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 栀子又名黄栀子,系茜草科常绿灌木。以果实入药,具有泻火、凉血散瘀、治肝炎、疗血尿等功能,并可作食品、印染的色素原料。栀子喜温、光、肥,幼年树喜湿,成年树较耐干旱,宜在果园、茶园、菜园周围和房前屋后、荒山、荒地等处栽培。其栽培技术于下:  相似文献   

2.
黄栀子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黄栀子色素进行了理化性质及其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黄栀子色素的稳定性较好,除Fe^3 离子对其色素有褪色作用外,大多金属离子都有护色作用,尤其是Mg^2+离子。但其耐光性和抗氧化性较差,故最好避免Fe^3 离子的介入和避光密闭保存。  相似文献   

3.
介绍安吉县天然色素植物大果水栀子栽培技术,包括育苗、选地栽植、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促进水栀子的栽培。  相似文献   

4.
对其茜草果实色素在光照、温度、溶解性、酸碱性、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特性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茜草色素易溶于水且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耐还原性、耐氧化性和耐光性。  相似文献   

5.
水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其果实有天然的黄色色素,在食品及化工工业中用途广泛。近年来,水栀子用量逐渐加大,市场行情看涨,而野生资源供不应求,因此,人工栽培水栀子经济效益可观。广西药用植物园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出水栀子的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栀子又名山栀子、黄果树、木丹、林兰等,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省。黄栀干果是传统中药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解毒等功效;提炼的天然色素栀子黄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等行业;栀子白色花瓣经开水泡后可食用,也可加工提取浸膏用于多种香型化妆品、高级香水香精;全树还是观赏林木。由于化学色素具有毒性和致癌性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禁用,而黄栀子果实提取的天然色素为绿色添加剂,对人体不产生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紫甘薯色素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洪梅  赵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434-2436
[目的]为紫甘薯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川山紫为材料,研究其色素的基本理化性质及pH值、温度、光照、氧化还原剂和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紫甘薯色素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不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乙醚和石油醚;紫甘薯色素水溶液在pH值为1.0-3.0时,性质稳定,呈鲜红色,随pH值升高色素颜色变浅,降解指数增大;温度为20-60℃时,色素性质稳定,温度超过60℃时,色素稳定性迅速下降;光照对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小,连续照射8 d后色素保存率为87%;色素的耐氧化性和耐抗坏血酸还原能力较差;Al^3+和Zn^2+具有护色效果,可提高色素的稳定性,而Fe^3+对色素有破坏作用。[结论]紫甘薯色素为水溶性天然色素,主要成分为花色苷类物质。  相似文献   

8.
黄栀子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栀子又名山栀子、黄果树、木丹、林兰等.黄栀干果是传统中药材,具有泻火、清热解毒等功效,从黄栀子果实中提取的天然色素栀子黄为绿色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等行业.作为食品色素对人体无副作用;作为工艺品的染色素,具有长期保持鲜亮不易褪色的优点.目前纯天然黄色素在食品业、染色业中所占比例仅为10%,而国内每年以20%~30%的需求速度增长,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对苍南县400.0 hm2黄栀子生产基地的调查,4 a以上植株平均干果产量为3 750~4 950 kg/hm2,按目前市场价计算,产值可达5.25万元/hm2以上,净收入可达2.25万元/hm2左右.虽然4 a内黄栀子产量不高,但行间可套种花生、豆类、绿肥等作物,总体经济效益较高,是山区、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可大面积推广种植.现将黄栀子生物学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栀果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能。外用治跌打扭伤、挫伤,有消肿止痛之效。栀果也是提取食用黄色素的重要原料,栀果黄色素是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耐光耐热、无异味无沉淀,安全性高的天然食品色素和天然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地方采集的核桃外果皮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干燥后 ,以水为萃取剂 ,提取棕褐色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和比较。结果表明 :该色素水溶性好 ,耐氧化一还原性能较强 ,耐热性、耐光性较好。盐、蔗糖、金属离子对色素的色泽无不良影响 ,水提取率高、工艺简单、无污染且成本低。通过试验知各采样点核桃外果皮所含色素具有相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人工合成色素多为芳香烃衍生物,有较强的慢性毒副作用和致癌性,天然植物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越来越显示出其安全优势。栀子黄色素是从栀子果实中提取的自然界唯一存在的水溶性类胡萝卜素类天然色素,常包含藏花素、环烯醚萜苷、三萜酸等成分,在欧美、日本等国颇受欢迎。本研究目的是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栀子黄色素水提制备工艺最优条件。提取温度60℃、液固比8:1,提取次数2次,每次60min。总藏花素、总栀子苷和总三萜酸的提取率可分别达到1.09,106.89和72.13mg.g-1。采用的提取工艺简便易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紫甘薯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光谱学特性,pH值、温度、光照、H2O2、Vc和Fe3+、Al3+、Zn2+、Cu2+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甘薯色素为花色苷类色素,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极性溶剂,不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乙醚和石油醚;紫甘薯色素在pH 1.0~3.0时保持稳定,色泽鲜红;随pH值升高,其解指数增大;温度超过60℃时,色素的稳定性迅速下降;连续光照8 d后色素的保存率为87%;色素的耐氧化和耐抗坏血酸较差;A13+和Zn2+有利于提高色素稳定性,且有一定程度的护色效果,而Fe3+对其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国信 《今日农村》2005,(12):46-46
辣椒色素是一种天然食用色素。该色素属于萜类色素,产品呈粘稠的液状,也可以经烘干呈粉末状。它不溶于水,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耐酸碱性、耐光性和乳化分散性。辣椒色素的溶液闪浓度不同可以呈现深红、桔红、黄色、淡黄色等颜色;又因其含有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及多种维生素,本身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因此,辣椒色素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以及化妆品等工业产品的着色。  相似文献   

14.
栀子黄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日用品、饲料和染料工业。栀子苷具有促进胆汁分泌、镇痛抗炎活性、抗肿瘤活性、抗血栓、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等药理作用,同时还可作为色素中间体。栀子蓝色素是常用的天然蓝色素,利用栀子蓝色素可进一步开发多种食品与药品的天然着色剂。概述了黄栀子果实的主要提取物栀子黄色素、栀子苷和栀子蓝色素的开发利用价值,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栀子通用名栀子,又名山栀子、黄果树、木丹、林兰等。黄栀干果是传统中药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解毒等功效;提炼的天然色素栀子黄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等行业,目前纯天然黄色素在食品业、染色业中所占比例仅10%,国内需求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对苍南  相似文献   

16.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is)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别名山栀子、黄栀子、黄枝子。栀子果实可供药用,具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等功效;栀子还是天然色素的良好原料,可以从其果实原料提取天然色素,广泛用于食品工业;栀子花枝叶繁茂,花朵美丽,香气浓郁,为庭院中优良的美化材料,还可供盆栽或制作盆景,其木材坚硬细致,为雕刻良材。近年国内外市场对栀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栀子在中国南北各地均可栽培,其对土壤要求不高,干旱、贫瘠的土地都能生长,可利用田边、土坎、林缘、房前屋后栽培栀子,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泰顺县是浙南山区,有栽培桅子的历史传统,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5000亩,亩产量达240kg,总产值达750万元。为了进一步提高栀子产量增加经济收益,现将栀子栽培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水栀子(大栀子)良种药都选1号是笔者选育的优良品种。它不择土壤,耐瘠,耐旱,抗寒、抗病能力强。株产5公斤以上,高产的可超  相似文献   

18.
葡萄皮色素的提取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研究从葡萄皮中提取分离出了葡萄皮色素,并对它的溶解性、含量、吸收光谱和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皮色素属花色苷类色素,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油脂。干色素约占葡萄皮鲜重的4%。这类色素在水溶液中耐光、耐氧,但耐热性较差;而它在乙醇溶液中,耐氧、耐热,但不耐光照。化合物Yssqn可显著提高葡萄皮色素在乙醇中的耐光性。  相似文献   

19.
栀子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栀子又名黄栀子、红栀子、山栀,属茜草科常绿灌木。植株高100~300cm,果实为肉质带革质桨果.可入药,具有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之功效,同时也是饮食行业中重要的天然色素原料。栀子种植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20.
水溶性红曲黄色素与2种天然黄色素的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和比较了水溶性红曲黄色素与栀子黄色素和胡萝卜素对热,还原剂,氧化剂和光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水溶性红曲黄色素具高的着色力,其稳定性与胡萝卜素相近,还原剂和氧化剂较稳定,但是对光的稳定性较差,栀子黄色除在了中性条件下耐光性稍好之外,其它稳定性不如上述2种色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