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红麻不去雄杂交方法的研究,国内外未见报导。据菲律宾对红麻开花习性观察,认为红麻的雌蕊成熟比雄蕊早,雌蕊从开花前一天的7时30分起到开花当天的17时止的34小时内都有授精能力,花粉生活力为7小时半。所以不需要去雄也能确保异花传粉的天然杂交率种子达88%。为了加速红麻杂种优势利用,提高单产;减少人工去雄和理化杀雄的麻烦,  相似文献   

2.
玉米新品种京丰8号是利用玉米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种。玉米的雄性不育系是指玉米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植物品系。玉米杂交制种的去雄工作十分辛苦,在去雄期必须每天去雄,风雨无阻,  相似文献   

3.
李继存  黄新阳  王妙  孙石 《大豆科学》2012,31(3):492-494
有性杂交是目前大豆育种的主要途径,但大豆存在花器小,人工去雄授粉易伤柱头,伪杂种率高,杂交成活率低等不利因素。为了改进大豆杂交相关工作环节,提高杂交效率,采用整体去雄技术在大豆盛花期早晨的不同时间段去雄及早晨与下午去雄后用新鲜叶片包扎与不包扎处理,在不进行人工授粉前提下,根据结荚情况来分析伪杂种产生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及不同包扎处理情况下,大豆去雄后不授粉均存在伪杂交现象,但去雄后包扎处理伪杂交较低;早晨去雄不授粉的时间越早伪杂交越低;不管包扎与否,下午去雄均比早晨去雄伪杂交低;去雄不授粉包扎处理时,不管下午还是早晨去雄,包扎均比不包扎伪杂交低。因此,黄淮海区域大豆早晨用整体去雄技术进行有性杂交是可行的,但去雄时间应在6∶30之前,并要以下午去雄为主,去雄后最好用新鲜叶片包扎处理。  相似文献   

4.
对红麻开花习性进生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红麻开花是自下而上顺序进行,而一朵花开放的过程与开花时的温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红麻雄性不育株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安国 《中国麻业》2003,25(2):61-61
自“六五”以来,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大力开展了红麻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与推广,但仍未间断对红麻不育材料的寻找。“十五”初期,我所科研人员在海南三亚市进行红麻秋季繁种加代工作时,红麻育种课题组主持人在1996年设计的一个组合后代中发现了红麻雄性不育株。经初步研究这些不育株,开花时自交结实率为0,表现为全不育,并能正常异交授粉结实,此雄性不育株的特性为花柱外露较长、花药高度退化、花丝极短、花药内无花粉或只有少量的颗粒,花粉瘦瘪显乳白色或淡黄色不开裂(图1),开花前期自交全部脱落,到开花中、后期因二级、三级果开花集中,有时…  相似文献   

6.
郑云雨 《中国麻作》1998,20(3):14-15
对红麻开花习性性进生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红麻开花是自下而上顺序进行,而一朵花一蔟的过程与开花时的温度有密度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保135、保205和农大125为母本,以PW432为父本,分别研究了父母本开花结实规律.结果表明,父本开花规律和母本的结实规律均成止态分布.父本开花期集中于5月11日左右,开花率为37.8%.母本结实延缓,从5月9日至5月15日持续保持13.4%~20.2%较高的结实率,说明母本的雌蕊活性期较长.  相似文献   

8.
陈安国  李德芳 《中国麻作》1998,20(4):44-45,28
农作物杂交种子产业化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红麻纤维市场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新的生机和机遇,红麻种子市场主体不规范,种子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品牌意识薄弱,严重妨碍了红麻生产发展。本文从红麻生产实际情况出发,在面临跨世纪新农业的要求下,提出了走红麻杂交种子产业化道路,以点带面,推动红麻生产朝着协调,稳定,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花生最佳开花授粉期内,由同一人,在同一地点,用同一组合于每天同一时间去雄授粉,杂交成活率变异系数达58.46%。统计分析结果:去雄之日20时湿度、授粉当日14时和8时温度及8时湿度是影响花生杂交成活率的主要气象因子,其最适指标分别是91.1%、33.0℃、24.9℃和88.7%。本地区6月上旬至7月上旬的低湿、低温是杂交成活率的限制因子。杂交期间早晨的降雨对杂交也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0.
用油用向日葵不育系"汾3A"和恢复系"汾3B"为材料进行雌蕊存活时间及花粉离母体存活时间测定,结果表明,开花后雌蕊存活时间为168 h,花粉离母体存活时间为7 h.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2019,(4):57-61
采用3种常用的水稻物理去雄方法,利用多种杂交组合,考察杂交结实率、杂种发芽率、真杂种率和杂交效果等指标。结果表明,对于长粒型、花药较大的籼稻品种,采用温烫去雄法杂交效果较好;对于短粒型、花药较小的粳稻品种,采用真空泵去雄杂交效果较好;镊子去雄法整体上杂交效果较差。表明对颖花特性不同的亲本应采用不同的去雄方法,才能提高杂交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杂交种子产业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红麻纤维市场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新的生机和机遇,红麻种子市场主体不规范,种子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品牌意识薄弱,严重妨碍了红麻生产发展。本文从红麻生产实际情况出发,在面临跨世纪新农业的要求下,提出了走红麻杂交种子产业化道路,以点带面,推动红麻生产朝着协调、稳定,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温室内观察甘蔗开花动态,用TTC法测定甘蔗花粉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花穗上小蠡花开放顺序,一般是自上而下,由外至内;ROC22和科五花粉活力于开花第1 天达到80%以上,第2 天有小幅度上升,之后迅速降低,第7 天仅采到少许花粉,但活力仍在32%左右。甘蔗雌蕊柱头开花前1天具有可授性,自交授粉后的1~2 d内保持强可授性,之后柱头迅速变黑枯萎;未授粉柱头花开后的9 d内一直保持靓丽的艳红色,具强可授性。柱头可授性的最佳时期为开花后第1~9 天,甘蔗的最佳授粉期为母本开花2 d后再授以父本花粉,4 d内即可完成杂交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性杂交方法创造新的变异类型、选育新品种,是目前花生育种工作中普遍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花生的花,构造较复杂,龙骨瓣把雌蕊雄蕊包得很紧,能授粉的花药有4长4园共8枚,在进行人工杂交时,留着龙骨瓣进行去雄工作,往往不大方便操作,也就是说对工效有一定影响(尤其对工作不熟练的人来说影响较大) 另方面丛生型花生一般主茎可以开花,埋在土里基节的花蕾可以进行闭花授精;花生的花朵花柄极短,开花时,花冠下面像花柄的那条花萼管,在花朵开放的当天下午即枯萎;早期开的花多密集在主  相似文献   

15.
大豆杂交成活率与气象因子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卫东 《大豆科学》1990,9(1):83-87
在大豆开花期内,同一杂交者于同一地点,用同一组合,在每天20时去雄,次晨8时授粉。用杂交成活率及气象因子进行逐步回归统计分析,证明8时授粉时温度,20时去雄后相对湿度及授粉之日日照时数是影响杂交成活率的主要气象因子。其最适指标是8时23.8℃温度,20时55%相对湿度及授粉之日3.18小时日照。本地区大豆开花期8时高温,20时高湿及日照过多是影响杂交成活率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杂交技术是水稻育种工作者必需掌握和熟知的 ,通常包括选穗、去雄、授粉和套袋挂牌等几个主要步骤 ,其中最关键的技术环节莫过于去雄和授粉了。下面围绕这二个环节结合常规技术浅谈新技术的优点。一、去雄1.常规去雄方法 常规去雄方法很多 ,如温水杀雄、剪颖去雄、化学杀雄等 ,水稻育种较多采用的是前两种。温水杀雄去雄较彻底 ,但操作不便 ,效率低 ,不能满足高效育种工作的需要 ;剪颖去雄是水稻育种应用最多的方法 ,操作简便、实用 ,但剪颖去雄也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 ,那就是将一朵颖花中的花药完全剪去的同时 ,很容易伤及雌蕊柱头。…  相似文献   

17.
李卫东  段贵娥 《大豆科学》1996,15(4):362-366
本文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对夏大豆6种不同去雄授粉时间的杂交成活率进行统计分析,各方法及杂交成活率依次为:(1)下午去雄授粉62.5%,(2)下午去雄授粉次晨再授粉55.8%,(3)下午去雄次晨授粉48.3%,(4)下午去雄次日下午授粉45.8%,(5)下午去雄第三日晨授粉32.5%,(6)晨去雄授粉21.7%。方法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母本带叶去雄对玉米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峰  张伯东 《杂粮作物》1999,19(3):30-31
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去雄是保持制种纯度的关键技术环节,如达不到要求标准,就会造成种子质量下降。因而,在杂交玉米制种的过程中,改进母本去雄的方法,对提高杂交玉米种子的质量和产量起到很大作用。1改进杂交玉米制种田母本去雄的方法改进玉米制种田母本去雄,过...  相似文献   

19.
杂交是芝麻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芝麻同一花器中的雌蕊比雄蕊早一天左右成熟。一天中以上午7—8时开花最多,此时开花的花粉生命力最强。但在正常自然条件下,花粉粒的寿命只有3、4小时。因此杂交工作时间只能局限在每天上午6—9时,工作条件很受限制。 我所于1979年至年至1981年的三年杂交实践中,摸索出用胶水封闭父本花冠的胶粘法。采用此法后,可以延长父本花粉的使用寿命。避免昆虫污染花粉,提高杂交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从红麻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T1163,这株菌可在36小时内使红麻脱胶,96小时内基本脱掉黄麻胶质。系统研究了这株菌的适宜培养条件,并采用湿润发酵方式进行了红麻接种T1163菌的小型脱胶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杂菌干扰下,脱胶红麻干皮只需3天时间,比传统的天然脱胶法缩短7天以上,并大大减少纤维损失,使精洗率提高5.7%。文中还就T1163的分类、培养及发酵条件和湿润加菌脱胶法的经济、生态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