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仔猪白痢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不呕吐,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体温不高,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1.仔猪白痢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无呕吐,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体温不高,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2.仔猪黄痢病原为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7日龄以内多发,发病率和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01,(1)
1.仔猪白痢由大肠杆菌引起,多发于10~30日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体温不高,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2.仔猪黄痢病原为血清型溶血性大肠杆菌。7日龄内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病猪少有呕吐,排黄色稀粪,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用庆大霉素或氯霉素,治疗效果佳。3.仔猪红痢病原为 C型魏氏梭菌,多发于3日龄内仔猪,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病猪偶有呕吐,排红色粘粪,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死亡率较高。该病治疗效果不好,关  相似文献   

4.
1.仔猪白痢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稀粪,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无呕吐,体温不高。多发于10~30日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该病可用抗生素类或磺胺类药物治疗。 2.仔猪黄痢病原为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排黄色稀粪,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少有呕吐。7日龄内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可  相似文献   

5.
吃母乳的仔猪称为哺乳仔猪,仔猪的哺乳期长短不相同,一般为30~60天.高的仔猪成活率和大的断奶重是饲养者所追求的目标,但哺乳仔猪由于其生理机能的不完善,再加上不正确的饲养管理,势必造成仔猪死亡率高和断奶窝重低.所以,养好管好哺乳仔猪的任务是:使仔猪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个体大小匀称,断奶体重大.为以后养育成繁殖种猪和养好商品肉猪打下良好基础.因此,要把好的饲养管理始终贯穿于帮助仔猪过好出生关,开食补料关,适时断奶关和防止仔猪下痢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余爱珍 《新农村》2001,(6):15-16
仔猪水肿病多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该病多见于断奶小猪,尤以生长快、体质强壮的小猪为常见。每年春夏之交是发病率高峰期,致死率达90%以上。1.临床症状发病仔猪体温不高或略高。四肢麻痹,声音嘶哑,便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仔猪的死亡率平均为15%-25%,这与仔猪生理机能不健全、抗病力弱而发病率高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关的饲养管理对策,确保仔猪的预期育成效果. 严格保温.初生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少,体温调节机能差,离开母体后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尤其是在寒冷季节,如不采取保温措施,很容易被冻病或冻死.一般讲,1-3日龄初生仔猪的适宜温度为32℃,4-7日龄仔猪适宜温度为25℃,饲养管理人员应尽力创造其适宜的温度条件.简易增温保暖方法是用木板加稻草做仔猪床铺,还可用塑料棚或大电灯泡照射增温,切忌让新生仔猪睡在地面上,特别是在水泥或石板地面上.  相似文献   

8.
仔猪白痢: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无呕吐,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体温不高,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用抗菌素或黄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1.仔猪白痢。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无呕吐,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体温不高,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仔猪黄白痢 临床主要特征是仔猪下痢,粪便为乳白或黄白色黏稠状,有腥臭味。体温一般不高,过1~2天后,病情加重.仔猪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或废绝。  相似文献   

11.
本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肠炎或败血症,大多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仔猪,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以下痢为主排出灰白色,带有腥臭的浆糊样粪为特征.有时见有吐奶症状。脱水,消瘦,体温不高。若不及时治疗逐渐消瘦而死亡。  相似文献   

12.
一、仔猪白痢 1.流行特点。多发于10~30日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中等,病死率不高。 2.临床症状。病猪无呕吐现象,排白色糊状稀粪,发病为急性或亚急性。 3.病理变化。小肠卡他性炎症,空肠绒毛无萎缩或有局限性萎缩,结肠内容物呈糊状。  相似文献   

13.
仔猪白痢又称大肠杆菌病,以排乳白或灰白色带有腥臭的糨糊状粪便为特征,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的哺乳仔猪,发病无季节性,同窝仔猪间传播迅速.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糨糊状粪便,腥臭,常混有黏液,并有气泡,体温不高,病猪拱背,有食欲.但日久可渐见消瘦,被毛粗乱,发育迟缓.病程长的1周左右,能自行恢复,死亡较少,但影响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正>仔猪水肿病又叫浮肿病、肠毒血症、胃水肿,主要危害断奶前后的仔猪。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凋,惊(忄厥)和麻痹。剖检可见胃壁和肠系膜水肿,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较高。 1.流行病学 主要为带菌母猪传给仔猪,呈地方流行性,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秋季。小至数日龄,大至4月龄,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常见于身壮、生长快的小猪,如初生得过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 2.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体温39~40℃,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  相似文献   

15.
仔猪黄白痢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黄白痢常见多发,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仔猪肠道疾病,以初生仔猪排黄白色稀粪或急性死亡为特征。仔猪黄白痢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多呈急性发作,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10 ̄30天的仔猪,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使断奶窝重和饲料报酬降  相似文献   

16.
防治仔猪腹泻,主要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仔猪腹泻的病因主要归纳为非传染性腹泻与传染性腹泻两大类.具体如下: 发生仔猪腹泻的原因:非传染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 仔猪的生理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系统和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寒冷的抵抗力很差,气候骤变、贼风入侵以及保温不当时,可造成仔猪免疫力下降,此时肠道内的致病性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仔猪腹泻;仔猪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食物变化,环境及其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应激反应会导致腹泻;仔猪消化系统机能不健全,饲喂高蛋白、高钙饲量,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是饲养者所追求的目标.但哺乳仔猪由于其生理机能的不完善,再加上不正确的饲养管理,势必造成仔猪死亡率高和断奶体重低.好的饲养管理要始终贯穿于帮助仔猪过好"三关"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猪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初生的仔猪.病猪主要表现为排灰白色、浆糊样的粪便,又称仔猪白痢病. 一、发病原因.饲养管理不科学,猪圈卫生环境差,哺育母猪过肥或太瘦,母猪的奶汁过浓或过稀,猪圈阴寒、暗热、潮湿,猪舍环境不清洁,猪体污染物遍体,奶头脏,阴雨连绵,仔猪缺乏运动,饮水不洁等.  相似文献   

19.
据调查,目前仔猪断奶前的死亡率一般为10%~25%。断奶前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死胎、弱胎、初生重小、受寒、挤压、哺乳不足或母乳质量不高、寄养不及时、产房环境不良以及疾病等。要提高仔猪断奶后的成活率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20.
1发病特征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1~42℃,食欲减退,出现流产、早产,产死胎、弱仔、仔猪容易死亡,断奶前仔猪死亡率高,母猪产后少奶或无奶,断奶后不发情,子宫炎,难孕,产仔数减少,不孕。多发生在哺乳期和断奶后的仔猪。尤其是5~12周龄的仔猪,一般于断奶后2~3d或1周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