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筛选耐抽薹萝卜种质,丰富我国耐抽薹萝卜资源,本研究对105份不同类型的萝卜种质进行人工春化室内抽薹鉴定和春季大田分期播种抽薹鉴定。结果表明,国内红皮白肉萝卜资源中有耐抽薹种质;在春化过程中对日照、温度敏感的种质,两种抽薹鉴定方法所得结果存在差异;杂交、回交等育种措施对耐抽薹特性变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10个青梗白菜品种春季种植的主要经济性状、耐抽薹性和抗病性比较鉴定结果表明,韩冠、京绿2号等品种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只要选择适宜的播种、采收期,就可以在宁波地区进行春季栽培,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3.
萝卜耐抽薹性鉴定和留种方式是春萝卜选育过程中需首先解决的问题。本试验研究了种子低温处理和日光温室(冬暖大棚)播种对青萝卜耐抽薹性的影响和留种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种子经低温处理21d栽入日光温室后35d不抽薹的单株,其后代有可能春季4月中旬露地播种不抽薹;冬季12月底日光温室播种,播后71~81d为青萝卜耐抽薹性选择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开展了洋葱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和评价等研究,共收集种质资源307份,结合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鉴定评价,挖掘出早熟优质资源35份,中熟优质资源68份,抗逆、耐抽薹资源45份,为洋葱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对大白菜抽薹的外因方面概括了近几年西藏大白菜耐抽薹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归纳了温度、光照、土壤等外界环境对大白菜抽薹性的影响,并对大白菜耐抽薹性状的遗传规律,抽薹性鉴定方法及耐抽薹性育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针对大白菜耐抽薹品种选育现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了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耐抽薹大白菜种质资源生殖期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份具有不同耐抽薹特性的大白菜种质资源为试材,通过提早播种和人工强制春化处理等方式对其抽薹开花期进行调控。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有提早抽薹开花的效果,其中以人工低温早期处理法效果最显著,抽薹期和开花期平均分别提早26.1和26.9 d,但不同材料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耐抽薹性强的白麻叶类型材料的影响效果略低于青麻叶类型材料。  相似文献   

7.
高粱苗期的耐冷性是扩大高粱生产范围、降低早春播种低温冷害风险的重要性状。为满足高粱耐冷育种和耐冷性状遗传解析的材料需求,试验对237份不同来源的高粱种质进行了苗期耐冷性鉴定。结果表明,根据幼苗成活率分级,筛选出苗期1级耐冷种质12份,其中,我国地方品种5份、育成品种4份,外国品种3份;不同地理来源的高粱种质耐冷性存在明显差异,1级耐冷资源中我国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所占比例较大。说明来自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高粱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耐冷资源,可以加大力度进行筛选鉴定。  相似文献   

8.
为弥补福建省马铃薯种质资源匮乏的短板,本课题组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了107份种质资源,分别在龙海和周宁两地对其中24份资源的主要形态特征、块茎产量、干物质含量、主要营养品质性状、耐冻性、花粉育性以及天然结实性等性状进行评价。本研究明确了24份资源可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作为亲本使用,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杂交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在杭州地区春季栽培的耐抽薹白菜品种,引进8个白菜品种分3个播期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8个品种在春季栽培,都会现蕾和抽薹。四季美、浙研黄玉这两个品种现蕾期较晚、抽薹率较低、收获期薹长较短,表明这两个品种耐低温、耐抽薹性较好。且这两个品种株型直立,紧实度较好,商品性佳,丰产性好,综合表现优良,可以作为春季耐抽薹叶菜品种在杭州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为国家草莓种质资源圃所在地,已收集保存单艺品种资源300余份,通过对这些品种生长发育习性、耐贮性、丰产性和抗逆性等性状的鉴定评价,推出下列几个优良品种,供草莓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06—2007年对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60份及国内育成50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110份水稻种质资源高抗至中抗白叶枯病23份,占供试材料20.91%;抗稻瘟病18份,占16.36%。经鉴定评价筛选出7份同时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双抗性材料,且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有很大差异,表明这些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选育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组合)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小麦种质资源材料的引进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引进意大利小麦种质资源 2 8份 ,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分析、综合评价 ,筛选出 3份优质强筋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大豆耐菌核病育种中亲本的耐病性,对黑龙江省346份种质资源进行大豆菌核病耐病性鉴定。研究采用茎干割裂法和离体叶菌丝接种法两种鉴定方法对大豆种质进行菌核病耐病性综合鉴定,茎干割裂法鉴定大豆种质感染大豆菌核菌后的死亡率,离体叶菌丝接种法鉴定大豆种质在感染大豆菌核菌后病害的扩展速度,综合2个鉴定结果,更加真实地反映大豆种质对菌核病的耐病性。采用茎干割裂法共鉴定出31份耐病材料,然后采用离体叶菌丝接种法对茎干割裂法鉴定出的31份耐病材料进行发病级别鉴定,共鉴定出1级发病材料9份,2级发病材料13份和3级发病材料5份。综合上述两种方法,共鉴定出2级耐大豆菌核病的种质3份和1级耐大豆菌核病的种质3份。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大豆耐菌核病育种中亲本的耐病性,对黑龙江省346份种质资源进行大豆菌核病耐病性鉴定.研究采用茎干割裂法和离体叶菌丝接种法两种鉴定方法对大豆种质进行菌核病耐病性综合鉴定,茎干割裂法鉴定大豆种质感染大豆菌核菌后的死亡率,离体叶菌丝接种法鉴定大豆种质在感染大豆菌核菌后病害的扩展速度,综合2个鉴定结果,更加真实地反映大豆种质对菌核病的耐病性.采用茎干割裂法共鉴定出31份耐病材料,然后采用离体叶菌丝接种法对茎干割裂法鉴定出的31份耐病材料进行发病级别鉴定,共鉴定出1级发病材料9份,2级发病材料13份和3级发病材料5份.综合上述两种方法,共鉴定出2级耐大豆菌核病的种质3份和1级耐大豆菌核病的种质3份.  相似文献   

15.
以大白菜Bre-1-1-1-1和芜菁W-2-1-8-1自交系杂交产生的F2群体为材料,构建连锁图谱,采用春季自然春化方法,以抽薹和初花日数为表型值,对控制抽薹和初花基因进行QTL鉴定。群体的抽薹和初花时间偏向于大白菜,且呈连续性分布,表明抽薹、初花性状为数量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抽薹日数与初花日数相关性较高,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利用WinQTLCart 2.5软件对抽薹、初花性状进行QTL分析,检测到控制抽薹日数的主效QTL两个,分别位于A02和A09连锁群上;控制初花日数的主效QTL两个,分别位于A03和A09连锁群上,且A09上控制抽薹、初花的QTL位点相同。筛选到了与这些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在今后大白菜耐抽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及相关基因克隆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对从南非引进的27份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田间鉴定、适应性筛选、自交系选育。结果表明,该批引进材料适应性好、类型丰富、抗倒性强。对这些材料进行青贮玉米种质资源的改良利用,从而培育出一批青贮玉米新种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鉴定春季大白菜新品种的耐抽薹性、丰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它重要的品种特性,筛选适合春季种植的高产、优质、成熟期适当的大白菜新品种,客观地评价参试品种的利用价值、特性,为有关省区市的品种审定、登记和国家大白菜新品种鉴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综合比较了6个品种和4种栽培方式对春大白菜抽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抽薹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强春、良庆的耐抽薹性最强,未熟抽薹率都为0;对照品种丰抗80的耐抽薹性最差,未熟抽薹率最高,达83.33%。“春大将”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宜温州春季栽培。在4种栽培方式中,露地直播+不盖地膜的未熟抽薹率最高,达87.46%;育苗移栽+覆盖地膜、育苗移栽+不盖地膜的无发生未熟抽薹。  相似文献   

19.
1986-1990年通过对中国水稻研究所保存的2185份浙江稻种资源的农艺性状鉴定,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耐逆性鉴定和米质测定等多学科协作研究,明确了这些资源中的优异种质。根据其特性,可归为矮秆、大穗、大粒、米质优异,抗流行性病虫害能力较强,耐实习生 较好和具有较多优良特性等5类。同时,我们还对优异稻种资源的利用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20.
湿涝是影响我国花生生产的重要生态因子,花生种质耐涝性鉴定是选育耐涝品种的重要基础。在概述作物耐涝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综述了花生种质耐涝性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与生长发育鉴定、产量及相关性状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并分析了室内鉴定替代大田鉴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