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对韭菜迟眼蕈蚊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方法]采用胃毒触杀法测定吡虫啉、噻虫胺、噻虫嗪、辛硫磷、甲维盐、阿维菌素、虱螨脲、氟铃脲、氟啶脲、蚊蝇醚、灭蝇胺11种常用低毒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结果]噻虫胺、噻虫嗪、吡虫啉、辛硫磷4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表现出较高的杀虫活力,对韭菜迟眼蕈蚊2龄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312、0.965、1.269和2.517 mg/L,对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1.354、3.268、2.916和7.725 mg/L;昆虫生长调节剂虱螨脲、氟啶脲和氟铃脲对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也表现出较高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0.309、0.408和0.475 mg/L;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验证了噻虫胺、吡虫啉、辛硫磷、噻虫嗪、噻虫嗪+虱螨脲、噻虫胺+虱螨脲均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防效均在93%以上.[结论]虱螨脲、氟啶脲和氟铃脲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噻虫胺、噻虫嗪等新烟碱类药剂能有效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测定18种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混配增效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和啶虫脒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活性较高,48 h致死中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 50,简称LC_(50))分别为5.89、6.47、18.32 mg/L。昆虫生长调节剂除虫脲也具有较高杀虫活性,主要影响昆虫化蛹和羽化。药剂混配结果表明,具有相同杀虫作用机制的啶虫脒与吡虫啉或噻虫嗪不同比例混配基本表现为相加作用,除虫脲与吡虫啉或噻虫嗪不同比例混配主要表现为增效作用,除虫脲与噻虫嗪按1∶5混配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为207.36。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鸡粪沼液与化学农药噻虫胺减量混用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胃毒触杀法和灌根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鸡粪沼液稀释50倍与1 mg/L噻虫胺减量10%~40%混用,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毒力与1 mg/L噻虫胺差异不显著.鸡粪沼液50~100倍在药剂减少20%的情况下,桶混制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田间防效与噻虫胺常规剂量相当.[结论]在使用噻虫胺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时,建议鸡粪沼液稀释50~100倍,与噻虫胺减量20%混用.  相似文献   

4.
八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致毒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药液定量滴加法确定5种速效和3种迟效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毒力。结果表明,5种速效药对韭蛆的毒力顺序为50%辛硫磷20%吡虫啉40%毒死蜱4.5%高效氯氰菊酯20%噻虫嗪;3种迟效药中,以噻虫胺表现优异,而灭蝇胺、氟啶脲对韭蛆3龄幼虫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20,(13)
韭菜迟眼蕈蚊作为韭菜的重点害虫,如何科学防治是韭农的关心方向。本文主要对噻虫胺、吡虫啉、辛硫磷、氟啶脲、氟铃脲、呋虫胺、噻虫嗪、灭蝇胺、根蛆净、苏云金杆菌(BT)乳剂等10种常用害虫防治药剂进行了测评,为韭菜种植筛选出既对土壤影响小又不影响韭菜生长和产量的适合药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在不同温度下的生存特性及温度对其种群发展的影响.【方法】以韭菜鳞茎为食料,利用人工气候箱,在10、15、20、25、30℃5个恒温条件下饲养韭菜迟眼蕈蚊.【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韭菜迟眼蕈蚊发育历期逐渐缩短,10℃时卵-蛹的发育历期最长,达98.98d,30℃时卵-蛹的发育历期最短,为18.12d;韭菜迟眼蕈蚊雌、雄虫寿命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且雌虫寿命长于雄虫;单雌产卵量在25℃时最高,为85.53粒,10℃时最低,仅有29.20粒;其中,卵孵化率、幼虫化蛹率及蛹羽化率均在25℃时最高;内禀增长率与周限增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均在25℃时达到最大,分别为0.15和1.16,随后开始下降;卵、幼虫、蛹和卵-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70、5.40、9.24和4.76℃,有效积温分别为84.77、289.23、49.33和452.7℃.【结论】25℃为韭菜迟眼蕈蚊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浸虫法测定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辛硫磷乳油及48%毒死蜱乳油对异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毒力,并计算致死中浓度LC50、亚致死剂量LC10、LC20和LC30。结果表明,3种药剂LC10、LC20及LC30对异迟眼蕈蚊的化蛹率、羽化率和单雌平均产卵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着亚致死浓度的增大而增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3种亚致死剂量对异迟眼蕈蚊的抑制作用最小,48%毒死蜱乳油的3种亚致死剂量对异迟眼蕈蚊的影响最大。在3种药剂的亚致死剂量中,对单雌平均产卵量影响最大的为40%辛硫磷乳油,其次是48%毒死蜱乳油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除蛹重与对照相比变化幅度不大,其余生物学指标均总体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水分是影响韭菜迟眼蕈蚊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为明确浸水对该虫的防治潜能,为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就不同浸水时间对韭菜迟眼蕈蚊卵和2龄、3龄、4龄幼虫及蛹的致死效果和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浸水胁迫对韭菜迟眼蕈蚊卵基本无致死效果;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幼虫的死亡率逐渐升高,致死率随着虫龄增大逐渐降低,2龄、3龄、4龄幼虫的LT_(50)分别为100.106、156.765、208.833 h;浸水胁迫对蛹的致死率最高,胁迫48 h的死亡率达100%;不同浸水时间对存活幼虫的化蛹及成虫羽化无显著影响;随浸水时间的增加,蛹的羽化率逐渐降低,胁迫24 h后,蛹羽化率降低至38.33%,但不影响存活蛹羽化成虫单雌的产卵力。因此田间可以在蛹期和低龄幼虫时期实施浸水胁迫,以降低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0.5%噻虫胺颗粒剂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田间药效试验,确定最佳施用剂量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生产上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在温室中可周年发生为害,在露地4月份开始为害,12月份进入越冬,春秋两季为害高峰,以秋季为甚。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适期是成虫期和低龄幼虫期,试验药剂中,防治成虫较好的药剂有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以及印楝素,3种药剂常用浓度对成虫药膜1 d的LT50值分别为20.13、27.21和57.68 min,药膜3 d的LT50值分别为66.61、54.49和104.05 min。防治幼虫较好的药剂有灭幼脲三号、吡虫啉、灭蝇胺和辛硫磷,4种药剂对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39.62、110.67、6.46和378.30 mg/L,田间14 d的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决生产中韭菜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 Frey)防治难、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将昆虫病原线虫与高效低毒的化学杀虫剂减量混用,是一种高效环保的防控手段.【方法】以甘肃省分离得到的优良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0619HT品系,高效低毒农药吡虫啉为研究材料,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吡虫啉原药单用、与昆虫病原线虫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0619HT品系混配,对韭菜异迟眼蕈蚊幼虫的室内毒力,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及致死中浓度LC_(50),以评价线虫与吡虫啉混用对韭菜异迟眼蕈蚊的控制效能.【结果】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0619HT品系,以1 000 Ijs/mL与低剂量10 mg/L的吡虫啉混配,韭菜异迟眼蕈蚊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73.3%,比单用吡虫啉(校正死亡率为43.3%)的毒力更高(P0.05).【结论】昆虫病原线虫与低剂量吡虫啉混用,对异迟眼蕈蚊的毒力增强,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起到吡虫啉减量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成虫的羽化规律和产卵习性,采用滤纸保湿培养皿法,在室内观察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羽化节律及温度、不同性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高峰期出现在开始羽化后的5~10 d,每日的羽化主要集中于2∶00—10∶00,其中雌虫的羽化高峰期集中在4∶00—10∶00,雄虫则在2∶00—8∶00和18∶00—24∶00出现2个小高峰。雌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产卵,第2天产卵量最多,产卵高峰期出现在每日14∶00—24∶00。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15℃时寿命最长,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11.9 d和10.7 d;交尾雌、雄虫寿命低于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7.6 d和6.9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109.4粒;在30℃时寿命最短,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2.6 d和2.9 d,交尾雌、雄虫则为1.9 d和2.7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49.4粒;在25℃时,不同雌雄配比的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雌、雄虫平均约为2 d和4 d,单雌有效产卵量亦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和雌虫产卵具有明显节律性,不同温度对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影响较大,不同雌雄虫配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农药防治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而产生的农药残留问题是无公害韭菜生产的主要障碍。为了探讨防治宁夏迟眼蕈蚊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在宁夏永宁县采用田间试验,对不同栽种年限韭菜田施用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Hb),研究Hb对迟眼蕈蚊幼虫、蛹的防治效果及对韭菜生长和产量的作用。结果表明,Hb对栽种不同年份韭菜田幼虫和蛹均有防治效果,对栽种2a韭菜田幼虫和蛹的防治效果高于栽种3a和4a韭菜田,施用Hb 15d后,对栽种2a韭菜田迟眼蕈蚊幼虫防治效果达100%,对蛹的防效达96.7%。Hb对迟眼蕈蚊幼虫的防治效果好于蛹。施用Hb 15d和30d后,均使栽种2a、3a和4a韭菜田黄苗率降低、株高增加、产量提高,尤其对栽种4a韭菜增产效果明显,施用Hb 30d后,增产64%。昆虫病原线虫Hb可在我国西部用于防治韭菜田迟眼蕈蚊,是生产无公害韭菜生产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4.
室内测试比较了捕食性昆虫瘦弱秽蝇雌雄虫对不同投放密度韭菜迟眼蕈蚊的捕食功能差异。结果表明:雄瘦弱秽蝇成虫捕食雌、雄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4.6、46.5头,雌瘦弱秽蝇成虫捕食雌、雄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2.6、54.1头,雌蝇捕食能力大于雄蝇;雄瘦弱秽蝇对雌、雄韭菜迟眼蕈蚊的功能反应方程分别为1/Na=0.0224+0.9067(1/N_o)、1/Na=0.0215+0.8666(1/No),雌瘦弱秽蝇对雌、雄韭菜迟眼蕈蚊的功能反应方程分别为1/Na=0.019+0.8742(1/No)、1/Na=0.0185+0.9720(1/No),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经卡方检验,其理论值与实际值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5.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又称韭蛆,是韭菜等多种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化学防治作为其主要的防治方法,造成严重的农药残留问题。为了明确枯草芽孢杆菌对韭菜迟眼蕈蚊的作用,进一步寻找防治韭蛆的新方法,本研究利用枯草芽孢杆菌侵染不同虫态的韭菜迟眼蕈蚊,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韭蛆体内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韭菜迟眼蕈蚊卵孵化率、蛹羽化率及成虫产卵量均无显著影响,但韭蛆对其反应较为敏感,存活率显著下降。四龄幼虫体内代谢物质检测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侵染后,其体内的海藻糖、蛋白质含量及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变化;纤维素酶活性显著提高;几丁质酶、α-淀粉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这与韭蛆存活率下降和寿命缩短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枯草芽孢杆菌可以通过调节韭蛆体内部分代谢酶的活性来影响其生长发育,为韭蛆的防治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自制的饲养器具,建立了饲养韭菜迟眼蕈蚊的简易方法。将野外采集的幼虫饲养在自制装置中,(25±1)℃、相对湿度70%、光暗周期L∶D=16∶8的条件下,用滤纸收集蛹,用葱白片收集卵。采用此法饲养的韭菜迟眼蕈蚊可顺利完成生活史,其孵化率为91.0%~94.2%,幼虫的存活率为86.4%~92.0%,化蛹率为82.0%~87.6%。本方法节省人工和饲养空间,可有效实现韭菜迟眼蕈蚊的人工批量繁殖。本方法能广泛应用于其它根蛆类昆虫的饲养。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蓖麻不同部位水提物和醇提物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杀虫活性,采用浸虫法测定了蓖麻茎、叶、籽壳、籽粕水提物和醇提物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为采用蓖麻提取物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蓖麻不同部位水提物和醇提物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均有较高毒力,校正死亡率与提取物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用质量浓度为1 g/m L的蓖麻茎、叶、籽壳、籽粕水提物和醇提物处理72 h,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9.88%、52.84%、88.51%、68.77%和56.67%、53.33%、83.33%、65.56%。提取物毒力大小顺序为籽壳水提物籽粕水提物籽壳醇提物茎水提物籽粕醇提物茎醇提物叶水提物叶醇提物。  相似文献   

18.
2014年3—12月采用挖根取样调查法和色板诱捕法,对不同年生韭菜田中韭菜迟眼蕈蚊各个虫态种群发生数量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在3年生和4年生韭菜田发生量最多;3—6月温湿度适宜,是各个虫态的发生高峰期;10—12月是第二个发生高峰期,但明显少于3—6月份;12月中下旬以老熟幼虫和少量蛹于韭菜鳞茎周围土中越冬。  相似文献   

19.
为害韭菜的几种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韭菜迟眼蕈蚊韭菜迟眼蕈蚊,属双翅目、迟眼蕈蚊科。别名黄脚蕈蚊、韭蛆。主要为害韭菜。据调查此虫在韭菜栽种区为害比较严重,在不防治的情况下,产量损失可达30%以上。幼虫(蛆)聚集在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初孵化的幼虫先为害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春秋两季特  相似文献   

20.
为缓解长期使用高毒农药带来的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抗药性的产生以及韭菜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选取了6种低毒农药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处理96 h,不同药剂的毒力大小为:辛硫磷毒死蜱多拉菌素七氟菊酯氟啶脲氟铃脲米尔贝霉素天维菌素。辛硫磷和毒死蜱比其它6种药剂致死速度快,浓度为20 mg/L时,两者的LT_(50)分别为24.185h和39.092 h;药剂浓度为100 mg/L时,其它6种药剂的LT_(50)顺序为:七氟菊酯多拉菌素氟啶脲氟铃脲米尔贝霉素天维菌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