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提高造林绿化质量,提升国土绿化水平,是林业生产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也是解决当前造林绿化工作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造林质  相似文献   

2.
造林质量是造林绿化工程的生命线,事关绿化工程的成败。因此,如何提高造林绿化质量,提升国土绿化水平,成为林业生产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也是解决当前造林绿化工作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同时,提高造林绿化质量要尊重自然规律,加强科技支撑。坚持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尤其西部大开发给宁夏林业生态建设和苗木产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自治区"两会"提出了建设美丽宁夏的宏伟目标,固原市率先实施生态移民生态修复工程、400mm降雨量生态造林工程,同时,受周边内蒙、陕西、甘肃等林业生态建设的影响,原州区积极加快造林绿化,推进特色优势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为我区苗木产业发展提供了史无前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必须遵循建设社会全新生态文明全新的一种信仰,这是为了使黑龙江全省造林绿化的工程顺利实施下去,而建设全新的生态环境也迫在眉睫。造林绿化的工程与城市林业的发展情况是密不可分的,本篇文章详细的分析并讨论了造林绿化和城市林业发展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造林绿化是恢复森林植被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方式,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在发展经济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森林植被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国家经济与生态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文章阐述了林业技术的实际运用,及其发展现状、重要性,并基于当前发展的实际分析了造林绿化技术在林业技术当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1999年以来,延安人民在党和国家生态文明精神的指引下,大力推进造林绿化,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延安林业得到快速发展,延安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然而,在造林绿化过程中,林业种苗的生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造林绿化的成果和成效。在新时期,如何搞好林业种苗生产与管理、如何不断提高林业的发展水平,是延安林业种苗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造林质量是造林绿化工程的生命线,事关绿化工程的成败.因此,如何提高造林绿化质量,提升国土绿化水平,成为林业生产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也是解决当前造林绿化工作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同时,提高造林绿化质量要尊重自然规律,加强科技支撑.坚持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改善树种结构,构建稳定的森林群落.坚持因地制宜,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充分发挥自然力对森林植被的修复作用,提高造林绿化的成效.坚持良种壮苗,从源头提高造林绿化质量.坚持精细作业,科学整地、合理施肥,努力提高造林绿化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8.
中牟县林业生产有较好基础,但与新农村建设中生态文明的要求差距很大。传统的育苗、造林已适应不了现代意义上的绿化要求。通过对中牟县绿化苗木的生产现状、面临的机遇、发展的思路、不利因素等问题的调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以期促进中牟县苗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5年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的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之一——林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国林业当前的主要目标是向现代林业发展。阐述了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探讨了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我国林业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焕平 《新农业》2023,(21):25-27
<正>鲁北位于黄河三角洲下游,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发展,鲁北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加快城乡绿化建设步伐,乡土白蜡、国槐、法桐、柽柳等乔木传统育苗和紫叶李、石楠、木槿等灌木育苗方兴未艾,推动林业育苗和生态林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正种苗是森林繁衍的载体,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明水县林木种苗工作紧紧围绕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明水建设,扎实开展林木良种推广,切实保障造林绿化种苗供应,依法加强种苗行业管理,大力发展种苗产业,林木种苗在服务于造林绿化的同时,也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发展现状近年来,明水县对林木种苗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安徽林业紧紧围绕服务“全面转型、加速崛起”的大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生态和民生两面大旗,扎实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断深化林业改革,现代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安徽林业建设的实践,为新时期全国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树立了一面旗帜。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安徽林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挑战。为此,提出抓住城镇化建设新机遇,在安徽建立全国美丽林业示范省;坚持造林与营林并举,实现森林数量与质量双增;重视经济林生态化经营,促进经济林产业健康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绿化苗木产业是林业转型、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建设绿化苗木产业,促进林区经济转型是当务之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工程的增加,市场对绿化苗木的需求,特别是高档观赏绿化树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促进长白山区天然林禁伐后森工企业、国有林区、国有林场经济转型,大力发展绿化苗木产业有利于有效利用林业资源、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加快城市绿化美化建设,对在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以长白山松江河林业(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出发点,分析了长白山区绿化苗木产业发展与技术模式,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林业产业目前的发展主要集中于改善林业的发展规划和造林技术的应用。对这两种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林业产业的资源利用率,提高生态率,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林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要提高森林的覆盖面,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强化营林造林技术的实施,以现代造林技术和营林技术,来推动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本文对营林造林技术措施进行阐述,供营林造林借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明确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强环境保护就要多植树,多造林,营造生态文明的生存环境。在林业工作中强化营林造林技术的推广和实施是提高林业发展速度的  相似文献   

16.
张辉 《农技服务》2014,31(7):155-155
林业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实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林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稳定发展林业生产、加大造林绿化力度的同时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既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农收入,也要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同时,也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森林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减少噪音、保持水土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不断加剧,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降低,造林成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造林与管护是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项目,林业管护关系环境保护建设工作成果,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环境保护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加强环境保护,必须要从林业产业发展着手。本文对林业管护以及造林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旨在为造林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提高造林保存率。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树木在净化空气、绿化植被、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造林是林区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也是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合理利用的重点。全面扩大造林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和人民生活。生态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科学、合理、高效的造林技术和管理尤为重要。国家提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造林已成为林业发展的重点之  相似文献   

19.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林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核心任务?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在现代林业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准确把握并有效协调生态文化体系与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的协调共生、依附共存、主导共荣三种基本关系,促进新形势下我国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种苗是森林繁衍的载体,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明水县林木种苗工作紧紧围绕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明水建设,扎实开展林木良种推广,切实保障造林绿化种苗供应,依法加强种苗行业管理,大力发展种苗产业,林木种苗在服务于造林绿化的同时,也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发展现状近年来,明水县对林木种苗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采取有效措施,使林木种苗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