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苎麻是我国的特产。早在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我们租先已利用它作为纺织原料。从浙江吴兴钱山漾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三块珍贵的苎麻残片,是最可靠的见证。到了奴隶社会,最精细的苎麻布,经纱密度已经每厘米达到50根,相当于今天的府绸。到了封建社会秦汉时期,苎麻生产和手工纺织业都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来,苎麻这个词在服装及类似亚麻织品的标签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苎麻是一种植物纤维,人们早在远古时期就开始使用它。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对苎麻这个词的发音亦有不同,最广泛的至少有两种,分别是“ra-me”和“ram-e”。苎麻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别名———“中国草”。美国市场对苎麻织品产生兴趣源于与中国贸易的增加和进口商利用美国贸易法的漏洞。这些法律限制羊毛、棉花和人造纤维的进口,不限制丝绸、苎麻和其它小量的天然纤维的进口。进口配额制度现在包括了苎麻,以这种纤维制成的进口物的配额应该调整到同一水平。目前,中国、…  相似文献   

3.
我从1956年开始到现在,进行了20多年苎麻科学试验,使苎麻产量不断提高。我队苎麻单产每年在300斤以上,我在生产实践中的体会主要有如下六点:  相似文献   

4.
苎麻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是苎麻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苎麻的产、销经历了由“冷”到“热”,再由“热”到“冷”,大起大落,从一个低谷走上了高峰,然后再从高峰滑向了低谷。苎麻产、销的“冷”、“热”根源何在?解决的措施有哪些?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我今年71岁,种苎麻几十年了,从1956年开始到现在,进行了一些苎麻科学试验,使苎府产量不断提高。70年代我村苎麻单产在150公斤以上,80年代初期开始,单产已提高到200公斤以上。我在生产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6.
1984—1994年对苎麻属植物主要分布区广西、云南等10省(区)的部分山区进行苎麻属植物野生种考察,共收集到苎麻属17种7变种157份材料,其中活体保存于本所搜集圃有16种7变种123份。考察发现广西新记录种5种,云南新记录种1种,湖南新记录种2种;首次发现茎花苎麻与滇黔苎麻、茎花苎麻和水苎麻的中间类型材料。收集到一批种内新变型材料,从而充实了苎麻属植物的特征特性。对种群的生长习性、繁衍生殖特点及利用价值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分类。  相似文献   

7.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大宗农产品受到巨大冲击,而给在国际上一度处于垄断地位的苎麻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市曾是湖北苎麻的一大产区,在苎麻种植业上既有辉煌的年代,也有沉痛的历史。1987年全市苎麻面积曾发展到1.1万hm2,总产871.95万kg,面积、总产均居全省县(市)之首,到2001年底止,全市苎麻面积仅存220hm2。鉴于这一现状,笔者根据长期生产实践所掌握的资料,就如何立足市情,恢复和发展我市苎麻生产谈谈如下浅见:1恢复和发展苎麻生产的有利条件1.1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苎麻是喜温喜湿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苎麻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种植分散-生产布局不合理、单产低、品质差等。因此,有必要调整其生产布局,在最适宜种植区集中种植。安徽省苎麻的最适宜种植区为皖南山区北缘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和大别山区的东南山麓。  相似文献   

9.
苎麻是我县传统经济特产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土壤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足,无霜期长,适宜苎麻生长。解放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我县苎麻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面积由1949年3300亩,发展到1982年的9449亩,产量由2664担上升到9178担,增加了2.5倍。但是,由于苎麻的用途由过去民用转为轻纺工业用后,  相似文献   

10.
中国苎麻属植物野生种考察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84-1994年对苎麻属植物主要分布了广西、云南等10省(区)的部分山区进行苎麻属植物野生种考察,共收集到苎麻属17种7变种157份材料,其中活体保存于本所搜集圃有16种7变种123份。考察发现广西新记录种5种,云南新记录种1种,湖南新记录种2种;首次发现茎花苎麻与滇黔苎订、茎共麻和水苎麻的中间类型材料,收集到一批种内新变型材料,从而充实了苎麻属植物的特征特性。对咱群的生长习性、繁衍生死特点及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苎麻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种植分数-生产布局不合理、单产低、品质差等。因此,有必要调整其生产布局,在最适宜种植区集中种植。安徽省苎麻的最适宜种植区为皖南山区北缘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和大别山区的东南山麓。  相似文献   

12.
我县是湖北省主产苎麻区之一,种植苎麻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解放后,苎麻最高年总产达20400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苎麻生产有很大恢复和发展。1979年,全县总产13997担,比1978年增长47.8%;1980年总产17047担,比1979年增长21.5%。两年来,苎麻总产净增7567担,比1978年将近翻一番。  相似文献   

13.
硼是农作物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施用硼肥能使苎麻增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探讨苎麻施用硼肥的最适用量和最佳生育期,1982~1983年进行了此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江西宜春地区种植苎麻历史悠久,万载苎麻驰名中外。广大麻农有丰富的种麻经验,品种资源丰富,自然条件适宜苎麻生长。为了充分发挥我区苎麻生产优势,使苎麻生产尽快得以恢复和发展,满足麻纺工业的需要。宜春行署于1982年11月批准将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苎麻研究室改为宜春地区苎麻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关于进一步开发苎麻纺织产品和稳定苎麻生产的建议毕秋芳(湖北省农牧厅武汉430070)我国苎麻生产经过7年之久的萧条徘徊,现由冷变热。自1993年初开始,苎麻原料供应趋紧,库存几乎告罄,苎麻价格由1988年的每公斤2元左右上涨到1994年的13元以上,...  相似文献   

16.
苎麻遗传育种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育种技术的进步和苎麻新用途的开发.近年来苎麻育种领域发生新的变化。本文对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近年来在苎麻分子育种和饲料用苎麻研究两方面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和重要进展进行了概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苎麻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培养是保存苎麻种质资源、进行快速繁殖的有效方法,并且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苎麻品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内研究学者开展了苎麻组织培养研究,本论文从不同基因型、不同的外植体、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的激素对苎麻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以及培养条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在苎麻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冯云  李阮 《中国麻业科学》2008,30(3):171-175
我国是世界上苎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中国入世后,苎麻产业因自身具有的独特优势而凸现其重要性。本文在把握中国苎麻产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的背景下.对苎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系统研究与测算;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了提升中国苎麻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仁军 《中国麻业》2002,24(6):43-44
中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及农业结构的调整给大竹县苎麻生产、加工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苎麻是大竹县的一大传统优势作物,但如何加快苎麻产业发展,迎接市场挑战,已成为当前苎麻生产、加工中的一大课题。为此,找准苎麻生产、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提升原麻及其制品档次,满足市场需求显得十分迫切。1苎麻生产、加工现状苎麻是大竹县的传统优势作物,其面积、产量、品质、加工能力、技术等在国内名列前茅。到2001年,全县苎麻面积1.2万hm2,其中优质麻0.90万hm2,良种母本园33.3hm2;原麻…  相似文献   

20.
我从1956年开始到现在,进行了20多年苎麻科学试验,使苎麻产量不断提高。我队苎麻单产每年在300斤以上,我在生产实践中的体会主要有如下六点: 一、因地制宜,建立高产麻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