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现状第一次发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在2001年,发生在我国的广东省地区。2008年,国家农业部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列为新种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也成为了越南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据相关报告统计,在2015年,我国南方有33万公顷的水稻出现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其中6000多公顷基本失收。因此,其流行扩散范围广、监控难以及威胁大的特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对  相似文献   

2.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主要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其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新近发现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近年来,该病害在江西省暴发成灾,对粮食生产安全与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文中介绍了永修县2009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洪涝等自然灾害,植物病毒也会带给农作物极大的伤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阻碍,对于水稻种植而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水稻黑条矮缩病,这种植物病毒是由白背飞虱传播的,发生和传染由多种因素导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一直没有针对性的药剂和技术来进行防治。本文结合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特点,对防治中的困难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防控技术来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对海南岛南部三亚、琼海、陵水等南繁水稻产区市县的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同时根据国内外已报道的10种主要水稻病毒设计特异PCR检测引物,对23个疑似水稻病毒样品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海南南繁区水稻病毒病主要有2种,即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由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引起的水稻齿叶矮缩病;经分子检测鉴定了6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样品和14例水稻齿叶矮缩病样品,检出2个交叉复合感染的样品,2种病样的检出率分别为26.09%和60.87%,其余8种水稻病毒均未检测到。研究结果表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齿叶矮缩病毒是南繁水稻种植区域需重点防治的病害对象。  相似文献   

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一系列显著特点,诸如潜在威胁大、监测防控难、流行扩散快等。一旦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会给水稻种植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甚至会绝收,严重威胁到水稻生产。本文分析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现状,阐述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害水稻症状,同时,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黑条矮缩病是水稻常见病害之一,其病能够对水稻生长产生较大影响。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特点及原因,这也为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本文分析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特点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从落实农业措施、强化白背飞虱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措施,从而实现科学种植。  相似文献   

7.
粤西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流行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白背飞虱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的水稻病毒病。文章根据2009~2016年化州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和危害情况,通过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害症状和介体昆虫的认识,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轻重与介体数量、毒源量、水稻品种、种植方式、水稻播期、秧田位置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提出全面实施“防控技术前移,切断毒源,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形成适合粤西稻区特点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的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有效预防控制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危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21,(9)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波及范围广、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危险性大等特点,是威胁南方水稻健康生长的主要病虫害之一。目前我国南方已有多个省市发生过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侵袭面积高达千万亩,失收面积百万亩。南方水稻幼苗期、分蘖期、孕穗期都可以受到该病毒侵染,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给农民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我省新发现的由白背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其具范围广、突发和暴发性强、扩散蔓延快、为害隐蔽等特点。2010年全省中、晚稻大面积暴发为害。由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大、分布广、为害重、损失大,已成为水稻重要病害。一、症状识别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典型症状为,病株分  相似文献   

1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严重为害水稻生产的病毒病,主要由白背飞虱传播,目前尚没有十分有效的防控措施,特别是对已经大面积暴发成灾的大田期水稻。近年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德宏州发生越来越严重,已对水稻生产构成威胁。通过田间调查,阐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发生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它是由灰飞虱、白背飞虱以及白带飞虱传播病毒而引起的。这种病害治理的难度非常大,因为具有难以发现的特点和强大的破坏力。近几年,在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地区广泛传播,危害极大,因此必须要加强这种病害的防治技术。本文介绍了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在我国发展现状和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控制水稻病害发生,并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水稻病害,主要依靠白背飞虱来传播,通过飞虱吸食植株传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2001年第一次发现的时候是在阳江市,2009年的时候在天柱县大面积发生此病情,由此引发了关注,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经常会发生这种病毒性病害。这种病害传播速度快,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13.
黑条矮缩病是目前我国南方水稻病害中危害非常严重的一项病,这种病主要是由于白背飞虱携带的黑条矮缩病毒而引起的,白背飞虱是这种病毒的传播者,自从首次发现以来已经对我国南方水稻产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本文通过对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的病害症状、病原病毒、寄主范围、传毒介体、发病特点以及预防和防治策略进行了简述,希冀为以后对这种水稻病害防治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黑条矮缩病是目前我国南方水稻病害中危害非常严重的一项病,这种病主要是由于白背飞虱携带的黑条矮缩病毒而引起的,白背飞虱是这种病毒的传播者,自从首次发现以来已经对我国南方水稻产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本文通过对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的病害症状、病原病毒、寄主范围、传毒介体、发病特点以及预防和防治策略进行了简述,希冀为以后对这种水稻病害防治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发生的水稻病毒病,其传毒媒介为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该病害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大、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为了筛选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良好防效的抗病毒药剂,验证30%毒氟磷WP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预防效果,探讨其田间应用技术及与杀虫剂协调应用方法,为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发生的危害水稻等作物的新病毒.针对该病毒在水稻上的危害特征,分析了其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黄矮病、水稻矮缩病等水稻病毒病的特征区别,提出了预测预防,控秧治虫,控前防传,选抗病品种等无公害防治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星子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首先发现的以白背飞虱作为主要传毒媒介的病毒新种,近几年危害日益严重。阐述了星子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概况以及该病的发生症状及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促进星子县水稻丰产。  相似文献   

18.
杨荣明 《农家致富》2014,(12):34-35
一、水稻黑条矮缩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水稻病毒病。2006年以来在江苏省发生区域不断扩大,发病程度不断加重,部分地区危害程度已远远超过条纹叶枯病,  相似文献   

19.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等传播的病毒性病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危害。通过提取水稻黑条矮缩病毒dsRNA发现,感病植株的dsRNA凝胶电泳存在8条带,而健康植株是空白结果,与报道的玉米粗缩病毒结果相同。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在其S1和S10片段分别设计合成两对引物,对感染病毒植株和健康植株进行扩增,可在感病植株中分别扩增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特有的条带,而在健康植株中未能扩增出条带。利用此种方法可以建立水稻黑条矮缩病检测体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早期检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及危害情况,分析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原因,并提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