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块状和扩穴连带2种抚育措施对尾巨桉人工林乔木层及林下植被生长的动态影响,选择福建省华安县西陂国有林场的尾巨桉人工林进行3 a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2种抚育措施下的尾巨桉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差异均显著,扩穴连带抚育处理的尾巨桉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均最高; 2种抚育措施的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存在差异,块状抚育处理在增加林下植被数量上有较大优势; 2种抚育措施林下植被丰富度、群落盖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的均是块状抚育处理。因此,以尾巨桉生长量为主因子时,建议采用扩穴连带抚育;以林下植被为主因子时,建议采用块状抚育。  相似文献   

2.
整地方式对马尾松幼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马尾松造林地上开展不同整地方式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整地方式在造林初期对土壤物理性质产生影响 ,表现为全垦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效果最好 ,带垦次之 ,穴垦最差 ,而土壤化学性质差别不明显。造林 5年后 ,整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表现为穴垦 >带垦 >全垦 ,而林分生长状况则表现出全垦 >带垦 >穴垦的趋势 ,这种生长差异随着林木年龄增长将减少乃至消失。  相似文献   

3.
不同整地方式对火炬松幼林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整地方式对火炬松幼林生长及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表明:6年生火炬松生长量、生物量均呈全垦〉带垦〉对照。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生物量均呈对照〉带垦〉全垦。在确定火炬松丰产林整地措施时应综合考虑整地的生长效应与保护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统一。建议在类似该试验地的立体条件下,采用带垦整地方式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林地清理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最适合桉树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林地清理方式,选择福建省华安县西陂国有林场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全面清除、全树收获、商业收获、采伐剩余物加倍和常规处理)的桉树人工林,进行3年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有显著影响,造林半年后,全面清除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明显优于其他林地清理方式;造林第1年,采伐剩余物加倍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最高;造林1.5年到第3年,商业收获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优势明显,商业收获全树收获采伐剩余物加倍全面清除常规处理.(2)商业收获处理在增加林下植被数量上有较大优势,商业收获全树收获常规处理全面清除采伐剩余物加倍.(3)造林1.5年和第3年,商业收获处理的林下植被丰富度、群落盖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也最大.表明采用商业收获进行林地清理更有利于桉树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立地条件下巨尾桉人工林生长差异。[方法]对七坡林场上思分场不同坡位的巨尾桉人工林进行连年(1~5年)监测。[结果]坡位显著影响巨尾桉人工林生长进程,其生长状况下坡最优,中坡次之,上坡较差;随着年限增加,巨尾桉人工林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逐渐降低,但蓄积生长量逐年增加;自第2年起,各坡位巨尾桉胸径、树高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开始出现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且随着年限增加,差异越加显著。[结论]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优先选择中、下坡进行造林,上坡林分应加大施肥量;桉树属于前期快速生长树种,应加强前期经营管理,确保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巨尾桉林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不同林地清理方式的巨尾桉林分生长量、林下植被多样性和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6a定位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炼山对巨尾桉林分早期树高生长(1~3a)有促进作用,但对3a后的生长量指标产生负效应,炼山后6年生巨尾桉林分的蓄积量和生物量低于不炼山林分;炼山不利于巨尾桉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稳定;炼山影响巨尾桉林分生长量的主要原因在于炼山导致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恶化,降低土壤肥力,并进而影响林地的持续生产能力.从维护地力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要求来看,应该尽快变革炼山这种传统的林地清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整地方式对火炬松幼林地土壤肥力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整地方式对火炬松幼林地土壤肥力及生长影响的研究表明:不同整地方式在整地初期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作用表现为全垦〉带垦〉块垦,而对土壤化学性质影响不大,经雨水冲刷和淋溶作用后,6年生林地土壤肥力呈现块垦〉带垦〉全垦的趋势。整地方式对火炬松幼林生长有显著影响,6年生火炬松生长量、生物量均为全垦〉带垦〉块垦。整地方式的经济效果为带垦〉全垦〉块垦。营造火炬松速生丰产林决定整地措施时应综合考虑整地的生长效  相似文献   

8.
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造林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水东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196-198
针对当前桉树人工林短轮伐期经营中潜在的地力衰退、生态稳定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从整地、除草及施肥肥种角度探讨不同营造林措施对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桉树林生长量差别不大,但穴垦有利于地力维持;不同除草方式桉树林生长差异不明显,而穴状除草促进林下植被繁育和生长;选用钙镁磷肥结合尿素穴施,能较大程度上增加桉树生长量和林分生物量,提高林分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崇左市凤凰山林场林区内选用常见的马尾松与尾叶桉进行林下植被对比调查,总结这2种人工林纯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内桉树人工林林下的植被多样性是比较丰富的;林地原生植被种类和数量的多寡、立地条件的好坏以及营林造林措施的优劣是影响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状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桉树无性系生长对比及造林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大径级桉树用材的培育技术和方法,对3个8年生桉树无性系(尾巨桉30-1、尾巨桉3229、尾叶桉U6)进行生长对比和造林效益评价.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在前3年处于高生长期,第2年后树高、胸径、蓄积生长总体上差异显著,且均与林龄呈正相关,以3229生长最好,30-1次之,U6生长最差;采用3个无性系造林均可实现赢利,但3229的造林优势较30-1、U6明显;3个无性系的最佳经济轮伐期均在第7年,以3229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1.
林地清理方式对巨尾桉萌芽林生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友育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77-178
针对南方山地桉树人工林采伐迹地植被繁多的现状,开展巨尾桉二代萌芽林炼山与不炼山对林分生长、林下生物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炼山3a生的巨尾桉林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与炼山相比分别增加14.5%、21.9%和58,4%,且差异性达显著水平,而平均胸径差别不大;不炼山巨尾桉萌芽林下植被种类和盖度分别比炼山的多33.3%和10,6%,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大26,3%和22.1%;不炼山促进林地理化性质改善,增加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2.
不同整地方式定向培育杉木大径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整地方式培育杉木大径材的生长过程研究表明:整地方式对3种立地6年生杉木幼林的生长效应,呈现全垦>带垦>穴垦的趋势,但这种作用效应在不同立地条件上是有差别的,整地对杉木幼林地土壤条件的改善作用在低地位指数级较为明显,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18以上指数级)则差别不显著.杉木生长过程分析表明:全面整地、带状整地等高规格整地方式最终并不能改变立地质量,18年生以后整地效应逐渐消失,对杉木林分的终期生长量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和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人工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对相似立地条件下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林地土壤的贮水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林分不同结构层次的持水量大小顺序均为土壤层(0~40 cm)>枯枝落叶层>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厚荚相思人工林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持水量及渗透性能均高于巨尾桉,但林下植被层则呈相反趋势.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的林分总持水量分别为1 852.82和1917.72 t/hm2,林分单位面积水源涵养总价值分别为1 241.39和1 284.87元/hm2.  相似文献   

14.
对柳窿按9号的造林密度及整地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地规格对柳窿桉9号林分生长量、抗风性、土壤肥力、林下植被以及水源涵养的影响较小,而且其与造林密度互作对柳窿桉9号林分生长量及抗风性的效应不明显.但密度对林分生长量、抗风性、土壤肥力、林下植被以及水源涵养的影响却较大,是影响产量和抗风性的主要因素.综合林分生长量、...  相似文献   

15.
巨尾桉以其生长迅速、轮伐期短等特点被林农接受并广泛种植。以1 245、1 665、2 505株/hm2等3种密度巨尾桉人工林林分调查材料为基础,对不同造林密度巨尾桉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展开对比分析,总结出当地巨尾桉人工林的最佳造林密度为1 665株/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连栽对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方法]对尾巨桉连栽林分和对照林分(第1代)的胸径、树高、蓄积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尾巨桉连栽林分的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与对照林分相比,并没有表现出下降趋势,其蓄积生长量反而有所增加,但其连年生长量呈下降趋势,出现了早衰现象。[结论]连栽使尾巨桉人工林蓄积生长量增加,连年生长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获取滇西南亚热带山地尾叶桉人工林植被数据及相关生境因子,利用典范主分量分析和材积—因子相关分析法,分析比较了研究区尾叶桉人工林生长分布与生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CPCA排序较好地描述了植物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在滇西南亚热带地区地形特征是一组解释能力最强的变量因子,影响尾叶桉人工林生长分布的主要因子是坡向、海拔和坡位,坡度的影响次之,气温和降水影响最小;②海拔因子是尾叶桉林生长分布的制约因子,1 900 m高度是其生长分布上限,尾叶桉林生长与海拔呈反比关系;③坡向是尾叶桉林生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东南坡和西南坡生长最好,南坡、东坡、西坡、西北坡次之,北坡和东北坡较差;④坡位对尾叶桉林的生长影响较大,中坡位尾叶桉林生长最好,其次是下坡位和河谷,上坡位和山脊尾叶桉林生长最差;⑤坡度对尾叶桉林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其生长影响较小,在任何坡度上都适宜尾叶桉生长。考虑到尾叶桉人工林喜肥喜水,为保持水土,不宜在坡度陡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18.
黄锦丰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4):102-104
该文阐述了以福建省闽南地区侵蚀地的桉树人工纯林和人工复层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量、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层林的蓄积量比巨尾桉纯林大25.68%;复层林中以灌木层为例,Simpson指数比纯林大61.01%,Shannon-wiener指数比纯林大60.27%;复层林下植被丰富度比纯林高100%;复层林中有机质、全N、全P、水解N、速效P和速效K都高于巨尾桉纯林。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黄冕林场的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施肥处理以及不同施肥量进行试验,探讨施肥处理和施肥量对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巨桉施肥量为0.75 kg/株集中施肥的效果最佳,生长蓄积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经济效益也最高。而施肥量为0.5 kg/株集中施肥次之。综合分析,每年集中施肥1次,连续追肥3年,每次追肥量为0.5~0.75 kg/株的桉树生长效果最佳。此研究结果为桉树合理施肥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对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蒋向军 《吉林农业》2011,(6):224-225
文章通过对七坡分场尾巨桉萌芽更新和植苗更新幼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生长量调查,通过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究不同更新方式对尾巨桉林分生长量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