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在福建沿海中部惠安县崇武镇赤湖林场用收集筐法收集木麻黄凋落物,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归还量;应用GR-3500型氧弹式热值仪测定木麻黄凋落物的热值,并测定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灰分含量.结果表明:木麻黄人工林的凋落物归还量为14.18 t·hm-2·a-1,其中小枝占72.21%,枝条占23.41%,球果占2.68%,其余部分占1.69%.归还分布情况是:4-9月为归还高峰期,占总归还量的68.48%,其它月份占总归还量的31.52%.凋落物各组分灰分含量平均值顺序为:花(5.32%)>小枝(4.90%)>枝(4.69%)>球果(3.20%);凋落物干物质热值平均值顺序为:小枝>(21.11 Kj·g-1)>花(20.96 Kj·g-1)>球果(19.91 Kj·g-1)>枝条(19.89 Kj·g-1);凋落物去灰分热值的顺序为:小枝(22.19 Kj·g-1)>花(22.18 Kj·g-1)>枝条(20.87 Kj·g-1)>球果(20.63 Kj·g-1).整个林分的能量归还量为294.55 GJ·hm-2·a-1,其中小枝占主体,归还量为215.79 GJ·hm-2·a-1,其次是枝条66.07 GJ·hm-2·a-1,再次是果7.66 GJ·hm-2·a-1,花最小5.02 GJ·hm-2·a-1,各月的能流变化与凋落物生物量相似.  相似文献   

2.
楠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2年生楠木人工林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楠木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74.33 t·hm-2,其中乔木层为166.73 t·hm-2,占林分生物量的95.6%;楠木林分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为树干0.576 9 gC·8-1,树皮0.465 4 gC·g-1,树枝0.523 2 gC·g-1,树叶0.495 8 gC·g-1,树根0.493 1 gC·g-1,灌木层0.498 9gC·g-1,草本层0.473 3 gC·g-1,苔藓层0.414 3 gC·g-1,枯落物层0.388 2 gC·g-1;土壤碳含量平均值为0.013 9gC·g-1,随土层深度增加各层次土壤碳含量逐渐减少;楠木林分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227.59 t·hm-2,其中乔木层91.33 t·hm-1,占楠木林分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40.13%,灌木层0.38 t·hm-2,只占0.17%,草本层1.71 t·hm-2,占0.76%,苔藓层0.63 t·hm-2,占0.28%,枯落物层0.66 t·hm-2,占0.29%,林地土壤(0~80 cm)碳贮量为 132.88t·hm-2,占58.40%;其碳库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0~80 cm)>乔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苔藓层>灌木层;楠木林分净生产量为8.570 6 t·hm-2a-1,其中乔木层净生产量为6.669 1 t·hm-2a-1,占林分总量的77.82%.楠木林分碳素年固定量4.253 6 t·hm-2a-1,其中乔木层碳素年固定量3.573 6 t·hm-2a-1,占林分总量的84.01%.  相似文献   

3.
尾细桉等5种桉树无性系生物量和能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东廉江石岭林场尾细桉等5种7.5年生桉树无性系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各组分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均以干的最大、叶的最小,枝、根、皮介于中间;5种桉树无性系各组分的生物量排序为:赤桉、尾细桉、巨尾桉为干根枝皮叶,雷林1号桉为干根皮枝叶,尾叶桉为干枝根皮叶。人工林生物量现存量的排列顺序为尾细桉(161.60 t.hm-2)巨尾桉(127.96 t.hm-2)尾叶桉(112.60 t.hm-2)赤桉(83.81 t.hm-2)雷林1号桉(71.36 t.hm-2)。各组分的灰分含量各不相同,以叶最高(4.08%~6.88%),干最低(0.17%~0.43%)。不同组分的干质量热值介于17.94~21.06 kJ.g-1间,去灰分热值介于18.57~22.12 kJ.g-1间,均以叶的值最高。植株体的平均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分别为19.02~19.32、19.49~19.85 kJ.g-1,平均干质量热值的排序为雷林1号桉尾叶桉尾细桉赤桉巨尾桉,平均去灰分热值的排序为雷林1号桉赤桉尾叶桉尾细桉巨尾桉。5种桉树无性系林的能量现存量为1 360.73~3 067.47G J.hm-2,大小顺序为尾细桉巨尾桉尾叶桉赤桉雷林1号桉。综合生物量和能量现存量分析,尾细桉选作能源树种最为理想,巨尾桉和尾叶桉次之,赤桉与雷林1号桉最差。  相似文献   

4.
海岸带不同立地木麻黄群落能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福建省东山县海岸带红壤性风积沙土木麻黄群落与均一性风积沙土木麻黄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各组分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及群落能量分布与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红壤性风积沙土木麻黄群落的现存生物量和能量分别为 1 5 681 84g·m- 2 和 3 1 7795 3 1kJ·m- 2 ;均一性风积沙土木麻黄群落现存生物量和能量分别为 5 1 2 9 87g·m- 2 和 1 0 5 75 1 40kJ·m- 2 ;红壤性风积沙土的木麻黄群落各组分热值范围为 1 9 84~ 2 1 70kJ·g- 1 ,其中叶热值最高 ,根最低 ,各组分能量在群落中所占比例为 :干 ( 3 8 0 9% ) >枝 ( 1 9 48% ) >根( 1 7 0 9% ) >叶 ( 1 6 86% ) >皮 ( 6 83 % ) >枯枝 ( 0 88% ) >果 ( 0 77% ) ,凋落物的能量归还量为 90 70 47kJ·m- 2a- 1 ,2 0 0 2年群落能量的净固定量为 3 1 2 98 70kJ·m- 2 a- 1 ;均一性风积沙土木麻黄群落各组分热值在 1 9 98~2 1 3 9kJ·g- 1 ,其中枯枝的热值最高 ,根最低 ;各组分能量在群落中所占比例为 :干 ( 4 6 93 % ) >根 ( 1 6 44% ) >枝 ( 1 3 92 % ) >枯枝 ( 1 2 2 8% ) >皮 ( 5 87% ) >叶 ( 3 90 % ) >果 ( 0 66% ) ,凋落物的能量归还量为 2 0 61 77kJ·m- 2 a- 1 ,2 0 0 2年群落能量净固定量为 1 2 662 82kJ·m- 2 a- 1 ;在红  相似文献   

5.
湘西南石漠化地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早期林分燃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与分析林分有效可燃物负荷量、析水速率、燃烧热值和能量现存量等,对湘西南石漠化地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湿地松纯林PEPF、侧柏纯林POPF、湿地松+枫香混交林PLMF、枫香+侧柏混交林LPMF)早期林分燃烧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南石漠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早期,主要有效可燃物(EF)为白茅、马鞭草和一些灌木;且林分的有效可燃物负荷量(EFL),都比较大,为5.16~9.89 t·hm-2,其中,侧柏纯林最大,为9.89 t·hm-2.在湖南省高火险季节(秋冬季),EF的相对含水率为17.8%~42.6%,侧柏纯林中的白茅和凋落物的含水率小,水分逸出时间短,析水速率快,燃烧性较强;湿地松+枫香混交林中的EF平均相对含水率最大,水分逸出时间最长,燃烧性相对较差.主要EF的燃烧热值为11.7~20.8 kJ·g-1;除凋落物外,同种EF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中的燃烧热值没有显著差异;林分中EF燃烧热值的加权平均值相差很小,为17.37~18.03 kJ·g-1,不能作为林分燃烧性差异的判定因子.EF总能量现存量大小排序为:侧柏纯林>湿地松纯林>湿地松+枫香混交林>枫香+侧柏混交林,侧柏纯林为176.69×106 kJ·hm-2,枫香+侧柏混交林为92.73×106 kJ·hm-2.这些林分EF燃烧特点表明,湘西南石漠化地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早期林分燃烧性都较高,其中,纯林燃烧性大于混交林.因此,建议选择混交林进行石漠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并加强林地清理,尤其是草本植物,以减少EF的积累,降低林分的燃烧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广西南宁市马占相思人工林5种微量元素(Fe,Mn,Zn,Cu和B)的分布和生物循环特征以及随林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林木各组分微量元素含量表现为树叶>枯枝>干皮>活枝>树根>干材,各组分中微量元素Mn含量最高,其次是Fe,zn和B,以Cu最低;2)林地土壤微量元素Fe含量最高,其次是Mn,Zn和B,以Cu最低;3)4,7和11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林分微量元素的总贮存量依次为13.953,22.357和28.835 kg·hm-2,其中乔木层微量元素贮存量占47.37%~58.68%,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微量元素贮存量分别占14.76%~23.54%和26.63%~29.10%;4)4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微量元素贮存量主要集中在树叶和树枝,7和11年生则主要集中在树干和树根;5)3个林龄林分微量元素年净积累量依次为1.536,1.750和1.652 kg·hm-2a-1,林木各组分微量元素年净积累量总的变化趋势为树干>树枝或树根>树叶>树皮,同一组分各微量元素年净积累量变化顺序一致,即Mn>Fe>Zn(B)>Cu;6)3个林龄林分微量元素年吸收量分别为5.423,5.862和5.273 kg·hm-2a-1,年归还量分别为3.771,4.112和3.737 kg-hm-2a-1,利用系数分别为0.821,0.479和0.312,循环系数分别为0.695,0.701和0.709,周转期分别为1.753,2.979和4.522年.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28年生红椎纯林、马尾松纯林以及红椎-马尾松混交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分配格局.结果表明:红椎纯林、马尾松纯林与红椎-马尾松混交林生物量分别为94.797,212.435和155.638 t·hm-2;3种林分的乔木层生物量均占林分生物量的95%以上,其他各层均表现为凋落物层(0.56%~3.26%)>草本层(0.24%~0.85%)>灌木层(0.25% ~0.37%);在3种林分的乔木层各组分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49.31% ~ 62.25%,红椎纯林中其他组分表现为根(17.16%)>枝(11.76%)>干皮(6.84%)>叶(1.99%),而马尾松纯林与红椎-马尾松混交林则为枝(18.39% ~ 19.98%)>根(14.48% ~17.72%)>叶(5.55%~8.80%)>干皮(4.19% ~ 5.57%);3个林分的净生产力表现为红椎纯林(3.369t·hm-2a-1)<红椎-马尾松混交林(5.628 t·hm-2a-1)<马尾松纯林(7.781 t·hm-2a-1).  相似文献   

8.
南宁马占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密度与贮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南宁市马占相思人工林3个不同年龄阶段(4,7和11年生)生态系统的碳素密度、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占相思不同器官中碳素密度为455.4~494.5 g·kg-1,各器官碳素密度表现为:皮>干或叶>枝>根;同一林分中各层次碳素密度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0~80 cm土层中碳素密度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3个年龄阶段马占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分别为117.63,176.70和202.08 t·hm-2,其中乔木层分别占25.67%,46,10%和50.91%,灌木和草本层分别占1.82%,1.65%和1.62%,土壤层分别占69.84%,49.62%和44.59%,凋落物层分别占2.68%,2.34%和2.88%;3个年龄阶段林分碳素年净固定量分别为10.66,15.70和12.55 t·hm-2a-1,其中乔木层碳素年净固定量分别为7.54,12.14和9.36 t·hm-2a-1,占林分总量的70.17%,74.14%和74.58%;凋落物层碳素年固定量分别为312,3.56和3.191 t·hm-2a-1,占林分总量的70.17%.74.14%和74.58%.  相似文献   

9.
重庆铁山坪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重庆铁山坪46年(42~51年)生马尾松次生林的生物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林生物量为142.06 t·hm-2,乔木层(89.91%)>灌木层(5.61%)>枯枝落叶层(2.98%)>草本层(1.50%);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总有机碳贮量为197.78 t·nn-2,乔木层为76.06 t·hm-2(38.45%),灌木层为3.55 t·hm-2(1.79%),草本层为0.88 t·hm-2(0.44%),现存凋落物层为2.34 t.hm-2(1.17%),土壤层为114.96 t·hm-2(58.13%);马尾松各器官的碳贮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树干的碳贮量最高,占乔木层碳贮量的75.06%;马尾松林年净生物量增长量为9.01 t·hm-2a-2,年净固碳量为4.49 t·hm-2a-2,折合成CO2为16.46 t·Inn-2a-1.  相似文献   

10.
木麻黄防护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及养分释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定位研究的方法 ,在福建惠安赤湖林场定期收集木麻黄林分的凋落物 ,开展凋落物分解试验 ,并研究了木麻黄防护林的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 :( 1 )沿海木麻黄防护林 2 0a和 7a林分的凋落物年产量分别为 1 3 973和 1 2 3 85t·hm- 2 a- 1 ;( 2 )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 ,木麻黄凋落物的失重率随时间而变化 ,其相互关系可用方程式W =-0 0 3 2 6t3+0 5 465t2 +2 1 5 41t+0 865 7来表达 ;( 3 )在不同林龄林分中 ,2 0a林分凋落物及其各组分中养分元素的含量高于 7a林分 ;同一林分中 ,元素种类不同 ,它们在凋落物各组分中的含量差别较大 ;( 4 ) 7a和 2 0a木麻黄林分每年归还给林地的养分总量为 2 5 0 2 4和 2 80 2 5kg·hm- 2 a- 1 ;( 5 )木麻黄凋落物分解的半衰期为 1 0 2a ,95 %的凋落物分解所需时间为 4 4a;7a和 2 0a林分每年通过凋落物分解释放进入林地土壤的养分总量分别为 1 2 5 1 2和 1 3 6 82kg·hm- 2 a- 1 。  相似文献   

11.
农林复合模式蒸散耗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土壤分层水量平衡模型,对林带与冬小麦的根系吸水量、林带和农田的蒸散耗水量、林带影响农田土壤水分范围与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间,林带根系吸水以消耗农田土壤水分为主,主要表现在0.0~1.5H(H为树高)范围内。(2)林带可降低12.3%的农田蒸散量。(3)由于林带的影响,在农田中,0.0~0.5H为土壤水分降低区,0.5~5.0H为土壤水分提高区。总体平均,0~200cm农田土壤贮水量可提高11.2%。  相似文献   

12.
美国黑莓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对美国黑莓主要栽培品种进行培养。通过试验,筛选出一种高效防褐化剂和几种适宜的芽诱导、增殖及生根培养基。并且实验达到了黑莓工厂化育苗的技术要求,为黑莓优良品种提供了快速繁殖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探讨高校园林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构思、方法。以期对当今高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南方山地森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4个小班,分别采用角规抽样调查法、中心样圆法、样圆群法、六株木法、垂直样带法、标准地法共6种方法对小班蓄积量进行测定,并从6种方法的调查精度、误差大小、工作量及工具和仪器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对小班蓄积量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角规抽样调查法是最适合南方山地森林小班蓄积量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不同,结合目前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以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为例.分析生态旅游业的兴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20年3月上旬至11月上旬,在重庆市,以桑Morusalba枝屑发酵物、椰糠、珍珠岩为基质材料,选择楠木Phoebe zhennan、樟Cinnamomum camphora、油茶Camellia oleifera 3个树种为育苗对象,设置4种轻基质处理,即P1(桑枝屑发酵物∶椰糠∶珍珠岩=8∶1∶1,均为体积比,下同)、P2(桑枝屑发酵物∶椰糠∶珍珠岩=6∶3∶1)、P3(桑枝屑发酵物∶椰糠∶珍珠岩=4∶5∶1)、P4(桑枝屑发酵物∶椰糠∶珍珠岩=2∶7∶1),以当地土壤(黄壤)为对照(CK)进行育苗试验,探讨不同基质配方的育苗效果。结果表明:(1)楠木、樟、油茶苗在4种轻基质处理下,1年生苗的苗高、地径、地上部分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根系表面积、总根长、根尖数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并且其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也显著提高(P<0.05);(2)3种苗木在不同轻基质处理下的生长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以P3和P4处理的苗木长势更好,其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更高;(3)苗木的根系表面积、总根长、根尖数量、根生物量、根系活力总体上均与地上部分生长情况(苗高、地径和...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定性定量分析、活性研究和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同食用菌多糖较难鉴别、真菌多糖提取纯化工艺需进一步加强、食用菌多糖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真菌多糖的提取工艺和构效关系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地处北纬°′~°′,东经 18102010°′~°′,属热带季风气候,适宜香1083711003草兰生长。年,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刘松1962泉教授从斯里兰卡引种墨西哥香草兰到海南岛儋州种植,多年来只开花不结果。年,在福建省亚1983热带作物研究所和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引种试种成功的鼓舞下,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从广东粤西亚热带作物试验站引进香草兰茎蔓条,试100种于海南万宁县兴隆试验站(现为热带香料饮料研究所,下称香饮所),按福建种植模式并改进为荫棚集约栽培。年,该站《香草兰在海南兴隆地1987区引种试种研究》项…  相似文献   

19.
GIS技术在林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浦县为例,介绍了利用DEM数据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软件自动提取的坡度和坡向信息,并分别与本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栅格图叠合分析,完成了本区的三类主要林地在不同坡度级和不同坡向的面积统计。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水经注探讨乌兰布和沙漠景观形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北魏时期郦道元地理名著《水经注》中关于乌兰布和段黄河故道及其与黄河沿岸古城的位置关系,修正了有关现在黄河河道来源、沃野故城被黄河改道冲毁等论断,并从沙源与沙漠内涵、地表大面积流沙裸露堆积形成沙漠景观以及《水经注》中没有记录乌兰布和段沙漠景观等方面探讨了在乌兰布和沙漠景观的形成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