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除了在建筑、艺术等领域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外,其富有个性的景观特质必将成为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中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衔接的契合点。文章从景观整体性、差异性、多样性、人文性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街区中景观环境的研究,用城市整体性理论来探讨景观特征保护与场所精神营造的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2.
鲁昭 《现代园艺》2023,(13):162-164+167
为解决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后气氛衰落问题,基于使用后评价方法,选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安市主城区的三大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交互景观使用后评价和需求调研。从公共空间营造、使用者主观感受、历史文化空间营造3个方面对西安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交互景观现状进行总结,并从主题文化、街巷空间、入口空间、广场空间、历史文化遗址遗存5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交互景观设计建议,对西安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未来改造具有一些实际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大清河中段滨河景观更新改造为例,在分析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理念,提出城市滨河区域设计的原则,通过分析现状场地地理条件、历史文化条件、水系、区位、交通流线等,提出大清河中段滨河景观更新改造策略,以期为其他滨水环境品质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保留下的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能够完整地体现城市历史风貌区域。对构成历史风貌的建筑外观与街巷塑造进行景观风貌的重建,是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重点之一,也是对历史文化街区中建筑风貌与民俗文化价值传承与延续的重要过程。本文通过对上海新天地、武汉昙华林、济南宽厚里景观风貌重建的分析与评价,讨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在景观风貌重建中所产生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历史文化街区景观风貌重建中的经验教训,从而对我国的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风貌重建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历史文化街区的视觉景观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保护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街区,防范及治理文化街区视觉景观污染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关于历史文化街区视觉景观保护的法律法规很少,再加上民众对视觉景观环境保护的意识普遍薄弱以及相关部门管理疏忽,这是造成历史文化街区视觉景观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控制城市的视觉景观,有的通过保护实现对特定的历史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权利。合理规划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视觉景观,在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发展和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主要从整体植物景观层面和造园要素与植物景观关系层面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并分析总结得出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的特色与不足,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的保护与延续提供思路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丹 《现代园艺》2014,(16):80-80
通过对台儿庄古城的调研及研究,从景观文化营造的角度对历史街区的街区概况、环境特点、设计原则等方面具体深入分析,对历史街区的振兴、准确把握城市发展的定位、减少城市同质化建设的倾向,营造特色城市提供了一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提供优美的环境体验,同时还肩负着历史文化的传承作用。从景观叙事方式、内涵以及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研究历史街区中景观的传承作用、历史街区中景观叙事表现方式等,以常州市青果巷为例,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人文环境、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景观叙事手法的现实运用、历史街区在景观传承方面的表现,以及历史街区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历史悠久,城区中现存多处比较完整的历史建筑及历史文化街区,但同时存在简陋破旧、环境极差的棚户区,棚户区改造时,应注重景观环境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文试图在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文物的前提下,分析太原市历史街区中棚户区的现状与特点,对城市老城区中棚户区的景观改造更新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人们营造生态景观优美、充满活力的社会文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10.
蔡晓 《花卉》2022,(18)
为了解决城市景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使城市拥有代表性的街区景观,本文对温州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力求根据当前城市的发展及对历史文化街区创设的需求制定合适的方案,更好地完善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同时,本文针对目前历史文化街区古老建筑存在的破损现象提出了修复完善、实现建筑创新性发展的措施,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市民宝贵的生活记忆,也是城市景观的特色所在。东京银座历史街区以银座宪章为目标愿景,以"银座特色"为滤网,以不断更新的《银座设计导则》为设计指导,通过自身不断创造更新的力量,改变城市景观趋同化发展的局面,成为日本甚至全球最具活力和价值的商业街区,在公众参与、导则控制、生活方式营造等方面,为我国历史街区景观营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沈阳的城市民俗特色街区建设是发展城市文化的重要推动力,亦是塑造城市景观文化形象的重要途径。探讨文化基因与沈阳民俗特色街区景观营建的关系,对当前如何有效地合理营建民俗特色街区进行思考,并确立研究方向,明确沈阳民俗特色街区作为构成沈阳城市文脉的一部分,其不断发展促成沈阳城市建设中文脉的动态表达形式,对城市文化整体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太平北路为南京市一流的样板景观道路,它以优美的环境和特色的历史面貌成为南京城市形象的典型代表。分析了太平北路各绿带的绿化现状,并从景观生态性、绿地系统性、景观人本性、文脉地方性、视觉艺术性这5个方面客观地评价了该道路,为现代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营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园艺》2020,(3):105-107
近年来旧城改造在各大城市进展迅速,但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和街区特色受到严重破坏,城市丧失独特性。作为展示城市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街区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和历史文化的叙述者。结合太原地域文化特色,以太原市东三道巷历史街区为主要研究内容,东三道巷历史街区是太原城里相对完整的历史街区,可以更好地反映太原历史街区的文化和街景。着重分析了太原东三道巷历史街区的概况、街区文化和景观设计,积极探索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更新与改造。  相似文献   

15.
历史街区是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生活记忆及归属感的触发之地,已成为城市更新中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文化保护意识增强,过去大拆大建的旧城更新方式已被逐步摒弃,开启了新一轮有机更新方式的探索。广州作为中国历史名城之一,于2016年率先提出"微改造"的方式开展城市更新工作,并在西关历史街区永庆坊进行大胆实践,改造一期效果引来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热议。探究了"微改造"模式下的景观营建方式,通过研究永庆坊景观改造实践,总结其主要改造手法,发现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此后广州地区历史街区的景观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邬夏菲 《现代园艺》2023,(14):127-12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生活需求的升级,传统街区与城市需求不匹配,传统街区出现特色消失、场所精神缺失、景观空间缺乏、步行环境拥堵等问题。因此,从城市文化风貌延续和更新的角度出发,以广州市传统中轴线绿化景观提升为例,从城市文化传承、场所精神保护、空间功能更新等角度,提出了重要景观节点设计策略,旨在为我国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延续和更新提供更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中国新一轮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和街区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景观面貌和格局。如何塑造出独特个性的街区,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新问题,绿化特色街区概念应运而生。绿色特色街区是指绿色特色鲜明、绿化形式多样,能够体现良好的城市风貌、文化特点,同时又具有生活、商业、商务、休闲等功能特质的街区围合范围内的道路路网或公共空间。以上海市长宁区黄金城道绿化特色街区创建为例,通过对绿化特色街区概念的理解,分析了绿色特色街区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如何利用道路的绿化资源这一特殊的绿化特色公共空间,综合运用特色绿化、容器花卉、园艺小品、围墙透绿等景观绿化形式将提升街区的绿地景观品质,充分将特色商业、城市文化街区融合在一起,进以实现真正的绿化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8.
入口空间是历史街区风格的第一体现,它的环境塑造应体现本街区独有的历史人文,本文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三期东入口区域的环境设计为例,提供一种历史街区入口景观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湖州龙溪港作为湖州最重要的城市河道之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脉。潘家廊街区景观工程既不是为了重建潘家廊,也不刻意追求靓丽华美的景观效果,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表现传统湖州水岸生活场景上。本文分析了湖州龙溪港潘家廊街区的景观建筑设计概况。  相似文献   

20.
胡之平 《现代园艺》2013,(24):76-77
以曹妃甸工业园区新建城市公园、衡水市老城区旧公园改造和南京市一个高品质居住社区景观为案例,分析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不同功能区的景观环境如何适应城市的变迁与更新。与时俱进的城市景观环境需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需要融合城市的特点,体现地域文化,更好地完善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