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杂交粳稻的发展及其技术策略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阐述了北方杂交粳稻的生态优势和杂种优势及人们喜粳嫌籼食味的变化,介绍了杂交粳稻"北上"、"南下"取得的进展和存在问题,提出当前杂交粳稻进一步发展应采取"籼粳架桥"培育籼型杂交粳稻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研讨会在三亚召开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我国杂交籼稻的发展已取得巨大成就,然而杂交粳稻的发展却十分缓慢。目前我国粳稻面积有6 0 0多万hm2 ,而其中杂交粳稻所占比例却不足3%。为了探讨杂交粳稻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集中杂交粳稻研究的技术力量,整合种质资源,实现杂交粳稻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作出新的贡献,在袁隆平院士的建议下,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研讨会于2 0 0 4年4月7—8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会议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并得到天津天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北农集团金色农华种业有限公司的大力赞助,来自全国粳稻主产区16个省、市、自…  相似文献   

3.
中国杂交粳稻发展的必要性及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我国杂交粳稻的发展现状,从未来粮食增产,实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升我国稻米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分析了杂交粳稻发展的必要性;从提高杂交粳稻优势水平,改良品质,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纯度等方面分析了杂交粳稻发展的趋势,阐明了杂交粳稻将会对我国粮食增产所产生的作用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及世界杂交水稻发展概况,并详细阐述了我国杂交粳稻的发展概况,指出农民对优质超级杂交粳稻的认识不断增强,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水平不断提高,优质的超级杂交粳稻品种不断涌现,国家的惠农政策及稻谷价格的提高促进了农民种稻的积极性等发展超级杂交粳稻的有利条件。提出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发展超级杂交粳稻的投资力度,广泛开展协作攻关,把超级杂交粳稻的研究、开发工作做大做强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断创新,高产优质杂交粳稻在新品种选育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概述了中国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的现状,分析了杂交粳稻在育种及生产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杂交粳稻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杂交粳稻种子生产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杂交粳稻的研究始于1965年,差不多与杂交籼稻(始于1964年)同步开始。而国际上对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最早也是在粳稻上开始的。但我国杂交籼稻自1973年获得成功以来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至1990年已累计种植近17亿亩,增产稻谷1200多亿公斤。而杂交粳稻虽然也早在1975年就三系配套,却步履艰难,进展十分缓慢。至1990年,南方稻区杂交粳稻面积仅30.4万亩。原来发展较快的北方稻区近年来也处于徘徊下降的局面,种植面积已由200多万亩下降到1990年的85万亩。 杂交粳稻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杂交粳稻研究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66,自引:7,他引:66  
系统回顾了中国杂交粳稻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综述了其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术策略,以促进中国杂交粳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南方和北方在杂交粳稻选育和推广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杂交籼稻相比,推广步伐嫌慢,有些地区还一度出现不同程度的种子混杂现象。为了探讨这些问题的实质,寻出有效的解决途径,以便保证“七五”攻关任务的完成和促进杂交粳稻在南、北方粳稻地区健康发展,全国杂交水稻攻关协作组特于1987年10月11—14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杂交粳稻学术讨论会。会议首先以一天时间考察了安徽省农科院及舒城、桐城两县当优C堡不育系原种繁殖、制种和大田生产现场的种子纯度和组合优 势。经几天的充分交流和热烈讨论,弄清了 杂交粳稻推广不快和…  相似文献   

9.
根据宁夏多年来在杂交粳稻育种方面的成果及所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当前杂交粳稻育种现状 ,提出了今后杂交粳稻育种工作的思路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杂交粳稻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和杂交粳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杂交粳稻发展所具有的地理和市场需求优势、政策和科技优势等,分析了发展杂交粳稻的面积和产量潜力,提出了发展杂交粳稻的目标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The breeding history and commercial exploitation of japonica hybrid rice in Anhui Province, China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were reviewed. Besides,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japonica hybrid rice in China were summarized, and corresponding technological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2.
WANG Cai-lin 《水稻科学》2005,12(3):219-225
HISTORY OF HYBRID RICE DEVELOPMENT China is the first country to use heterosis successfully and commercially in rice. Hybrid rice research was initiated in 1964, the genetic tools essential for breeding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such as th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CMS line or A line), the maintainer line (B line) and restorer line (R line), were developed in 1973. Several hybrid combinations with good heterosis and higher yield potential were identified in 1974. The hybrid…  相似文献   

13.
2016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及基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16年我国水稻品种的审定情况及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2016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92个次(有13个品种通过两个及以上省份审定),其中,籼型常规稻36个、籼型两系杂交稻137个、籼型三系杂交稻166个、粳型常规稻87个、粳型杂交稻25个(其中19个为籼粳杂交稻)、 不育系41个.区试平均产量籼型常规稻为501.3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3.86%;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92.54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5.46%;籼型三系杂交稻为552.9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5.16%;粳型常规稻为624.94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7.48%;粳型杂交稻为651.9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8.91%.品种品质表现是粳稻好于籼稻,常规稻好于杂交稻,优质达标率粳稻为51.79%、籼稻为43.95%,常规稻为56.91%、杂交水稻为41.77%.并列举了一些对单个病害抗性表现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辽宁杂交粳稻育种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针对目前北方杂交粳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育种实践,提出了杂交粳稻育种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2013年我国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22个,其中,籼型常规稻20个、籼型三系杂交稻180个、籼型两系杂交稻84个、粳型常规稻113个、粳型三系杂交稻15个、粳型两系杂交稻3个、不育系7个;每667 m2产量籼型常规稻为463.35 kg、籼型三系杂交稻为539.70 kg、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57.03 kg、粳型常规稻为584.80 kg、粳型杂交稻为629.95 kg;品质优质达标率粳稻为58.78%,明显好于籼稻的39.08%,常规稻为59.40%,明显好于杂交稻的38.30%。达优质1级的品种有7个,分别是宏科79、吉农大878、金穗9号、泰优390、五优华占、黄华占和粤齐新占;综合抗性表现优异的品种不多,但有些品种对单个病害的抗性表现较突出。对2013年审定的水稻品种与2010-2012年审定的品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北方超级粳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合评述了中国北方超级粳稻育种研究的进展与前景,认为培育和推广超级稻是继株型育种和杂交稻之后,提高北方粳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北方水稻生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回交或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进而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常规超级梗稻育种已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地培育出一批优质抗病的超级稻新品种并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与常规超级稻育种相比,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相对较缓慢。这一方面是由于北方气候与生态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育种技术研究相对落后。解决优势与生育期的矛盾、产量与品质的矛盾以及提高制种产量等问题,仍然是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讨论了与超级粳稻育种有关的生理和遗传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