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温度、湿度是影响黄瓜霜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黄瓜的品种、叶片生理年龄不同1栽培和肥水管理不一,黄瓜霜霉病发生程度也不一样,防治药剂有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25%甲霜灵等 。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不同湿润持续时间及叶片温度与黄瓜霜霉病发生的关系,通过观察不同湿润条件下黄瓜霜霉病的初显症时间,计算逐日显症率及累积显症率,并利用热红外成像仪对显症后叶片温度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不同湿润持续时间对黄瓜霜霉病的初显症时间、逐日显症率产生影响。叶片湿润持续4 h,黄瓜霜霉病在接种后7.00 d显症;叶片湿润持续12 h,黄瓜霜霉病初显症时间最早,仅为3.25 d。叶片湿润持续时间不同,黄瓜霜霉病初显症时的叶片温度存在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初显症时间与最大温差呈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叶片湿润持续4、6 h的病斑出现高峰在显症后第2、3天,逐日显症率分别是37.50%和41.18%,比叶片湿润持续10、12 h的早。显症后期,湿润持续时间4、6、8、10、12 h的病斑累积显症率分别是87.94%、93.71%、90.25%、84.24%和88.36%,差异不显著。表明接种黄瓜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后叶片湿润持续时间越长,潜育期越短,叶片最大温差越小,叶片平均温度越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试验模拟干旱条件,在黄瓜整个生育期进行了不同磁场处理方法,结果表明,黄瓜叶细菌膜相对透性,在磁环境条件下生长黄瓜〈磁场处理黄瓜种子〈磁化水灌溉黄瓜〈对照。  相似文献   

4.
以茶黄螨为食的黄瓜钝绥螨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温度对黄瓜钝绥螨种群指数的影响,以防治对象茶黄螨为食,在23、25、28、30、31℃5组温度下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分析了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种群加倍需要天数、平均世代时间等生命参数与温度间的关系。25℃时黄瓜钝绥螨产卵量、产卵率、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最大,分别达28.0952、0.7892、14.2380、0.1765、1.1930;寿命和产卵期最长,各为31.8947和30.5872天;而种群加倍需要天数最短,仅为3.6348天。结果表明:该温度是黄瓜钝绥螨种群生长和扩增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5.
雄黄和硫磺熏蒸塑料棚(室)黄瓜有药害朱国仁,李宝栋(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100081)1黄瓜白粉病是保护地黄瓜的一种常见病害,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由于病菌对硫制剂敏感,用雄黄或硫磺加锯末点燃熏蒸防治温室黄瓜白粉病,是总结了菜农的经验,从50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温室黄瓜复种指数的增大,线虫病害日趋严重。植物线虫不仅本身直接危害植物根系,导致黄瓜减产20%~50%,还常诱发一些病菌的侵害。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温室黄瓜发生较严重的一种植物线虫,在常规栽培管理条件下,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spp.)也具有相当高的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有效成分质量分数:5%乙霉威,5%腐霉利)在设施黄瓜上施用后的沉积分布特性及残留消解动态,采用PC-3A(S)型激光粉尘仪及粉尘取样片,分别研究了不同设施类型、不同温湿度及不同施药角度下,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在设施黄瓜上的沉积分布情况;并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北京市进行了该药剂在设施黄瓜叶片和果实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设施类型、不同温度条件下,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的沉积分布特性无明显差异,且其有效成分分解率不受温度影响;不同湿度条件下,该微粉剂在黄瓜叶片上的沉积量不同,湿度越大沉积量越多。乙霉威和腐霉利在黄瓜叶片和果实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或一级动力学方程,2种药剂在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2 d和3.0~3.2 d,在果实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0~4.3 d和3.1~3.8 d。采用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分别按100 g/hm2和150 g/hm2(1.5倍)剂量于黄瓜幼果期施药,最多施药3次,施药间隔期为7 d,距最后一次施药间隔7、10和14 d分别采样,乙霉威在黄瓜果实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88 mg/kg,低于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其最大残留限量(MRL)值(5 mg/kg),腐霉利在黄瓜果实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49 mg/kg,也低于其MRL值(2 mg/kg)。该研究结果可为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在设施黄瓜上的安全使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合理防治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纪效云宋金萍(枣庄市农科所蔬菜室277300)尹旭彬(枣庄农校蔬菜室)日光温室温差大,高湿,结露时间长,通风不良,极适于黄瓜霜霉病发生,因此,日光温室中黄瓜霜霉病发生严重。采取通风、四段变温管理等措施,日光温室中不同时期,不...  相似文献   

9.
黄瓜霜霉病是保护地黄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其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蔓延迅速,容易暴发流行,影响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减产。为了验证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的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筛选最佳使用剂量.我们于2004年底对该药剂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于2019年5—8月采用前期筛选出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886菌株,通过盆栽实验,测定不同菌剂施用量对黄瓜幼苗生长、抗氧化系统以及对黄瓜枯萎病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康氏木霉不同施用量均能提高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其中105 cfu·g-1拟康氏木霉厚垣孢子菌剂应用效果最好,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达到83.98%;与CK(只接种病原菌)相比,拟康氏木霉不同施用量均能提高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其中105 cfu·g-1拟康氏木霉厚垣孢子菌剂对黄瓜幼苗形态建成的促进效果最好;拟康氏木霉不同施用量均能提高瓜幼苗叶片中CAT、POD、SOD、APX、PPO活性和Pro含量,降低叶片中的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其中105 cfu·g-1拟康氏木霉厚垣孢子菌剂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促进效果最好;在播种后30 d,黄瓜幼苗叶片中CAT、POD、SOD、APX、PPO活性和Pro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119.96%、213.75%、139.29%、97.53%、101.15%、70.38%,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则分别比CK下降了46.10%、60.28%。研究表明拟康氏木霉886厚垣孢子菌剂通过提高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能力,促进了幼苗形态建成,提高了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自2003年以来, 在我国北京?辽宁和山东等地的黄瓜上发现了一种重要细菌病害—黄瓜细菌性茎枯萎病, 对黄瓜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从发病的黄瓜叶片?茎部和果实上分离的菌株接种到黄瓜后, 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经过多位点序列分型和BOX-PCR技术, 以及LOPAT?GATTa和Ayers碳源利用试验等, 确定该病害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流泪致病变种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以黄瓜细菌性茎枯萎病菌A2为供试菌株,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丁香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 P.syringae pv. lachrymans pslb8为对照菌株, 对其进行不同温度下致病力?体内和体外生长能力测定, 结果表明:20℃条件下, A2菌株的致病力?体内和体外生长能力均强于pslb8菌株, 相对低温的条件更有利于黄瓜细菌性茎枯萎病病原菌的侵染和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黄瓜灰霉病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宝 《广西植保》2004,17(1):20-22
黄瓜灰霉病是流行性强,再侵染频繁的病害,历年发生为害严重,给黄瓜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是15~25℃,相对湿度95%以上,特别叶片表面有自由水时容易发病。露地黄瓜、由于春季干旱而没有足够的湿度条件而发病轻,如果是多雨的年份容易流行。保护地环境湿度大,当温度低  相似文献   

13.
黄瓜缺素症及其防治张冬梅(山东省泰安市菜篮子科技园271000)在黄瓜整个生长过程中,土壤中任何一种必需元素的缺少或不平衡都会导致减产。黄瓜缺素症主要是由于土壤的非正常管理和使用所致,现将几种缺素症及其防治方法简介如下:一、缺氮早期缺氮表现为叶片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不同培养条件对枯草芽孢杆菌G8抗菌蛋白含量的影响,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了不同pH,以及不同温度、装液量和培养时间下获得的发酵液中的抗菌粗蛋白,测定了其浓度和对黄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Luria Bertani培养基条件下,适宜发酵产生抗菌蛋白的pH值、温度、装液量、培养时间和摇床转速分别为7.0、37℃、75 mL/250 mL(250 mL容器中装75 mL液体)、36 h和18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1 L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后的蛋白量达 48.4 mg。对在上述条件下获得的G8抗菌粗蛋白进行了温室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310.5 μg/mL的G8对黄瓜菌核病的保护效果和防治效果分别为 76.14%和 69.30%;G8抗菌粗蛋白与高岭土1∶ 2(V ∶ W)制成的膏剂对田间黄瓜茎部菌核病斑的治愈率为65.07%。  相似文献   

15.
商业部门为解决市场全年供应黄瓜,采取保鲜贮藏的办法。黄瓜最佳的贮藏温度是7℃,在此温度下,可以在库内贮藏2~3个星期。为探讨这一贮藏温度对瓜实蝇Dacus cucurbitae Coq.的影响,进行该项试验。用瓜实蝇的卵和1~3龄幼虫作为试材,设定在7℃温度下,分别处理2周  相似文献   

16.
保护地黄瓜霜霉病年年发生,为害严重,轻者减产10—20%,重者达30%以上,是保护地黄瓜最重要的病害。保护地黄瓜霜霉病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根据我们试验的结果:1 病害发生与温湿度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发展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湿度。孢子囊在5—30℃均可萌发,适温在15—20℃,侵入的温度为10—25℃,最适温度是16—24℃,若低于15℃或高于28℃,不利于病害的发生。高湿是发病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黄瓜霜霉病菌的自身特点及其发病规律,探讨并实施了充分利用温室的密闭条件,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人为控制温室内的温、湿度,调节冬、春季节不同放风口,创造适宜黄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霜霉病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控制霜霉病的发生为害,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美洲斑潜蝇寄主植物抗虫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确定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对主要寄主植物的抗虫性强增、本课题选择了黄瓜、丝瓜、苦瓜、菜豆、豇豆等属及葫芦科中的16个品种进行抗虫性鉴定。通过自由选择和非自由选择试验以及田间初步调查表明:同属植物不同品种的抗虫性存在很大差异,以黄瓜津杂4号、特长架豆(菜豆)、之豇28-2抗虫性最强,黄瓜津春4号、菜豆玉豆35、豇豆无架豆抗性较差;不同种植物的抗虫性差异极为显著,抗虫性强弱依次为苦瓜、葫芦、丝瓜、黄瓜、豇豆、菜豆。同时,本课题对美洲斑潜蝇寄主植物的抗虫机制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霉病是保护地黄瓜普遍发生的一种真菌性叶部病害。多年生产实践证明 ,充分利用保护地环境的可控性 ,合理运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能有效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危害。1 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主要发病因素1.1 品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 ,密刺型品种抗病性较差 ,津杂、津春等品种较抗病。1.2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黄瓜霜霉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棚、室内相对湿度在 83%以上、温度在 15~2 2℃ ,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在信阳市 ,当自然环境中日气温为 5~ 10℃时 ,棚、室内的日气温一般为 15~ 2 0℃ ,这一时期是霜霉病发生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根结线虫胁迫下丝状真菌Sr18代谢产物对黄瓜的作用机理,采用温室盆栽及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Sr18代谢产物对南方根结线虫胁迫下黄瓜叶片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侵染黄瓜根部以后,黄瓜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减弱,PPO和PAL浓度降低。施加不同浓度的Sr18代谢产物,能够使线虫胁迫下的黄瓜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增强,使PPO和PAL的含量增加,说明Sr18代谢产物能够提高黄瓜的保护酶活性与含量,增强黄瓜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