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许艳 《防护林科技》2010,(4):51-53,74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的一种独特景观。红树林在调节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红树林特殊的生态适应性和底质沉积物特征,对于研究红树林净化海水、抵挡风浪、保护海岸和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连栽杉木林不同生育阶段林下植被生物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生产者,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Chpin,1983;Chastain et al.,2006),如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褚建民等,2007)、提高人工林的水土保持功能(袁正科等,2002)和保护环境(刘苑秋等,2004;Fabia et al.,2002;Kume et al.,2003;Taylor et al.,2006).对森林林下植被结构和生态功能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Taylor et al.,2006;吴鹏飞等,2008;李春义等,2007;段劼等,2010).  相似文献   

3.
在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系统,调查不同生境区域的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系统昆虫群落由11目66科组成,优势类群是蚁科Formicidae、蝇科Muscidae、螟蛾科Pyralididae、沫蝉科Cercopidae和叶蝉科Cicadellidae;双翅目Diptera昆虫类群最丰富,膜翅目Hymenoptera昆虫的个体数量最多。不同生境区域昆虫群落的主要类群和个体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基围鱼塘区域昆虫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高于陆域林地和红树林区,陆域林地昆虫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红树林区昆虫群落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4.
缙云山森林土壤酶活性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森林土壤酶系主要来源于动植物的分泌及其残体的腐解和微生物的分泌等 (关松荫 ,1 986) ,可见 ,植物种类和组成不同 ,其根系分泌物和枯落物的质和量就不同 ,从而可能引起土壤酶活性的差异 ,但已有的报道主要涉及到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Sarathchanderetal.,1 984) ,土壤酶性质的研究 (Tate ,1 984;Busi nanetal.,1 985;Lajthaetal.,1 985)以及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和动态及其与其它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因子的关系研究等 (杨万勤等 ,1 999a,1 999b ;张其水 ,1 992 ;郑文教等 ,1 995;…  相似文献   

5.
Frankia是一类能与非豆科树木共生结瘤固氮的放线菌。关于其属的分类目前比较确认 ,对于种水平的划分 ,虽然从可溶性蛋白类型 (张道海等 ,1 991 ;Bensonetal.,1 983;Gardesetal.,1 987a)、同功酶类型(Gardesetal.,1 987b ;张道海等 ,1 989)、脂肪酸 (Weeleretal.,1 986)、血清 (Bakeretal.,1 981 ;孙慧君等 ,1 991 )、宿主特异性 (Baker,1 987;Torreyetal.,1 989)、DNA同源性 (Fermamdexetal.,1 989;Akimovetal.,1 992 )、基因组 (Dobritsa ,1 985 )和质粒的限制酶切图谱 (Simonetetal.,1 985 )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但由于研究的菌株数量有限 ,且培养过程中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易发生变异 ,因而迄今为止仍没有一种有效的种的分类方法。近年来 ,1 6SrDNA及其 1 6S~ 2 3SrDNA间隔序列作为一个分子标记 ,广泛应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分子遗传差异和分类鉴定研究 (韦革宏等 ,1 999;冯瑞华 ,2...  相似文献   

6.
文章概述了中国红树林昆虫群落及虫害研究进展情况,详细记述了红树林主要害虫种类,综述了红树林害虫防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红树林的害虫种类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共统计中国红树林害虫128种,隶属2纲7目55科,其中以鳞翅目、半翅目昆虫为主,分别占总数的52.4%和26.6%。危害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obovat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的害虫分别有45种、45种、37种、32种和20种。广东红树林害虫种类最多,共95种;广西其次,49种。鳞翅目害虫主要包括海榄雌瘤斑螟Acrobasis sp.、桐花树毛颚小卷蛾Lasiognatha cellifera Meyrick、棉古毒蛾Orgyia postica Walker、蜡彩袋蛾Chalia larminati Heylaerts、丽绿刺蛾Latoia lepida Cramer等,多以幼虫取食为害;半翅目害虫主要有考氏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cockerelli(Cooley)、广翅蜡蝉Ricania sp.等,以幼虫、成虫吸食植物汁液为害。在害虫的综合防治中,以生物防治为主,如利用寄生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捕食性天敌和生物制剂等进行防治,结合物理防治可以提升防治效果。同时,探讨分析了红树林虫害暴发的原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8.
植物挥发物的收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挥发物对调节生态系统各级营养层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传粉昆虫和植食性昆虫可通过健康植物释放的挥发物来进行寄主定位,而被植食性昆虫为害诱导产生的挥发物则对植食性昆虫具有直接或间接的防御功能。对植物挥发物的收集和鉴定,继而筛选出吸引或者趋避害虫以及吸引天敌的有效成分,对害虫的生物防治、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介了收集植物挥发物的几种方法,并对目前比较常用的萃取、蒸馏、吸附剂吸附、电子鼻等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极高,能为该系统内的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栖息、繁衍地及丰富的食物来源。软体动物是红树林底栖生物的重要类群,种类与数量大,对维持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广东省惠州市惠东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软体动物分布及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惠东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软体动物共9科17种,优势种主要为黑口滨螺(Littoraria melanostoma)、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和斑肋滨螺(Littoraria ardouiniana)等;不同生活型软体动物的调查结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廉江高桥红树林保护小区红树林生态系统面积为2 249.4 hm2,有丰富的植物资源(26种)、大型底栖动物(71种)、鱼类(75种)、贝类(60种)、昆虫(133种)和鸟类(194种)等,还有小面积的海草床和盐沼。文章简述了高桥红树林保护小区红树林、河口潮沟、海草床和盐沼的概况及各生境面临的8个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管理体系、加强跨部门联动职能、提高人员素质等湿地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浸渍和室外喷雾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25%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药效测定600倍和900倍浓度处理36h之后幼虫的死亡率均达到100%,1 100倍溶液在48h后死亡率达到100%;林间喷药试验中,600倍液、900倍液、1 100倍液在72h后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0%、90%和85%。因此,采用0.25%印楝素乳油防治蜀柏毒蛾,其浓度以900~1 1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12.
根据同一滩地、不同高程杨树林一个轮伐期的定位观测,杨树造林保存率和材积生长量均随滩地高程降低、淹水时间增加而减小。东南湖滩地根据其杨树宜林性分为3类:①高位滩地,适于建速生丰产林基地;②中位滩地,可作一般用材林、防浪林、抑螺林的造林;③低位滩地,一般不宜直接用于杨树造林。  相似文献   

13.
以8个种子样品(种、种源)的胡枝子种子进行热水处理、浓硫酸酸蚀处理,探索破除种子硬实促进萌发的适合方法。结果表明:胡枝子种子千粒质量越小则硬实率越高,浓硫酸酸蚀处理较热水浸泡处理能显著提高胡枝子种子发芽率与发芽整齐度。应根据种子大小确定种子酸蚀处理时间,分别为小粒种子(截叶胡枝子)适合处理时间为10 min以下、中粒种子(中华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多花胡枝子)为10~15 min、大粒种子(二色胡枝子、美丽胡枝子)15~20 min。  相似文献   

14.
立地环境因子对小油桐冻害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罗甸县2008年凝冻低温使小油桐受到严重冻害。2009年1~3月平均温度均在12℃以上,为有效了解小油桐的适生环境,对不同坡向、海拔、坡位区域中小油桐的冻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海拔高低,坡向中阴坡和半阴坡小油桐冻害显著,半阳坡和阳坡冻害程度相对较轻;海拔600 m以上小油桐的冻害严重,最严重冻害发生在海...  相似文献   

15.
3种针叶树种树皮抗火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和分析云南油杉、云南松、华山松3种针叶树种树皮的厚度、导热系数、外界热辐射作用下的失重过程和树皮内表面温度4个因子,结合3个树种在火烧迹地上的死亡率数据,得出如下结论:树皮的结构、导热系数是决定这3种树种耐火性差异的主要因素,3种针叶树种树皮的抗火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云南油杉〉云南松〉华山松,与这3个树种的死亡率由小到大的顺序相同。  相似文献   

16.
云杉卷叶蛾(Choristoneura fumiferana(Clemens))是北美地区严重的森林食叶害虫之一。本试验室采用浸叶法测定植物源杀虫剂除虫菊酯对云杉卷叶蛾4龄幼虫的致死剂量,分析幼虫死亡率与致死时间致死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2.5、25、50、100和200 μg·L-1时,幼虫LT50(50%害虫死亡的时间)分别为94.78、45.54、20.36、14.39和11.37h,在120 h累积死亡率依次达到50%、67%、93%、100%和100%。4龄幼虫的LC50(50%害虫死亡的浓度)为16.1μg·L-1。因此,除虫菊酯对云杉卷叶蛾幼虫的致死率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而致死时间随着浓度增加而降低。本实验为除虫菊酯为效防治云杉卷叶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林木种衣剂使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外试验,林木种子经过浸种后包衣是提高其成活率的必要手段,浸种48h把种子晾干后包衣效果最好。各树木种子经包衣后播种保存率均比时照提高。使用种衣剂包衣的樟子松和落叶松,2年生时,在密度基本一致的条件下,Ⅰ、Ⅱ级苗比时照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红树林恢复和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期中国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居民曾经引种和营造红树林来抵御风潮灾害。但引种和造林成绩微小,而且缺少该类科技资料报道,更没有进行红树林造林技术的系统研究。1991年以后,政府设立国家攻关专题研究红树林造林和经营技术。在主要树种造林,退化次生林改善,优良速生乔木树种北移引种,污染海滩造林,优良造林树种和种源选择等技术。以及红树林宜林海洋环境指标。护岸效益指标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文内概要地综述了这些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9.
滩涂互花米草除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福建沿海滩涂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疯长成灾问题,通过使用滩涂米草除控剂、种植秋茄等方法对互花米草进行除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4-7月退潮后,用滩涂米草除控剂300-400 g稀水10 kg液均匀喷湿互花米草茎叶,2个月后叶枯根烂,次年4月下旬在除草迹地插植秋茄胚轴,幼树长势良好,为建设海峡西岸滩涂绿色屏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东海岛木麻黄试验示范林植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岛沙质海岸木麻黄试验示范林的植被,在林外海滩前沿的低潮线至高潮线间是无植物的裸露沙地;紧邻高潮线的沙堤外边缘,是耐盐的卤地菊、厚藤等植物。营造木麻黄试验林后,林内植物种类增加2.4倍;植物的种类由少到多、由阳性向阴性、由耐旱向喜湿、由有刺向无刺发展,这些变化是立地质量提高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