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原发性空肠鳞状细胞癌极为罕见,国内外几乎未见报告。本室25年来见小肠肿瘤117例,仅此一例。该例为67岁男性,因腹痛入院手术见空肠有增厚、狭窄,镜检为典型Ⅲ级为主鳞癌,偶见角化癌细胞和细胞间桥。对国内外有关统计数字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也叫牛红眼病,是危害牛的一种急性的传染病,水牛发病较多。引进病牛或带菌牛,是牛群暴发该病的一个常见原因。本病发病特征是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性症状,眼结膜红肿外翻,胬肉增生眼之黑白睛上,而成外障。伴有大量流泪,之后发生角膜浑浊,浑浊物呈乳白色。本文通过病原体、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对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科学防治措施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正>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突然、死亡率高;急性型以败血症为主要特征。慢性型则多表现为皮下组织、关节、各脏器的局灶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四季常发,多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发生,常给养殖户的生产生活及经济带来较大的损失。而白血病是牛的一种慢性肿瘤性疾病,其特征为淋巴样细胞恶性增生,进行性恶病质和高度病死率。一、牛巴氏杆菌病牛眼结膜充血、出血,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运动失调;  相似文献   

4.
正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突然、死亡率高;急性型以败血症为主要特征。慢性型则多表现为皮下组织、关节、各脏器的局灶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四季常发,多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发生,常给养殖户的生产生活及经济带来较大的损失。而白血病是牛的一种慢性肿瘤性疾病,其特征为淋巴样细胞恶性增生,进行性恶病质和高度病死率。一、牛巴氏杆菌病牛眼结膜充血、出血,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运动失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基底细胞癌(简称基癌)组织中FADD、caspase-3(简称casp-3)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鳞癌、41例基癌中FADD、casp-3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鳞癌中FADD、casp-3表达及凋亡指数(A I)均明显高于基癌(P<0.01),两种表皮肿瘤的FADD、casp-3表达与A I均呈正相关(r=0.521,P<0.05),FADD与casp-3之间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437,P<0.05)。低分化鳞癌中的casp-3表达和A I低于高分化者(P<0.05),鳞癌原发灶中的A I高于转移灶(P<0.01)。结论:Fas凋亡途径可能是鳞癌、基癌的主要凋亡途径,FADD、casp-3是鳞癌、基癌细胞凋亡中重要的促凋亡因子,并有相互协同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aspin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简称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宫颈鳞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72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 plus两步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aspin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术前淋巴结转移、癌灶最大径、癌细胞间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癌组织maspin阳性率为37.5%(27/72),癌旁组织maspin阳性率为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阳性率在不同年龄及术前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癌灶最大径、癌细胞间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Ki-67表达指数5项临床病理指标分组,maspin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阳性率在术后5年内有复发转移与无复发转移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spin表达下调不仅有助于鉴别宫颈良恶性病变,而且提示宫颈鳞癌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在去除上皮细胞的人羊膜基底膜上,分别接种关中奶山羊角膜缘组织块和传至第3代的关中奶山羊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角膜上皮,并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角膜缘组织块和角膜上皮细胞在羊膜上培养15 d均可形成6~7层上皮细胞结构,细胞内含丰富的细胞器和糖原颗粒,细胞间有大量的桥粒连接,细胞与羊膜间形成半桥粒连接,构建的复合角膜上皮P63染色阳性,与正常的角膜相似。说明羊膜可负载培养山羊角膜缘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角膜上皮,构建的复合角膜上皮含角膜缘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在内蒙古地区检验牛108667头,检出肝脏肿瘤7例,检出率为6.44/10万。其中恶性肿瘤有肝细胞癌4例,胆管细胞癌1例,胆管癌1例;良性肿瘤仅肝细胞腺瘤1例。恶性肿瘤为良性肿瘤的6倍。对4种牛肝脏肿瘤的形态和结构作了详细描述,并就其病理形态学特征和病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甲苯胺蓝(TB)染色法和Alician蓝·藏红(AB—S)染色法研究了甲基胆蒽诱发的小鼠宫颈鳞癌间质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和组化特征。结果显示,癌旁间质和深层间质中肥大细胞数量较多,颗粒致密。癌巢之间的癌间质中肥大细胞数量较少(p<0.05),颗粒稀疏,似为功能活跃的脱颗粒肥大细胞。宫颈鳞癌间质肥大细胞对Alcian蓝,藏红的亲和力随Alcian蓝染色时间的不同而变化。Alcian蓝染色时间延长,Aician蓝阳性肥大细胞所占百分比增加,本实验结果表明,Alcian蓝阳性或藏红阳性并不能说明肥大细胞颗粒中含有生物胺还是肝素。影响肥大细胞颗粒中糖胺多糖和Alcian蓝和藏红结合的因素可能是颗粒中的蛋白质,并非肝素或生物胺  相似文献   

10.
在内蒙古地区检验牛108667头,检出肝脏肿瘤7例,检出率为6.44/10万。其中恶性肿瘤有肝细胞癌4例,这细胞癌1例,胆管癌1例;良性肿瘤仅肝细胞腺瘤12例。恶性肿瘤为良性肿瘤地6倍。对4种牛肝脏肿国形态和结构作了详细描述,并就其病理形态 学特征和病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The "excessive functional activity" of some cancer cells first found by Caspersson has been observed in fixed, stained smears of cervical epidermoid carcinomas from four patients. Preliminary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may be a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bsorption profiles of some epidermoid cancer cells and other cells found in cytological smears. It is our belief that with an appropriate electronic scanning system such cells can be detected by measurements of their absorptions at two different wavelengths. However, the effect on the absorptions of cells with abnormalities other than cancer, and whether every epidermoid carcinoma will contain such cells, must yet b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南方果园蚁巢土壤中特有的微生物资源及其功能,为探寻功能微生物资源及南方果园土壤的生态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南方荔枝园中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的蚁巢土壤和非蚁巢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蚁巢和非蚁巢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蚂蚁筑巢虽然对果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富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明显改变了果园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组成与占比。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WPS-2细菌是蚁巢土壤特有的优势细菌门,但缺失了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等非蚁巢土壤中拥有的优势细菌门类;同时,与非蚁巢土壤相比,蚁巢土壤中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细菌丰度占比下降,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细菌丰度占比提高。蚁巢土壤虽然拥有与非蚁巢土壤完全一致的门类水平真菌群落组成,均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unclassified_k__Fungi门组成,但优势菌门组成丰度占比发生变化,其中,蚁巢土壤中被孢霉门真菌丰度占比下降,而unclassified_k__Fungi门真菌丰度占比增加。Conexibacter、unclassified_f__Ktedonobacteraceae、norank_o__B12-WMSP1、norank_p__WPS-2、norank_o__Chloroplast、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FCPS473、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norank_f__JG30-KF-CM45、间孢囊菌属(unclassified_f__Intrasporangiaceae)和中华单胞菌属(Sinomonas)是蚁巢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细菌属;瘦脐菇属(Rickenella)、节丛孢属(Arthrobotrys)、梨孢霉属(Coniosporium)、unclassified_c__Eurotiomycetes、粗糙孔菌属(Trechispora)、unclassified_o__Pezizales、unclassified_o__Pleosporales、Xepicula、茎点霉属(Phoma)和曲霉属(Aspergillus)是蚁巢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真菌属。【结论】蚁巢土壤中蕴含着丰富的具有分泌抗生素和生物修复功能的微生物资源,是一个潜在的生物资源宝藏。  相似文献   

13.
Microscopically, most clinical carcinomas appear as aggregates of neoplastic cells in a matrix of connective tissue. As the tumor grows, increasing numbers of nests of cells are seen. Studies in which matrix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are used implicate factors intrinsic to the aggregate in the continuing propagation of new nests of cells.  相似文献   

14.
转化型人参皂苷抗MDV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转化型人参皂苷的8个组,按12.5μg·mL-1的剂量,在体外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进行抗MDV-RB1B强毒株空斑减数试验和诱导肝癌7402细胞株、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株细胞凋亡试验,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析DNA损伤。结果表明:转化型人参皂苷6、7号组,在感染阻断、增殖抑制、直接杀灭3种方式的抗MDV空斑减数率都达到阿昔洛韦(ACV)抗MDV空斑减数率的80%,转化型人参皂苷4、6号组对MDV-RB1B株的直接杀灭作用与ACV的杀灭作用相同;转化型人参皂苷8号组诱导肝癌7402株细胞48h后,有60%的瘤细胞凋亡,对大鼠脑胶质瘤C6株细胞也有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检测比较人乳腺细胞(MDA-MB-231、MCF-7、HBL-100)、人结肠癌细胞(HCT-8)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生长曲线的差异性.本实验首先常规培养MDA-MB-231、MCF-7、HBL-100、HCT-8和HeLa细胞,然后应用MTT方法测定这几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在本实验条件下,这几种细胞生长速度从高...  相似文献   

16.
用兔抗牛多克隆抗S-100蛋白抗体对42例基底细胞癌组织蜡块切片染色,以观察癌组织内郎格罕细胞(LCs)的数量和分布,结果发现此法能清晰显示LCs呈树突状的细胞形态。42例标本LCs分布极不均匀,差别很大,其中实体型和角化型LCs较多。LCs多集结于癌巢内,巢外很少,同一癌巢内又以中间层LCs数量多,周边及中心部相对较少。癌巢中LCs的多寡与其上方表皮相一致,即表皮LCs数量多,癌巢内也多,反之亦然。分化型LCs极少。研究结果提示LCs参与了肿瘤(Bcc)的免疫病理反应。  相似文献   

17.
几种白蚁种间竞争与种内相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林地挖巢获得的几种白蚁,按照一定比例配置于同一培养皿中观察其相容情况,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在种间斗争中,4种白蚁争斗性强弱依次可表现为:长泰乳白蚁>黄翅大白蚁>囱土白蚁>长长翅散白蚁。对于同种不同巢群的个体,黄翅大白蚁种群的 体间能够良好相容,并巢合群完全可能成为其实现种群繁衍的第三种自然演替方式。  相似文献   

18.
草坪生境中红火蚁蚁巢空间关系和蚁群迁移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最近邻体法研究了草坪生境中红火蚁蚁巢间空间关系,调查了蚁群迁移动态规律.结果表明,该生境中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蚁巢空间格局呈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交替出现,且大部分时间为随机分布,蚁巢间平均距离是6.88 m.不同月份蚁巢密度变化存在差异,4月份蚁巢密度增加程度最大,为0.305×10-2个/m2;5月份蚁巢密度降低程度最大,为0.19×10-2个/m2.与其他月份相比,4月份蚁巢平均迁移率最高,为20.70%,迁移最活跃.蚁巢平均使用时间为43 d,平均迁移距离为5.57 m.新出现于地表的红火蚁蚁巢短期内消失比率很高,出现后第1周达31.48%,之后低于10%.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黑龙江省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个东方白鹳巢(其中7个天然巢,10个未使用的人工巢)的生境因子进行了测量,并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树种、树高、巢位高、隐蔽度、距干扰源(道路)距离是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此外,天然巢同未使用过的人工巢的巢高(P<0.05)和巢径(P<0.05)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张家口地区食管癌、胃癌和大场癌组织中Bcl-2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张家口地区187例消化道癌中Bcl-2表达率。结果Bc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阳性率为51.16%(22/43);胃癌中阳性率为44.12%(30/68);大肠癌中阳性率为75.00%(57/76)。Bcl-2在大肠癌中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管癌和胃癌(P<0.05)。Bcl-2的表达与消化道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相关性不明显(P>0.05)。癌细胞深肌层浸润外膜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Bcl-2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张家口地区,Bcl-2与消化道肿瘤的细胞凋亡有关,在癌细胞浸润、转移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可作为消化道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