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基础理论和生态工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乡村生态文明是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目标。目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战略部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在实践中需要从建设乡村生态文明角度,重视和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生态工程建设。本文基于土壤学、地学、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工程等基础理论,分析了上述理论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农用地整治和农村居民点整治中涉及的若干生态工程模式进行研究,从而为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健康持续发展、建设乡村生态文明乃至建设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点整治是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分析影响农户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的主导因素,能为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意见。以重庆市长寿区海棠镇海棠村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海棠村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愿意参与农村居民点整治的主要原因包括改善居住条件、获得一定补偿等,而房屋新建、故土情节等则是农户不愿意整治的主要原因;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非农收入、房屋修建年限、距最远耕地的时间距离等对整治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总人口数、房屋面积等对居民点整治具有显著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3.
标准化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我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为研究对象,将我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分为探索起步阶段、全面推进阶段和稳步提升阶段,梳理总结各阶段的标志性事件,结合统计数据,从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试点示范、标准制定及研究等不同角度分析我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推进路径和取得的成效。结果表明,我国在从不同角度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的过程中成效显著,农业农村各项规划中标准化出现的次数呈上升趋势,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种类和数量也在增加,农村领域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逐渐增加,各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标准化相关的研究项目和论文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点整治决策研究进展及趋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乡村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转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内容与形式日趋多样化,农村居民点整治成为促进统筹城乡发展、重塑农村"三生空间"的重要措施。农村居民点整治决策研究成为适应农村土地整治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复杂化条件下农村居民点整治研究的新视角。从农村居民点整治决策主体、决策过程、决策机制和决策影响因素四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农村居民点整治决策的主要研究内容;从博弈分析、参与式农村评估和计量模型三个方面总结了农村居民点整治决策的研究方法;基于现阶段农村居民点整治决策的研究特征,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农村居民点整治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渐明显,一旦出现环境问题,那么就会影响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进而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构建美丽乡村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并进一步阐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新思路,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点整治可以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可以调整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促进耕地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转变,同时也是落实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环节,而整治潜力测算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必要前提;如何科学系统地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统筹考虑整治后耕地综合质量进行潜力分区,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采用模型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熵权法,探索统一科学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和潜力分区体系。结果显示,河北省涿州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巨大,整治数量潜力合计8 280.11 hm2,达到2014年涿州市现状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71.76%;整治后耕地质量状况较好,国家自然等别区间为10.45~15.00等,国家利用等别区间为7.81~12.00等,国家经济等别区间为5.00~5.56等,大多集中在中等地范围中,较有利于河北省涿州市开展耕地占优补优;涿州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状况较好,主要是一级潜力区和二级潜力区,其中一级区分布在东城坊镇、松林店镇、刁窝乡、义和庄乡4个乡镇,面积总计320.02 km2,占涿州市总面积的42.59%,二级区分布在涿州市北部和南部,三级区位于涿州市城区范围。该研究能对农村居民点整治实践进行全局系统地把握,保证整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达到最大化,同时,可以为指导涿州市农村居民点整治事业继续进步和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唐洁 《现代农业科技》2023,(16):218-220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也包括农村农民幸福感的提升。因此,需要基于宜居内涵,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探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近年来,江苏省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民生,加强政策扶持,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本文主要介绍了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产业发展活力不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待完善以及生产、生活、生态不协调等,并提出了基于宜居性的江苏省美丽乡村发展路径,具体包括强化产业振兴、优化公共项目、坚持“产村人文绿”有机融合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加快推进建设生产宜居、生活宜居、协调宜居的美丽乡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从而提升乡村居民生活环境,是皖北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以皖北地区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利辛县2个美丽乡村作为实证,采用SBE方法对50组乡村居民点进行景观美景度评价,利用SPSS软件对美景度与景观特征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景观色彩、空间处理方式和环境整洁度是皖北地区乡村生活环境景观提升的关键要素;进而提出丰富乡村景观色彩、基于透视原则丰富乡村空间以及开展环境整治是有效推动皖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景观美景度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是提升乡村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的持续支持下,北京市在生活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清洁能源利用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也存在城乡建设水平差距较大、项目建用匹配性不强、传统风貌特色不断消失、管护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建议从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短板、重新审视人居环境治理理念、科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和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等角度开展工作,进一步改善北京农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为了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业部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进一步开展了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我国农村地域和农村人口占了绝大部分,因此,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1.
美丽乡村是我国当前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政策和举措。而"产村相融"的乡村建设是构建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分析产村相融的主要制约因素,从明确发展目标、创造良好区位、完善服务配套和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环境四大路径进行乡村综合规划整治,从而推进"以村带产,以产促村"的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框架与模式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模仿城镇化建设模式,导致农村特色丧失、农业文化割裂,因此急需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基本理论和模式设计的研究工作.本文在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内涵的基础上,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农村多功能性理论、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3个角度,归纳和梳理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理论,研究了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基本思路,并从规划、方案、评估3个层面提出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设计方法,为提升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性和操作性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村厕所问题长期制约着农村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发展,已成为新时代"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主要掣肘。基于对睢宁县N镇"厕所革命"政策执行进程实地调研,利用史密斯政策模型进行本土化建构,从多维视角分析"厕所革命"政策在农村地区执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探寻治理策略,从而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乡村文明建设,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美丽乡村是我国当前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政策和举措.而”产村相融”的乡村建设是构建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分析产村相融的主要制约因素,从明确发展目标、创造良好区位、完善服务配套和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环境四大路径进行乡村综合规划整治,从而推进”以村带产,以产促村”的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肩负着各自的职责和使命。本文通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明晰了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含义,并立足贵州实践,结合目前土地整治取得的成效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表现形式,从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的作用、影响、要求以及互补等方面,阐述了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依附关系,显现了土地整治对美丽乡村建设做出的贡献,为开展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是乡村系统内部多种要素的协调耦合和共生共荣,居民点作为乡村地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空间布局与调整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完善城乡布局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在推进和完善城乡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城镇和乡村的发展,科学安排县域村庄布局和规划,对零散的居民点进行综合整治,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该文首先阐述了农村居民点的现实意义和概念;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的整治模式;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居民点类型了分类;并借鉴国外村庄整治经验和国内地方居民点典型,对地方农村居民点整治进行了总结。今后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管理措施,充分发挥村民的意见和因地制宜的理念,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19,(5):94-95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措施,是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步伐,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和生态质量的具体行动。以驻马店市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为依据,探讨了林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延边州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抓手,把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憩可游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探索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和民俗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区域发展模式。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筑牢美丽乡村建设基础统筹推进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清垃圾、清柴草、清粪堆、清院落、清沟渠、清卫生死角等"六清"整治活动,筑牢美丽乡村建设基础。集中整治农村环境,坚持每年春秋两季在全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平台,在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作用。安徽省阜阳市为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整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结合本地实际,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在满足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村土地整治新要求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贯彻"融合整体、减量增效、生态优化、善治人文"的设计理念,进行模式创新,提出实施"美丽乡村节地工程",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然而,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践中,会不断有问题出现,影响整治效果。本文简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时代价值,以吉林市昌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研究对象,从组织领导、具体措施、创新亮点等方面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发现乡村规划任重道远;部分干部和村民思想保守、认识不到位;资金缺乏仍然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五条对策建议:立足实际,合理规划使其落地生根;深化认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切实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拓宽渠道,保障资金多元投入;健全机制,逐步实现治理持续高效,以期能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