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野猪、民猪、大白猪和杜洛克共4个猪种的线粒体DNA D-loop用25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了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野猪在EcoR I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民猪和大白猪在Hinf I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Taq I在猪种间存在多态性.本研究认为猪线粒体DNA D-loop酶切多态性丰富,但尚不能用于猪的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2.
为贵州小香羊选育及进一步研究MSTN基因与贵州小香羊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RFLP方法对67只贵州小香羊MSTN基因内含子2和外显子3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内含子2中存在Bsp1286I酶切多态位点,杂合型(AB)为优势基因型,无纯合野生型(AA)和纯合突变型(BB);所扩增内含子2和外显子3中存在BstBI酶切多态位点,杂合型(CD)为优势基因型,纯合野生型(CC)和纯合突变型(DD)为非优势基因型,D等位基因为优势基因,且含有2个TatI正常酶切位点,但不存在多态性,不存在BsmFI酶切位点。  相似文献   

3.
根据β-乳球蛋白基因的DNA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用PCR-RFLP技术对56只西农萨能奶山羊β-乳球蛋白基因5′侧翼区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在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中,PCR所扩增出的710bp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Sam I消化后,表现出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B的频率分别为0.91和0.09,3种基因型AA,AB,BB的频率分别为0.821,0.179和0.000。经检验,在所研究的群体中,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雷山小香羊品种遗传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进一步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更全面地了解其种质特性提供基础性资料,利用PCR-RFLP技术对67只雷山小香羊促黄体素β亚基基因进行了Sph Ⅰ内切酶酶切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的促黄体素β亚基基因序列中仅有1个SphⅠ酶切位点,且不具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三江白猪GH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对仔猪初生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三江白猪GH基因多态性对仔猪初生重的影响,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三江白猪GH基因+486到+669区域共183 bp片段进行扩增,使用Dde I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片段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对扩增产物使用Dde I酶切后产生了3种基因型(AA、AB和BB),AB基因型的仔猪初生重显著高于AA、BB基因...  相似文献   

6.
以Kpn I和XhoI双酶切带有CitSERK基因cDNA全序列的T/A克隆载体,同时以Kpn I和XhoI双酶切PMV载体,凝胶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及PMV载体骨架片段,成功构建了CitSERK基因正义与反义表达载体,并对遗传转化载体构建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Kpn I和XhoI双酶切带有CitSERK基因的T/A克隆载体和PMV载体,成功得到带有Kpn I和XhoI双酶切位点的目的基因片段和PMV载体骨架片段;酶切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克隆成功酶切出预期大小的CitSERK基因片段和PMV载体骨架片段;2对特异引物PCR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克隆同时扩增出预期大小的CitSERK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7.
根据羊痘病毒基因组设计引物,建立了检测羊痘病毒P32基因的PCR方法,并扩增了疫苗毒株、标准毒株、贵州分离株的P32基因;应用生物学软件对山羊痘和绵羊痘病毒P32基因的酶切位点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对P32基因进行酶切.结果表明,以SDS-蛋白酶K法提取的病毒DNA在含量和纯度上均高于Trizol法,更有利于PCR扩增;所建立的PCR方法对细胞感染物及山羊痘疹样本均能扩增出特异性的目的DNA条带;软件分析选择限制性内切酶Hinf I对羊痘病毒P32基因的PCR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可以有效区分山羊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  相似文献   

8.
根据β-乳球蛋白基因的DNA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用PCR-RFLP技术对56只西农萨能奶山羊β-乳球蛋白基因5'侧翼区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在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中,PCR所扩增出的710 bp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SamⅠ消化后,表现出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B的频率分别为0.91和0.09,3种基因型AA,AB,BB的频率分别为0.821,0.179和0.000.经检验,在所研究的群体中,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为给黔北麻羊品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及进一步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利用BsmAI、MspI、EcoRI、MvaI、XmnI、MnII等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黔北麻羊MSTN基因部分内含子1、2和外显子2进行PCR-RFLP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扩增的MSTN基因1 241bp序列中含有BsmAI、EcoRI、MvaI和MnII 4个酶切位点,但均不具有多态性;未发现MspI和XmnI酶切位点。  相似文献   

10.
以RT-PCR方法扩增出犬冠状病毒(CCV)YS1、CI1 2株国内分离病毒的部分纤突蛋白基因,经酶切鉴定为CCV特异性核苷酸片段。采用平端连接法将Wizard^TM PCR纯化试剂盒纯化的PCR产物克隆于pUC19 Sma I酶切位点上,获得YS1pUC19、CI1pUC19重组质粒。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表明:重组质粒大于蓝斑菌质粒。以BamHI、Kpn I双酶切重组质粒可获得比原PCR产物略大的核苷酸片段,并从中以PCR方法扩增出与原PCR产物大小相同的核苷酸片段。  相似文献   

11.
质粒pBL29为闭合环状质粒,酶切分析证明质粒pBL29有大量的单酶切位点,如EcoR I、Sma I、Hind Ⅲ、Bgt Ⅱ、Pst I、Xba I、BamH I等,并根据限制性酶切各片段的分子量作出了质粒pBL29的内切酶图谱。对质粒pBL29进行测序和分析,证明了其大小为3711bp,具有大量的单酶切位点、编码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以及富含A/T序列的复制起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鲫鱼全基因组DNA扩增方法。【方法】使用内切酶酶切初孵仔鱼的基因组DNA,酶切片段连接寡核苷酸接头,根据酶切位点序列与接头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法扩增酶切片段,增加基因组DNA的数量。【结果】使用Taq I内切酶酶切鲫鱼基因组DNA,酶切片段连接寡核苷酸接头后PCR扩增,获得扩增产物集中于250~1 500 bp。以扩增的滇池高背鲫鱼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滇池高背鲫鱼的微卫星分子标记(SSR)位点,获得预期的扩增片段,电泳图谱与对照组(未扩增的基因组DNA为PCR模板)无差异。【结论】本研究优化了鲫鱼基因组DNA的扩增方法,并可用于SSR分析中,为鱼类大规模遗传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RFLP技术,对奶牛TLR4基因外显子Ⅲ 321bp的部分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扩增产物C到T突变处存在限制性内切酶Bbv12 I酶切位点,并且导致编码氨基酸由苏氨酸变为异亮氨酸.C、T等位基因在牛群中均有分布并且属于中度多态,C等位基因占优势.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将基因型效应与奶牛乳房炎易感性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奶牛的体细胞评分(SCS)表现出CC基因型>CT基因型>TY基因型的趋势,但运用SAS 9.0软件统计不同基因型对体细胞评分的最小二乘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采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Cac8I对山羊MSTN基因的676bp扩增产物进行了PCR-RFLP多态性分析,检测到三种基因型,其酶切位点分别由两种共显性基因控制;对该片段的纯合型(AA、BB)分别测序发现,BB型在3726碱基处发生了C→A的突变.上述结果为首次试验证实山羊MSTN内含子二(676bp)区域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15.
4个绵羊品种褪黑激素受体1a基因第二外显子PCR-RFLP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2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MnlI和只Rsu I,对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和湖羊以及季节性发情的多赛特羊和萨福克羊共146只绵羊褪黑激素受体1a(MTNRlA)基因外显子2的824bp扩增产物进行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1)MTNRlA基因外显子2的605位碱基处表现出MnlI酶切多态性。小尾寒羊、萨福克羊和湖羊只出现2种基因型:AB(303bp,236bp/67bp)、1313(236bp/67bp,236bp/67bp):多赛特羊出现3种基因型:AA(303bp,303bp)、AB(303bp,236bp/67bp)、BB(236bp/67bp,236bp/67bp)。2)MTNR1A基因外显子2的604位碱基处表现出只Rsa I酶切多态性。4个绵羊品种都出现3种基因型:AA(290bp,290bp)、AB(290bp,267bp/23bp)、BB(267bp/23bp,267bp/23bp)。X^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和多赛特羊MTNRlA基因第二外显子在M22ZI酶切位点没有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0.01<P<0.05),萨福克羊和湖羊MTNRlA基因第二外显子在RsaI酶切位点已经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4个绵羊品种MTNRlA基因第二外显子在只Rsa I酶切位点都已经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   

16.
选取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力代表株BC6/85和弱毒力代表株B87为研究对象,根据VP2基因保守区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和两个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分别扩增两个毒株的VP2基因,然后进行BamHⅠ和PstⅠ酶切,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分析酶切产物,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检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均可扩增两个毒株的VP2基因,大小约856 bp;经BamHⅠ和PstⅠ酶切后,BC6/85株的PCR产物被BamHⅠ和PstⅠ切出166、242和449 bp大小的3个片段,而B87株仅被PstⅠ切出242和615 bp大小的2个片段,且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可见,采用PCR-RFLP分析IBDV VP2基因的方法操作简单,是一种能够快速鉴别IBDV强、弱毒株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口蹄疫病毒P1+2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通过RT-PCR方法获得了口蹄疫病毒O型,编号为OF3毒的P1+2A区的目的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克隆载体pMD18-T上,再根据表达载体pQE-Trisystem的特性及酶切位点设计合适的表达引物.由表达引物通过PCR技术从克隆载体上扩增出带有特定酶切位点的目的片段,再对载体和目的片段进行酶切处理,处理后由T4 DNA连接酶将二者连接.通过PCR及酶切鉴定,结果证明口蹄疫病毒目的基因片段已被正确克隆到表达载体pQE-Trisystem上.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番鸭源禽1型副黏病毒HN主要抗原结构域(HNd)和V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经PCR及融合PCR分别从重组质粒pMDHN和pMDP中扩增HN基因主要结构域和V基因cDNA.将HNd经KpnⅠ和BamHⅠ双酶切、V基因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分别定向插入真核载体pcDNA3的多克隆位点相应的酶切位点中,对2个单表达质粒pcDNAHNd和pcDNAV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利用融合PCR技术扩增出HNd-V基因,定向克隆至pcDNA3的EcoRⅠ和XhoⅠ酶切酶切位点之间,转化感受态细胞后,经PCR反应初筛后,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对单表达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结果表明:HNd和V基因已被正确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DNA3,成功构建了2个基因的单表达质粒pcDNAHNd和pcDNAV;对融合重组质粒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表明,HNd-V融合基因正确克隆进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pcDNAHNd-V.  相似文献   

19.
为了构建pGEX-4T-1-Sam68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鉴定GST-Sam68融合蛋白,采用PCR扩增Sam68基因,插入pGEX-4T-1的Eco R I和Sal I位点,并转化Rosetta(DE3)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蛋白表达,GST pull-down技术验证Sam68的结合活性。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Sam68基因正确插入pGEX-4T-1载体中,载体能够在Rosetta(DE3)细胞中正确表达,且纯化的GST-Sam68蛋白具有与PI3K p85特异结合的活性,说明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Sam68。  相似文献   

20.
生防菌BC2000、BC2001的16S rRNA PCR-RFLP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细菌通用16S rRNA特异的引物对,将生防菌BC2000、BC2001和对照菌株用6种内切酶进行PCR-RFLP扩增分析。结果表明,内切酶Hin6I、CfoI的酶切可把7种菌分成4组:A组为BC2000、BC2001;B组为圆褐固氮菌;C组为荧光假单胞菌;D组为拮抗菌LB2、LB3、Apb。内切酶Hin6I、CfoI的酶切图谱谱带清晰,差别明显,可作为生防菌BC2000、BC2001的分子标记图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