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大,同时我国也是人口大国,需水量之大给我国水资源带来很大压力。为解决我国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必须通过节水灌溉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现状,不仅有利于满足人类和农业用水需求,也有利于确保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水平,提出提高农田节水灌溉水平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水短缺问题的加剧,提高水价解决水资源不足提上议事日程。我国水价改革伴随水资源短缺程度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而逐步深化。纵观我国水价改革过程,供水单位的财务负担及水资源的稀缺性是水价改革的根本诱因。可以预计,随着今后我国各部门用水的增加,水价还会进一步提高,对农业用水和农业发展会带来更为严峻的考验。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是今后国家水资源政策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农业水价改革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于如何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同时也是水资源浪费大国。我国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70%,目前用水效率很低。提高用水效率,转变水资源供需观念,由供水管理演变为需水管理,改单项技术为综合技术,充分发挥农民的节水积极性,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推进大型农业灌区农业水价改革的实施和保障我国大型农业灌溉用水价格的合理水平。方法 本文从我国农业灌溉用水价格的不合理,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水费征收和节水工程的维系等问题出发,针对供水成本问题、水资源浪费问题、供水效率问题、用水监管问题、水价改革问题等突出问题,探讨水价改革的必要性及策略。结果 本文研究认为,大型农业灌区农业水价改革应从优化定价,提高价格管理水平;完善计量设备以及运作体系;加强宣传,构建节约用水的激励机制;建立专业化机构制度;制定科学的水资源价格补偿办法;构建完善的农用水权转让体系这六方面进行改革。结论 根据灌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以市场为主导的农业水价进行科学的改革,使我国的农业水价更加合理,有效地缓解我国的水资源与水价之间的矛盾,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实际情况,逐渐提高农户的节水意识,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促进农业经济的科学发展,为中国大型农业灌区农业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节水高效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节水农业是一项跨部门、跨学科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综合的角度对节水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实出发,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用水存在的农业用水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质污染严重与恶化加剧了农业用水的短缺程度;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强化水资源管理的能力建设;实施农业节水技术一体化战略;建立科学的节水高效水价体系;多途径加强水质污染的综合治理以及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繁荣稳定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在我国总用水量中占有较大比重,但与此同时,我国也是一个用水大国,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障碍。鉴于水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诸多矛盾,本文对农业管理节水技术进行了简要探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描述,希望能够为促进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东雷抽黄灌区水价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促进农业灌溉方式的转变,达到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的目的,结合东雷抽黄灌区情况,提出了水价改革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而且越来越被全世界所关注,从资料可得知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也是用水大国,在很大程度上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全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该文针对这种状况探索了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发展方向与建议,旨在更好的发挥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对现代农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一个用水大户,加强农业用水的节约使用和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该文从灌区供水到户管理模式、水价经济杠杆作用发挥、水权管理和水利管理综合措施等方面对新疆灌区农业节水管理措施进行初步分析,以促进水资源在农业中的合理应用,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存在的农业用水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探索节水机制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4个方面分析了淮北地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其节水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1.
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采用与农田水利建设为突破水资源短缺的瓶颈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2014年新疆昌吉州在开展两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进行水价改革与水权交易工作试点。水权的确立与水权交易制度的建设为农业用水向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生态用水转换创造了可能性,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用水结构的优化,在保障农牧民用水权益的基础上推进了水权水价改革。高效节水是农业发展的有益途径,当前水权交易工作仍然处于试点阶段,关于其交易机制以及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较为缺乏,理论层次较为薄弱,未来亟需从交易制度和价格机制体制上进行完善,促进农业用水水权交易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节水激励的农业水资源流转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39-142
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用水需求的日益增加,水资源在部门间的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显现。推动水资源产业间流转,实现水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农业水资源流转的动力分析发现,农业节水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地区产业的优化与发展。从农业水价改革和水权交易的视角设计了基于节水激励的农业水资源流转模式,对促使农民主动采取节水措施、实现农业余水的有效流转、推动地区产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面临着水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发展节水农业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作者分析了节水激励机制缺乏是我国农用水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从农业水权和水价制度两方面研究了节水激励机制形成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提高农业用水价格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但是会增加农民的水费负担。只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才能解决农业水价、农业节水和农民负担三者之间的内生性矛盾。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设计了基于节水激励的农业水费分担模式,将减轻农民负担与节水激励有机结合,不仅能够解决农业水价改革中可能导致农民水费负担过重的问题,还能有效地调动农业用水供需双方的节水积极性,有助于转变我国粗放的农业用水方式,缓解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工农业用水的浪费和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问题,目前,最受关注的就是农业的节水灌溉问题。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但我国的农业灌溉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没有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浪费水资源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推广节水灌溉工程的应用,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和政府对于农业经济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其中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是重要的关注目标之一,该技术在农业上的运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同时,随着水资源的不断短缺,灌溉用水可用水量也在不断地缩减,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轻水资源压力。但是,该技术的运用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待解决,本文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供参考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兰州市水资源短缺,节水灌溉技术普及率低、水利用效率不高,目前发展节水灌溉的对策是:继续抓好节水增效示范区建设;依据降水分布时空调节种植业结构;抓好输水环节的节水措施;建立合理的水价和用水管理体系;建立农业节水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而目前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制定合理的农业用水规划及相关法律来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农业用水中存在的缺乏合理管制,导致用水方式粗放、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云南省陆良县试点"陆良模式"机制改革中的农业节水管理机制,包括水权分配机制、水价形成机制、节水激励机制及合作社参与机制等,在阐述节水管理机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陆良模式"节水机制实施成效,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试点经验的推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已经建立,农业用水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也初步形成,农业水价改革初步取得成效,但是农业水价改革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水价与成本之间的矛盾、农业用水户协会的不完善以及补贴机制的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严重阻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推进。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认识和分析当前农业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对策,以全面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使农业水价改革进入新阶段,从而形成一种节水、高效的农业用水程序,建立一个节水型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