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营造了数批湿地松自由授粉半同胞、全同胞子代测定林,目的是为了测定湿地松特殊配合力和一般配合力,为营建改良代(或高级)种子园提供科学依据。广东省台山县红岭种子园营建的湿地松子代测定林已达3年生,现将观测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杉木优良杂交组合筛选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浙江省三批杉木双亲本子代测定林,交配设计为分组不连续的半双列杂交,共149个组合。方差分析和配合力显著性测定结果表明:组合间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这种差异主要由一般配合力(gca)即基因加性效应引起,基因非加性效应也起一定作用;组合间木材密度性状也存在显著差异,但主要由特殊配合力(sca)即基因非加性效应决定。筛选出25个优良杂交组合,4~6年生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7.0~21.1%、12.3~30.2%、28.4~54.2%。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5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全双列杂交试验林的调查与分析,研究杉木若干性状的遗传与变异规律,以期为杉木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为建立少数几个系的杂交种子园提供亲本材料。通过对杉木若干性状进行系统地研究,获得了不同性状的遗传变异性大小:通常杉木研究性状具有中度以上的遗传力和窄的变异性;生长与形质性状间具有复杂的遗传相关。构建主成分选择指数,配合力分析揭示杉木主成分指数,这一综合性状的基因作用方式是非加性基因效应超过了加性基因效应,虽然加性基因效应也有一定作用;最后评选出4个优良的杂交组合和3个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鉴于杉木全双列杂交试验的遗传分析,特别是主成分指数的配合力结果,揭示选用经过单亲和双亲测定与评选的亲本,再进行双列杂交试验时,非加性遗传方差会大大超过加性方差;杉木应以杂交育种的方式进行多性状、多世代连续改良,以杂交种子园来利用杉木多性状遗传改良成果。  相似文献   

4.
胡立平  毛辉 《森林工程》2007,23(4):16-17,24
子代测定是种子园核心技术,以汪清林业局长白落叶松第二代种子园为试验基地,探索实践了子代测定技术.结果表明,子代测定可以为生产群体提供优良的、具有广泛变异、配合力高的材料,提高生产群体的遗传改良水平.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测交系杂交子代生长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2份不同测交系交配设计子代遗传测定林材料,对马尾松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份测定材料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都极为显著.在材料Ⅰ(杂交亲本为随机选择)中,生长性状的遗传控制是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显性基因效应次之;而材料Ⅱ(杂交亲本经过生长选择)中正好相反,显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加性基因效应次之.根据2份材料材积的GCA效应值,各选出4个优良母本和2个优良父本,而基于杂交组合材积配合力总效应值(TCA),2份材料各初选出10个优良杂交组合,其平均材积增益分别是测验群体的32.20%和33.90%,是对照的52.44%和103.69%.2份材料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全同胞家系遗传力值很高,分别为0.881 9、0.917 3和0.920 4,与0.561 4、0.664 3和0.676 9,说明马尾松生长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  相似文献   

6.
杉木双亲本子代选择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12块杉木双亲本子代测定林进行了方差分析,并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性状水平分析法,杂交优势效应,配合力等方法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间存在一定差异,优势组合的生长量比对照的增益显著,一般配合力和母本效应十分显著,而超亲优势确实存在。杉木双亲本子供的选择,应以生长量增益为主要指标,结合杂种优势,特殊配合力和性状表现水平等因子综合考虑,可以参试的100个杂交组合中,再选择出有增益的优良组合中  相似文献   

7.
林木育种的实践表明,对亲本的表型选择需要根据子代的表现对亲本的遗传价值作出合理的评定,这就是子代测定。子代测定的方法由交配设计方式的不同,使用的材料也不同。其中比较简单,而一次能测定多个无性系,信息快的还是优树自由授粉的子代测定。子代测定可以提供一般配合力的估量,也能估算部分遗传参数。为此,我们用优树自由授粉子代苗为材料,从生长和抗性两个方面测定,进行了主分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大青山林场种子园油松优树无性系子代测定苗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9~1992年在呼市土左旗大青山林场种子园进行了油松优树无性系半同胞子代测定苗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7个家系间在苗高生长方面差异达极显著,根据苗高观测值估算了亲本的一般配合力、遗传力。广义遗传力为45%,初步选出10个优良无性系,用这10个无性系重建种子园其遗传增益为16%。为种子园去劣留优的疏伐,建立改良代种子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挖掘和发挥刺槐的遗传增产潜力,我们自1974年以来,接受山东省林业厅下达的任务,利用省选刺槐优树,先后营建无性系种子园360亩,至1978年开始结实。1980年又承担了省林业厅下达的刺槐优树半同胞家系选择课题。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一是通过测定,比较初级种子园子代半同胞家系间是否存在着遗传差异,希望从中选择速生优良家系供生产应用;二是对初级种子园的子代家系进行表型测定,为建立改良代种子园提供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采收优树种自由授粉种子进行单亲本子代测验,在优树选定后可立即开始。此法简单易行,可对数量较多的优树作初步筛选,为以后的双亲本测验减少工作量,又可为改良代种子园提供一般配合力较高的材料。苗期测验的目的,是根据各子代家系苗期所表现出来的遗传变异规律,对优树选择效果作一初步评估,并尽早为合理地制定我省马尾松选择育种程序和策略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生长性状交配效应的遗传分析及杂交组合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份6×6全双列交配设计子代测定林材料,对马尾松生长性状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和自交效应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份测定材料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正反交效应都极为显著,这些性状的遗传是由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控制,其中非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加性基因效应相对较小,而基因上位效应材料Ⅰ(1992年制种)明显大于材料Ⅱ(1993年制种).马尾松生长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明显大于一般配合力效应,这可能与亲本来源于不同地理种源和经过一般配合力间接选择有关.马尾松生长性状普遍存在自交衰退现象,2份材料中各亲本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自交衰退程度分别为-17.8%~-18.4%、-23.3%~-27.7%和-44.3%~-50.6%,一般配合力小的亲本自交衰退程度呈明显增加趋势.马尾松不同交配组合间的杂种优势差异巨大,正反交杂种优势在总体上大致相似.以材积为评选指标,2份材料各选出10个优良杂交组合,其平均材积增益分别为测验群体的59.41%和41.76%,是对照的100.58%和74.61%.  相似文献   

12.
思茅松苗期半同胞子代初步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年在普文林场对采自思茅、景东、景谷、普洱等地的思茅松优树种进行了半同胞子代测定,以提供优树早期遗传品质优劣的信息。结果表明苗高存在极显著差异,证明思茅松各家系高生长受遗传因子影响较强。  相似文献   

13.
岫岩青凉山日本落叶松种子园优良家系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日本落叶松无性系优良基因型的遗传传递能力。本文分别对岫岩县朝阳乡鸽子洞和汤沟乡后边半同胞子代家系测定林(代号为8601和9001),进行了测定与选择。通过材积生长测定,方差分析与差异显著性检验,8601子代林共筛选生长优良家系12个,9001子代林共筛选生长优良家系14个。通过遗传力、遗传增益估算、两个子代林、共筛选优良家系18个。其材料平均遗传力为0.7685,平均遗传增益36.96%,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展马尾松子代生长杂种优势与亲本配合力、遗传距离的相关性研究,以根据子代的预测结果对马尾松杂交育种亲本进行科学选配。【方法】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2份马尾松第3代6×6半双列杂交材料,分析子代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和亲本配合力,并利用SSR标记分析杂交亲本间的遗传距离,探究子代生长性状杂种优势与亲本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遗传距离(GD)的相关关系。【结果】2份马尾松试验材料树高、胸径和材积指数的表型值与杂种优势在不同杂交组合间差异较大,除半双列Ⅱ胸径一般配合力(GCA)外,其余生长性状配合力在杂交组合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半双列Ⅱ的胸径外,其余马尾松生长性状均是以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各生长性状家系遗传力(h_f~2)水平较高,为0.884~0.966,受较强的遗传控制。2份试验材料中12个亲本的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01 2和0.467 8,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不同亲本间GD为0.142 1~0.351 6。相关性分析发现,多数马尾松子代生长性状表型值及其杂种优势与GCA、SCA、GD(≤0.351 6)呈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亲本GCA中,亲本一般配合力之和(GCA_(P1+P2))对子代表型值和杂种优势的预测能力最强,父本一般配合力(GCA_(P2))次之,而母本一般配合力(GCAP1)预测能力最差。亲本GCA_(P1+P2)、SCA、GD中,GCA_(P1+P2)对马尾松子代生长性状表型值的预测能力最强,SCA对马尾松子代生长性状杂种优势的预测能力最强,而GD对子代生长性状表型值和杂种优势的预测能力普遍弱于GCA_(P1+P2)和SCA。回归分析发现,2份试验材料中,除半双列Ⅱ的GCA_(P1+P2)外,其余GCA_(P1+P2)、SCA、GD(≤0.351 6)与子代材积指数的杂种优势均呈较显著的线性相关。【结论】GCA_(P1+P2)、SCA以及较低水平的GD与马尾松子代生长性状表型值和杂种优势的相关性较高,可以利用亲本配合力和一定水平的遗传距离对马尾松子代生长性状表型值和杂种优势进行有效预测,进而提高马尾松亲本选配效率及杂种优势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分别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和福建省邵武市卫闽国有林场的3年生6×6半双列遗传交配设计3代子代测定幼林,对马尾松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树高和地径的配合力效应及其配合力与环境互作效应皆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遗传效应中,树高在两地点皆以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显性基因效应次之;而地径在卫闽点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在姥山点则主要受显性基因效应控制。在不同环境下,对树高和地径表型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环境效应>加性基因效应>显性基因效应与环境互作>显性基因效应>加性基因效应与环境互作。参试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稳定性普遍高于特殊配合力(SCA)稳定性。以树高生长量为选择指标,在2个试验点各初选2个优良亲本和5个优良杂交组合,姥山点和卫闽点优良亲本的遗传增益分别是试验平均的5.61% 8.05%和10.22% 12.98%,是当地优良天然林分子代的45.11% 48.48%和51.84% 55.64%,而优良组合的遗传增益分别是试验平均的3.37% 17.69%和9.35% 25.93%,是当地优良天然林分子代的42.04% 61.72%和50.64% 73.48%。  相似文献   

16.
以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03和05为母本,分别与欧洲云杉(Picea abies)、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白云杉(Picea gluca)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调查了杂交坐果率,对F_1代的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测定,测定了苗高、地径、侧枝长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等遗传参数,根据一般配合力效应筛选出了表现优良的亲本是粗枝云杉05和欧洲云杉,粗枝云杉03×雪岭云杉子代特殊配合力高于其它组合,6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变异系数、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力均为侧枝长大于苗高,苗高大于地径,说明侧枝长较苗高和地径更易受遗传控制,能够较为稳定的遗传给F_1代,可作为杂交子代生长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7.
兴凯赤松(Pinus ussuriensis Cheng et Y.W.Law.)为原生裸地更新的先锋树种,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较高。为了探索兴凯赤松半同胞家系子代的表型变异和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以半同胞家系子代迁地保存林为对象,通过连续4年的测定,对比分析了树高、连续4年的树高生长量和4年平均生长量的变异程度,并根据方差分析结果,估算半同胞家系子代的遗传力、遗传增益和遗传变异系数等遗传参数,综合评价了3个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兴凯赤松半同胞家系子代的生长节律与樟子松基本趋于一致,且群体间树高性状存在一定的变异,3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2.41%(JD)、16.97%(JX)和17.37%(ML),并在群体间表现出差异极显著水平,且这些变异主要源自基因型间的差异,家系遗传力(0.7583、0.8552、0.7522)较强,遗传增益(9.97%、11.77%、17.63%)较大,为优良个体选择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5年生马尾松全同胞及半同胞子代林的生长性状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家系间的家系方差分析、家系遗传力的变化,估算其遗传增益和选择效率,从48个全同胞中共筛选出12个优良家系,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3.1%、8.0%、18.6%;采用联合选择及逆向选择的方法,在母本配合力较高的优良家系中选择出40个优良单株,其平均树高5.2m,平均胸径9.0cm,平均单株材积0.01813m3,现实增益分别达18.1%、42.4%、117.5%。通过联合选择可获得双层次的遗传增益,实现提高用材林产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林业实用技术》2021,(8):40-42
以彰武松(Pinus densiflora var.zhangwuensis)半同胞子代林为对象,研究其树高、胸径、针叶长度和侧枝生长量等性状的表型变异。综合分析了半同胞子代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和分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半同胞家系间树高、胸径、针叶长度和侧枝生长量4个性状存在一定的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21.09%、32.56%、29.97%和37.44%,且4个性状的差异极显著;半同胞子代的性状受遗传基因控制程度较高,遗传力较强,遗传增益较高,4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826、0.832、0.956和0.636,遗传增益分别为13.922%、21.631%、22.924%和19.742%。彰武松子代存在性状分离现象,但性状大多处于高值区。说明子代群体在性状分离过程中较多遗传母本的优良特性,为下一步选优、纯化提供了基础和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0.
长白落叶松半同胞子代苗期测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清  胡增均 《林业科技》1997,22(6):14-14,5
1995年在敦化林业局石门子苗圃进行长白落叶松半同胞子代苗期测定,其结果是:不同家系苗高差异较为显著,且平均大于对照25%。遗传力为29.6%,遗传增益为10.5%,从而为高世代种子园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