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猪舍建设的基本要求 发酵床养猪的猪舍可以新建,也可以在原建舍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猪舍最好为坐北朝南,东西走向,采光、通风良好。一般每间圈舍使用面积25平方米左右(可养15~20头),舍墙高3米,舍脊高4.5米,南面墙设窗户采光。饲喂与饮水按南北分开设置,舍内南侧建自动饮水器,北侧建自动给食槽。也可用温室大棚养,造价低,畜舍小气候容易调节。  相似文献   

2.
<正>大跨度、封闭调控型的猪舍,环境控制和使用效果较好,发酵床有效面积大,一般新建场多采用这类模式,本文详细介绍了猪舍与发酵床的建设、垫料的制作及养殖技术与管理要点。1猪舍及发酵床建设发酵床猪舍并无统一要求,一般需要采光充分、通风良好。从使用效果分析,大跨度、封闭调控型的猪舍,环境控制和使用效果较好,发酵床有效面积大,一般新建场多采用这类模式。发酵床猪舍分垫料区和硬化区,前者面积占70%左右;后者占30%左右,供生猪采食  相似文献   

3.
猪舍及发酵床建设。发酵床猪舍并无统一要求,一般需要采光充分、通风良好。从使用效果分析,大跨度、封闭调控型的猪舍,环境控制和使用效果较好,发酵床有效面积大,一般新建场多采用这类模式。发酵床猪舍分垫料区和硬化区,前者面积占70%左右;后者占30%左右,供生猪采食和高温时休息,床底部无需采用硬化处理,以增加渗透性。地下水位高,  相似文献   

4.
<正>1猪舍建设的基本要求发酵床养猪的猪舍可以新建,也可以在原建舍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猪舍最好为坐北朝南,东西走向,采光、通风良好。一般每间圈舍使用面积25平方米左右(可养15~20头),舍墙高3米,舍脊高4.5米,南面墙设窗户采光。饲喂与饮水按南北分开设置,舍内南侧建自动饮水器,北侧建自动给食槽。也可用温室大棚养,造价低,畜舍小气候容易调节。冬天采光好、舍温有保证,猪可以安全越冬;夏天放下遮阳膜或遮阳板,把四周裙膜摇起,可以通风降温。  相似文献   

5.
1养猪前的准备 选址。猪场地势要求高燥、平坦、背风向阳,通风和光照条件良好,距交通干线1千米以上。另外猪场最好选在周围植被丰富,水源充足的地方,这样可以为猪提供新鲜的青绿饲料,还可以美化养殖场环境。猪舍设计。猪舍一般坐北朝南也可稍微偏东或偏西,猪舍前后间距10米以上。猪舍要求夏季能很好的通风降温、阴凉防暑,冬季要阳光充足,隔热保温。  相似文献   

6.
1猪舍建造一般单列式比较合适,坐北朝南,猪舍跨度为8米左右,屋檐距发酵床面高2.5~3.0米。南北窗高2.0米,宽1.6米。在猪舍北端设置1.0~1.5米宽的水泥饲喂台和饮水台,并向北倾斜2%~3%。2垫料池制作垫料池在整栋猪舍中相互贯通,不打横格,其深度为80~100厘米。垫料池四周一般使用24厘米厚的砖墙,内部水泥挂面,也可使用水泥预制板拼接而成。床体下面直接使用原有土地面,不用硬化处理。  相似文献   

7.
<正>1养猪前的准备选址。猪场地势要求高燥、平坦、背风向阳,通风和光照条件良好,距交通干线1千米以上。另外猪场最好选在周围植被丰富,水源充足的地方,这样可以为猪提供新鲜的青绿饲料,还可以美化养殖场环境。猪舍设计。猪舍一般坐北朝南也可稍微偏东或偏西,猪舍前后间距10米以上。猪舍要求夏季能很好的通风降温、阴凉防暑,冬季要阳光充足,隔热保温。猪舍地面要坚固、平整,保持2%~3%的坡度,以  相似文献   

8.
<正>1猪舍建造一般单列式比较合适,坐北朝南,猪舍跨度为8米左右,屋檐距发酵床面高2.5~3.0米。南北窗高2.0米,宽1.6米。在猪舍北端设置1.0~1.5米宽的水泥饲喂台和饮水台,并向北倾斜2%~3%。2垫料池制作垫料池在整栋猪舍中相互贯通,不打横格,其深度为80~100厘米。垫料池四周一般使用24厘米厚的砖墙,内部水泥挂面,也可使用水泥预制板拼接而成。床体下面直接使用原有土地面,不用硬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避免夏季高温对发酵床猪舍造成的不利影响,研究发酵床模式下猪对喷雾降温的行为响应,试验选择通风加喷雾、通风二种降温方式猪舍分别测定其干、湿球温度及发酵床温度,观察猪的呼吸数、采食量及其站立、俯卧、侧卧、游戏走动及饮水等行为。结果表明:与仅通风比较,通风加喷雾条件下猪舍温度可降低3~4℃,生长猪食欲偏好,其采食速度提高6%;通风情况下猪维持行为比例的活动姿态占20.2%,安静姿态占79.8%,发酵床区的行为占26.0%,硬化地面区行为占74.0%;通风加喷雾情况下,活动姿态占26.2%,安静姿态占73.8%,发酵床区的行为占30.7%,硬化地面区行为占69.3%;发酵床温度属于高温,变幅稳定。说明通风加喷雾可以显著降低猪舍温度,猪发生高温适应性生理反应的概率小,对发酵床温度影响较小,建议适当增加硬化地面比例。  相似文献   

10.
1有窗式猪舍 猪舍跨度为单列式5.0-5.5米,双列式7.5-8.5米,四列式13.5-14.0米,一般不超过15米,前后墙高度2.0-2.2米。猪舍长度根据养猪数量而定,一般不超过75米。在北方地区建造有窗式节能保温猪舍必须设置天棚,可用木板、芦苇、柳条、秸秆等材料,还要在天棚上面铺上一层塑膜或油毛毡,并在上面再铺上厚20-30厘米锯屑和珍珠岩等保温材料,并将房檐、屋角堵严,防止冷气渗入。天棚距地面过高,空气流通好,但保温效果不好;天棚过低,影响通风与采光。因此,天棚距地面的高度以2.0-2.2米为宜。  相似文献   

11.
发酵床养猪法的核心是利用活性微生物复合菌群,长期、持续、稳定地将动物粪尿完全降解为优质有机肥和能量,实现养猪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彻底解决规模养猪场环境污染的问题。1猪舍设计新建单列式猪舍一般宽4~6米,长8~20米,檐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很多规模化猪场采用了水泡粪工艺,在这样的猪舍里必须安装负压通风系统,否则猪只就不能存活。但是,在这样的猪舍里带猪消毒,消毒液会被风力带走。所以,在这样的猪舍里存在着带猪不消毒的养殖观念,只是在厂区门口设立消毒池、消毒间,以及在赶猪道上消毒。目前,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倡导在这样的猪舍里(水泡粪工艺、负压通风的猪舍)带猪消毒。那么究竟孰是孰非呢?在这样的猪舍消毒又需要注意什么呢?1负压通风的猪舍内可否带猪消毒?1.1将风速降到每秒1.5米时,可以喷雾消毒目前,安装在猪舍里的负压通风系统是可以调节的,风速在每秒钟0~6米范围  相似文献   

13.
南方夏季发酵床养猪防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发酵床是一种产热的温床,因此南方夏季防暑就成为该技术的关键环节,经过实践证明,优化猪舍设计,配套通风降温设备,加强管理,发酵床养猪可以安全度夏.从猪舍设计、猪舍温度和湿度调控、垫料管理、猪只管理与保健几个方面综合介绍生物发酵床养猪的夏季防暑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冬季不同的养殖模式对猪舍环境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不同,为了筛选出较佳的冬季养猪模式,开展塑料大棚发酵床猪舍与一般发酵床猪舍养猪模式同传统水泥地面养猪模式的试验研究,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三组进行育肥试验,结果表明:塑料大棚发酵床猪舍模式,一般发酵床模式和传统水泥地面模式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710g、686g和610g,塑料大棚发酵床猪舍模式较对照  相似文献   

15.
生态型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对发酵床养猪与传统水泥地面养猪两种模式下猪舍的环境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发酵床养猪,猪舍环境温度在冬季可达16.1℃~21.3℃,氨气含量在通风前后分别为16.80mg/m3、10.95mg/m3,有利于猪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6.
1.猪合建造原则.通风采光良好,呈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南北可以敞开,采光充分.冬季寒冷地带猪舍北面墙体厚度为24厘米(另加保温层)或37厘米(中间加珍珠岩).一般床面距屋粱高度3.5米为宜,屋粱距屋脊高度1.5米.  相似文献   

17.
猪场防暑降温工艺与设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业科学》2006,23(6):34-35
1 通风 通风措施有多种,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利用空气自然流动,一般存猪舍顶棚开多个天窗,有些猪舍为加强通风效果在猪舍背面墙下方开地窗,但地窗不利于冬季保温,因此猪场多在天窗上做文章,一些猪场将天窗做的很高,达2m,原理同烟囱,一些猪场采用无动力旋转式风帽,即将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原理结合起来,增强通风效果。南方的全开放式猪舍主要利用自然通风降温。  相似文献   

18.
1优点 发酵床养猪方法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养猪,猪粪、尿可长期留存猪舍内,不向外排放,不向周围流淌,靠微生物的作用分解、转化;而猪舍独特的自由开闭式天窗设计,通风传热,使冷暖空气形成对流,底层热空气流动的同时使圈底的水分蒸发,圈底就会保持最佳状态,没有臭味,同时当粪、  相似文献   

19.
"自然养猪法"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与传统养殖技术相结合的一项综合养殖技术,其核心是发酵床技术.发酵床结合特殊猪舍,改善了猪的生长环境,使猪舍通风透气、阳光普照、温湿度均适合于猪的生长,具有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健康养殖等生产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1重视生物安全体系建设①猪场规模虽小,但也应注意猪场的内外环境,猪舍要求通风、向阳、干燥。②猪舍远离居民区,猪舍周围应植树种草,猪舍周围种植5~10米宽的落叶防风林,有利于猪群健康。③冬季除对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的猪舍铺垫稻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