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枣和酸枣桃蛀果蛾生物学特性异于苹果桃蛀果蛾。在适宜温湿度下,枣和酸枣桃蛀果蛾越冬幼虫出土始期和高峰期分别比苹果桃蛀果蛾晚8d和20多d,田间成虫发生期也晚约20d。恒温条件下,前两者的前蛹期+蛹期也均比后者短。桃蛀果蛾多产卵于枣果临近的叶背基部和酸枣梗洼处。幼虫在酸枣中需生活40~50d,一年发生1代。提出了桃蛀果蛾不同的“寄主生物型”概念。  相似文献   

2.
不同采果期对桃蛀果蛾幼虫发育及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7月在陕西杨陵调查了苹果不同采果期对桃蛀果蛾幼虫发育进度及其脱果幼虫滞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前摘果可以促进幼虫发育,提早幼虫进入滞育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不同采果期对桃蛀果蛾幼虫发育及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7月在陕西杨陵调查了苹果不同采果期对桃蛀果蛾CarposinasasakiMatsumura幼虫发育进度及其脱果幼虫滞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前摘果可以促进幼虫发育,提早幼虫进入滞育的时间。7月2日、11日和21日采果者,幼虫脱果高峰和50%个体进入滞育出现的时间相互间均各推迟8d左右,说明提高果实成熟度可促进桃蛀果蛾幼虫的发育和滞育。此外讨论了桃蛀果蛾幼虫发育加快和滞育提前的原因,及其在不同寄主间季节生活史趋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桃蛀果蛾(Carposina sasnkxi Matsumura)是重要的蛀果害虫,危害寄主多,且在不同寄主上表现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不同[1,2]。徐启茂等曾对苹果和山植桃蛀果蛾的深滞育幼虫的血淋巴和混合组织匀浆液的醋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分析[5]。本文采用聚丙烯酸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苹果、枣和酸枣3种寄主上的桃蛀果蛾滞育幼虫和初出土幼虫的醋酶同工酶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不同寄主上桃蛀果蛾的滞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桃蛀果蛾Carposinasasaki在杏、桃、枣、苹果、海红、梨、槟子、山楂、酸枣等寄主上幼虫的滞育情况和年发生代数,研究了杏和海红上幼虫滞育对光周期的反应。结果表明,桃蛀果蛾在桃、枣和苹果上一年发生1~2代,50%个体进入滞育时间在8月上旬;在杏、海红、梨、槟子、山楂和酸枣上一年只发生1代;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在杏上略长于12h,海红上接近15h.讨论了滞育在桃蛀果蛾生活史趋异和物种分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6种寄主桃蛀果蛾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5种随机引物对苹果、梨、杏、酸枣、枣、山楂6种寄主桃蛀果蛾基因组DNA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 DNA(RAPD)分析,结果表明, 25种随机引物中有 22种出现不同程度的 DNA多态性标记,多态百分比为71.9%.根据Nei氏片段共享度公式计算了6种寄主桃蛀果蛾两两配对间的遗传距离,6种寄主桃蛀果蛾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42 6,其中梨桃蛀果蛾与酸枣桃蛀果蛾遗传距离最远为0.704,枣与酸枣遗传距离最近为0.462 7,用UPGMA法构建了6种寄主桃蛀果蛾的分子聚类图.  相似文献   

7.
桃蛀果蛾寄主间生活史与杂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25℃恒温、14.5 ̄15.0h光照条件下,比较了杏、苹果、枣、桃、酸枣、山楂、海红、石榴等8种寄主上桃蛀果蛾越冬幼虫出土和成虫羽化的时间差异,并进行了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幼虫出土和成虫化时期在寄主间差异明显;不同寄主来源的成虫间容易杂交,并产生可育的F1代。F1代滞育率差异悬殊,表明不同寄主上的桃蛀果蛾临界光周期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桃蛀果蛾对苹果不同品种的适生性,为桃蛀果蛾的综合治理、人工饲养时寄主品种的选择和苹果抗性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实验室设定温度(25.0±0.5)℃,相对湿度75%±5%,光周期L∶D=15h∶9h,光照强度4 800lx条件下,测定4个市售苹果品种(红富士,华冠,金冠和澳洲青苹)对桃蛀果蛾生长发育、繁殖、存活和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桃蛀果蛾对苹果不同品种的适生性存有明显差异。桃蛀果蛾的蛀果率在金冠上最高(91.25%±8.42%),在澳洲青苹上最低(26.20%±27.19%);幼虫的发育历期在金冠上最短(17.81d),在华冠上最长(20.32d);幼期存活率在金冠上最高(42.50%),在澳洲青苹上最低(13.00%)。单雌产卵量在不同品种苹果上无显著差异(P0.05),且次代孵化率都在91%以上。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桃蛀果蛾在金冠上的净增殖率(R0)最高(7.56)和内禀增长率(rm)最高(0.0581),平均世代周期(T)最短(34.86d)和种群加倍时间(Dt)最短(11.94d)。[结论]桃蛀果蛾对4个品种苹果的适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金冠红富士华冠澳洲青苹,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品种苹果园桃蛀果蛾的防治及实验室饲养时苹果品种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1桃小食心虫1.1发生规律。以幼虫结茧在树下近树干处2~3寸深的土内越冬。俗称"枣蛆"。1年发生2代,在行唐枣产区6月下旬便有成蛾产卵钻蛀枣果,一直到9月上旬仍有很多成蛾产卵为害。为害历期特长,幼虫钻蛀枣果,在引起枣果脱落的同时,还使被害果充满虫粪,使枣的产量和质量都下降,为害严重的年份,在不加防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25℃恒温、14.5~15.0h光照条件下,比较了杏、苹果、枣、桃、酸枣、山楂、海红、石榴等8种寄主上桃蛀果蛾越冬幼虫出土和成虫羽化的时间差异,并进行了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幼虫出土和成虫羽化时期在寄主间差异明显;不同寄主来源的成虫间容易杂交,并产生可育的F_1代。F_1代滞育率差异悬殊,表明不同寄主上的桃蛀果蛾临界光周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寄主植物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主要代谢物质的影响,选取6种寄主植物(大枣、山楂、梨、桃、苹果、杏)饲喂的桃小食心虫,分别使用过碘酸钠法、硫酸蒽酮比色法和盐酸水解法测定其体内甘油、海藻糖和氨基酸含量;通过定磷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Na+-K+-ATP酶和LDH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体内主要代谢物质含量在不同寄主植物间存在差异,取食山楂的桃小食心虫甘油含量最高(12.48μg/mg),取食大枣次之(12.44μg/mg),取食杏的含量最低(10.43μg/mg);海藻糖含量为取食大枣的最高(27.16μg/mg),取食杏的最低(9.86μg/mg);取食6种寄主的桃小食心虫体内均检测到16种氨基酸,取食山楂的桃小食心虫体内天冬氨酸Asp含量高于取食其他5种寄主植物的;超微量Na+-K+-ATP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取食桃的桃小食心虫活性最高(1.31 U/g pro),LDH酶活性以取食杏的最高(42.73 U/g pro)。  相似文献   

12.
河西地区经济林适应性评定及发展方向浅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河西地区经济林主栽品种的光合和水分生理生态特性、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及其在当地的生产和抗逆性表现情况综合评价其适应性,认为应坚持梨和葡萄为主,枣为副,区域性栽苹果的经济林发展方针.苹果梨、锦丰梨、酿造葡萄是其最适宜发展的优良品种,早酥梨、民勤红枣和临泽小枣可以扩大发展,毛里斯、金冠等苹果可在该区金昌以东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本砧、酸枣砧和铜钱树砧3种砧木嫁接的冬瓜枣为试材,探究其对冬瓜枣生长结果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钱树砧嫁接的冬瓜枣的枣头、枣吊生长量明显较本砧和酸枣砧的大,枣股抽生枣吊数及坐果率与本砧枣差异不显著,与酸枣砧枣差异显著;3种砧木嫁接的冬瓜枣果实生长发育类型均属于较为典型的“双S”型,果实纵径、横径均以铜钱树砧冬瓜枣最大,酸枣砧冬瓜枣最小;铜钱树砧冬瓜枣的平均单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可滴定酸含量以及维生素C含量与本砧枣差异不显著,与酸枣砧枣差异显著,其中铜钱树砧冬瓜枣单果重最重,可食率最高。综合比较发现,铜钱树砧嫁接的冬瓜枣长势好,品质好,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树皮内含物对香梨优斑螟寄主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香梨优斑螟的寄主选择和寄主树皮内含物对寄主选择的影响,调查研究野外香梨优斑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危害情况和室内幼虫的取食选择,并对寄主植物树皮中几种内含物含量与香梨优斑螟的寄主选择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野外,不同寄主植物的受害率、平均虫口数及最大虫口数,均为香梨树苹果树枣树,但枣树的蛹与幼虫的比值高于苹果;室内幼虫取食选择试验,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香梨树枣树砀山梨树苹果树,推测枣树为香梨优斑螟潜在的高风险寄主。香梨优斑螟幼虫的寄主选择与单一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糖、氨基酸和单宁含量均无显著相关,与4种树的碳氮比(r=-0.960,P0.05)和总酚含量(r=-0.900,P0.05)呈显著负相关,均衡的营养和较低的取食抑制物含量是香梨优斑螟选择寄主植物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侵染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分离培养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金丝小枣浆烂果病(ZiziphusjujubaMill.cv.Jinsixiaozao)的侵染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病原菌囊孢壳菌Physalosporaobtuse(Schw.)可在金丝小枣树体及病残体和枣园周围的杨树、榆树、刺槐树、桃树、苹果、梨树上越冬。5月下旬—9月中旬分生孢子器形成并散发分生孢子,8月中、下旬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同时散发。囊孢壳菌孢子随风、雨传播,通过伤口和气孔侵入。6月上旬囊孢壳菌开始侵染枣吊、果柄,7月上旬开始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囊孢壳菌对枣果的侵染高峰期。囊孢壳菌在当年发病枣果上只形成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器,8月下旬—9月散发分生孢子,可在田间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16.
灰枣主干形和小冠疏层形产量及品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灰枣简约化 主干形与常规小冠疏层形树形的对比,分析主干形简约化栽培模式的示范推广,为机械化生产和统一标准化栽培模式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计数统计法,从2017年起连续两年分别对5~6年生两种灰枣树形的产量构成因子进行调查分析,果实品质的测定采用常规检测。【结果】产量构成方面:主干形树形的枝组数、二次枝数以及二次枝枣吊数和枣果数均极显著低于小冠疏层形树形,且单株产量主干形4.71 kg/株显著低于小冠疏层形5.74 kg/株。灰枣小冠疏层形树冠上、中、下3个层次的果实单果重、果肉厚度和果实硬度值均小于主干形树形,且树冠层次越高,其该位置的果实性状表现越优良,主干形果形指数为1.45、小冠疏层形为1.54;两种树形的单果重、果核重、果实纵横径、果核纵横径、果肉厚度以及果实硬度值均以枣吊中部最大,枣吊基部次之,枣吊尾部值最小,且枣吊不同部位间主干形果实性状较优于小冠疏层形。主干形树形不同层次间果实可溶性糖、还原糖、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小冠疏层形;果实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为枣吊中部>枣吊基部>枣吊尾部,而VC含量表现为枣吊中部>枣吊尾部>枣吊基部,可滴定酸含量表现为枣吊基部>枣吊中部>枣吊尾部,且枣吊不同部位间的果实营养品质均以主干形较优 。两种树形的果实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均表现为干枣>吊干枣>鲜枣,VC含量表现为鲜枣>吊干枣>干枣。【结论】灰枣小冠疏层形树冠枝量较大,产量较高,但其果实品质较差,而简约化‘主干形’树形树冠结构简单,枝量较少,便于机械化操作,且果实品质较优,商品性较好,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喷施不同浓度调节剂和叶面肥对灰枣叶片光合特性、坐果率及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为新疆灰枣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灰枣为材料,以赤霉素、硼酸和氨基酸叶面肥3种药剂复配8个配方进行叶面喷施,测定灰枣叶片光合特性、坐果率、果实外观品质等指标。【结果】 灰枣喷施调节剂和叶面肥可显著提高灰枣叶片光合特性、坐果率和果实品质;T3处理后的灰枣叶片Pn值和Tr值显著高于CK对照处理;T3处理下灰枣叶片WUE值最高,比CK高4.35%;T4处理对坐果率提升最高,比CK对照处理提高4.81%;T3处理下灰枣果实平均单果重、果肉重和横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CK对照处理,T4处理后灰枣果实纵径达到最大值,处理T1~T7均降低了灰枣果实的果形指数,各处理在果实可食率方面相差不大。【结论】 对灰枣喷施20~30 mg/L赤霉素、0.2%硼酸和1 000倍氨基酸叶面肥,有助于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提高灰枣产量和果实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8.
果树资源的同工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同工酶研究果树资源分类、起源及进化的进展进行论述。同工酶分析方法不仅具有简单易行、快速的特点,且同工酶受基因控制,更能准确反映果树的基因组成上的差异;解决有争议的问题,还可提出新的信息,供更深入的研究。并给今后有关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HJ卫星遥感数据的林果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雪  钟仕全  王蕾  彭波  冯志敏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1):1967-1973
[目的]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林果与其他地物的差异,并对林果中的苹果、香梨、核桃、红枣四种果树之间的差异性进行试验性研究,为林果区提取和果树树种识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市为研究区,以HJ卫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当地实地调查资料,采用光谱分析法、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时序数据变化分析方法以及微分变换(d1[ log( 1/Rλ)])方法,对林果与其他地物的差异性和果树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1)林果与其他地物在5月时相上的差异显著;(2)4和11月两个时相上的微分变换数据显示,红枣和核桃与其他两种果树差异明显,苹果和香梨相近.[结论](1)利用HJ星遥感数据能对林果区进行准确提取:(2)利用HJ - CCD数据可以识别红枣和核桃,苹果和香梨的识别较难,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有机肥和生物肥配合化肥使用的方式,改善红枣品质和保障红枣产量,减少化肥投入降低环境风险,为合理使用生物有机肥以及与化肥配合使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大田定位试验进行有机替代化肥减施增效试验,设置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Bio-organic fertilizer,BOF)、单施化肥处理(Chemical fertilizer,CF)和空白处理(CK),研究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红枣产量结构的影响并进行红枣果园效益分析。【结果】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以增加红枣产量409.5 kg/hm2(P<0.05),较单施化肥处理(6 427.5 kg/hm2)和空白处理(4 273.5 kg/hm2)分别提高6.4%和59.9%;红枣单果重显著增加,在红枣含水率为64%的成熟期红枣单果重分别为BOF处理(19.8 g)>CF处理(18.1 g)>CK处理(15.1 g);BOF处理红枣枣吊长度在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分别为17.2和27.9 cm,显著高于CF处理和CK处理(P<0.05);红枣裂果率由CK处理(18.8%)和CF处理(15.7%)下降到BOF处理的(13.1%)。BOF处理与CF相比可实现增收4 389.0 元/hm2,化肥用量降低18.2%。【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