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农业科学》2015,(6):131-134
以长叶点地梅(Androsace longifolia)无菌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大量元素、琼脂、蔗糖、暗处理等因子对长叶点地梅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2,4-D更适合长叶点地梅叶片愈伤的诱导,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宜的培养基是MS基本培养基附加1.0 mg·L-1 2,4-D+0.2 mg·L-1 6-BA+3%蔗糖+0.8%琼脂,诱导率为95.0%;暗处理不利于长叶点地梅叶片愈伤的诱导。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植物标本采集和室内鉴定,本文报道了宁夏5个新分布植物,分别是:总裂叶堇菜(Viola dissecta var.incisa(Turczaninow)Y.S.Chen)、西山堇菜(Viola hancockii W.Beck.)、小点地梅(Androsace gmelinii(Gaertn.)Roem.et Schuit.)、羽裂花旗杆(Dontostemon pinnatifidus(Willdenow)Al-Shehbaz H.Ohba)、川青黄耆(Astragalus peterae Tsai et YV),凭证标本保存于宁夏大学农学院草业科学植物标本室.这对完善宁夏植物区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5种珍稀濒危植物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15种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染色体的数目统计。并对其中的5种植物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2种植物染色体均属二倍体,3种植物有四倍体、五倍体、六倍体现象。5种植物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贺兰山岩黄芪(hedysarum petroviii Yakov.)2n=16=14m 2sm。内蒙古西风芹(Seseli intramongolicum Y.C.Ma).2n=16=14m 2sin,阿拉善黄芩(Scutellaria alascfianica Tschern.)2n=10=8m 2sm,斑子麻黄(Ephedra rhytidosperma Pachom.)2n=14=10m=4sm。西藏点地梅(Androsace mariae Kanitz var.tibetica(Maxim.)Hand.--Mazz)2n=20=20m,均属原始类型。本试验旨在为研究物种多样性、建立珍稀濒危植物基因库、保护和繁育珍稀濒危植物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知母,又名胡子根、地参、蒜瓣子草等。具滋阴降火、润燥滑肠之功能。主产于山西、河北、内蒙古,在东北三省、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苏、安徽等省也有零星栽培。1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50~100cm,全株无毛。根状茎肥大,横生,着生多数黄褐色纤维状旧叶残茎,下面生许多粗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莲瓣兰"滇梅"(Cymbidium tortisepalum‘Dian Mei’)根状茎的增殖与分化技术,为提升莲瓣兰的苗体质量和大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莲瓣兰"滇梅"根状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6-BA、CPPU、TDZ和活性炭对"滇梅"根状茎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选用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滇梅"根状茎增殖的最佳配方为2.0 mg/L TDZ+0.3 mg/L NAA+0.5 g/L活性炭。"滇梅"根状茎分化的最佳配方为2.0 mg/L TDZ+0.5 mg/L NAA同时培养基中不增添活性炭。添加活性炭对于"滇梅"根状茎的分化有抑制作用。[结论]TDZ作为一种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莲瓣兰"滇梅"根状茎的增殖分化有显著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湖北8个双子叶植物新记录种(含1变种),分别为灰岩润楠(Machilus calcicola),华南美丽葡萄(Vitis bellula var.pubigera),披针叶楤木(Aralia stipulata),多辐线溲疏(Deutzia multiradiata),红花金丝桃(Triadenum japonicum),密毛假福王草(Paraprenanthes glandulosissima),小山菊(Chrysanthemum oreastrum),东北点地梅(Androsace filiformis)。其中红花金丝桃(T.japonicum)、披针叶楤木(A.stipulata)和小山菊(C.oreastrum)亦是华中地区首次记录。标本存放于吉首大学植物标本馆(JIU),同号标本存放在湖北神农架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正月季。蔷薇科,蔷薇属为有刺灌木或呈蔓状,攀缘状。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花单生或排成伞房花房、圆锥花序,花瓣多数重瓣,花色丰富多彩,有红、黄、白、蓝、紫、绿、橙、茶、黑和中间色,有的具芳香。蔷薇果。地栽常于公园、风景区、工厂、学校、街道、庭园栽植。地栽方式有平面绿化,垂直绿化等,常用于花坛、花屏、花门、花廊、花带、花篱布置。  相似文献   

8.
通过栽培和解剖方法,对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根茎的生长发育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未见有根状茎;枝上有些小叶簇或小植株具有球状或膨大的茎轴,并且气生根从球状茎轴上发生;地下肉质根具强烈增厚的皮层,气生根特别是地下肉质根的皮层中具有许多储水细胞;小叶簇的球状茎轴、气生根以及肉质根内含有针晶簇。因此认为"根状茎"用于吊兰是误用;枝茎上基部球状的小叶簇是变态侧芽或顶芽,相当于珠芽营养繁殖体。  相似文献   

9.
利用HPLC法测定了7种民族药——点地梅、阴地蕨、地桃花、华中铁角蕨、白马骨、刺三甲、飞龙掌血中的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以C18色谱柱(10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以甲醇-0.4%磷酸水(45∶55,V/V)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0.8 m L/min,检测波长360 nm。结果表明,槲皮素和山奈酚的线性范围为2.5~25.0 mg/m 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和0.999 9;精密度试验RSD(n=5)和稳定性试验RSD(n=5)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n=5)达到98%以上。该法简单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点地梅等民族药中的槲皮素及山奈酚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运用经典分类方法检视近期所采浙江苔藓植物标本,发现并报道产自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温州市平阳县的藓类植物新记录1种——树生赤藓(Syntrichia laevipila Brid.),并就其分布与生境特点进行了讨论。采纳该种仍保留在丛藓科(Pottiaceae)赤藓属(Syntrichia Brid.)而非墙藓属(Tortula Hedw.)的分类学观点。树生赤藓与浙江常见种高山赤藓[Syntrichia sinensis(C.Müll.)Ochyra]在叶形、叶细胞形状、疣的数量和形状等方面具有相似特征,但前者植物体细小,高2~3mm,叶先端具无色透明毛尖,齿片向左1~2回旋扭,可资区别。树生赤藓的发现补充了浙江苔藓植物区系的内容,亦为中国赤藓属地理分布研究积累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外来入侵种植物学性状和环境因子间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浙江金华市郊的不同生境中设立73个样地,通过调查计测样地中外来杂草的生态重要值和34个植物学性状,以及样地中的12个环境因子,分别建立样地-杂草重要值、样地-环境因子和样地-植物学性状3个数据矩阵,应用PC-ORD4.0软件中的典范对应分析模块,探讨杂草分布与环境因子、植物学性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73个样地中的69个样地被发现有外来杂草分布,共计有32种;(2)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含沙量、坡度、林冠层郁闭度、土壤翻耕程度、放牧程度、离住宅区距离、建筑程度和交通频度是影响外来杂草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3)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的区域,外来杂草多数具有营养繁殖能力、多年生、无地上茎、有根状茎、两侧对称花等植物学性状;(4)在林地中的外来杂草,多数为两年生或具有根状茎、攀缘茎、有棘刺、有毒、叶片较厚等特点;(5)在经常翻耕的土壤中,外来杂草多数为一年生,果实类型多为角果、坚果、胞果等;(6)在住宅周围和交通频繁地段,外来杂草有毒的比例高,种子大、胞果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兰州肉苁蓉营养繁殖茎与寄主植物红砂的寄生机制。【方法】对兰州肉苁蓉的营养繁殖茎进行形态学观察,比较其与同属植物形态结构的差异,并结合石蜡切片法分析其功能。【结果】兰州肉苁蓉具有特殊的"营养繁殖茎(Vegetative propagate stem)",其从寄主红砂吸收营养物质具有2种方式:末端寄生方式和非末端寄生方式。末端寄生时膨大的营养繁殖茎将红砂根末端封闭包围,并侵入红砂根的木质部和韧皮部;非末端寄生时营养繁殖茎不膨大,其在与寄主根的接触部分与寄主发生连接,营养繁殖茎只与寄主根的韧皮部发生连接。营养繁殖茎的表面生长出芽体,形成营养繁殖体。【结论】兰州肉苁蓉的营养繁殖茎具有吸收营养和进行营养繁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发现于浙江省奉化市的兰科Orchidaceae石豆兰属Bulbophyllum植物1新种——宁波石豆兰B. ningboense。该种与城口卷瓣兰B. chrondriophorum相近, 区别在于:该种假鳞茎在根状茎上紧靠或分离着生; 叶较短, 长仅为12.0~15.0 mm; 花葶远长于叶片, 花葶中部以下有1个关节, 关节上生有1枚舟状膜质鞘; 2枚侧萼片较短, 长为8.0~9.0 mm, 中萼片卵状披针形, 具3脉, 中萼片与花瓣边缘均无毛; 花瓣长约为2.0 mm。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中国兰科苹兰属植物一新记录种:球花苹兰(Pinalia globulifera (Seidenf.) A. N.Rao),并提供彩色照片及详细特征描述。该种形态上与密花苹兰(Pinalia spicata (D. Don) S. C. Chen&J. J. Wood)近似,但前者茎较细,花序缩短呈球状,花梗和子房无毛,花白色,柠檬芳香,唇瓣前端亮黄色,中裂片宽圆形,侧裂片半圆形等特征易与后者区分。该种分布于越南、泰国、印度东北部等地区,现首次在中国西藏发现其分布。本文提供该种详细特征描述、特征图片及物候等信息,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农牧学院标本馆(TAAHUC!)。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采自福建省东山县的2种新记录归化植物,分别是墨苜蓿(Richardia scbra L.)、细柱西番莲(Passiflora suberosaL.)。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区位于海南岛西线的东方市月亮湾景区,选择了五种典型的沙生地被植物沙参(Adenophora stricta Miq.)、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SL. var.SsimplicifoliaSCham.)、红茅草(Murdannia nudiflora(L.) Brenan)、鬼针草(Bidens pilosaSL.)和马鞍藤(IpomoeaSpescapraeS(Linn.) Sweet)等,分别比较其植株地上、地下部分的氮、磷、钾含量。结果显示马鞍藤的地上部分氮含量最高,为8.10g/kg;沙参地上部分磷含量为1.14g/kg,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品种;而沙参、苇草和单叶蔓荆的地下部分钾含量高于地上部分;单叶蔓荆的地下部分N/P和K/P比值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植株;5种植物地上部分的氮、磷含量均高于地下部分。  相似文献   

17.
独叶草种群无性繁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分布于秦岭不同群落类型中的独叶草种群无性繁殖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独叶草根状茎的长短随环境而异,最长的根状茎为125 cm,最短的根状茎为4.8 cm,81.7的植株根状茎长度在10~50 cm;(2)独叶草种群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调查的2 000余植株未发现由种子形成的实生苗;(3)独叶草克隆植株的产生是通过根状茎的断裂来实现的,一次断裂可产生2个或2个以上的克隆植株;(4)独叶草种群最主要的觅食方式是根状茎延伸,其无性系的克隆构型为稀疏游击型;(5)独叶草种群的繁殖比率2  相似文献   

18.
<正>蔓乌头(Aconitum volublie)又名藤乌头,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乌头属(Aconitum L.)植物,国外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及吉林等地,自然界的蔓乌头多生长于海拔200~1 000m间的山地阳坡或林下,是我国东北林区中常见的林下野生药用植物。笔者在取得蔓乌头提取液防治菜粉蝶幼虫成果的前提下,又对蔓乌头的植物学特性、人工栽培等进行深一步研究,为蔓乌头的利用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的野生蔓乌头植物于2017年8月下旬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报道了刺旋花(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 Turcz.)在河南省的新分布。该种属于旋花科,采集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荒山坡上。通过查阅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馆藏标本和出版文献,发现河南产的与其他地方的刺旋花性状差异很大。本研究对该种的形态特征和生存环境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该种的照片。凭证标本现保存于河南农业大学植物标本馆(HEAC)。  相似文献   

20.
吴丽巍  杨阔  陶双  杨文新  姜长阳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1):1136-1138,1190
为保存野生资源和满足需要,以东北点地梅的下胚轴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不定芽生根、试管苗的生根、生根继代及移栽和定植的研究。结果表明,MS+ZT0.2 mg/L+6-BA0.1 mg/L+2,4-D2.1 mg/L是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NAA0.1 mg/L+ZT0.6 mg/L是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和不定芽分化继代增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用10 mg/L的IAA溶液对不定芽处理24 h,将不定芽接种到1/2 MS培养基上生根是不定芽生根培养的理想方法。在温室中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4.1%,定植成活率为98.5%,定植成活的试管苗保持了野生东北点地梅的生物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