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小健 《农业考古》2012,(6):381-383
在广大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空心村"现象和土地抛荒现象,耕地粗放式经营现象并非罕见,其原因在于农业的比较经济效益低,难以吸引优秀的青壮劳动力,大批青壮劳动力脱离农业,逃离农村。要消除或减少农村"空心村"现象和土地抛荒现象,解决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必须缩小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经济效益的显著差距,缩小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显著差距,出路在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集体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土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农业高效规模化的矛盾日渐凸显;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多,土地抛荒和粗放种植造成产出效益明显下降,制约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正> 苏南是我国土地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先行地区。自80年代中期以来,该地区由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且收入比较稳定,致使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大大减弱,从而出现了农田“抛荒”、“半抛荒”现象,农业生产一度徘徊不前。在这种情况下,苏南地区的基层群众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将农民不愿种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188-189
近些年宜都市农业耕地出现新一轮抛荒现象,且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是新形势下"三农"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之所以称之为新一轮土地抛荒,原因有:1此次抛荒和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业税费包袱"沉重而导致的土地抛荒存在差异。2农业生产中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不等所产生的,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土地抛荒体现了农民的自主权,对土地资源流转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消极影响不可忽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国又逐渐出现了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劳动力季节性缺失,劳动力的成本提高等现象,这样的现象导致了土地抛荒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位于山区的种植业人工成本远超机械作业的成本,因此就需要发展山区的机械化农业。目前,农业的机械化已经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的标志,本文就贵州省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扩大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法,促进贵州省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 苏南是我国土地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先行地区。自80年代中期以来,该地区由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且收入比较稳定,致使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大大减弱,从而出现了农田“抛荒”、“半抛荒”现象,农业生产一度徘徊不前。在这种情况下,苏南地区的基层群众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将农民不愿种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提高了农民的务农收入,有效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该地区农业生产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在前十年耕地减少近53333.3公顷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吕梁山区出现了大面积的耕地抛荒现象,直接阻碍了当地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因此耕地抛荒问题已经成为吕梁山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更应该充分利用乡村的土地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利用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研究了吕梁山区耕地抛荒现象及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对策。研究发现吕梁山区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一是外出务工比在家务农收入高;二是农业生产条件限制导致的耕地抛荒;三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解决吕梁山区耕地抛荒问题的对策主要有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农业政策补贴制度;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耕地抛荒问题,为农民增收和耕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次提出区域劳均耕地面积的概念,将季节性抛荒折算成全年抛荒的面积,并构建农村劳动力余缺系数(K),根据系数值判断研究区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是否短缺,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建省两个乡(镇)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临城镇K=1.02>1,表明该乡(镇)并不缺乏劳动力;溪口乡K=0.87<1,表明现有从事农业种植的劳动力数量没达到耕地种植的需求量,属于劳动力不足。【建议】不同区域耕地抛荒原因并不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诸如分类改造被抛荒耕地,完善农地流转、实现耕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吸引劳动力本地就业等相应对策解决耕地抛荒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抛荒严重,农业生产力下降,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已成为制约中国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梳理各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历程、组织类型,并从当前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问题中展望其新型托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趋势,为中国新时期农业结构转型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理论参考的同时,又可以缓解农业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耕地抛荒问题,为农民增收和耕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次提出区域劳均耕地面积的概念,将季节性抛荒折算成全年抛荒的面积,并构建农村劳动力余缺系数(K),根据系数值判断研究区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是否短缺,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建省两个乡(镇)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临城镇K=1.02〉1,表明该乡(镇)并不缺乏劳动力;溪口乡K=0.87〈1,表明现有从事农业种植的劳动力数量没达到耕地种植的需求量,属于劳动力不足。【建议】不同区域耕地抛荒原因并不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诸如分类改造被抛荒耕地,完善农地流转、实现耕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吸引劳动力本地就业等相应对策解决耕地抛荒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抛荒严重,农业生产力下降,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已成为制约中国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梳理各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历程、组织类型,并从当前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问题中展望其新型托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趋势,为中国新时期农业结构转型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理论参考的同时,又可以缓解农业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年来农村耕地抛荒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不利于我国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的,因此耕 地抛荒也成为了我国农村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就应当充 分利用耕地。首先分析我国农村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针对具体的问题分析治理对策,多层治理是指 从国家政策、地方政府和农民三层提出多个治理措施,只有在三层相互促进的措施下我国耕地抛荒问 题才能真正得到改善。耕地抛荒问题的治理不仅有利于发展我国农业和经济,还有利于提高农民积 极性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牢靠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我国农村有限的土地资源里承载着9亿农民,其中富余劳动力约有3亿.这些富余劳动力的存在一方面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使其不能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使得大多数农民只能"刨土为生",不能从其他产业获得收益,进而导致农民增收缓慢.因此,剖析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并提出改善对策,对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我国农村有限的土地资源里承载着9亿农民,其中富余劳动力约有3亿。这些富余劳动力的存在一方面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使其不能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使得大多数农民只能“刨土为生”,不能从其他产业获得收益,进而导致农民增收缓慢。因此,剖析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并提出改善对策,对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抛荒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加大对农业宏观调控力度的背景下,土地抛荒问题仍然严重地存在。本文试图从农民是理性的“经济人”这一假设出发,以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土地抛荒背后的原因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边际成本高于边际收益,进而得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政府要积极引导、帮助农民降低农业交易费用、机会成本,从而降低边际成本,提高边际收入。进而提高农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显著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农村劳动力大量地向城市进行就业转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快,今后大量的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不可能完全地被束缚在土地上,特别是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实现,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现象会持续深化,许多农村劳动力将会向城市或者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17.
一、土地流转现状分析近几年,由于农产品价格偏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生产成本较大,农业效益趋低,再加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农村土地粗放经营和抛荒现象开始出现,并有蔓延和扩大的趋势。土地由1995年二轮承包时的热俏,冷到了成为部分农民欲甩不能的负担。据调查,在怀宁县各乡镇土地抛荒现象均有不同程度存在,如腊树、小市镇、皖河乡等水利设施较好的农业大乡(镇),抛荒程度也有5%左右;而如江镇、凉亭乡等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且农业基础设施一般的乡镇,抛荒和半抛荒更为严重,高达30%左右。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的需要,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8.
规范土地流转 提高土地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规模经营是大势所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逐渐显现某些不足:耕地分散给管理带来不便,也不利于机械化,尤其是农民"洗脚"进城,使有些地方出现土地抛荒现象。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替代了大批农村劳动力,这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奠定了基础。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注重研究土地流转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工作指导,是提高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我国务农人数逐渐减少。当前,我国面临“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现实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解决农业发展窘境的方向之一,同时我国“农民”也将从传统的“身份群体”走向“职业群体”。新型农民职业化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传统的农业、农民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与土地的关系也将发生变化。政策均有两面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也会遇到理论和实践中的阻碍,需要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但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的推进,一些农民的思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再加上农业比较效益差,农业劳动力也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这样就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土地,弃农从工从商,出现了部分需要流转的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