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讲究意境美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一大特色。由于中国盆景受中国古代诗词、绘画、书法、造园等艺术的影响,很重视对意境美的追求。这一点也是中国盆景一个可贵的值得继承并发扬的好传统。吕坚以创作小型、微型盆景见长。尤其是他的小型盆景,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盆景讲究意境的特色,创作了不少具有  相似文献   

2.
全国众多的花痴石迷,要想在盆景、花卉、根艺、石玩等领域内探幽寻奇,只有靠报刊传煤和互联网提供资讯。不然的话,我们的报刊传媒为什么会不惜版面大量使用精美的图片呢?道理很简单,图片直观,让人一目了然。没有图片,拥有者的佳作上品就只能孤  相似文献   

3.
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树桩盆景的艺术传统,是当今园艺界需要研究的课题。它包括的方面很多。其中,从野外掘取老桩来培养制作,是值得提出来讨论的。树桩盆景历来以讲究苍古入画为上品,不论何种流派,都以“桩必古老”作为选桩标准。因此,人们  相似文献   

4.
我是从铁路上退休后开始玩上盆景的。今年80岁。多年来,我自办的边养盆景边养老的花园,已积存了上千盆自育苗小榕盆景,还自己学着照像。今选出两幅,供爱好者与老年朋友们玩赏,也欢迎来我这里参观。地点是:天津津南区咸水沽头道沟农业园。  相似文献   

5.
沈水泉先生1950年出生,酷爱盆景艺术,潜心钻研三十余年之久,造诣精湛,创作的盆景作品格调高雅,在历届全国及省级展览上获得多次金奖.其作品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展示了杭州盆景的地方风格和特点,传承了前人长处,发扬了自我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一些有关盆景的理论书刊中,将盆景中的树木、拳石、小草、苔藓等作为盆景的点缀物,而将盆景中的亭台、楼阁、人物、动物等称为盆景的摆件。事实上,点缀物与摆件的概念是同一的,所指的是同一类事物。如果说盆景中的树木、草苔、拳石是点缀物的话,其定义与盆景的本义相悖。盆景是以盆为纸,树石为绘,构成意境、意趣的艺术品。在一盆盆景中,树石同为造型的基本材料,很难把它们截然分开,即使是以山石为主或以树木为主的盆景中,树石、草苔完全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呈现在人们眼前。完美的盆景作品当是树石、草苔的有机结合体,它们在  相似文献   

7.
人(动)物盆景是在树石盆景发展的过程中分化并自成一体的。但目前人们对它的看法,尚不尽一致。根本问题是对所谓“配件”在盆景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有各见,贬褒不一。其实,人(动)物工艺制品和树石在盆景中是相互依赖,互为作用的。人(动)物工艺制品可以为树石盆景中的树石“点缀”,增光添色;而树石也应该在人(动)物盆景中作为“陪衬物”,为人(动)物工艺制品生发活力和野趣。《中国花卉盆景》(以下引用时略)1988年第四期发表的《伍宜孙先生盆景艺术》专页中,有一种题为《野趣堤边树,春晴鸭逐波》的佳  相似文献   

8.
艺景盆是仿照自然或人文景观外观造型的盆钵。在这种创新的盆钵中进行创作,给人以新的感受。传统的盆景用盆是一个盆钵可栽种多种款式的树木盆景。如一个中等深度的长方形盆,可栽种曲干式、斜干式盆景,也可栽种垂枝式、风吹式等树木盆景。也就是说盆钵对盆景所要表现的意境的约束力较小。  相似文献   

9.
果树盆景因取材于果树而得名,是果树栽培技术与传统盆栽、盆景艺术的巧妙结合而形成的一新的盆景形式,被园林界专家赞誉为“新、奇、妙、绝融为一体”而多次出现在国内博览会、展览厅、研究室,并进入了千家万户的庭院、厅堂、阳台和居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果树盆景的制作过程大致可分为选材、砧木培育(或老桩采  相似文献   

10.
格调清新 造诣精湛——简评沈水泉盆景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沈水泉先生酷爱盆景艺术,潜心钻研近30年,业余创作的盆景在历届全国及省市级展览上多次获奖。其盆景作品格调之高雅,造诣之精湛,与其为人的低调、虚心好学以及对盆景艺术孜孜不倦的研究探索是分不开的。其作品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展示了杭州盆景的地方风格和特点,传承了前人的长处,发扬了自我的个性,立意构图讲究意境,造型吊扎错落有序,注重节奏布势,有自然流畅、清新淡雅之长,作者真、善、美之品格尽显其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花卉盆景》2006,(9):27-27
一、名扬中外的如派盆景花木是如皋的传统特色产业,栽培历史悠久。如派盆景始于宋代,到明朝进入发展盛期。明朝嘉庆年间的《如皋县志·产物》就记载了20多种花木盆景。清朝时,扬州的盐商对如皋的盆景犹为钟爱,所以当时如皋的盆景多数是销往扬州的。但如皋成为花木盆景之乡则是近20年的事,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了新的盆景流派——如派盆景。如派盆景以“两弯半”为重要标志,“云头雨足美人腰”,具风、雪、雨、露之姿。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如皋盆景在意大利、荷兰、新加坡、日本等国际花卉博览会上,共获得了7个金奖,3个优秀奖,2个银奖,5个铜奖,在国内先后获得了100多个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盆景界,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盆景不好,盆景不应有流派等等。对此,笔者实难苟同!现就盆景流派等问题,阐述我的观点,请盆景界同仁评判。第一,中国传统盆景问题。中国传统盆景,尽管有一些地方风格和流派,但缺乏论述这些地方风格和流派的理论著作。近几年有些盆景工作者编写的一些地方风格和流派的著作,也不  相似文献   

13.
盆景,是扬州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扬派盆景在我国盆景史上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目前依旧完整地保存着传统的风格。尽管近几年来扬州的某些盆景工作者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赵庆泉同志创作《八骏图》等),但还是摆脱不了传统的规则和程式对扬派盆景发展的束缚。而上海等一些现代都市在盆景艺术上的多方面的大胆创新,却创造了不少具有鲜  相似文献   

14.
盆景艺术创新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盆景艺术,可说是一曲划时代的“阳春白雪”,且曲高和众。创新是中国大陆盆景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国家两个文明建设发展中所赋予艺术创作的新使命。如果我们老抱着传统艺术创作心态与技法不放,则新的东西就没法产生。反之,若置悠久传统艺术于不顾,想另辟蹊径,没有新的观点,新的认识,新的艺技,也无法创造出新的作品。纵能以立异标新而赢得一时之誉,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经不起时间检验。如何创新呢?为把问题说得明白一点,这里不妨借几件作品来求教于各地方家名流。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盆景分类,让盆景爱好者走出思想误区,实践误区,很有必要。由于中国水旱盆景和山石盆景普及的时间较晚,人们对传统盆景的概念,通常是指单一的树木造型,俗称“盆栽”“树木造型”“树桩盆景”。  相似文献   

16.
受中国古代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的影响,中国盆景艺术讲究对意境美的追求。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发扬的好传统。但在这种追求中,不少作品热衷于对古老苍劲、虬枝盘曲氛围的营造,喜欢刻意表达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这种趋势发展过了头,就会误入歧途。这恐怕也是目前清新自然之作不多见的原因之一。翻开《中国花卉盆景》1997年第8期封三,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心中涌起一种期待已久的喜悦。带来这喜悦的,便是伍宜孙大师的3幅作品:一  相似文献   

17.
一种迹象表明:古老的盆景在审美意识、艺术形式、制作技巧方面均不能与新时期盆景艺术的发展步伐相协调。人们日益觉得:在新时期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艺术形式来体现新的盆景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盆景艺术的一朵奇葩——挂壁盆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新形式的盆景艺术——挂壁盆景,象一朵新生的奇花在这盆景艺术的百花园中诞生。挂壁盆景既继承了传统的技艺,又综合吸收了贝雕、树皮画等艺术的精华,是传统的盆景艺术同现代工艺美术的巧妙结合。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体现出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以形传神的艺术魅力。挂壁盆景在取材、制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花卉园艺》2018,(23):16-16
江苏省盆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崇尚自然为本,造型千姿百态。经各地历代盆艺匠师的持续传承与创新,利用各地域、文化及材料选择上的差异,各地盆景制作艺术独具风格。除传统的苏派、扬派、通派外,还涌现出南京的金陵盆景、连云港的苍捂树木盆景、徐州的果树盆景、靖江的山水盆景、扬州的水旱盆景和南通的微型盆景等现代艺术流派。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盆景,是指清代以前的盆景。如今能够保留下来的实物已为数不多,盆龄在500年左右的更绝无仅有。但是从这些为数不多的盆景中,使我们看到前人的创造精神和他们为中国盆景艺术发展所付出的巨大劳动。对传统盆景,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科学的、艺术的、美学的研究,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