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综合分析了实施保护性耕作意义作用,提出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念,是泛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方向,以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介绍彰武县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模式及作业质量,分析在项目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指标及产量情况,证明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改善土壤品质,实现增产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近两年吉林省主要采取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玉米大垄双行(宽窄行倒茬平作)保护性耕作和玉米垄侧播种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4.
2002年起山西省先后有13个县承担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为了圆满完成保护性耕作示范任务,结合山西保护性耕作农业发展实际,建立完善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配套机具,制定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和机具操作规程,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主要用化学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以机诫化为支撑,我们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时,注重发挥现有的机械优势,因地制宜,农机农艺相结合,总结出了一套立足于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支撑的丘陵山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主要的干旱国家之一,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地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5%.由于过度的开垦及不适当的耕作方式,使得旱区农业持续发展受到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严重影响。植被破坏与土地沙漠化愈来愈快,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愈来愈高.因此.为了控制沙尘暴,保护生态环境,改变旱区农业的面貌,需进一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国外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能保护农田.减少农田扬沙.减少土壤风蚀和水蚀。保护性耕作打破传统的铧式犁耕作方式,而采用免(少)耕的耕作方式,来实现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结合近年来山西省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从技术创新、综合效益和增效机理3个方面,对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效应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地方动态     
《农机科技推广》2006,(10):15-15
北京10月3日,北京市保护性耕作项目暨补贴农机具发放现场会在北京市大兴区举行。北京市自2002年开始进行春玉米和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逐步完善了保辛户性耕作技术路线、技术规范和作业服务体系。大兴、顺义、平谷等7个区县先后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截至2005年底,共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8.8万公顷。北京市计划从2006开始,利用3年时间,到2008年把北京建成全国首个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省市。为配合北京市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开展,全市13个区县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共购置农机6968台(套),其中用于全市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大中型拖拉机154台、中小型小麦免耕播种机154台、设施农业机具3376台(套)、联合收割机7台、青贮收获机2台,其它机械3275台(套)。共完成补贴资金总额5644万元。为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许昌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保护性耕作项目具有的优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农业机械使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许昌县是河南省产粮大县,自2001年开始实施该项目,从开始的一个村2000亩,到现在的12个乡镇40万亩,从补贴实施到现在的自愿实施,一再到现在的大面积推广,我们总结出该项目具有以下优势。1.能实现四节、三增、二省、一保护"四节":  相似文献   

10.
介绍彰武县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模式及作业质量,分析在项目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指标及产量情况,证明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改善土壤品质,实现增产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