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证明,抗菌剂变温浸种灭菌法是铲除潜伏在种子内部病原细菌的一种有效技术。采用新植霉素300ppm或武夷菌素120ppm、农抗“120”1:20,药温47℃,浸种1.5小时,均可获得彻底灭菌效果。并且对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发芽率比对照增加2.0~7.4%。常温抗菌剂浸种,浓度与变温浸种相同,而浸种时间需延长至18小时。其结果无论哪种抗菌剂处理均有病原细菌存活8.4×10~25×10~2CFU/ml。同时种子发芽率也有所下降。因此,常温浸种不能用于引种玉米的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2.
作者等采用中生菌素(农抗751)浸种,杀灭稻种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浸种方法有3种: (1)常温25℃浸种; (2)常温25℃浸种24小时,然后分别转至45℃、50℃和58℃中,浸5、10和15分钟; (3)在“三开一凉”(58℃)中生菌素中浸种,任其自然降温。 试验取得如下结果: (1)常温25℃浸种:24小时10倍液处理稻种,仅能杀灭或减少种子表面病菌,种子内部带菌率仍达55%。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化学药剂和植物激素浸种处理及种球色泽、粒径、储藏时间等对叶甜菜种子发芽的影响。研究表明,用一定浓度的双氧水、硼酸、磷酸二氢钾浸种处理叶甜菜种子,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与发芽指数,其中以10g/kgH2O2、0.5g/kgH3BO3和5g/kgKH2PO4处理效果最好。赤霉素处理(10、30、50、70、100mg/L)叶甜菜种子,促进种子发芽的效果不明显。吸湿-回干处理对叶甜菜种子发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叶甜菜种球色泽、粒径大小与发芽的关系密切,黄色或黄褐色的种球比黑色或褐色种球及大、中粒种子比小粒种子发芽力显著;叶甜菜种子不耐贮藏,发芽力下降较快,使用年限仅为1a。  相似文献   

4.
小麦粒线虫病 Anguina trtici(Steinb.1977)Chitwood 是国内10个省、市、自治区的植物检疫对象,以夹杂在小麦种子中的线虫虫瘿传播蔓延。经我们1986、1987年试验,用甲基异柳磷浸、拌闷小麦种子防治粒线虫病效果极为显著,均达97.5%~100%。在方法上拌闷种简便易行优于浸种,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通过近5年的大量田间试验和20万公顷作物上的防治实践,作者认为农抗120对枯萎病的主要抑菌机理是通过植物体的吸收,在体内产生尚未知的生理生化过程,显著提高植物的抗病和免疫能力。因此,在农抗120应用中应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作者对防治瓜、菜枯萎病提出了一套浸种,苗床处理,移栽浇穴,苗期灌根等技术措施,并对施药时机和用药量等因素与防治效果的关系做了详细讨论。文章对农抗120防治其它作物叶部病害及果树腐烂病试验、示范及技术要点也做了说明。还讨论了农抗120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吴德成 《植物保护》1982,8(6):21-21
在赛力散停止生产和使用后,为了探索防治黑穗病的有效方法,于1978年引进农抗“769”菌种,进行土法生产。用闷种(1斤干料加水15~20斤,浸泡24小时,取滤液8斤喷在100斤种子上拌匀,堆闷4小时播种)的办法,1978年试验,1979年示范,1980年  相似文献   

7.
棉花枯萎病在渭南市不断扩展蔓延,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我们于1986~1987年在渭南市郊里仁村连作5年以上春播棉田,进行了农抗120灌根试验。1986年6月18日和28日分两次,对施药区病株灌100个单位的农抗120,每次每株1斤;以灌清水为对照。施药(灌根)后10天、20天的防效分别为52.58%和82.07%;1987年6月22日施药一次,灌根后10  相似文献   

8.
HCl、NaOH、Na2CO3、NaCl、赤霉素(GA3)、芸薹素内酯(BR)浸种处理,探讨溶液浓度、浸种时间对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inn.)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溶液浸种处理可以作为快速解除野慈姑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的方法,最佳处理为25%NaOH溶液浸种4h,可使野慈姑种子萌发率达73.00%。HCl溶液浸种处理仅能解除部分野慈姑种子的休眠,20%HCl溶液浸种4h野慈姑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为48.33%。Na2CO3、NaCl、GA3、BR溶液浸种处理,野慈姑种子的最高发芽率分别仅为10.33%、9.33%、11.33%、9.67%,不能用于解除野慈姑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9.
1986年7、8月,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和陕西省植保总站、四川省万县地区植保站分别在陕西渭南、四川万县召开了农抗120防治西瓜枯萎病、水稻纹枯病、玉米纹枯病现场效果考察会。 在渭南地区,农抗120防治西瓜枯萎病面积8千多亩,防效达85—95%,远超过双效灵(4—10%),增产作用也明显,每亩多收1500斤以上。农抗120防治西瓜炭疽病效果达80%,高于多菌灵(17%)、甲基托布津(43%)等化学农药。 在万县地区,农抗120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玉米纹枯病示范面积3千多亩,效果相当显著,达90%以上,超过或相当于目前使用的主要化学农药。农抗120对防治水稻稻瘟病也显示出很好的苗头。  相似文献   

10.
浸种灵防治甘蔗凤梨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家敏 《广西植保》2000,13(1):30-31
凤梨病是甘蔗主要病害之一 ,贵港市的春植蔗、秋植蔗、冬植蔗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感病种茎直接影响甘蔗种芽的发芽率。本试验选用浸种灵 ( 10 %二硫氰基甲烷乳油 )防治春植蔗凤梨病 ,与本地常用的石灰水作对比 ,为本地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试验地点安排在贵港市港北区港城镇棉村 12队黄晓佳户 ,供试甘蔗品种为新大塘 134号。1 试验方法1.1 供试药剂 浸种灵 ( 10 %二硫氰基甲烷乳油 ,江苏省泰州市飞星化工厂 )、 5 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浙江温州东风农药厂产 ,市售 )、 5 %石灰水 (自配 )。1.2 试验设计  设 5个处理药液浸种芽 10 min…  相似文献   

11.
用农抗120防治花生网斑病,不同使用方法效果不一。用常规喷洒叶面方法控制再侵染源,防效为21.4%,相当于多菌灵(29.4%);用农抗120和杀菌剂(抗枯灵或多菌灵等)混合,在花生播种时喷洒地面一次,控制初侵染源,防效为48.6%,用农抗120同杀菌剂混合,播种时喷洒地面,以控制初侵染源,7月上旬再喷洒叶面,控制再侵染源,效果最佳,防效高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抗霉菌素“120”是中国农科院从土中分离所得的一种吸水刺孢链霉菌北京变种所产生的一种抗菌素。1983年,在无锡市郊区蠡园乡进行“120”防治西瓜炭疽病小区试验并与5种常用杀菌剂(托布津、多菌灵、退菌特、波尔多液、农抗“401”)对比。以“120”和托布津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62.22%和61.97%。1984年,在蠡园乡东红村(1亩小区试验)、河埒乡农科站(1.5亩大田示范试验)进一步对比“120”和托布津防治西瓜炭疽病的防病增产效果,结果“120”防病效果60%以上、保瓜效果50%以上、增产30%以上,而托布津的防治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3.
采用3种浓度乙烯利溶液(0、100、200 mg/L)分别对甘蔗新台糖22号(ROC22)、桂糖17号(GT17)和新台糖10号(ROC10)在下种前进行10 min浸种处理,测定根系中的多胺含量、多胺氧化酶活性、叶片水势及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蔗根精胺(Spm)、亚精胺(Spd)、腐胺(Put)大量积累,100、200 mg/L乙烯利浸种处理的ROC22和ROC10蔗根有较高的多胺含量(Spm、Spd、Put),而GT17则有较低的值,并且都有较低的多胺氧化酶活性;同时100、200 mg/L乙烯利浸种处理减缓水分胁迫时蔗叶组织水势的下降程度,尤以200mg/L乙烯利处理效果最好。试验表明乙烯利浸种可提高甘蔗品种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4.
外源ABA浸种对冬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抗寒性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外源脱落酸(ABA )对北方寒旱区冬油菜幼苗抗寒性的诱导效应,试验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BA对超强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陇油6号”和弱抗寒性品种“天油2号”进行浸种处理,研究不同浓度ABA浸种对冬油菜种子萌发及常温和低温胁迫条件下相关抗寒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70 mg · L-1 ABA处理促进了种子萌发,80 mg·L-1ABA处理对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抑制作用;30 mg·L-1浓度的ABA对冬油菜抗寒性诱导效果最佳,可显著(P<0.05)提高冬油菜幼苗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延缓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增加叶片脯氨酸含量,减缓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积累;外源ABA处理在品种上存在差异,对抗寒性强的品种陇油6号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烯效唑浸种对盐胁迫下糜子萌发和幼苗质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烯效唑浸种对盐胁迫下不同糜子品种萌发和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浸种(CK1)和蒸馏水浸种(CK2)相比,烯效唑浸种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粘丰5号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而对齐黍1号的作用不显著,且高浓度浸种起抑制作用;烯效唑浸种处理明显抑制了盐胁迫下两个供试品种糜子幼苗株高,并且抑制作用随浸种浓度的提高而加重;除粘丰5号的T5处理外,其它浸种处理均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了盐胁迫下两个供试品种幼苗侧根数和侧根总长;不同浓度浸种处理均对盐胁迫下粘丰5号主根长起抑制作用,而高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T4和T5)则对齐黍1号主根长起促进作用;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对盐胁迫下粘丰5号叶和齐黍1号叶、根中SOD活性起抑制作用,而T1和T2对粘丰5号根中SOD活性起一定促进作用,而适当浓度烯效唑浸种(25~100 mg·L-1)可有效提高两个供试品种叶和根的APX活性。综合分析可知,T3处理(100 mg·L-1)虽对盐胁迫下两个供试糜子品种萌发的促进作用不是最显著,甚至起到抑制作用,但可明显促进幼苗重量、侧根发育、保护酶活性,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加大播种量的方法保证苗齐、苗壮。  相似文献   

16.
农抗120是中国农科院生防室研制的一种新的农用抗生素。在全国植保总站制订的“北方片无公害蔬菜生产规范化措施”中,农抗120列为防治白粉病的首用药剂。 农抗120的产生菌系链霉菌属,刺孢吸水链霉菌的一个变种,定名为刺孢吸水链霉菌北京变种(ftreptomyces hygrospinosus var.beijingesis)。其作用机制是直接阻障病原菌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病原菌死亡。经多年室内及大面积防治试验表明:农抗12抗菌谱广,防治瓜、果、蔬菜、花卉、烟草、小麦等白粉病;瓜、果、菜发疽病;西瓜、蔬菜枯萎病;水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自1987年开始在孟县、卢氏等县265亩苹果园中进行生物药剂治疗苹果树腐烂病的试验示范。以刮皮法和划刻法用农抗120、S-921和843康复剂涂抹病疤,一年后在发病季节调查。以刮皮法用农抗120处理的病疤,治愈率达100%,无一复发。以划刻法用农抗120处理的病疤治愈率为78-90%,以S-921和843康复剂处理的治疗效果达100%。作者认为这些生物药剂可取代福美砷治疗苹果树腐烂病。  相似文献   

18.
<正>1.品种选择丝瓜选用早杂2号。2.催芽播种种子先用55℃热水烫种消毒10~15 min,待水温降至20~30℃丝瓜继续浸种10~12 h,苦瓜浸种24~36 h,催芽湿度为25~30℃,当种子露白后,在大中棚内两侧靠棚膜的畦边直播,每穴播2粒,穴距l m。3.田间管理(1)水肥管理:丝瓜(或苦瓜)幼苗3~6片叶期,追施10%~20%有机肥,l~2次提苗;采收期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矮壮素浸种对不同小麦品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室内培养试验表明,低浓度矮壮素(≤10.0g/kg)处理提高了小偃22和陕229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及根的干重,高浓度(>50.0g/kg)处理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与陕229相比,小偃22对矮壮素较敏感,更容易受高浓度矮壮素的危害。土培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矮壮素浸种提高了小偃22和小偃6号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速率,促进了小麦根系生长及干物质的累积。用矮壮素浸种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与小麦品种及水分供应水平有关。正常水分下,小偃2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小偃6号,水分胁迫时则反之,且水分胁迫下,矮壮素2.0g/kg浸种小偃6号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最明显。两试验均以矮壮素浓度2.0g/kg浸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一些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浸种药剂出现了影响发芽率和浸种后防病效果不好等现象,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用25%咪鲜安乳油(商品名称施保克,下称)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虽然在北林区已推广应用多年,但2002年在部分乡(镇)出现了用该类药剂浸种导致发芽率不好的情况。为摸清该药在不同剂量下采用各种不同浸种、催芽方法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笔者在有代表性的水稻主产区北林区秦家镇进行了安全性试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长山村进行。试验设施保克(由法国安万特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