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淡水螯虾有540多种,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除非洲、南极洲之外均有自然分布。许多淡水螯虾种类例如克氏原螯虾、红螯螯虾、麦龙螯虾、雅氏螯虾、贵族螯虾和土耳其螯虾等经济价值较高,并有着多年的开发利用历史。淡水螯虾的生产主要有粗养、半精养以及精养等生产模式。我国以及许多欧美国家的淡水螯虾市场需求量较大,生产淡水螯虾利润较高。软壳淡水螯虾市场竞争力较强,产品供不应求,市场缺口较大。我国淡水螯虾分布广泛,产量巨大,而且其生产成本较低,在我国开展淡水螯虾的养殖尤其是软壳赘虾生产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世界淡水螯虾的分布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水螯虾有540多种,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除非洲、南极洲之外均有自然分布。许多淡水螯虾种类例如克氏原螯虾、红螯螯虾、麦龙螯虾、雅氏螯虾、贵族螯虾和土耳其螯虾等经济价值较高,并有着多年的开发利用历史。淡水螯虾的生产主要有粗养、半精养以及精养等生产模式。我国以及许多欧美国家的淡水螯虾市场需求量较大,生产淡水螯虾利润较高。软壳淡水螯虾市场竞争力较强,产品供不应求,市场缺口较大。我国淡水螯虾分布广泛,产量巨大,而且其生产成本较低,在我国开展淡水螯虾的养殖尤其是软壳赘虾生产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热带水域,是世界最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目前国内对其养殖模式的研究比较少,没有充足的理论基础支持红螯螯虾在生产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产量及质量优势。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秉承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先进生产理念,对推动红螯螯虾国内养殖规模扩大化、产品优质化、养殖模式绿色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生物学特征、生态养殖、病害防御等方面介绍红螯螯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4.
田飞焱  贺刚  胡火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04-4405,4408
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淡水螯虾的免疫学研究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探讨了淡水螯虾血细胞的吞噬、包囊、修复和胞吐作用机理以及血淋巴中proPO、凝集素、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抗菌肽、蛋白酶抑制因子等免疫因子的生理生化特性、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等,并展望了淡水螯虾的免疫学研究方向,旨在为淡水螯虾免疫防御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疾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lii (Girard)]是淡水螯虾的一个种,属甲壳纲、十足目、长尾亚目、拟河虾科、河虾属.在我国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适宜它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克氏螯虾具有耐低氧、生命力强、杂食性等生活习性,理论上可以高密度养殖.池塘养殖已有较多报道,但未见在水泥池中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的详细报道,本项目利用繁育蟹苗的水泥池进行试验,探索工厂化高密度养殖克氏螯虾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6.
沼肥在克氏螯虾池塘养殖中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克氏螯虾,又称淡水小龙虾、大红虾。该虾原产于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日本传入我国,现已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该虾属温热带淡水虾类,适应力强,繁殖率高,食性杂,生长快,抗病,耐高温,耐低氧,离水数小时也不会死亡。虾肉细嫩,营养丰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脂肪含量较低,并含较多的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可食部分较高。克氏螯虾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出口量也日渐增加,销售和收购价格不断上升,养殖前景和效益均看好。1沼肥养殖克氏螯虾的优势沼液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对养殖对象生长有利的营养物质,沼肥是中性偏碱肥料,并含有大量速效…  相似文献   

7.
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血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相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细胞均由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组成 ;其血细胞数量分别为 7.0 2× 10 6个 /ml和 1.6 5× 10 6个 /ml。 2种螯虾的血细胞大小与核质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量的百分比在克氏原螯虾为 10 .2 1%、74 .4 1%和 15 .4 8% ,在红螯螯虾为 13.72 %、6 8.84 %和 17.5 4 %。  相似文献   

8.
克氏螯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又称红色沼泽螯虾或淡水龙虾.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刺蛄科.原产北美洲,1918年由美国引进日本,1929年由日本移植到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克氏螯虾由于适应性广、繁殖力强,自然种群发展很快,产量逐年增加.但因该虾有掘洞穴居的习性,人们顾虑大量繁衍会对池塘和农田水利设施造成较大破坏;加上该虾外壳较硬,食用率偏低,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国不仅没有对该虾进行开发利用,反而把它当作敌害或低质虾类加以清除.事实上,克氏螯虾具有八大优点,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水温对澳大利亚红螯螯是摄食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30℃之间,红螯螯虾的摄食率和生长速度随着温度的高而增加,并且在25-30℃之间增加最快;在34℃时呈下降趋势,低于10℃就停止摄食。因此,红螯螯虾的最适生长水温为25-30℃。并初步证实红螯五角星是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适温范围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
池养澳大利亚红螯螯虾的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发育时期的红螯螯虾的食性分析表明,红螯螯虾为底栖要食性动物,不同体长的个体均可以摄食浮游植物的死的(煮熟)浮游动物,但较少摄食活的浮游动物,这与它们的摄食方式有关。红螯螯虾对人工投喂的不同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的摄食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红螯螯虾的养殖 1985年始于澳大利亚。由于该虾食性杂、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食率高 (腹部占总体重的 4 2 %~4 7% )、耐长途运输、鲜活上市、人工繁殖设备简单、成本低、技术条件难度不大 ,引起世界各国水产界的广泛兴趣 ,现已扩展到美国、法  相似文献   

12.
克氏螯虾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氏螯虾又名淡水龙虾,虾壳可提取虾青素,虾肉为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近几年,克氏螯虾出口量猛增.在国内也越来越受欢迎,逐渐成为畅销水产品。价格一路攀升。克氏螯虾饲养管理较为容易。饲料来源广,生长快速,疾病少,个体大,产量高,具有较好的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测定了不同规格红螯螯虾在17℃和26℃条件下的耗氧率以及17℃、20℃、22℃、24℃、26℃的窒息点。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体重增加而下降;在大小相近的个体中,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7℃时,体重0.11~2.34g的个体,耗氧率0.090~0.198mg/(g·h);26℃时,体重0.030~48.900g的个体,耗氧率0.081~0.883mg/(g·h);体重0.031~2.3408的红螯螯虾窒息点的范围在0.152~0.663mg/L之间。同时,红螯螯虾夜间的耗氧率高于白天。  相似文献   

14.
克氏原螯虾又名小龙虾、淡水小龙虾。在分类学上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原螯虾属,属中小型淡水螯虾类品种。由于克氏原鳌虾的适应能力强,耐低氧,食性广,在许多自然水域中繁殖快,特别是在一些被污染的排污口,垃圾堆放地也能生存。这些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成的克氏原鳌虾被一些不法商贩捕捞后在市场上出售,严重影响了克氏原鳌虾的声誉,在媒体上时常看到关于克氏原鳌虾生存环境的负面报道。  相似文献   

15.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克氏原螯虾产业的概况,包括路易斯安那州的螯虾养殖业发展简史、螯虾历年的渔获状况、近十年来的螯虾批发价格统计及典型的养殖模式等,为国内克氏原螯虾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红螯虾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尾节无中间刺,尾扇五瓣。雌虾第三对步足基部有一对生殖孔,雄虾第五对步足基部有一对生殖乳突。红螯虾有明显的昼伏夜行习性,喜攀缘、嬉闹。  相似文献   

17.
对同一苗种来源、同样饵料投喂的红螯螯虾,分别采用池塘和稻虾综合种养2种模式进行养殖,对其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定。结果表明: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池塘养殖红螯螯虾异亮氨酸和组氨酸、精氨酸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红螯螯虾,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中二十二碳五烯酸(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显著低于稻虾共作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2种养殖模式的红螯螯虾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中K、Zn和F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Mg、Se和Cu矿物元素含量,池塘组红螯螯虾均显著低于稻虾共作组。2种模式养殖的红螯螯虾肌肉营养成分存在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是由池塘养殖和稻虾共作环境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是一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淡水螯虾,具有良好的养殖前景。为了从多角度提高对红螯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认识,通过PCR扩增了其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并进行了克隆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红螯螯虾ITS序列长度为722~942 bp, ITS1长度短于ITS2,5.8S和ITS2的GC含量较高。其中ITS1长度为157~166 bp,平均GC含量为42.3%~42.9%,是迄今为止甲壳类中发现的最短的ITS1序列;5.8S除了有一条序列长度为159 bp外,其余479条序列均为165 bp,平均GC含量为55.6%~55.9%;ITS2长度为394~614 bp, GC含量为53.6%~54.0%。序列比对显示,整个ITS中微卫星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共有4处,其中ITS1中有1处,为(CAT)n类型;ITS2中有3处,分别为(AGGC)n、(TGC)n和(TAA)n。个体内差异分析表明,红螯螯虾ITS个体内存在...  相似文献   

19.
克氏原螯虾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稻田养殖是克氏原螯虾的一种重要养殖方式。本文介绍克氏原螯虾稻田生态高产养殖技术,主要包括稻田选择、放苗前准备、虾苗放养、管理、收获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提高养殖效益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红螯螯虾又称淡水龙虾,俗称澳大利亚龙虾,原产于澳大利亚。其特点是个体大、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且肉质细嫩,但耐低温性差,养殖产量不高。1.人工繁殖(1)亲虾选择选择附肢完整,躯体光亮,活动力强,个体重75克左右的成虾,雌雄亲虾的性别比为2~3:1。(2)雌雄区分雌虾生殖孔在第三步足基部,雄性生殖突在第五步足基部;雄虾螫足粗大,前端有明亮、柔软的红色薄膜,雌虾螫足较小,一般无红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