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生物废料橙皮为原料,经乙醇、NaOH及CaCl2处理,得到改性橙皮生物吸附剂,对中性红染料废水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染料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及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量的影响及其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pH为7,改性橙皮用量为0.1 g,吸附时间为5 h,吸附温度为20℃,染料初始浓度为1 200 mg.L-1的条件下,改性橙皮对中性红的最大吸附量为478.60 mg.g-1。改性橙皮对水中中性红的等温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
以生物废料橙皮为原料,经乙醇、NaOH及CaCl2处理,得到改性橙皮生物吸附剂,对中性红染料废水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染料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及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量的影响及其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pH为7,改性橙皮用量为0.1 g,吸附时间为5 h,吸附温度为20℃,染料初始浓度为1 200 mg.L-1的条件下,改性橙皮对中性红的最大吸附量为478.60 mg.g-1。改性橙皮对水中中性红的等温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
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取玉米秸秆活性炭.考察了活性炭对中性红吸附的最适合条件、吸附热力学以及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其行为更满足Freundlich等温模型.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吸附焓变△H >0,吉布斯自由能变△G<0,熵变△S >0,可知该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其动力学行为更符合Lagergren准二级模型,吸附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为76.13 kJ/mol.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选择天然核桃壳作为生物吸附剂,分析了其对水溶液中中性红的吸附行为,考察了吸附剂用量、溶液初始浓度、pH值、离子浓度、振荡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附剂用量增大、溶液初始浓度增大、pH值的增大、离子浓度的降低、振荡时间的增加,核桃壳对中性红的吸附率增大。中性红吸附过程符合Langmiu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行为,核桃壳对中性红的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描述。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植物单宁改性树脂对碱性橙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动力学研究表明,植物单宁改性树脂对碱性橙的吸附脱色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式;由动力学速率方程可知,该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同时伴有吸附剂内的粒子扩散.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是放热吸附,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这与实验结果相符合;此外,吸附过程为自发的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6.
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橙皮活性炭,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脱色作用。考察了溶液初始浓度、活性炭投加量及脱色时间等因素对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脱色条件,并对吸附脱色过程进行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废水初始浓度为25 mg/L、橙皮活性炭加入量为1.50 g/L、吸附时间为90.0 min的条件下,橙皮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脱色效率可达95.4%,其吸附脱色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式,吸附动力学模型较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基于NaOH对大薸进行改性的吸附剂(MPS),以聚合氯化铝(PAC)为复配剂制备吸附剂(MPSP)。采用材料表征技术分析了大薸复配前后的理化特征,并以中性红模拟染料废水,测试了大薸复配前后上述两种吸附剂对中性红废水的吸附能力,并探究了染料初始pH值、染料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反应温度等参数对中性红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与MPS相比,MPSP的比表面积更大,孔隙结构更发达,对中性红的吸附、去除能力更强;MPS和MPSP对中性红的吸附性能均与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呈正比,与溶液pH值和吸附剂投加量呈反比。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能较好地拟合MPS和MPSP对中性红染料的吸附、去除过程,表明吸附过程是以单层化学吸附为主,也存在物理吸附和静电引力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玮  詹燕  石灵慧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71-73,76
以橙皮作为吸附剂研究了橙皮对Fe2+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pH、初始浓度、投加量及温度等因素对Fe2+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得出橙皮对Fe2+的最佳吸附条件,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橙皮对Fe2+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当pH为5、温度为50℃、投加量为8 g/L、溶液的初始浓度为10 mg/L时,橙皮对Fe2+的吸附效果最佳,废水的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最大,溶液的初始浓度和吸附温度次之,吸附剂的用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是一种重要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化合物,具有"三致"危害,因此被多个国家列为优先控制环境污染物。通过研究DBP在黑土中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特性,发现黑土对于DBP吸附量较大,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为化学吸附,分子内扩散为吸附过程重要控制步骤。其吸附平衡时间为24 h,分析温度、pH、离子强度影响等条件发现,降低温度促进DBP吸附,pH为7时吸附量最大,离子强度上升增加DBP吸附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对DBP吸附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10.
以典型偶氮染料甲基红为吸附对象,将壳聚糖和生物炭混合制成微球制剂,对该制剂吸附甲基红的潜力、机制及添加微生物后微球菌剂的吸附增益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壳聚糖-生物炭微球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在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p H 3.0和20℃条件下,微球对甲基红的最大吸附量为460 mg/g.Freundlich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模型与该吸附过程拟合良好.利用Elovich方程与颗粒内扩散方程对微球的吸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证实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过程,内部扩散为该过程的限速步骤.通过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到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ΔG0、ΔH0和ΔS0分别为-24.35 k J/mol(30℃)、-21.36 k J/mol和8.45 J/(mol K).表明此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较高温度可降低微球吸附的自发性并抑制微球对甲基红的吸附作用.利用神经网络对影响吸附过程的4个因素(p H值,温度,初始浓度,吸附时间)进行建模分析,发现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最大,相对重要性为32.76%,时间次之(为25.56%),其余依次为p H(23.36%)和初始浓度(18.32%).包埋微生物的微球菌剂与无微生物的纯壳聚糖-生物炭微球相比,脱色率提高了29%;与微生物单独脱色相比,脱色率提高了76%,表明生物吸附材料与微生物混合制备成菌剂的吸附增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甲醛—硫酸混合液改性花生壳对苯酚的吸附试验,研究了改性花生壳吸附苯酚的最佳条件、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对平衡数据进行了线性拟合,结果表明,改性花生壳对苯酚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在294 K下,吸附焓变△H=-11.41 kJ/mol,自由能△G=-5.09 kJ/mol,熵变△S=-21.50 J/(mol.K),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其动力学行为更好地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不同介质中石油污染物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不同地域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衡振荡法,研究了石油污染物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试验数据分别采用4种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对石油污染物的吸附均表现为快反应和慢反应2个阶段,0~15 min为快反应阶段,吸附量达到饱和吸附量的85%。3种土壤对石油污染物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拉格朗日假二级动力学方程。不同温度下3种供试土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均为负值,3种土壤对石油污染物吸附过程的焓变、熵变依次为:ΔH029.11、29.12、52.70 kJ/mol;ΔS0-100.85、-103.09、-182.66 J/(mol.K)。表明,土壤对石油污染物的吸附是自发进行且为放热过程,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少,石油被吸附的过程中混乱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谷壳对水中镉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谷壳吸附水中镉离子的吸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间歇吸附的方式考察了溶液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镉离子初始浓度等物化参数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结果]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谷壳对镉离子的吸附动力学模型较好地符合了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当反应温度为298 K,pH值为6,谷壳投加量为4 g/L,振荡速度为150 r/min,反应时间为30 min时,谷壳对镉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谷壳对镉离子的吸附加快。该吸附反应的焓变值为正,自由能变值为负。[结论]谷壳是处理镉废水的有效的低成本吸附剂,其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椰壳炭对水中阿莫西林的吸附特性,以活性炭为参照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研究,结合扫描电镜、孔径与比表面积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椰壳炭、活性炭形貌结构和物化性质的表征,分析了椰壳炭对阿莫西林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25℃时椰壳炭对阿莫西林的吸附量是50.50 mg/g,高于活性炭的吸附量(48.02 mg/g);2种炭材料对阿莫西林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1 9),表明吸附过程受2种以上因素共同影响;采用Langmuir与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等温结果进行了拟合,后者(R~20.938 7)拟合结果优于前者(R~20.928 8),表明炭材料对阿莫西林的吸附不是单分子层吸附;吸附热力学结果发现2种炭材料对阿莫西林的吸附过程是自发(ΔG0)吸热(ΔH0)熵变增大(ΔS0)的过程且吸附过程主要为物理吸附(ΔH40 kJ/mol)。  相似文献   

15.
蒙脱土-稻壳炭复合材料对Pb(Ⅱ)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蒙脱土-稻壳炭复合材料对Pb~(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并考察吸附剂用量、共存离子及pH等因素对该复合材料吸附Pb~(2+)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Pb~(2+)的吸附特性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能较好地以Freundlich模型进行拟合,且是以物理吸附为主的自发的吸热反应。复合材料对Pb~(2+)的吸附量随吸附时间的延长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最终达到吸附平衡,且随着复合材料投加量的增加,Pb~(2+)的去除率增大。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Pb~(2+)的吸附性能在pH为5时较好,吸附量达52.79 mg·g~(-1);不同浓度Ca~(2+)、Mg~(2+)均会对Pb~(2+)的吸附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且Mg~(2+)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6.
紫色土对菲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紫色土对多环芳烃(菲)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常数为0.153min-1,吸附速率很快,可以在较短时间达到平衡,等温吸附过程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均较好,1/n为0.7863,吸附较易发生。解吸过程存在明显的吸附滞后现象,滞后系数HI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低。温度、pH也对吸附过程有影响,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酸性和碱性条件均可提高吸附量。  相似文献   

17.
9012 四川紫色土对铜的吸附特性及其与铜中毒临界值的关系/涂从等(土化系)∥重庆环境科学.1989;11(4):52~57采用热力学和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酸性、中性及石灰性紫色土铜吸附—解吸性、吸附速度与Cu 存在形态的关系,并讨论了它们对铜中毒临界值的影响。紫色土吸铜量、对外界铜的缓冲容量大小为石灰性》中性>酸性土壤,而解吸量的大小顺序恰好相反,石灰性土几乎不解吸。土壤吸铜速度规律以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纤维对水中3,4-二氯苯胺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H值、电解质(NaCl)、活性炭纤维用量等因素对用棉花秸秆制备的活性炭纤维吸附水中3,4-二氯苯胺的影响,同时从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考察了活性炭纤维对3,4-二氧苯胺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棉花秸秆制备的活性炭纤维可以有效地吸附3,4-二氯苯胺,电解质(NaCl)的存在对吸附有抑制作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3,4-二氯苯胺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行为;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行为是一个自发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9.
Ca/CTS/FA复合材料对酸性大红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粉煤灰(Fly ash,FA)为原料,通过负载壳聚糖和钙离子制备一种新型吸附剂(Ca/CTS/FA)用于酸性大红3R(Acid scarlet3R,AS 3R)染料的吸附去除,考察了最佳吸附条件和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及复合吸附剂的再生。结果表明:水体p 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和振荡频率均对吸附有影响。在不同温度下,Ca/CTS/FA对AS 3R的吸附动力学均能用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精确描述(R~2=1.00)。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数据分别用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Dubinin-Radushkevich(D-R)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等温吸附行为更符合Langmuir模型,同时也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D-R模型;由D-R方程获得的平均吸附能、表观活化能及热力学研究均表明该吸附过程由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和氢键作用共同控制。热力学参数中吸附自由能变为负值、焓变为正值说明该吸附是吸热性质的自发过程。Ca/CTS/FA复合吸附剂能用0.01 mol·L-1Na OH溶液再生,至少可循环使用8次以上,再生率均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HZ8160大孔树脂吸附金丝桃素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动力学研究表明,在298 K下,HZ8160大孔树脂吸附金丝桃素符合McKay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受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的共同影响.热力学研究表明,其等温吸附规律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n>1,吸附焓变ΔH<0,吸附自由能变ΔG<0,吸附熵变ΔS<0,表明金丝桃素在HZ8160大孔树脂上的吸附为放热、自发、优惠的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