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及花粉败育类型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 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 96 - 19S、96 - 37S、96 - 4 5 S、96 - 5 1S在天津地区育性转换及花粉败育类型的研究认为 ,7月下旬至 8月中旬抽穗对制种较安全 ;8月底至 9月初抽穗对繁种较有利  相似文献   

2.
经利用架桥亲本选育的方法,将三系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光敏核不育系,是克服目前现有光敏核不育性不够稳定、易受低温影响、转换期不够彻底的有效途径。本文还提出了以育性转换特性和雄蕊特征为选择实用籼型光敏不育系的批示性状。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低能氮离子束对籼型品系99-02进行诱变处理,在其后代中筛选到育性转换特性特殊的核不育水稻FHS,为了详细考察其育性及育性转换条件,该文通过分期播种并结合光温处理,对FHS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郑州地区,7月底到8月上旬育性稳定,为可育期;8月中旬到8月下旬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均低,部分可育,为育性转换期;8月下旬后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均为零,完全不育。结合气象资料和光温处理实验数据,得出FHS可育临界温度为27~28℃,不育临界温度为23~24℃。  相似文献   

4.
粳稻光敏核不育系93—926s的育性转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粳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93—926s的育性转换特点及育性转换期,证明93—926s是以光敏为主的不育系,育性转换明显,在天津地区,其不育期在8月初到8月底,育性转换期在8月30日左右,其育性转换临界日照长度为13~14h,临界日平均温度为23.0~24.0℃。  相似文献   

5.
1989~1991年,通过对籼型两用核不育系安农S-1及其杂交后代的育性性质与育性分离比例观察,对其在长沙地区的育性转换动态及育性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农S-1的育性转换总趋势是:可育→部分可育部分不育→不育→部分不育部分可育→可育,但在温度有较大变动时,育性产生波动;安农S-1有2个育性转换期,第一个育性转换期比较稳定,稳定不育期为7月中旬至8月底;安农S-1的育性主要由细胞核内1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安农S-1和W_(6154)S 的育性各受1对隐性非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这对非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6.
连续两年对湖北农科院等单位提供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5047—1S等5份,籼型光敏核不育系W6154S等3份在吉林市(43°52′N)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观察以及人工光照诱导育性转换特性的研究,并对光敏组合F_1进行考种分析,结果表明: 1.不同的光敏核不育系的临界光照长度不一样。粳型光敏核不育系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临界光长,而籼型的不明显。 2.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高温促进抽穗,育性表达进程加快;相同的温度条件下,长光照延迟抽穗期,育性表达进程缓慢。 3.在吉林市,从7月到8月上中旬,日照处理大于14小时,为光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期,此间可以杂交制种;并且光敏核不育系和正常水稻的盛花期基本—致,利于制种。 4.杂种F_1代的优势较为明显。抽穗期8月5日左右,结实率达25%以上,在穗长、每穗实粒数方面比对照秋光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 W6154S 等6个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的杂种的花粉植株育性分离和表现情况,结果表明:(1)平均22.4%的 H_1代花粉植株具有光敏特性;(2)不同来源的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及其花粉植株对异常低温有不同的反应,其对低温敏感的时期为抽穗前8~13天;(3)通过花药培养能获得一些对光温条件反应较理想的变异体;(4)花粉植株的光敏核不育特性能稳定遗传。根据这些结果,阐述了花药培养是籼型光敏核不育系选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并具有优越性。同时讨论了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花培选育中的亲本选择和温度对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987年在沙县、福州分期播种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HPGMR)农垦58,5月下旬至10月中旬均可连续抽穗.3月10日(x=10)至6月30日(x=132)期间播种,至抽穗天数(y)可用回归方程 y=108.5-0.36x 估计.观察到可育—不育—可育的育性转变.不育—可育转变的临界日期基本稳定在8月10日左右.可育向不育转变的临界日期由于春末夏初天气多变、低温阴雨的影响,依地点、年份而变化不定.稳定不育持续期约为7月22日至8月10日.  相似文献   

9.
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遗传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水稻杂优研究室,承担的有关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的研究课题,1990年取的部分进展,简报如下: 1.育成粳型广亲和性光敏核不育系33001S。该系是以农垦58S为光敏核不育基因供体;粳稻02428为广亲和基因供体,经复交育成。33001S群体育性稳定,1990年7月底至8月初随机取60株镜检,平均花粉不育度99.967%,随机考查自交袋170穗,平均自交不实率100%;7月21日至8月下旬抽穗稳定不育,在武昌8月底抽穗逐渐转向可育,1990年在海南陵水3月23日始穗,自然结实率55-60%。33001S具有广亲和性。1989年10月考查,与籼稻南特号、南  相似文献   

10.
水稻幼穗分化二次枝梗期后光周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不同生态型的光敏核不育系与常规稻品种研究了水稻幼穗分化至二次枝梗期后长日光周期对其幼穗分化进程与花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晚籼及粳稻中长日照在延迟其幼穗分化进程的同时,对穗部花器官的分化和发育亦有影响,如穗长增加,颖花数有所减少而导致的颖花密度降低,花粉可育性降低导致的自交结实率下降及光敏核不育水稻的雄性不育;在早中籼中则无此效应或影响较弱。因此,粳型核不育系的光敏不育性由其穗发育受光周期影响较强所决定,选育籼型光敏不育系也可以此为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对两系法杂交水稻在育种中地位、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发展阶段,籼型光敏核不育系选育目标以及选育方法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2.
在南宁的自然条件下,对4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的表现,及其与光、温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是:不同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表现及不育期的天数有差异,同一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不同年份的育性转换表现及不育期天数也有差异。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KS-9,在南宁只有一个转换期,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5088S和农垦58S在南宁有两个转换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信阳市1980~2003年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阳两系水稻制种育性转换期应处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不育系的播期应安排在5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始穗,不育系的自交结实情况相对较低。并对避免自交结实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光敏核不育系的花药和体细胞培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10个籼型光敏核不育材料进行花药和体细胞培养表明,利用花药培养从遗传上尚不完全稳定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中分离纯化出遗传上纯合,农艺性状的,具有明显育性转斯的光敏核不育水稻H90151S。在8902S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发现一特殊败育类型的光敏核不育材料T90-4S。  相似文献   

15.
1990~1991年观察分析了以 HPGMR(Hubei Photoperiod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Rice)农垦58S 转育的8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及其相互杂交 F_1,以及部分组合 F_2,BC_1F_1在武汉自然长光照下或遮光短日照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籼型光敏核不育系 W7415S、32001S、3403S、T09S、8902S 和8912S 的光敏不育基因座位相同,推论其光敏不育基因均来源于农垦58S,并且相互间存在修饰基因的差异;而温敏型核不育系 W6154S 与光敏型核不育系 W7415S 等的不育基因座位不相同,推测农垦58S 的光敏不育基因可能没有导入 W6154S 中去;温敏型核不育系 W6154S 和温敏型核不育系8801S 的不育基因座位也不相同,这两个温敏核不育系可能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籼型水稻渝83-1A-4/IR8F3中发现光敏核不育新材料CQPGMS,经连续定向选择,选育出101S,3001S,7646S三个核不育两用系。它们的不育临界起点温度低,在重庆气候条件一有40天以上的稳定的全不育期,制种安全可靠。3001S,101S有较好的光敏性,9月初转为可序,在9月上,中旬不出现连续阴雨的条件下,三个不育系均易于繁殖。  相似文献   

17.
把粳稻农垦58s的光敏核不育基因转移到籼稻背景培育籼型光敏不育型是实现两系杂交籼稻应用的关键。我们应用不育性稳定但异交性较差的M901s与高异产率的低温敏不育系鉴定29s杂交,选育出籼型光敏不育明光87s。该不育具有长光照育,短光照可育的特性,育起点温度较低。自然条件下,夏季不育长,不育株率100%,不育性稳定;秋冬可育期结实率较高,达33-74%。该不育系属籼型、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杂种优势明  相似文献   

18.
采用“粳籼架桥”方法育成粳型两用核不育系3088 S,于1990年通过阶段性技术鉴定。经1990,1991年连续2年育性稳定性观察和测交配组优势鉴定,结果表明;3088 S属温光弱感型光敏核不育系;开花习性为籼、粳中间型;与籼型广亲和系912935和876110配组表现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可望在生产上应用。文中对选育温光弱感型光敏不育系的技术路线和两系法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策略采片“粳不籼恢”繁殖制种技术体系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利用体细胞诱变技术选育温光敏不育新种质的方法以及对所选出的不育新种质的特征特性进行研究的初步结果。结果表明:①利用细胞诱变技术可选育出新的温光敏不育新种质,②所选出的不育新种质金新1S 的不育特性主要受温度调节,在福州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下旬期间抽穗的,不育率几乎达100%,可用于制种;不育性由1对隐性核基因决定,遗传简单,且不受胞质影响,易于转育和配组;开颖角度大,柱头外露率达100%,对制种十分有利;米质好,利于选配优质组合。  相似文献   

20.
1987~2001年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7001S、8087S、3502S、3516S 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进行了育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在合肥历年稳定不育期为8月10日至25日.同时根据多年应用实践,对各不育系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