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原书 《北方园艺》2007,(2):157-158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是生姜生产中的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20%~30%,严重可达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给生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搞好姜瘟病的防治对于提高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真德  何安平 《蔬菜》1998,(3):22-22
姜瘟病的防治姜瘟病是姜腐烂病的俗称,近年来发生较为普遍,一般发病损失率10%~30%。1997年发病率50%左右的田块约占总面积的30%,为重病年。姜种产区普遍发病、带病姜种将影响1998年的生姜生产。姜瘟病发生时,先在茎基部和根茎上部浸染,病部呈水...  相似文献   

3.
生姜腐败病又称姜腐烂病,俗称姜瘟。生姜腐败病是生姜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病害,给生姜的产量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生姜腐败病一般在6—9月发病,若发病早(6月中旬),植株不但不能生成子姜,就连种姜也会全部烂掉,损失很大;若7月份发病,则可通过控防技术收获种姜及部分子姜;若8月份后发病,子姜已可收获,损失则较轻。  相似文献   

4.
陈虹  许明 《长江蔬菜》2002,(Z1):35-36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是生姜生产中最常见且在各姜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产,对生姜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制约生姜生产发展.现将我们近几年来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罗宽  张凌健 《长江蔬菜》1987,(4):26-27,45
生姜是湖南茶陵特产之一,全县种植面积4000亩左右,亩产较低,平均1350公斤左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姜瘟严重,发病后,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70~80%,甚至无收。1984~1986年,我们对姜瘟发病规律和  相似文献   

6.
姜瘟病是生姜生产中最常见、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生姜一旦遭到侵害,一般发病地块减产10%~20%,重者50%,甚至绝产,是当前制约生姜生产发展的最大因素。姜农在防治过程中,偏重于化学防治,不但提高了防治成本,效果却不理想,而且造成生姜的农药残留量加大,降低了生姜的产量和品质。笔者通过几年的试验,探索出一套以农业防治为主的无公害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田坤发  赵其仓 《蔬菜》1999,(6):21-21
姜瘟又称姜腐烂病、姜软腐病。我县农民有种植生姜的习惯,全县常年生姜栽培面积均稳定在5000hm2以上。近年来,姜瘟发生较重,据笔者调查统计,平均发病率为18.7%,严重地块高达52.4%,每年因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就达3.5万t以上。因此,了解姜瘟的发生规律,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居民有常年消费嫩姜的习惯,生姜传统栽培模式为露地栽培,一般于4月播种,9月采收嫩姜。自贡市各级技术人员经过试验,于2004年摸索出一套生姜早熟高效栽培技术,成功将播种期提前到3月上旬,嫩姜采收期提前到6月中下旬,整个生姜生育期错开了病害发生高峰期,同时弥补了初夏生姜市场的空缺,在销价和产量上均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姜瘟病又叫姜腐烂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病害,近年来在我国生姜产区普遍发生,一般减产10%~20%,重病地高达50%以上,对当前生姜生产威胁极大.  相似文献   

10.
<正>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姜腐败病、姜青枯病、姜臭病等,是生姜生产地区的重要病害,又是危害生姜的主要病害,始发期一般在6月初,7、8月份最为严重,重的田块产量可减半,甚至绝收,严重影响生姜的质量和产量。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南方尤其普遍。病菌除了为害姜外,还侵害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  相似文献   

11.
姜瘟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存棉 《中国蔬菜》2007,1(10):62-62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是生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福建省屏南县生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已达到240hm^2,姜瘟病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笔者近3a(年)的调查,2004年姜瘟病田平均病株率11%,2005年20%,2006年32%,个别田块甚至绝收,给姜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姜瘟病的新克星271000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李峰姜瘟病又称姜软腐烂病,是生姜的一种常见细菌性病害,各地都有发生,主要危害姜的根茎,茎叶也能发生,流行期间常有成片腐烂死亡,减产50%左右,常给生姜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目前,生产上姜瘟病的药剂防治,一...  相似文献   

13.
姜瘟病药剂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姜是柳州市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2 000 hm2左右.近年来由于受姜瘟病的危害,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减少.姜瘟病是生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在柳州其始发期一般在5月底6月初,7~8月最为严重,一般减产20%~30%,发病重的田块产量可减半,甚至绝收,严重影响生姜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4.
李杰 《西南园艺》2005,33(2):64-64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栽培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毁灭性减产。为了搞好生姜的栽培,必须在姜瘟病发生初期进行综合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蔓延。我市李庄镇是早生姜主产区.种植面积达到467hm^2.李庄生姜已注册“翠玉牌”商标.农民通过种植生姜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由于连年种植,造成姜瘟病流行.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感病,有些姜田减产达6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5.
乙烯利浸种对生姜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种姜,研究乙烯利对生姜发芽、植株生长的影响及增产效应,结果表明:250×10-6~500×10-6为生姜浸种的适宜浓度,具有促进发芽、增加分枝、扩大叶面积和提高根茎产量的作用,一般比对照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康地蕾得防治姜瘟病效果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姜种植是柳州市的一大支柱产业,种植面积现每年逾3000hm2。姜瘟病发病率一般占总面积的5%~10%,发病田产量损失率一般达20%~30%,重者高达50%~60%,甚至绝收。生姜产区因姜瘟病的发生需每5~8a(年)更换一次地点,不利于产业持续稳定发展。采用常规农药防治效果不明显,加之柳州的气候特点——生姜生长盛期也即姜瘟病缓慢发展期,常常阴雨连绵,使得化学农药药效减弱或无法使用,致使病害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寻找有效而不受天气影响的新型生物农药是很必要的。笔者于2004~2006年进行姜瘟病防治研究,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技术,并对几种药剂防治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镇砂蕉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生姜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全村种植面积16.7hm^2。近年来,由于生姜价格高(好的年份4元/kg以上),667m^2产值高达7000元,极大地调动了姜农的积极性。但由于姜瘟的发生,制约了生姜的发展。如该村一农户种植生姜0.4hm^2,因姜瘟危害减产60%,损失惨重。我们经过几年的试验探索与研究,在姜瘟的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尚涛 《吉林蔬菜》2016,(6):40-41
莱芜市莱城区寨里镇随着姜连作和大规模的种植,在生产过程中病害有加重危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生姜病害主要有姜瘟病、腐烂病、斑点病、炭疽病、叶枯病等。在我市对生姜生产威胁最大的是姜瘟病,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产,是当前制约生姜生产发展的一大障碍因素。现将几种病害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脱毒生姜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姜为无性繁殖作物,病毒侵染是生姜种性退化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大田采集病叶样品进行生物学和血清学鉴定,证明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由于病毒长期在体内积累,使姜的优良性状退化,生长势减弱,导致大幅度减产和品质下降,抗逆性降低.据调查,生姜因病毒病危害一般减产5%~45%,给姜产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应用脱毒姜生产是一项有效的避毒增产技术,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胡启山 《蔬菜》2009,(6):26-27
生姜喜温和、好湿润,不耐高温和低温,怕干燥,一般来说,生姜最适宜的贮藏温度大致在16~20℃,空气相对湿度为95%~100%。通风应在16~20℃时适当进行,如上升到20℃以上,应加强通风。用作贮藏的生姜,应选晴天采收,块茎干燥不带泥,在摘去茎叶时,动作要仔细,保护好根茎,防止损伤。贮藏前要认真挑选,剔净瘟姜、次姜以及受机械伤的姜。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生姜受风袭击或被日晒雨淋,不然会影响耐藏性。下面介绍生姜安全贮藏的几种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