤全氮含量与含盐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中山杉的成活率、胸径以及树高与土壤含盐量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土壤含盐量对中山杉生长指标的定量关系;当土壤盐分含量高于0.60%时,中山杉的成活率低于50%,胸径和树高明显偏低,当土壤盐分含量低于0.30%时,中山杉的成活率在80%以上,胸径和树高也比较正常。  相似文献   

3.
中山杉属于落羽杉属种间杂交的一种杂种无性系,中山杉具有生长速度快、耐水强、耐盐碱、适应性强、材质好等优良品质,因此,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中山杉是一种常见的绿化造林植物。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山杉的繁殖技术,以便更好地推广中山杉。  相似文献   

4.
王伟  高捍东  陆小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454-7457
[目的]分析NaCl胁迫条件下4个中山杉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反应,并对无性系间的差异进行比较。[方法]以中山杉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进行盐分胁迫处理试验。[结果]盐胁迫处理60d后,在125mmol/L的盐分浓度下,中山杉4个无性系间有明显差异;当盐分浓度达到150mmol/L时,中山杉4个无性系均无法生长。盐胁迫对中山杉苗木的形态、生物量积累、苗高生长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25mmol/L的NaCl胁迫下4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而胞间CO2浓度变化不大,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各无性系间表现的趋势基本一致。[结论]中山杉4个无性系的耐盐能力为中山杉118和146强于中山杉1和302。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就中山杉在沿海地区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分析了中山杉的生态效应,探讨了修剪少、病虫少、易黄化等主要栽培与养护特点,介绍了中山杉的绿化功能及其景观效果,进一步明确了中山杉在生态园林中的发展前景,旨在为盐城市湿地景观和环境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山杉的扦插繁殖技术。[方法]利用全光照间歇喷雾条件,对中山杉系列新品种进行嫩枝扦插,研究不同基质对中山杉扦插生根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的扦插生根能力。[结果]118号、27号、146号扦插生根能力较强;扦插基质以珍珠岩+泥炭土最好。[结论]建立了中山杉优良品种的扦插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宜中山杉扦插基质,选用草炭、园土、珍珠岩、沙按不同比例混合成不同基质,进行中山杉嫩枝扦插试验。通过统计扦插苗成苗率、根系生长量、根数、根鲜重、根干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草炭∶珍珠岩为1∶1的基质是中山杉嫩枝最佳扦插基质。  相似文献   

8.
赤枯病是杉科(Taxodiaceae)树种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一种病害,对落羽杉属(Taxodium)树种赤枯病发病规律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落羽杉赤枯病病原菌在病叶和小枝上潜伏越冬;次年,孢子从5月开始飞散,6月中旬达到顶峰,7月下旬停止,主要通过风雨传播;落羽杉属赤枯病从7月下旬开始发病,8—9月为病害高发时期,感病指数变化最大,11月份气温骤降之后病情趋于平稳;此外,落羽杉不易感病,而墨西哥落羽杉易感病,两者杂交后代中山杉502、中山杉407、中山杉118和中山杉405依次更易感病,中山杉406不易感病。对8种不同的杀菌剂进行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多菌灵、甲基硫菌磷、蛇床素和苯甲丙环唑的杀菌效果较好,其半数有效浓度(effective concentration50%,简称EC50)分别为1. 051、24. 283、4. 356、14. 320 mg/L。  相似文献   

9.
针对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物种多样性急剧下降等退化趋势,以"狗牙根""牛鞭草"单优种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种植中山杉,采取典型植被随机样方法,分析种植中山杉对三峡水库消落区单优种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三峡水库消落区人工生态恢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6—2019年,不同植物群落共统计草本植物13科23属24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分别为7和4种;"狗牙根""牛鞭草"群落物种数呈逐年减少趋势,"中山杉+狗牙根""中山杉+牛鞭草"群落物种数呈逐年增加趋势。"狗牙根""牛鞭草"群落优势物种相对盖度和相对重要值呈逐年增加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呈逐年减少趋势;而"中山杉+狗牙根""中山杉+牛鞭草"群落优势物种相对盖度和相对重要值呈逐年减少趋势,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呈逐年增加趋势。"狗牙根""牛鞭草"群落一年生植物相对重要值逐年减少而多年生植物相对重要值逐年增加;种植中山杉后植物群落中一年生植物相对重要值逐年增加而多年生植物相对重要值逐年减少。由此可知,"狗牙根""牛鞭草"单优种群落物种多样性在自然恢复条件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种植中山杉可逐年增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刺激植被恢复。因此,因地制宜、采取种植中山杉等适宜适度干扰方式,可以成为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唐兴国  张美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36-8838
[目的]探讨中山杉组培快繁技术,以期建立起较稳定的中山杉离体快繁技术体系,为该物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中山杉(Taxodium distichum×T.mucronatum‘Zhong shansa’)当年生小枝为外植体,分析了中山杉离体快繁中外植体消毒各不同处理、侧芽诱导与增殖培养基以及生根培养培养基分别对其组培诱导的影响。[结果]外植体消毒以10%次氯酸钠浸泡30 min效果为最好;适宜于中山杉侧芽诱导与增殖的培养基为SH+6-BA 10 mg/L+AC 2 g/L+蔗糖30 g/L+琼脂8 g/L;在生根培养试验中,培养效果最好的培养基为1/2 MS+NAA 2.0 mg/L+蔗糖15 g/L+琼脂8 g/L,中山杉无根小苗在该培养基上培养28 d,生根率最高可达85.8%。[结论]该试验结果为中山杉离体快繁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公路沿线不同植物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重金属污染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沿线由于汽车尾气和扬尘导致重金属污染严重,道路绿化应兼顾植被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净化作用.选择公路两侧4种树种为研究对象,即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金边胡秃子(Elaeagnus pungens)、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和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118,测定其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叶际重金属、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植物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显著不同;中山杉和海滨木槿具有更高的叶际微生物多样性(PD_whole_tree、Shannon、Simpson),而中山杉叶际微生物的丰富度(OTUs、Chao1)最高;中山杉和金边胡秃子叶片Cr(铬)、Cu(铜)、Zn(锌)、Cd(镉)和Pb(铅)含量较低,而对于植被林下土壤重金属含量,海滨木槿较低,中山杉显著高于其余树种;叶片Cr、Cu、Zn以及重金属总量对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以上结果,不同植物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净化能力不同,其中中山杉总体上对公路交通扬尘阻隔和净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是迄今国际上唯一开展落羽杉属树木杂交育种的科研单位,拥有以"中山杉"为品牌的自主知识产权。20世纪以来,为了进一步开发墨西哥落羽杉(简称墨杉)耐盐和材积量大的优势,以提高中山杉的扦插生根率和材积生长量为目标,从2003年起,科研人员开展了新杂交组合"墨杉x落羽杉"的杂交选育,即第3代中山杉新品种选育。2003-2007年连续5年进行"杂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分析了引起南京八卦洲中山杉叶片失绿黄化的主要原因,为中山杉失绿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八卦洲叶片失绿和叶片正常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n’)为材料,对其叶绿素含量与立地土壤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分析,并对叶片失绿中山杉喷施不同浓度硫酸亚铁溶液,比较分析其喷施前后的叶绿素含量变化。【结果】叶片失绿中山杉植株土壤pH值变幅为8.3~8.44,呈碱性,叶片正常植株土壤pH值变幅为6.89~7.42,呈中性。失绿植株土壤的全氮含量显著低于叶片正常植株土壤(P﹤0.05),有效磷、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植株51.03%、41.93%、92.01%、55.61%和40.88%(P﹤0.01),速效钾、全锌和全硼含量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中山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土壤有效磷、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pH、全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喷施0.06%FeSO_4后,失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喷施0.1%FeSO_4后,失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结论】土壤呈碱性及全氮、有效磷、有效镁、有效锰、有效铜含量不足,尤其是有效铁的严重缺乏,是引起中山杉叶片失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研究中山杉302(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 302,T. distichum ♀×T. mucronatum ♂)与母本落羽杉树皮解剖构造及周皮形成的差异,为中山杉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25年生的同龄中山杉302和落羽杉为研究对象,采用包埋切片技术和组织离析方法观察树皮解剖构造及周皮的形成。【结果】(1)中山杉302韧皮部细胞组成类型与落羽杉相同,二者轴向系统均包括韧皮纤维(PF)、筛胞(Se)和韧皮薄壁细胞(PP)。中山杉302的细胞排列方式多于落羽杉,其细胞排列方式多数为“PF-Se-PP-Se-PF”和“PF-Se-PP-Se-PP-Se-PF”,少数为“PF-Se-PP-Se-PP-Se-PP-Se-PF”,偶见“PF-Se-PP-Se-PP-Se-PP-Se-PP-Se-PF”;而落羽杉韧皮部细胞排列方式多数为“PF-Se-PP-Se-PF”,少数为“PF-Se-PP-Se-PP-Se-PF”。(2)中山杉302和落羽杉周皮细胞组成及排列类型相同,均为2层木栓层细胞,1层木栓形成层细胞,1~2层栓内层细胞。(3)中山杉302和落羽杉每年均产生新的周皮,但形成时间及位置不同,中山杉302于8月中旬韧皮部薄壁细胞出现脱分化,8月底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出2层木栓层细胞,向内分生出1~2层栓内层细胞,周皮产生位置距上一年周皮约5~10层韧皮纤维带;而落羽杉7月中旬韧皮部薄壁细胞出现脱分化,7月底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出2层木栓层细胞,向内分生出1~2层栓内层细胞,周皮产生位置距上一年周皮约10~15层韧皮纤维带。【结论】中山杉302和落羽杉韧皮部细胞组成类型相同,细胞排列方式相似;周皮细胞组成及排列类型相同;新生周皮产生时间较落羽杉更晚,产生位置较落羽杉更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山杉在沿海地区的露地扦插繁殖技术。[方法]采用嫩枝扦插方法,通过单因子比较试验,研究适宜沿海地区露地扦插中山杉的扩繁条件。[结果]通过10 cm砂石层将扦插床隔离地面,采用全光照喷雾控制叶片湿度达90%,于6月中下旬在3年生中山杉母本上采集插穗,并采用500 mg/L的NAA和1 000 mg/L的IBA分别处理30 s,扦插于体积比3∶3∶4的泥炭土、蛭石和园土混合基质中,可获得最大生根率为93.67%的扦插效果。[结论]该研究为在沿海地区建立中山杉的快繁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杂交墨西哥落羽杉(墨杉)实生品系中山杉405、406和407及亲本幼树在苗圃试验林地进行连续10年生长观测和比较,结果表明:3个品系高、径和材积的生长优势明显。立木树高年增量在1 m以上,分别比父本落羽杉高17.5%、35.6%和27.8%,分别比母本墨杉高75.7%、102.8%和91.2%,以中山杉406为最高;立木胸径年增量在2.62 cm以上,分别比父本大73.8%、59.8%和78.0%,分别比母本大227.6%、201.1%和235.6%,以中山杉407为最粗;立木蓄积量在0.105 m3以上,分别比父本大2.06倍、1.71倍和2.63倍,分别比母本大11.8倍、10.3倍和14.2倍,以中山杉407为最大。3个品系的主干侧枝生长习性良好,侧枝密度明显大于亲本,且使冠层枝叶更繁茂;侧枝与主干夹角较大,相似父本而不同于母本,保持了父本干形通直的优良特性;侧生壮枝粗度与胸径的比值系数均显著小于亲本,表明其干才品质较好。可见,中山杉405、406和407是优良的速生型林木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中山杉是落羽杉属种间优势杂种,其树形优美,宝塔形,墨绿色,为半常绿树种.是很好的观赏用绿化用树种,在苏北地区较水杉、落羽杉、池杉落叶期迟而萌发期早。近几年通过对中山杉大树(胸径15~20厘米)移栽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只要在移栽过程中掌握好技术要点.其移栽成活率是相当高的。现将有关移栽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山杉与落羽杉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山杉302和落羽杉两种木材的部分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山杉302木材的基本密度、气干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均比落羽杉高,而弦向全干干缩率、体积全干干缩率、弦向气干干缩率、体积气干干缩率均比落羽杉低;其差异都在0.05水平显著。中山杉与落羽杉树干上段(3.3~5.3m)木材的基本密度、气干密度、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均低于下段(1.3~3.3m);两种木材的气干密度与弦向气干干缩率、体积气干干缩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呈正相关,与抗弯弹性模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中山杉是中科院江苏植物研究所通过落羽杉属种间杂交选育出的F1代新品种,1996年被林业部列为“九五”100个林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之一,目前推广应用的品种主要有301、302、4013个无性系。中山杉为半常绿高大乔木,树干通直,枝叶茂盛,树冠紧凑圆满,是沿海湿地用材林、防护林、风景林、庭院绿化、四旁绿化等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20.
吴韩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609+3649-3609,3649
探讨中山杉插穗在100 μg/ml GGR6号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处理时间下成活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60 min时,插穗成活率为77.00%,高于其他处理时间,比对照成活率提高了40.75个百分点.研究表明采用GGR6号处理中山杉插穗进行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生根快,根系发达,吸收水分及养分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