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蓝莓根系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个蓝莓品种根系分布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根径≤1mm的根系数量最多,〉5mm的根系最少。根系在0—30cm的土层中分布最为集中,在30~60cm的土层中迅速减少。在浅土层内分布根系的长度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细根长度迅速减小,只有夏普蓝在50—60cm土层内仍有细根分布,表明其抗旱性能高于其他品种。不同蓝莓品种的细根(根径〈3mm)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夏普蓝、蓝雨、奥尼尔、海岸,分别占各自根系总生物量的89.6%、92.0%、88.8%、92.2%。  相似文献   

2.
采用直接开挖法,对4株2年生的香根草进行了根系分形特征调查,测量了其根系数量、长度、直径和分枝角度等信息,计算比例参数α和分配参数q。基于Frac Root模型,建立了香根草根系形态分布模型,其可对根长、连结直径和根系生物量等进行预测。通过对预测结果和实际调查统计结果的对比,并应用"微根区管成像系统"进行监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该模型为进行根系固土护坡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人工刺槐林的细根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10年生人工刺槐林的细根生物量、比根长、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这些根系参数与土壤物理因子(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土壤密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刺槐林细根在0~180cm土层中随深度呈层次性衰减(a,b,c,d,e);其中,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等随深度变化均可用负指数函数描述,根系集中分布在0~60cm土层,峰值都在0~20cm土层,该土层3项指标分别占各自0~60cm土层总量的42.72%,44.44%和47.14%;比根长随深度增加衰减趋势较弱,在80~140cm土层中出现反复,其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可用三次多项式描述。2)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等均随距树干基部的距离增加而减小,比根长在0~40cm随距树干距离增加而增加,在40~80cm达到最大值,120~160cm内最少。3)根系分布受环境因子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为: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密度,建立根系参数与土壤物理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均达到95%以上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生长在伊朗北部丘陵地带的8株欧洲鹅耳的根面积比率和根系拉伸强度进行了测定,评估了欧洲鹅耳根系生物力学特性。应用剖面挖掘法测得土层深度为0.1米的样品根面积比率。共用了123份根样品分析根系拉伸强度。结果表明,根面积比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变化规律遵从幂函数;上坡面和下坡面根面积比率无统计差别。根系可达到的最大土层深度为0.75米,但是最大根面积比率存在于土层深度0.1米内。下坡面最小和最大根面积比率分别为0.004%和6.431%;而上坡面的根面积比率分别为0.004%和3.995%。上、下坡面根数无显著差异,而且90%以上的根系深入到50-60厘米的土层中。Spearma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面积比率与根数无显著关系。平均根拉伸强度为31.51±1.05MPa,且根系直径越粗根拉伸强度越小,遵从幂函数变化。图5表1参38。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紫穗槐根系的现场调查和根系扫描图像数据的方法,通过对根长量、根长密度、根体积和单位体积土中含根量4根系指标数据的测定和分析,研究根系对边坡土体水土保持的效果。结果显示,紫穗槐属于深根性直根树种,主干根的优势极为显著,分布最深可达50 cm土层以下,须根在各个土壤层次中均有不同径级根系的分布,根长和根量指标也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均匀递减。根系能够对土体起到锚固和加筋作用,对边坡表层土体的水土侵蚀起到有效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设置标准地,分别按径阶选定样木,测定根粗大于1cm的根系生物量,同时用土柱法测定根粗小于1cm的根系生物量。结果表明,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18.2%-30.8%,概系生物量与林木径阶的变化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根粗小于1cm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于0-20cm的土层中。  相似文献   

7.
4种地被竹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力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种地被竹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根系的分布特征及其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地被竹根系以0~10 cm土壤含量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根系含量逐渐减少,各竹种均以<0.5 mm径级的根系含量最高,0.5~1.0 mm根系的含量次之,>1.0 mm的根系含量最少.其中土壤中菲白竹根系含量最大,为11 870 g/m2;黄条金刚竹含量最小,为6 160 g/m2.根系平均抗拉强度分别为菲白竹25.3 MPa、铺地竹27.05 MPa、鹅毛竹41.96MPa、黄条金刚竹32.67 MPa.  相似文献   

8.
坡耕地等高固氮植物篱复合经营系统根系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辉  谢嘉穗  唐亚 《林业科学》2005,41(2):8-15
研究根系的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在植物篱 -桑树 -脐橙坡地复合经营系统中不同位置和层次的分布。结果表明 :植物篱树种新银合欢根系主要在植物篱带垂直分布 ,深度超过 1 0m ,分布于植物篱带的≥ 1mm粗根数量、根长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该树种粗根总数量、总长度和总生物量的 6 2 %、6 6 %和 86 % ;套种在植物篱中的桑树的根系沿植物篱带分布 ,≥ 1mm粗根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分别占粗根总数、总长度和总生物量的 5 0 %、4 9%和91% ;脐橙根系较浅 ,主要分布在作物种植带中间上下 0 6m的范围内 ,深度不足 0 6m ,分布于作物带中央上下 0 6m范围的≥ 1mm粗根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占总量的 83%、83%和 85 % ;新银合欢 <1mm细根主要在植物篱带及其两侧 0 6m内 ,分布于该范围的细根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分别占相应总量的 73%、79%和 72 % ;桑树 <1mm细根分布与新银合欢类似 ,分布于该范围的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分别占相应总量 70 %、85 %和 77% ;脐橙 <1mm细根主要分布在其植株周围 0 6m范围 ,其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分别占相应总量的 70 %、6 3%和 6 4 %。该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中新银合欢植物篱和套种在其中的桑树根系分布重叠 ,有利于桑树充分利用新银合欢根系提供的养分 ;脐橙与新银合欢和桑树的根系在土壤剖面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粗放经营毛竹林鞭系和根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所部大垅粗放经营毛竹林地下鞭系和根系结构进行了研究,采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分析了竹根、鞭根各项数量指标.结果表明:粗放经营毛竹林鞭系总干质量、体积、长度和表面积分别为6 179.44 kg·hm-2、24.57 m3·hm-2、84 872.99 m·hm-2和5 066.10 m2·hm-2,竹鞭集中分布在030 cm土层中.粗放经营毛竹林竹鞭以34年生最多,各项指标均占40%左右,12年生竹鞭比例很小,占10%左右,且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占该年龄竹鞭总质量的92.65%.粗放经营毛竹林竹根、鞭根干质量分别为3 564.92、5 506.28 kg·hm-2,长度分别为2.24×107、6.40×107 m·hm-2,鞭根数量大于竹根量,鞭根干质量、长度、体积和表面积分别是竹根的1.55、2.86、1.80和2.52倍.在竹林地下系统中,鞭系干质量占40.52%,体积占67.56%,根系总长度约是鞭系总长度的1 000倍,根系的总表面积也是鞭系的20多倍.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境中沙地柏根面积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何维明 《林业科学》2000,36(5):17-21
本文利用挖掘法和渐近方程y=1-β^d(β为深度系数,d为土壤深度(cm),y为地表到土层d的根面积比例(0~1)揭示半干旱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中常绿灌木沙地柏根面积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根面积指数(根面积/地表面积)随土壤水分可利用性降低而减小,这种格局有利于减缓植株地下部分对水分的竞争,从而经济、长时间地利用有限水分资源;(2)深度系数(β)、最大根系深度(Rmax)、含50%总根面积的根系深度(R50)和含90%总根面积的根系深度(R90)均随水分可利用性降低而增大,这表明沙地柏可通过增大根系深度以补偿土壤水分的降低;(3)根面积分布特征既可能记载了生境中水分状况的变化,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为群落动态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1.
以龙里林场17 a三种不同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逐层全根挖掘法和土钻法对其平均标准木和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根系总生物量受密度影响显著,C(25.78 t·hm-2)>B(15.77 t·hm-2)>A(12.47 t·hm-2),占根系总生物量(根桩除外)的87.8%以上的根系分布于0~30 cm的土层中,不同径级根系中,以根桩和粗根所占比例最大。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受密度影响较大,除中根外,土层深度对小根和细根分布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水平方向,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变化趋势各异,细根和小根生物量在距离树干约1 m处达到最高,根系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距离树干0.5 m的范围内。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径级根系的生物量都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在10~20 cm土层中,根系生物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槟榔根系及其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剖面法研究了槟榔根系的养分结构。结果表明:槟榔为浅根系植物,其根系集中在0—40cm,80cm以下根量很少。槟榔根系为团网状,10年生树根系的水平伸展半径为0.85cm,分布深度0.95m。槟榔根系在各土层深度分布均匀,其中,以〈3mm根所占比例最大,没有明显的主根。槟榔根中N素含量平均为0.0532%,其中20-30cm处的根N含量最高为0.063%.根中P、K含量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槟榔根系的含水量随土壤深度没有较明显的变化,靠近地表层部分因蒸发作用含水量较低,但也达78.3%,槟榔粗壮的根系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使其具有较强的耐旱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运用根箱法研究了毛竹实生苗的根系构型特征,结果表明:毛竹实生苗没有明显主根,基部形成4~5条不定根;根宽深比为0.682,根宽小于根深;根长、根系数量、根表面积、根体积与根系平均直径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根长、根系数量、根表面积与根体积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占总量64.2%~71.66%,随土层加深,各指标均下降,根系平均直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出现在0~10 cm、20~30cm土层;水平方向毛竹实生苗根系干重的最大值出现在以竹苗为中心0~5 cm范围土层内,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少;垂直方向上,84.6%根系干重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随土层加深,根量减少,呈"T"形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4.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4种典型立地下刺槐人工林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阴坡、半阴坡的细根(直径≤1 mm)在400 cm土层中的分布较为均匀,半阳坡和阳坡的细根集中分布在0~100 cm土层中,在200~400 cm土层中分布较少;各立地输导根(直径>1 mm)在分布深度上存在差异,阴坡和半阴坡输导根分布较深,阳坡输导根分布均较浅,半阳坡分布较阳坡为深;各立地下刺槐根系的水平分布均较广,水平根单向延伸最大均在8 m左右.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状况的差异是各立地根系尤其是细根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立地细根分布范围对土壤水分变化有较大影响,同时根系分布也会影响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江苏省宿迁市绿化常用草本植物高羊茅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学和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对高羊茅根系的土体分布特征和单根抗拉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在0~40 cm土层中,高羊茅直径≤1.0 mm的根系密度大于直径>1.0 mm的根系,且其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高羊茅根系的单根抗拉力与根系直径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抗拉强度与直径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高羊茅根系具有较强的固土护坡能力,可以有效增强土体稳定性,在减缓公路土石边坡水土流失方面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整株法,观测1 a生与2 a生Larreatridentata根系的生长分布状况,并通过地径建立根系生长状况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L.tridentata根系庞大,主根长,侧根发达,根型利于对水分的吸收,具有典型沙漠植物的根系特征;地径与主要根参数(总根长、根总断面积、根干重)有极显著的指数函数相关关系,可用地径建立预测根系生长的模型。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地下部分生物量有极显著的幂函数相关关系,且随着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增加,地上部分生物量成幂函数递增。  相似文献   

17.
为更加科学地管理海南省枫木实验林场树木园,以海南省枫木实验林场的树木园树木根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挖掘法,调查不同土层深度的树木园土壤根系生物量密度,通过方差分析和拟合方程分析等方法,探究树木园树木根系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树木园0~≤100cm深的土层内,直径0~≤10mm根系的生物量密度为250.34 g/m3,且细根是树木园根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46.16%)。树木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深的土层中(占比73.50%),且随土层加深,各径级根系的生物量密度均显著降低。树木园树木根系生物量密度最适回归方程为:ln (y)=7.14-0.04×d。结果表明:0~<30 cm深的土壤表层应是树木园水肥管理和管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崇阳县天然苦竹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作业对苦竹竹鞭及根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竹竹鞭及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且以2 a和3 a壮龄鞭段为主。年龄及土层均对鞭径与节间长影响不显著。壮龄鞭上着生壮芽和笋芽多,而老龄鞭上则着生死芽多。苦竹细根生物量、细根直径、细根长度以及细根比根长各根序的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根序、土层深度及季节影响细根生物量、细根直径、细根长度及细根比根长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香根草和小叶女贞两种不同植物根系构成的根土复合体及两种植物混交根系构成的根土复合体分别进行了系列直剪试验研究,探索了在不同含水率及不同含根比的情况下,植物根系对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草本植物香根草以及木本植物小叶女贞的根系都能提高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但二者对复合体抗剪强度指标的贡献是不同的,且混交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仍符合库伦强度理论。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根土复合体的内摩擦角随小叶女贞含根比变化的幂函数关系式。以上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林草一体化高稳定护坡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植物生长过程的根系固土机制及Wu模型参数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提高植物根系固土效果模型量化的准确性,针对植物根系在土壤中受破坏的不同方式,基于植物生长过程的根土复合体直剪试验,利用根的拔出与抗拉试验,分析根系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受力机制,定量评估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加固效果。【方法】在原有直剪仪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分离式、可测定盆栽植物根系固土效果的装置。将12棵3年生山矾幼树样本直接种植于直剪盒,针对移植后1个月、4个月和1年后山矾根系的单根抗拉强度、拔出强度和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进行测定,建立植物单根直径与单根抗拉强度、拔出强度的关系曲线。在时间尺度上,研究影响其根系固土的相关参数变化,分析根系与土壤的相互作用机制和根系的破坏情况,并优化现有Wu模型,并尝试评估动态生长过程中的根系固土效果。【结果】1)植物根系固土效果受抗拉强度与拔出强度的共同影响,在植物的生长的过程中,拔出强度对固土效果的影响比抗拉强度更加显著;2)随着植物种植时间的增加,4个月后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切强度显著增加,1年后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切强度较前4个月增长放缓。根土复合体发生剪切破坏后,根系发生断裂破坏的概率随种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3)将根系抗拉和拔出强度2个参数加入到植物根系固土模型的计算中,可以更好地反映植物根系固土效果,特别是对于植物移植生长过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平均相差仅为8.13%。【结论】植物根系在1年的生长周期内,根系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根系抗拉强度由其材料属性决定,也不会发生较大变化。而根系与土壤间的键合则变得更加紧密,根系的拔出强度增加显著,更多的根系在土壤发生破坏时发生断裂,最终提高根系加固土壤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