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种中国野生菊的染色体组分析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通过对不同倍性的几种中国野生菊之间杂种F1减数分裂期染色体的配对分析,对它们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观察到甘菊(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和菊花脑(D.nankingense)是两个亲缘关系较近、但已发生了某种程度分化的二倍体;南京野菊(D.indicum)和尖叶野菊(D.indicum var.acutum)是含有相同染色体组的异源四倍体,毛华菊(D.sestitum)为异源六倍体,它们在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均能较好地配成二价体构型。尖叶野菊(4x)与菊花脑(2x)、南京野菊(4x)与毛华菊(6x)的F1,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接近于9Ⅰ 9Ⅱ和9Ⅰ 18Ⅱ,表明菊花脑或其近缘种是尖叶野菊染色体组之一的供体,南京野菊或其近缘种是毛华菊两个染色体组的供体。本文还对这几种菊属植物的演化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栽培小菊17个品种的核型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具有不同株型和用途的17个栽培小菊品种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17个栽培小菊均为混倍体,染色体数在49~57之间变异,以54条为主;(2)染色体呈现多态性:多数品种由中部、近中部和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1.62~2.39;臂比>2的染色体所占的比率为11.11%~29.62%;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74%~63.37%;3个地被菊品种和‘奥运橙光’、‘金陵白凤’(2n=53)核型类型为“2B”,其它品种为“2A”型。核型多样性不仅仅是简单的染色体突变,很可能是染色体重组所致。  相似文献   

3.
地被菊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王彭伟  陈俊愉 《园艺学报》1990,17(3):223-228
本文采用远缘杂交后连续选择的方法,对菊花新品种群——地被菊进行了研究。母本多采用‘美矮粉’和早菊品种等,父本则多采用菊属野生种(含半野生种)毛华菊、小红菊、甘野菊、野菊、紫花野菊以及‘北京菊’等。结果选育出一套抗性强、开花繁密、花期集中于“十一”前后或较长、植株较矮或匍匍状、管理粗放、适合于露地栽植过冬的地被菊新品种10个以上。  相似文献   

4.
几种菊属植物及其种间杂种减数分裂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菊花脑〔D. nankingense ( 2x) 〕、甘菊〔D. lavandulifilium ( 2x) 〕、四倍体菊花脑〔D.nankingense (4x) 〕、‘滁菊’〔D. morifolium ‘Chuju’ (6x) 〕、‘黄英’〔D. morifolium ‘Huangying’ (6x) 〕及其部分种间杂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二倍体的菊花脑和甘菊减数分裂中期Ⅰ(MⅠ) 每个花粉母细胞( PMC) 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83Ⅰ + 8.58Ⅱ和1.50Ⅰ + 8.25Ⅱ; 四倍体菊花脑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64Ⅰ + 13.35Ⅱ + 1.03Ⅲ + 0.93Ⅳ; 六倍体‘滁菊’和‘黄英’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48Ⅰ + 26.09Ⅱ + 0.33Ⅳ和1.09Ⅰ + 25.18Ⅱ + 0.18Ⅲ + 0.50Ⅳ, 是两个已经二倍体化的异源六倍体。菊花脑×甘菊的杂种F1 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为1.61Ⅰ + 8.19Ⅱ; 四倍体菊花脑×菊花脑、菊花脑×四倍体菊花脑杂种F1 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3.42Ⅰ + 8.34Ⅱ + 1.53Ⅲ +0.58Ⅳ和3.62Ⅰ + 8.31Ⅱ + 1.50 Ⅲ + 0.56Ⅳ; 菊花脑ב黄英’、‘黄英’ ×菊花脑和甘菊ב黄英’、‘黄英’ ×甘菊正反交杂种F1 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30Ⅰ + 16.45Ⅱ + 0.70Ⅳ、0.29Ⅰ + 16.07Ⅱ + 0.89Ⅳ、0.63Ⅰ + 16.32Ⅱ + 0.68Ⅳ和0.47Ⅰ + 16.38Ⅱ + 0.65Ⅳ + 0.03Ⅵ; 四倍体菊花脑ב滁菊’杂种F1 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为3.59Ⅰ + 18.03Ⅱ + 0.98Ⅲ + 0.52Ⅳ + 0.07Ⅴ。由减数分裂行为可以看出菊花脑和甘菊亲缘关系较近, 菊花脑和甘菊及其近缘种可能是栽培菊花的1个染色体组供体; 菊属3个染色体组间分化程度较低, 彼此亲缘关系较近, 且部分染色体可能存在易位等结构变异, 或菊属内广泛存在促进配对的基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某些野生和栽培菊花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作者对原产我国的野生菊5种和1变种、杂交种‘北京菊’1种(7个品种)、栽培菊21个品种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香叶菊(Dendranthema boreale)和菊花脑(D.nankingense)为二倍体(2n=2x=18);西安野菊(D.indicum)、黄山野菊(D.indicum)、济南尖叶野菊(D.indicum var.acutum)、小红菊(D.erubescens)和北京菊(D.pekinense)均为四倍体(2n=4x=36);黄山紫花野菊(D.zawadskii)为六倍体(2n=6x=54);栽培菊(D.morifolium)品种多为六倍体至接近八倍体或异数多倍体(2n=52~71)。 作者还对上述种的核型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比较,对部分种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了初步观察,最后对上述种的倍性及核型的进化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切花菊14个品种的核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畅  陈发棣  赵宏波  房伟民 《园艺学报》2007,34(5):1235-1242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不同花序类型、不同花色的14个切花菊品种进行了核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1)间期核均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前期染色体属于中间型。(2)体细胞染色体在品种内和品种间均呈现多数目性,染色体数变动范围在48~56之间,以54条为主。(3)核型呈现多样性,由中部、近中部和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神马’、‘小红娘’、‘九月黄’和‘小菊双色’有1或2条随体染色体;染色体相对长度为2.04%~5.26%;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2.39%~67.32%;‘长紫’、‘意大利红’、‘小红娘’和‘阿里格斯’核型类型为“2B”,其它品种为“2A”型。(4)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除‘清露’外均正常。基于观察结果分析了切花菊核型多样性及进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利用菊属近缘属优良种质资源,对栽培菊花品种进行改良和种质创新,以菊花品种‘天坠玉露’为母本,大岛野路菊 × 芙蓉菊、南京野菊 × 芙蓉菊和菊花脑 × 菊蒿3个属间杂种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对杂种后代进行细胞学、形态学观察和基因组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结果发现,以南京野菊 × 芙蓉菊F1为父本进行杂交时,结实率为12.5%,后代中仅检测到‘天坠玉露’和南京野菊两个基因组,芙蓉菊基因组被排斥;以菊花脑 × 菊蒿F1为父本时的杂交结实率为0.25%,后代中也仅检测到‘天坠玉露’和菊花脑两个基因组,菊蒿基因组被排斥;以大岛野路菊 × 芙蓉菊F1为父本时的杂交结实率为22.5%,后代中同时检测到‘天坠玉露’、大岛野路菊和芙蓉菊3个基因组,获得了两属三物种间远缘杂种,其各杂交后代与父母本之间在形态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草莓花药苗染色体观察方法及数目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筛选了观察草莓花药苗染色体数目最佳方法和观察草莓花药苗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的情况。结果表明:用加α—溴萘的对二氯苯饱和液处理根尖,再用铁矾—苏木精染色4小时以上的染色体计数效果好。利用这种方法我们观察了栽培种草莓lateglow的母本染色体数为2n=8x=56,而花药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变异很大。观察20个株系其中n=4x=28的三个株系,5x=35的2个株系,6x=42的4个株系,其余的皆为混倍体  相似文献   

9.
生物间遗传学在梨品种与梨黑星菌相互作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浩茹  王永清 《果树科学》1998,15(3):223-227
用生物间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对8个梨黑呈菌单胞分离物与10个梨品种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梨品种中至少含有6个抗梨黑星病基因,其中,鸭梨不含抗病基因,菊水梨只含1个抗病基因,金川梨,金花梨,苍溪梨可能分别含1~2,1~3,1~4个抗病基因,其余品种可能分别含有1~5或1~6个抗病基因,根据分离物与梨品种相互作用的抗感表现,可把8个梨黑星菌划分为5~6个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李淼  赵平  姜蓉  汤利 《园艺学报》2018,45(3):591-598
以设施栽培鲜切菊花主栽品种荷兰多头小菊‘Cedis’和多头菊‘Country’为研究对象,比较其鲜切菊花产量、观赏性状和对氮磷钾养分吸收、累积特性,以期为设施鲜切菊花优质生产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两品种的产量无显著差异,多头小菊‘Cedis’的采收率和高等级鲜切花比例显著高于多头菊‘Country’,而鲜样质量和株高则以多头菊‘Country’较高。多头小菊‘Cedis’的氮和钾需求量显著高于多头菊‘Country’,分别高10.80%和35.03%,而磷需求量两者无显著差异。多头小菊‘Cedis’的养分吸收量为KNP,而多头菊‘Country’为NKP。移栽30~45 d时(茎生长期—花芽分化期),鲜切荷兰菊氮、磷、钾阶段累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9):200-200
选用3个切花菊品种为母本,4个盆栽小菊为父本,以3X4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设计衍生的12个家系实生苗为材料,估算了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um)7个观赏性状的配合力和群体遗传参数。  相似文献   

12.
基于 DUS 测试性状的切花菊品种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录42 个切花菊品种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中的11 个多元性状,数值编码后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品种的来源或选育背景,分析这种方法用于评估品种间亲缘关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菊花品种DUS 测试的相关多元性状在品种间具有广泛的多态性,综合这些性状的信息可以对切花菊品种进行性状相似性分析,并且类间距离的远近能够较准确反映品种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盆景菊也称造型菊,多以小菊为素材,运用盆景技艺,经修剪整形加工成各种古木、悬崖等姿态或具有一定主题思想的艺术盆景。盆景菊包括桩菊型(原本、嫁接、附生)和景菊型(丛林式、菊石式、水旱式),这里以嫁接式桩型菊为例。  相似文献   

14.
翠冠梨系省农科院园艺所以日本“丰水”×6号(杭青×新世纪)杂交育成。1996年我县引种翠冠1115万株,同时引入翠绿800株、香绿200株进行试种。三个品种互为授粉品种,分另栽种子山地和平原水稻田,以平地栽培为主进行观察。行株距4m×2m;三个品种间行或间株混栽。这些品种的早熟性和优良品质受到果农和消费者的关注,尤其对翠冠更为青睐,1999年平均株产20kg,该品种特点是:(1)成熟早,6月底7月初已可食用,只是味稍淡,7月中下旬成熟,品质最佳,比黄花梨提早20多天,比幸水梨早5~6天。(2)品…  相似文献   

15.
勋章菊品种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个不同株形和花色的勋章菊品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勋章菊品种‘红纹’、‘星白’、‘日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 = 10,而‘中国勋章菊’为2n = 20,推测勋章菊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为x = 5,而‘中国勋章菊’为四倍体。(2)‘红纹’、‘星白’、‘日出’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 = 8m + 2sm、2n = 8m + 2sm和2n = 10m;‘中国勋章菊’的核型公式为2n = 18m + 2sm。(3)4个勋章菊品种的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3.80% ~ 58.84%;除‘日出’的核型类型为“1A”,其余3个品种均为“2A”型,核型较对称。(4)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可知,3个外引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6.
部分中国柿品种及其胚培养后代的染色体倍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唐仙英  罗正荣 《园艺学报》2000,27(4):235-239
对原产中国的20个无核或少核柿品种和6个有核品种(类型)及日本无核品种‘平核无’和有核品种‘正月’成年树的茎尖进行了染色体数目检测,同时观察了其中的3个中国无核或少核品种和另2个日本有核品种‘西村早生’、‘前咱次郎’胚培苗根尖的染色体数目。结果表明除‘平核无’为九倍体(2n=9X=135)外,其余品种均为六倍体(2n=6X=90)。可见供试中国柿品种的无核性状与染色倍性变化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栽培菊品种‘秀曼戴花’、‘6045-7’、‘猫眼’、‘T1012’、‘韩2’为母本,分别与菊属菊花脑 × 菊蒿属菊蒿(简称JJ)、菊属大岛野路菊 × 亚菊属多花亚菊(简称DD)和菊属大岛野路菊 × 芙蓉菊属芙蓉菊(简称DF)等3个属间F1杂种进行人工杂交及回交研究。结果发现,以‘秀曼戴花’、‘6045-7’为母本,与JJ杂交,未获得种子;‘猫眼’× DD杂交结实率及回交结实率均较低,而‘T1012’× DF及‘韩2’× DF杂交结实率较高,以‘T1012’× DF杂交后代为父本,与‘T1012’回交,成功获得回交后代。杂交及回交后代性状出现不同程度分离,并存在超亲个体。杂交及回交后代的染色体数并不都是父母本的平均值,存在非整倍体。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以属间杂种为“桥梁”可将芙蓉菊及多花亚菊的耐盐性导入栽培菊花,提高了栽培菊花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8.
四川8个枇杷品种染色体变异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四川8个枇翁品种,早红1号,早红3号,金丰,龙泉80-1,龙泉1号,大五星,黄肉及早白沙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其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34。核型可分为两大类;第1类为前7个品种,核型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梁色体比值均小于2,属2A核型,其核型公式可表示为2n=2x=34=(14-20)m+(14-20)sm,表明具有极其近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茄子、番茄、辣椒是蔬菜生产中的主栽品种。茄果类蔬菜都有大量生长侧根的习性。根据这一特性,在栽培过程中我们探索出卧式栽培。此法比常规栽培,缓苗早4~6d(天),成活率高20%以上。茎节间新生不定根明显增多,有利于吸水吸肥,植株生长健壮,抗倒伏性增强,可...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41 个切花小菊品种的散粉特性及影响散粉量的关键指标,旨在为培育散粉少或不散 粉切花小菊奠定基础。结果发现:(1)供试的切花小菊品种每花序管状花数的变化范围为85.6 ~ 320.2 个, 绝大多数品种单花花药数为5 枚,花药含粉量变幅为0 ~ 1 017 粒,花序含粉量变幅为0 ~ 807 840 粒;(2) 9 个品种未散粉(其中8 个品种的花药内有花粉,但花药不开裂,仅‘Kingfisher’一个品种花药内没有 花粉),11 个品种散粉量较少,9 个品种散粉量中等,12 个品种散粉量较多。应用聚类分析分别对各品种 花药含粉量和花序含粉量进行了评价,将花粉量聚类为多、中等、少、无4 类,其中,中等和少的品种 占80%。试验结果表明,切花小菊散粉量不仅与花序中管状花数和花药含粉量成正比,而且与花药开裂 速度和开裂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