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扬传统再展宏图———纪念王金陵教授诞生80周年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由杨庆凯执笔大豆通报1997.1期王金陵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大豆遗传育种学家和农业教育家,中国大豆杂交育种的开拓者。欣逢王先生80寿诞,回顾他50多年的科教历程,我们深深感到,他...  相似文献   

2.
东北农业大学王金陵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大豆遗传育种学家、教育家、热心学术交流、关怀和重视农业和农业科教发展的社会活动家。值此王金陵教授九十华诞之际,我们向他和家属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的敬意。衷心祝愿王金陵教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相似文献   

3.
热烈祝贺王金陵教授八十寿辰王连铮(中国农业科学院)首先我代表中国作物学会,代表大豆专业委员会和广大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热烈祝贺东北农业大学王金陵教授八十寿辰。衷心祝愿王金陵教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从1949年1月我到东北农学院学习直到毕业,做为王金...  相似文献   

4.
<正>王金陵,江苏省徐州市人,生于1917年3月15日。是国内外著名的大豆遗传育种学家、教育家,中国大豆杂交育种的开拓者。在半个多世纪的科研生涯中,王金陵先生对我国大豆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1中国大豆科学理论研究的奠基人王金陵从少年起就酷爱大自然,对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正是他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使他在1936年升入金陵大学理学院工业化学专业后,转到农学院农艺系学习。大学四年级时,王金陵先生师从我国著名大豆育种学家、金陵大学农艺  相似文献   

5.
路明 《大豆科技》2006,(2):F0002-F0002
正值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大豆遗传育种学家、教育家、中国作物学会第二、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及大豆专业委员会第一至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王金陵教授九十华诞之际,中国作物学会谨向王金陵教授及其家人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王金陵教授是中国作物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他积极组织和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科普与技术咨询、学术著作和期刊编审等学会活动,为学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在大豆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大豆科研和生产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受到广大作物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他向各级政府提…  相似文献   

6.
<正>各位大豆界的同仁,各位领导,非常高兴今天参加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研讨会的同时举办王金陵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这是我们中国大豆界的一件大事,回顾中国大豆科学的发展历史,王金陵教授是里程碑式的科学家,由他开创了中国大豆研究新的时代。中国大豆的研究,最早当农业科学、作物科学以及遗传育种科学引入中国以后,在国外留学的学子回来开创了中国大豆研究。当然,还有其它国际的影响,比如说当时在南京的金陵大学,  相似文献   

7.
80年的追求55载的奋斗———敬贺王金陵教授80华诞、执教55周年1997年3月,是我们尊敬的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大豆通报》编委会主任、当代著名的大豆专家王金陵先生80寿诞和从事大豆科学研究、教学55周年。值此之际,本刊编辑部撰写此文,敬献给王金陵教...  相似文献   

8.
大豆遗传育种学家王金陵教授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金陵教授一生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在大豆育种和相关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选育出东农4号、东农36等具有突破性的大豆优良品种,在品种选育的同时还进行大豆遗传和育种方法研究,创建了混合个体选择法。他强调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他的大豆生态育种理论对我国大豆品种改良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他十分注重拓宽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并在基础研究方面如大豆的演化,分类及起源研究中提出很有建树的观点。他培养了一大批从事作物研究尤其从事大豆研究的科技人才,桃李满天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和东北农业大学于2006年3月15-17日在哈尔共同举办第十八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暨王金陵教授九十华诞庆祝会。王金陵先生是东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亦是国内外知名的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和我国大豆科学研究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王金陵教授作为中国大豆杂交育种的开拓者,在人豆遗传育种的各个方面,包括大豆的进化与分类,进化类型与育种、大豆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杂交后代的选择、野生和半野生大豆产量与蛋白质利用的潜力等方面做过广泛的研究工作。均有…  相似文献   

10.
我从事大豆研究近50年,同许多前辈、同辈及后辈都有交往,有的是良师益友,有的是知心朋友;有的传授给我许多知识,有的给我很多帮助。长辈中如马育华教授、张子金先生、卜慕华先生等已经故去,他们都曾给我不少的教导,受益良多;同辈人如我一样多已退休,不过还有人仍然活跃在大豆科技前沿,如刘忠堂研究员、孙寰研究员,尤其盖钧镒院士为发展中国大豆产业,仍在积极呼吁和推动,也为大豆研究培养了大批人才;后辈人如邱丽娟研究员、韩天富研究员、年海教授、喻德跃教授等一批优秀的大豆科技人才,成为大豆科研战线的主力军,他们知识新,勇于创新和研究,又赶上了科研的黄金时代,正是大有作为、一展身手的大好年华。我很想把有关大豆专家、同行的点滴回忆记述下来,提供给从事大豆研究的年轻人参考。在2010年9月份举办的北大荒大豆节期间,与《大豆科技》常务副主编杨秋萍谈话中说到此事,她鼓励我写下来,在《大豆科技》上做介绍。这事说起来比较容易,但要形成文字发表就难了,故迟迟不能动笔。最近秋萍又来电邮催促,正遇上我的老师王金陵教授九十五岁生日,赶忙写一篇短文,回忆王老师对我的教导,以兹祝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