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滨水景观设计中,注重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作为灵魂,和现代的滨水景观设计方法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和人们的心理以及行为需求相结合,体现出人文关怀。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是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城市历史的记忆。将当地文化和滨水景观设计进行结合,能够有效地提升滨水景观的建设,为城市景观的发展创造条件。从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价值入手,分析了城市滨水景观应用地域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现代西方设计思潮的涌入,各地的滨水景观设计日趋千篇一律性,而滨水区往往是一个城市展示自身魅力的重要窗口,如何解读地域文化并加以演绎融入到滨水区景观空间设计中,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以文化演绎为切入点,从景观文化系统梳理、滨水重要节点文化再造2个层面来探讨文化景观视角下的滨水区空间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乃生命之源,人们除维持生命必须的水之外,还有观水、近水、亲水、傍水而居的天性,所以,城市滨水区域成为人们理想的生活区域。要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滨水景观中,应从地域文化内涵出发,阐述城市滨水景观中实现地域文化的表达原则、手法,结合地域文化探讨城市滨水景观中景观元素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滨水景观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时与富有城市特点的地域文化相结合,能够起到因地制宜、突出文化的特征,并能丰富滨水景观内容,传承当地的地域文化。以洛浦公园滨水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域文化在公园中的表达途径,进而总结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滨水景观在设计中应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结合现代滨水景观的设计方法,有效地将地域文化渗透到具有城市特色的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建设中,为城市景观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基础。把地域文化的人物要素、物质要素融入滨水景观设计是对当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对文化景观内容的丰富、城市特色的展现;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和属性特征。结合常熟李市村地域文化调研梳理,以村落原供销社旧建筑为改造设计对象,进行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展示空间设计研究探索。研究从相关概念阐释出发,提出了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展示空间设计原则,并基于对乡村地域文化的调研与梳理,从凝练乡村历史文化符号、场景再现表达、传统技艺体验、空间色彩表达4方面,提出乡村展示空间设计策略,为乡村地域文化传承与复兴、乡村展示空间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地域性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传承长沙本土地域文化特色为出发点,研究长沙湘江西岸江滩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提出了地域文化是城市滨水景观环境营造的重要源泉,并探讨了如何利用地域特色在城市滨水植物景观中发挥独特性作用,汲取地域文化的精髓,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改善居住环境,突出城市景观特色,打造与时代相并行的城市滨水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8.
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的一部分,将滨水景观设计理念与地域文化相互结合在一起,能够起到因地制宜、凸显文化内涵以及丰富景观环境的效果,已经成为目前滨水景观设计的趋势。文章就体现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进行探讨,并以安徽巢湖南岸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城市休闲滨水景观已经成为现今滨水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不同的文化属性、地方特色,体现出不同的滨水空间。打造主要的滨水景观区,应将当地历史文化用景观的手法串联起来,并归纳出3个主要针对性策略,即生态政策、安全政策和交通策略,从而形成完善的滨水景观体系。以浏阳市浏阳河城市滨水景观为例,该地区主要特色集中体现在承载一代人的记忆,见证了浏阳的时代发展,结合当地历史遗迹,并在城区滨水空间中融入多个历史的记忆场所、人文记忆长廊等景观节点,形成涵养一河碧水到湘江的特色景观风貌。  相似文献   

10.
杨懿 《现代园艺》2012,(24):114-115
城市滨水所处的地域、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和族群等方面,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各地文化的交溶、吸纳和影响受到广泛的瞩目。本文以设计学为切入点,通过对重庆滨水文化背景、渊源关系、生存环境、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滨水城市的开发与设计,更好的为重庆滨水地区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角度研究了地域文化的应用。要遵循因地制宜,在保留历史文化遗迹的同时加入新时代的时尚元素,对滨水景观综合设计,既不乏时代先进性有保留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2.
驳岸空间是滨水景观设计区别于其他景观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滨水城市驳岸空间的景观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探讨驳岸空间设计中的防洪与安全功能优先、亲水性、生态性、地域文化性等原则在景观中的重要性;探讨驳岸景观节点设计中空间布局的序列性、竖向设计的丰富性、公众的参与性等要点,创造舒适怡人的城市滨水空间,营造恬静优美的水岸景观,以期为滨水城市驳岸景观设计的应用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价值的基础上,找出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不足,在总结滨水景观设计方法的同时,明确具体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吴鹏 《花卉》2019,(18)
城市中的每一段水域都记录了文明的诞生与城市的发展,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滨水城市通过修建滨水公园来展现城市的风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水平,也可以对外宣传城市的特色与文化,也是外界了解城市历史和区域民俗的直接途径。本文通过文献搜集法对滨水公园植物配置的原则进行研究,用实地调研法对北方知名滨水公园植物配置分析后,用归纳演绎法提出北方滨水公演植物配置的建议,以期在北方做出功能齐全又符合地方特色的滨水公园,达到服务本地居民并能弘扬当地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在城市建筑方面更多的建筑商将各种风格的艺术文化与建筑结合,形成了更多的地域风情,因此,文章从地域文化的角度阐述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1现状条件概述故黄河属于徐州市的骨干河网,担负着城市的防洪排涝、蓄水和生态功能。本次方案的范围是从西三环到汉桥段。故黄河迎宾路地带与城市功能密切结合,提供良好的景观和丰富多样的滨水活动空间,形成具有活力的城市滨水区域。2设计理念遵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的思想,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国内外先进的造园理念,以表现徐州地方历史文化为核心,创建供大众游憩的绿色公共空间,从而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低影响开发理念使城市滨水空间通过生态系统的良性介入,缓解了城市滨水环境问题。分析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的特性,研究其价值应用及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具体运用,力求在发挥城市滨水设施功能的同时,倡导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激发大众在滨水景观空间开展社交和休闲活动。  相似文献   

18.
温小雄 《花卉》2019,(12):130-130
城市滨水景观建设中地域特征的再现对于塑造特色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有重要意义,本文解析了地域特征的现实意义、类型,并就地域特征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方法结合实例进行了初步探讨,期以避免景观设计中千城一景,为实现风景园林规划中的“看得见的乡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双改”理念旨在改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不足,提供城市发展转型中滨水空间改造提升系统性理论方法。以郑州市二七区金水河景观改造设计为例,以“城市双改”理论为依托,系统性总结“城市双改”理念,通过问题探寻提出针对性的四大“双改”策略,解决“旧城市病”,提升城市滨水名片效应。  相似文献   

20.
叶宏 《现代园艺》2014,(8):115-116
城市滨水区域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资源,它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城市滨水区域设计具体化须以滨水区域的实物环境为依托。以景观设计为手段,综合考虑水体本身、滨水开放空间以及滨水区域的地形地貌,形成多层次连续的城市滨水区域空间形态。本文以城市滨水区域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角度,分析城市滨水区域构成的要素。总结滨水区域城市设计原则,探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