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锦鲤疱疹病毒病是一种易侵害鲤科鱼类的疫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快、致死率高的特点,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目前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曾暴发,对渔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且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以综合预防为主.文章综述了锦鲤疱疹病毒病的流行情况、危害及目前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养殖者提供一些应对思路,从而降...  相似文献   

2.
锦鲤疱疹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快速有效的锦鲤疱疹病毒病检疫方法,根据锦鲤疱疹病毒(KHV)聚合酶基因(Sph)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和相应的TaqMan探针,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锦鲤疱疹病毒病荧光PCR方法。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细胞培养物进行检测,并与常规PCR对比,结果荧光PCR灵敏度高于普通PCR,能检出的最低拷贝数为1.6×102/μL。应用该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荧光PCR检测方法4 h内可报告检测结果。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及重复性好等特点,适用于锦鲤疱疹病毒的快速检疫。  相似文献   

3.
锦鲤疱疹病毒是近年来在锦鲤和鲤鱼养殖生产中发现的一种新型病毒,该病毒流行于世界各地,严重危害锦鲤和鲤鱼养殖业。基于此,简要介绍锦鲤疱疹病毒病、流行状况及如何分离培养该病毒,最后对疫苗研究做展望。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江苏地区养殖锦鲤暴发性鲤疱疹病毒病(koiherpes virus disease,简称KHVD)的病原进行鉴定。2018年5月,江苏省一锦鲤养殖场暴发不明原因传染疾病,病鱼肝、脾、肾脏中未分离到细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大量球状病毒粒子。提取自然发病鱼的鳃、肾、脾、肝组织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Blast比对结果显示,扩增序列与锦鲤疮疹病毒(koi herpesvirus,简称KHV)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简称TK)基因和KHV DNA聚合酶(SPH)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对病毒株的TK基因全长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证实该毒株属于KHV亚洲型毒株。  相似文献   

5.
正1.鱼病分类(1)病毒性疾病是淡水鱼养殖中较常见的多发病。如疱疹病毒可引发草鱼出血症,鲤鱼毒血症,锦鲤疱疹病毒病及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等。病毒性疾病由于发病迅猛,死亡率高,其治疗效果一般不明显,除采用常规的清塘消毒等预防措施外,可采用注射出血病组织灭活苗预防。(2)细菌性疾病是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鱼类疾病之一。主要有竖鳞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近3年全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2016年10月淡水养殖需关注以下疾病:(1)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主要危害虹鳟,水温为8~15℃时3月龄内幼鱼较易发病,会有大量死亡。北京、河北、辽宁、甘肃、青海等集中流水养殖区需重点防控。(2)锦鲤疱疹病毒病。主要危害鲤鱼和锦鲤,发病水温为18℃~30℃,发病后死亡率较高。北京、河北、上海、江苏、安徽、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业》2011,(26):28
<正>锦鲤是由鲤鱼突变品系经人工选育、定向培育而成的大型名贵观赏鱼类。锦鲤以其雄健的身躯、绚丽的色彩、华丽的斑纹、潇洒的泳姿、温顺的习性而享誉世界,被称为"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锦鲤种类繁多,根据日本"爱鳞会"分类标准将其分成13大类,每类又根据体表色彩和斑纹的不同分为很多品种。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自1998年引进锦鲤,在繁育、筛选、养殖、增色饲料配制、病害防治等相关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锦鲤作为观赏鱼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主推品种,已占到京郊观赏鱼养殖面积的近30%。现介绍红白锦鲤和大正三色锦鲤品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一种特异和敏感的检测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潜伏感染的方法,以KHV Sph基因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并且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评估及临床样品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与鲤痘疱疹病毒、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和鳗鲡疱疹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最低检出率为42拷贝/μL,灵敏度高。用本方法对63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有锦鲤疱疹病毒病(KHVD)病史的18份样品的检测结果全为阳性,阳性率为100%;从有临床症状的鱼中得到的15份样品的检测结果全为阳性,阳性率为100%;30份无任何临床症状鱼中的6份被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20%。本试验中建立的水生动物疱疹病毒潜伏感染快速检测方法,可为潜伏感染KHV的临床检测提供一种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手段,可为KHVD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1.生物学特性(1)外形及分类。锦鲤体侧扁,呈纺锤形,基本与鲤鱼相似,口角生长有两对吻须,体表被鳞片覆盖,具有丰富多彩的体色。对于不同品种的锦鲤,体表的色彩、花纹也有所不同。锦鲤属于鲤鱼的一个变种,也是鲤科鲤属,一般根据体表斑纹、色彩等情况可分成13个品系,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昭和三色、大正三色、红白等。(2)生活习性。锦鲤常适宜在池  相似文献   

10.
《北京农业》2011,(9):28-28
锦鲤是由鲤鱼突变品系经人工选育、定向培育而成的大型名贵观赏鱼类。锦鲤以其雄健的身躯、绚丽的色彩、华丽的斑纹、潇洒的泳姿、温顺的习性而享誉世界,被称为“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锦鲤种类繁多.根据日本“爱鳞会”分类标准将其分成13大类,每类又根据体表色彩和斑纹的不同分为很多品种。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自1998年引进锦鲤,  相似文献   

11.
大丽轮枝菌是农作物上为害最严重的土传病原物之一,对于该病原物引起的病害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而明确其致病机理被认为是开发新型药剂和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综述了大丽轮枝菌的侵染过程、植物细胞壁的降解、微菌核和黑色素的形成等一些重要的生理过程相关的致病基因,并总结了转录调控基因、毒力蛋白基因、效应因子、无毒基因和激发子等多方面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结果,最后概述了筛选致病基因和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主要是稳定和(或)治愈肿瘤,但在治疗剂量范围内仍然有肿瘤的放射抵抗和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因此大量的辅助方法应用于放疗以提高肿瘤的放射敏感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些与肿瘤放疗抵抗相关的基因被鉴定出来,使人们能够通过各种  相似文献   

13.
锦鲤品系繁多,色彩、斑纹变化丰富,价格差异悬殊。而优良的血统是锦鲤品相及价值等级的重要保证,对锦鲤进行寻踪溯源是明确其身份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特定编码的RFID玻璃管标签体内注射的方法对锦鲤进行了标记实验,研究了RFID玻璃管标签作为标记对锦鲤的摄食和生理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RFID玻璃管标签不会影响锦鲤的摄食等行为。本研究认为RFID玻璃管标签作为锦鲤的溯源标志方法,具有创伤性小、不会影响锦鲤外观及其商用价值且容易辨别的优点,具备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万光  蔡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73-7174
[目的]探讨几种日本锦鲤疾病的防治方法。[方法]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日本锦鲤7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试验中日本锦鲤常见的7种疾病均得到了很好的诊治。[结论]该研究为日本锦鲤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鸡新城疫由于其流行范围广,危害大,而备受关注。目前,对于散发新城疫多采用卵黄抗体治疗。本文阐述了鸡新城疫卵黄抗体制备工艺,并对制备出的卵黄抗体在鹅疑似副粘病毒病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owpea trypsin inhibitor,CpTI)来自豇豆的可食用部分,由于其具有抗虫谱广且昆虫不易对其产生耐受性的特点,cpti基因被作为抗虫植物基因工程一个重要的候选基因。目前,cpti基因已经被转到烟草、水稻、棉花和番茄等多种作物中。本文介绍了CpTI的特性、抗虫机理、基因工程研究进展,以及转cpti基因水稻的安全性研究,并对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类和安全性问题做了相关介绍。CpTI在分类上属于Bowmun-Birk家族,大量医学研究表明,该家族蛋白质对于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都有积极作用,对人体不存在任何危害。  相似文献   

17.
鸡新城疫由于其流行范围广,危害大,而备受关注。目前,对于散发新城疫多采用卵黄抗体治疗。本文阐述了鸡新城疫卵黄抗体制备工艺,并对制备出的卵黄抗体在鹅疑似副粘病毒病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是少数对于激素治疗敏感的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效果明确;他莫西酚(TAM)是乳腺癌的一线内分泌治疗药物,然而其耐药问题始终困扰着临床医师。CCND1基因是近年来确定的癌基因,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具有异常表现,与乳腺癌的关系尤为密切,是近年来研究较为深入的基因。目前研究表明:CCND1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标记的表达(如雌激素受体ER)、他莫西酚治疗敏感性及预后具有相关性。本文综述CCND1基因与乳腺癌的关系,及CCND1基因与乳腺癌他莫西酚治疗敏感性的关系。对于CCND1基因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及雌激素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方式。CCND1基因可能成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并在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筛选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cDNA-AFLP技术是研究基因差异表达的有利工具,广泛用于植物抗病,抗逆和生长发育等研究领域。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是番茄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为了研究番茄抗TYLCV机理,本研究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选用64对引物扩增筛选出287条转录差异片段,其中156条上调表达,131条下调表达。表明cDNA-AFLP技术对于揭示番茄与TYLCV互作机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获得的差异片段也可用于番茄抗TYLCV相关基因的克隆,为未来鉴定这些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拟南芥与水稻是植物基因组中的模式生物,植物的基因功能及基因结构间的相关联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通过对这2种模式生物进行基因敲除来确定基因功能是目前对植物基因研究最为普遍的做法。目前,关于基因功能突变体的数据资源的介绍并不充分,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介绍了基因功能研究的大规模随机敲除突变的常见载体标签及其方法,并给出了与其相应的相关数据库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